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到底是什麼?
有回答思維格局的,你的格局越大,站得越高,自然走得越遠。
有回答取決於和誰同行,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會變得進取、樂觀;和負能量的人在一起,整日唉聲嘆氣,你也會變得頹廢、沉悶起來。
也有回答獨立思考能力的,這會讓你脫穎而出。
從蔡駿老師的小說《春夜》裡,我讀出了不同的答案。
《春夜》這部小說,圍繞著春申廠工人子弟進行展開,以尋找失蹤廠長、秘密探索工程師遇害為主要線索;時間上跨越百年歷史,地域上跨越大半個中國,甚至半個地球。
故事中人物命運浮沉,有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也有手上雖是爛牌,但也打出了「王炸」的。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看這3點就知道了。
01.想要好的發展,離不開清晰的定位
有位名人曾說:「人活在這個社會中,需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定位,一旦這種定位發生了模糊和偏差,會引發一系列的影響。」
小說中張海,就有過定位模糊的經歷,導致吃了不少苦頭。
張海在外公老毛師傅的引薦下,拜「我爸」為師,正式開始學藝;日積月累,也逐漸得到「我爸」真傳。
沒過多久,春申廠破產,作為臨時工,張海被迫下崗,一下子沒了飯碗,開始了坎坷謀生之路。
剛開始販賣A貨,襄陽路市場關掉後,做起了黃牛;黃牛也做不成了,在大自鳴鐘市場賣DVD碟片;市場被衝掉了,又開起了黑車。
後來由於小荷舉報,車子被沒收,生活一下子沒了著落。
最後,張海還是回到了老本行,在冉阿讓汽車城開的車行,做起了維修師傅,月收入過萬,生活得到改善。
等冉阿讓的女兒徵越接手這家店時,張海被提為經理,職業發展上升了一個臺階。
巴菲特曾說:」生活的關鍵在於,要給自己準確定位。「
張海漂泊的日子裡,由於沒有對自己有個清晰定位,導致一直不順;在回到老本行時,張海才真正找到了自我,從此事業發展順風順水。
定位決定人生高度,也能改變人生的走向。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做好定位,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就會在成長的道路上,人為地設下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正確認識自己是準確定位的前提,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既要低得下頭,也要直得起腰。
02.真誠待人,自有貴人相助
有句話曾說:」人生兩大幸事:一是遇見自己的貴人,二是成為別人的貴人。「
小說中狄先生和香港王總,可以說是互為貴人。
香港王總到蘭州某縣做房地產,開發旅遊業,由於愛好古玩,認識了狄先生。
狄先生以五件贗品,250萬的價格和王總成交;之前都是小打小鬧,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做這麼大生意。
因為露富,王總也遭到綁票;狄先生非常仗義,麻袋裡扛了100萬現金,前去贖人。
事後,狄先生說明之前是贗品,王總不但不計較,還非常感激地送了100萬。
有了350萬,狄先生買下山上銅礦,很快成為一方富豪。
狄先生有了香港王總這個貴人,實現了逆襲,王總卻因為後來投資失敗,窮困潦倒。
知道情況後,狄先生前去香港找王總,深情邀請他去甘肅,婉拒後,狄先生又給了10萬港幣,叫他住公寓,不要再租棺材房。
儘管王先生拿去全部揮霍了,生活並無改善,但狄先生這份,朋友有難時的仗義之情,仍然值得敬佩。
狄先生因遇香港王總,得到貴人相助,富甲一方;王總也因狄先生,避免了厄難,兩人互為「貴人」。
在人生的每個節點或拐點,都有幫你或指引的人,他們都是你人生的「貴人」。
帶著感恩的心,真誠待人,走好自己的路,以此作為報答「貴人」的方式,並努力成為別人的「貴人」。
03.心中有擔當,自然贏得尊重
整部小說中,廠長的「消失」成為最大的疑團。
在春申廠70周年廠慶時,廠長宣布工廠股份改制,號召全廠職工出資買股。然而在募集到100萬後,廠長卻突然消失,各路債主紛紛找上門來,討要錢。
後來又得知,廠長以私人名義向外頭借了100多萬,又向香港王總借了300萬。
也就是說,廠長一共有500多萬,人卻蒸發了。
這自然引起大家的憤怒,雖和妻子離婚,但家人仍然受到了很大影響,日子不得安寧。
可以這樣說,廠長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
儘管時間過去將近20年,春申廠早已不在,大家心裡依舊有個念頭:要把廠長捉回來。
最終根據線索,張海在巴黎拉雪茲神甫公墓找到廠長,並成功送到上海。
經廠長講述,大家終於得知了真相。
原來,廠長並沒有私吞這筆巨款,統統用來償還廠子之前欠下的帳,以此來拖延春申廠破產程序,拿下汽車城地皮,讓廠子重生。
很遺憾,這塊地皮已經被人買下,老廠子留下來的帳還有一半沒還,只得破產。
至於說拋下妻女,是不想連累家人,願意所有的痛苦,一個人承擔。
為此,昔日廠長吃盡苦頭,怕債主找上門,又偷渡巴黎。
廠長之所以「消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心中有擔當,自己一個擔起來所有罪責。
俗話說:「若能擔當起所有的擔當,擔當後面的陽光會灑滿你。」
做一個有擔當的人,自然贏得他人尊重。
在人生道路上,一個人想要走得遠,離不開清晰的定位、真誠待人,以及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你的可貴品質,終會照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