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80後」其實是個幌子……

2021-02-11 8號風曝


從上周開始,賀歲檔大片陸續開始上映了,不過最引人矚目的還是新上映的賀歲檔國產影片。打頭陣的《太平輪(上)》出師不利,大牌導演和演員也沒能令找不到船的觀眾滿意,首周6天只拿到了1.14億票房;而在周五上映的《匆匆那年》則恰恰相反,在短短三天時間裡攬下超過2億票房,算上點映的2000萬,總票房達到了2.2億。

是的,3天2億。

所有人都在問,豆瓣打分僅有5.6,口碑極其一般的《匆匆那年》,憑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追溯一下這個項目的來歷。

在被問到為什麼要拍《匆匆那年》時,導演張一白之前是這麼回答的:「60後有《中國合伙人》,70後有《致青春》,90後有《小時代》,但還沒有一部電影集中地展現80後的青春和愛情,《匆匆那年》正是80後的青春聖經。」

「我要給80後們拍一部屬於他們的青春片。」——無論是觀眾還是市場的角度,這都是一個聰明的提法。它首先抓住了80後群體的注意力,讓他們認為這個電影與我有關;與此同時,向市場傳遞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我的電影與以往青春片定位不同,我彌補了一個市場空白。

我身邊有不少80後的朋友告訴我說,賀歲檔他們會去看《匆匆那年》,因為聽說它講的是他們學生時代的故事。不管電影是好是壞,就當是緬懷一下,買了一張記憶車票。

從他們上周末看完電影大家互相交流的語氣和語言的文明程度來看,這趟車坐得不太愉快。翻閱了一些網上關於《匆匆那年》的留言和評論,發現那些經歷過電影中多數場景和時期的80後觀眾,給出了更為負面的評論。觀點也大致相同:對青春元素拙劣地符號化,粗暴地堆砌,老套的比慘和濫情。

「你不是說好還我們80後一個青春記憶嗎?為什麼出來這麼一個爛東西。」 許多人把矛頭直接對準了導演張一白。

不過在這件事上,你們是真的誤會了這位60後導演了。真實的情況是,這部電影根本不是拍給你們這些覺得被欺騙了的80後的,更不是為了引起什麼所謂的80後集體回憶。

在電影上映前的2周,《匆匆那年》的主創人員們基本上都和90後「泡在一起」。導演張一白髮起了一個「死黨高校行」活動,帶著一兩位主創每天走訪一座城市的一所高校,與學生進行見面和交流。在這些場合,80

後這個字眼很少被提及,更多的是張一白通過各種耍寶與臺下的90後們打成一片。

想像一下,如果是一部主打80後青春回憶,想要引起已經進入職場的80 後廣泛認同的電影,應該怎麼來做營銷宣傳?至少應該讓海報出現在這些人群聚集的地方,比如在地鐵、寫字樓里舖上大量廣告,就像《致青春》做的那樣。

顯然,《匆匆那年》並沒有這麼做。理由也很簡單,80後的青春故事只是一個噱頭,「校園」和「90」才是它的主要目標市場。90後,或者說是內地電影市場最主流的觀影人群,對於這部電影的態度和熱情,才是直接決定這部電影最終票房成敗的人。

這也是張一白要把最關鍵的兩周花在大學校園宣傳上,同時用王菲來引爆網際網路傳播,在90後最多的社交媒體上持續製造話題的原因。即使90後們對於電影裡的那些青春場景並不認同,他們也多半會因為自己並未生活在那個年代而多一個寬容的理由。

對於《匆匆那年》來說,80後是存量市場,是計劃中就已經吃下的那部分人,90後才是增量市場,是需要爭取的;而對於整個電影市場來說恰恰相反,90後是最為固定的觀影人群,80後、70後們才電影票房中的「X 因素」。

所以《匆匆那年》也不能像《小時代 1》那樣直接打出90後電影的標籤,那樣會嚇跑年齡更大的觀眾,就很難達到《致青春》超過7億的票房體量了。

然後,你在來看這部電影。為什麼如此簡單地處理那些80後眼中珍貴的青春場景,為什麼要用這麼多慢鏡頭要拍攝這麼多藍天綠樹沙灘和白裙姑娘,為什麼選用魏晨、陳赫這樣大部分粉絲來自90後的明星,一切都順理成章……(來源:好奇心日報)

喜歡本文,就分享吧!----

【了解全部功能】回復「0」,教你玩轉鳳凰八卦微信。

【今日熱門】回復「1」,娛樂圈每日最新八卦動態。
【每周運勢】回復「2」,本周各個星座財運、感情運。
【八卦精彩】回復「3」,八卦達人來測試下。
【明星秘聞】回復「4」,窺看明星不為人知的隱私。
【有獎活動】回復「5」,熱門電影演出明星見面會搶票。
【明星風月】回復「螢屏大咖」,閱讀最新一期螢屏大咖。
【明星江湖】回復「職業選片人」,閱讀最新一期職業選片人。


溫馨提示:


分享到朋友圈】請點擊右上角按鈕,歡迎大家關注鳳凰八卦!

添加方法

1)打開微信→點擊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在搜索欄輸入「鳳凰八卦」或微信號:entifengvip

2)打開微信→點擊發現→掃描以下二維碼:

鳳凰八卦——鳳凰網娛樂頻道官方微信平臺。在這裡,你可以第一時間獲得最熱門的娛樂八卦信息和明星影視動態,知曉每周的星座運勢,還能參加我們不定期舉行的活動,有機會贏得大禮!

相關焦點

  • 80後「京派」青春文學作家九夜茴 對電影《匆匆那年》有遺憾
    記者:但其實青春文學已經成了你的標籤。九夜茴:記得我當年剛寫《匆匆那年》的時候,市場上幾乎沒有這種作品。我有個出版商朋友,看了以後非常喜歡,想籤,但並不對它抱有多大的期望,因為現在這個市場上大家更喜歡看穿越小說、歷史小說、玄幻小說,不是這種小說,可能出來之後會沒人看。
  • 匆匆那年丨中老年導演請對80後手下留情
    導演: 張一白編劇: 李晗 / 劉晗 / 九夜茴主演: 彭于晏 / 倪妮 / 鄭愷 / 魏晨 / 張子萱類型: 愛情電影《匆匆那年》消費的就是我這個群體。雖然坐在身邊的人已經變成了同事、或是家人,以及很多現在的朋友。但是夢裡的那間教室卻一直沒變化。畢竟,那幾年的時間是生命中最難忘的記憶。可惜,即便我這麼念舊的人,卻仍然很難從《匆匆那年》這樣的電影找到什麼回憶或認同感。哪怕這裡面有很多回憶的符號,比如千年蟲、申奧、世界盃……或者是灌籃高手,以及迪克牛仔的《當》。
  • 《匆匆那年》|張一白 倪妮真感情無年代
    今天芭主帶大家聆聽內地青春片教父級導演張一白和85後氣質女星倪妮,講述這一次改編自被譽為「80後青春最好的文學作品」《匆匆那年》的大銀幕合作——他們執導與演繹的「新一部愛情經典」電影,在這個日益加速、緬懷青春愈演愈烈的矛盾年代
  • 華語電影《匆匆那年》匆匆來襲!!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那些年,傻得天真,傻得單純,脫去驕傲,只是唏噓的美好。OTTAWAZINE獲悉,北美華獅電影公司將在下周12月12日為大家帶來華語電影《匆匆那年》。Rainbow Cinemas St. Laurent Centre先來看一下《匆匆那年》預告片:隨著80後、90後觀眾成為票房市場的主力軍,青春文學以及網絡文學改編電影近年來逐漸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主要類型之一。
  • 《匆匆那年》劇評:第一口初戀的滋味
    四集過後,《匆匆那年》用自己獨有的青澀感,博得無數80後的好感——劇中的他們,和觀劇的我們是何其的相似,這是一部屬於每個人的匆匆那年。>>>>>每周一、周二,搜狐視頻陪你回味《匆匆那年》《匆匆那年》第一集 校服再醜,你再也穿不到了 《匆匆那年》第二集 所有公式都忘了,只記得你笑的樣子《匆匆那年》第三集 如果有人拉你上天台,你一定要說yes 《匆匆那年》第四集 還是磁帶才能讓人好好聽歌啊 初戀:一生一次的滋味
  • 王菲獻唱主題曲,誰的《匆匆那年》?
    溫馨提示:《匆匆那年》主題曲視頻建議您在wifi下播放,壕壕請隨意~《匆匆那年》-王菲偶然機會碰上《匆匆那年》,感慨良多。歲月匆匆,也許你在某個失眠的晚上聽到以上的歌詞,也會看著窗外的燈,想起自己曾經的青春歲月。
  • 《匆匆那年:好久不見》被判侵權
    80後女作家王曉頔(筆名九夜茴)起訴北京搜狐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浙江夢幻星生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天津金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
  • 電影《匆匆那年》明日上映
  • 【熱映中】《匆匆那年》電影不能和網劇相比
  • 《匆匆那年》主題曲首播 唱出青春熱血
    《匆匆那年》   搜狐娛樂訊 《匆匆那年》改編自九夜茴同名暢銷小說。周播劇《匆匆那年》完全還原80後一代人的真實青春,喚起所有人對青春最美好純真的回憶讓我們跟隨《匆匆那年》,重新回到那最美好的青春校園生活,一起打開回憶的閘門,重新呼吸那時新鮮的空氣。2014年7月30日在京首映,首映後出現了一致的「零差評」。《匆匆那年》主題曲 《一路》講述了青春的熱血和張揚,感嘆年輕的力量和對愛情的堅持。
  • 路金波與《匆匆那年》投資方再掀罵戰
    舉報 近日,《匆匆那年
  • 匆匆那年:王菲,永遠的高中少女心
    許久沒發專輯的王菲,惜歌如金,但一開聲還是不費力氣的驚豔四座。一首匆匆那年,夕爺完全是為王菲而寫。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會有匆匆那年,有些人,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在別人看來你幸福的時候,幫你走出孤獨的困境。在我們孱弱的少年時代,總會純真和爛漫的想像過去用心保護點什麼,一個夢想,一個信仰,或者說是一個女孩。這些看似天真的想法,雖然幼稚,但卻總將成為我們一生中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因為它教會我們去愛。
  • 當代青春片《匆匆那年》有好有壞的「毒雞湯」總結:導演沒有青春
    《匆匆那年》改編自九夜茴的同名小說,由張一白導演,彭于晏、倪妮等人主演,以主角方茴和陳尋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繪的是80後的情感生活,但是影片以90後女孩七七的追問展開整個故事情節的敘述,電影中幾個部分獨立而又連貫的交相呼應,鮮明的視聽語言,成為影片最突出的藝術特徵。
  • 搜狐視頻周播大劇《匆匆那年》在京舉行發布會
    搜狐視頻周播大劇《匆匆那年》在京舉行發布會   4月10日,由搜狐視頻打造的16集周播大劇《匆匆那年》在北京舉行發布會,眾「80後」主創團隊集體亮相,為該網絡劇在8月4日的播出宣傳賺吆喝。  技術革命:首度採用4K技術拍攝  《匆匆那年》改編自「80後」作家九夜茴的同名暢銷原著小說,以方茴和陳尋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述了「80後」的情感與生活歷程,小說中大段關於「80後」群體的段落掀起網絡熱潮,其中的經典語句「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贏得眾多讀者共鳴。
  • 王菲的歌,匆匆那年
    : 覺得王菲有仙氣兒——開始覺得王菲的仙氣兒其實是張亞東、林夕們打造出來的——對王菲開始免疫——最後,還是會承認:她唱的歌還是挺好的。 說到憑虛凌空,另舉個例子。孫燕姿的《自選集》和周杰倫的《範特西》,也有那種不跟周圍任何人任何事搭夥,憑虛凌空的感覺。 《王菲》和《將愛》之後,覺得見斧鑿痕跡了,也可能是大了,喜歡得就淡了。 到現在最喜歡的,還是《只愛陌生人》。
  • 匆匆那年後,小白到底去哪兒了?
    請放開180分貝的擾民音量,大聲喊出它的名字——《匆匆那年》!!這也是國產劇這麼多年來,難得一部既有口碑又有熱度,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片了。從此我們終於不用看各種版本的杉菜和道明寺了有木有!!!令人奇怪的是,《匆匆那年》大火以後,這個本應該接戲不斷的93年小鮮肉,卻突然消失了?!對,就這麼一溜煙的人不見了!!小白到底去哪兒了????大火不是應該說好的拍戲呢?代言呢?上綜藝呢?整整半年,像是人間蒸發了似的。直到2015年3月《旋風少女》開機才漸漸現身。但是!
  • 那年我們追的小說,中古篇:慶餘年、無限恐怖、匆匆那年、星辰變
    小說之所以取名《慶餘年》,一是因為這故事發生在慶國,二是小說主人公為了慶幸多了一條命,當然這些其實都是作者說的,他想叫「年年有餘」也沒問題。第三部:《匆匆那年》匆匆那年九夜茴的作品,2007年發表於晉江。這些年晉江真是不了不少好作品,IP價值極高。
  • 時隔5年,即使豆瓣5.4,為什麼我仍要說《匆匆那年》是部好青春片
    對於電影說的致敬「80後」其實是個幌子。其實這樣說比較好,《匆匆那年》並不適合所有人,只適合在學生年代有過刻骨銘心戀情的觀眾。或許這是那些猛給差評5.4的觀眾一個重要的原因。張一白的手法很熟練,故事流暢,風格清新。所以這樣看來至少《匆匆那年》不是爛片。而且對於喜歡青春題材的觀眾而言,基本上該有的元素一應俱全。
  • 小說《匆匆那年》及番外與網劇《匆匆那年:好久不見》 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一案塵埃落定
    王曉頔在2013年6月創作完成《匆匆那年》小說續作——該小說「番外」。2012年4月5日,金狐公司與王曉頔訂立《〈匆匆那年〉電視劇改編權轉讓協議》,約定王曉頔向金狐公司轉讓《匆匆那年》小說的網絡劇改編權。後金狐公司製作完成《匆匆那年》網絡劇,每集片頭註明「九夜茴同名原著改編」。
  • 《匆匆那年:好久不見》——青春不落幕,成長再起航
    2014年8月4日,我狐獨播自製劇《匆匆那年》上線。該劇作為第一部主創人員全部為80後的網絡劇,一開播,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大關注。劇中充滿懷舊和青春元素,許多情節和臺詞,以及那些有關青春的悸動,都勾起了80後的青春記憶,口碑持續「零差評」,連續登上微博話題熱榜、熱門電視劇榜、影視熱搜榜等,並獲得橫店影視節最佳網絡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