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魚
全宇宙的朋友大家好,蘇打綠回來了。
這大概是近期唯一讓大魚高興的事兒。
自從2017年元旦那天他們正式宣布休團三年開始,歌迷們就每天數著時間過日子,從來沒覺得日子這麼慢過。
每天在各種關於解散的小道消息裡擔心憂慮,在希望和害怕之間來來回回,生怕流言傳著傳著就成真了。
沒想到在心情起起伏伏了1147天後,終於在吳青峰個人演唱會上,等來了六人合體。
成員們還在獻給吳青峰的花上寫道:昨天演唱會超棒的,該準備把主唱還給我們囉!2月24日凌晨,蘇打綠官方微博發文宣布回歸:
並發布了回歸後的第一首全新單曲《tomorrow will be fine》
這條路 好漫長 時光逼著我們長大
好多話 不能講 只有把酒言歡地藏
這世界 說大不大
一生能有多少的失望
一人能裝多少的希望
我最盼望有一雙翅膀
能夠帶我飛離這城牆 讓我們 都一樣
歌手名由蘇打綠變成Sodagreen——
新歌,新名字,新頭像,新的版權公司,新的開始。
但六個人還在。
還是我們熟悉的樣子。
網易雲音樂裡有人在這首歌下面留言:只要六個人在一起,我們陪你們重新開始。
回溯這支樂團,似乎總是為了相聚而別離。
當初,這六個人因為音樂走到一起,那時他們還是大學生。畢業那年,大家想要在解散前舉辦一次環島演出,給自己的學生時代留個紀念,也為自己的樂團生涯瀟灑地畫一個句點。
沒想到卻在海洋音樂祭遇到林暐哲,句點變成了破折號——樂團非但沒能解散,反而開啟了一段更長的旅程。
2004年5月30日是蘇打綠髮表第一支單曲《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的日子,也是他們在華語樂壇正式出道的日子,所以每年的這一天,也被歌迷稱為「蘇打綠日」。
從2004到2017年,蘇打綠在這13年裡,一共發行了3張單曲:《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飛魚》《Believe in music》;
創作了10張專輯:《蘇打綠》《小宇宙》《無與倫比的美麗》《陪我歌唱》《春·日光》《夏/狂熱》《十年一刻》《你在煩惱什麼》《秋:故事》《冬 未了》;
拿金曲獎,辦演唱會,從北半球跨到南半球——這十三年,他們一路從女巫店、THE WALL、Legacy唱到小巨蛋,唱到國外,讓原本小眾的獨立樂團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吳青峰在2007年小巨蛋演唱會手冊上寫了一段旁白:「我們都可以,你們一定也可以,你們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勇於喜歡自己的樣子,一定要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十三年,他們從學生變成音樂人,走過不同的人生歷程,有人當兵,有人結婚,有人生子。
2016年,蘇打綠曾憑藉《冬 未了》專輯橫掃金曲獎,站上華語樂壇巔峰。卻又在巔峰時刻,宣布要休團三年。
休息之前,他們想要好好地把以往所有寫過唱過的歌拿出來好好再唱一次,便四處找場地,最終配合十張專輯打造了十種風格迥異的舞臺,一共演繹了233首歌。
2017年1月1日,蘇打綠在自由廣場的最後一場演出結束時,主唱吳青峰說:「短暫的分開都是為了再遇見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是更好的自己。」
接下來的三年裡,對團員們來說是一個充電的過程。
團長兼木吉他手阿福從音樂人變身為帶有公益性質的藝術策展人和音樂祭製作人。
他聯合家扶中心創立的「助星計劃」以及發起的「Wow Taiwan!」計劃,給了許多沒有資源的藝術家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價值。
同時,他還通過這些活動來探討LGBT、全球暖化、文化永續等社會議題。
在Reborn音樂祭中,阿福也在倡導廢物回收、循環利用,實現他的公益夢想。
鼓手小威依然當他的全職奶爸,在社交網站上瘋狂曬娃;
舉辦攝影展,還創立了自己的沐浴品牌「LeMood」,並獲得了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當然沒有放棄打鼓,還練了一些新花樣。
鍵盤及中提琴手阿龔,一直在寫新作品,沒事兒就在社交平臺上直播鋼琴或提琴演奏,舉辦線上小音樂會;
還去德國參加古典跨界音樂節的演出。
貝斯手馨儀,陪家人完成了一趟旅行,還幫阿龔辦了音樂會,陪他去德國演出;
後來和男友結婚,生小孩,當了媽媽。
電吉他手家凱跑去美國念書,去伯克利進修音樂。
看著團員們一個個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努力認真地生活,吳青峰有了極大動力,也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他推掉很多通告,去很多國家旅行,開心地吃吃喝喝,還馬不停蹄地追星——去東京看Feist,去倫敦看Goldfrapp,去美國看Tori Amos……
他在微博記錄自己的追星之旅。為了見愛豆,他和其他歌迷一起堵在劇場後門,等著愛豆出來。
當時吳青峰的粉絲們還在感嘆:「我的愛豆去瘋狂追星了,讓我無星可追。」
追星回來後,他開始接受一些工作上的邀約,並且專挑以前沒做過的,做了大量被大家定義成「改變」的事。
他說,「現在沒辦法躲在團員背後了,我想雖然會很害怕,但是這樣才會成長吧,看著他們各自做著喜歡的事,越來越強大,我也該加油了。」
他說,「人生這麼短,究竟為什麼不應該去嘗試各種可能呢。」
他開始參加各種音樂綜藝:《明日之子》《蒙面唱將猜猜猜》《歌手》《樂隊的夏天》……並說感謝自己有勇氣去改變,讓他覺得自己沒白活。
家凱讀書期間,跑到美國追星的吳青峰還專門去找家凱玩,結果被他認真上課的樣子感動和激勵到。久未創作的小吳同學終於開始拾起筆創作,用家凱的「作業」曲寫了《線的記憶》這首詞。
然後推出個人單曲,接著又推出個人專輯。
休團三年,雖然大家都在各自生活,但從來沒有斷過聯絡。
蘇打綠的微信群從未冷場,偶爾還會視頻連線一下。
為彼此的事業打Call。
《歌手》總決賽那天,家凱專門從美國飛回來作為神秘嘉賓為吳青峰彈吉他——用他唯一會的樂器,陪在好朋友旁邊看他唱歌。
家凱出現那一刻,不僅樂迷淚目了,樂隊其他成員也都爆哭。
不止是樂團成員,蘇打綠的歌迷們也這三年裡不斷成長,努力生活,為了兌現曾對彼此許下的承諾——再見時,要讓更好的自己,走到你面前。
知乎上曾經有人問過:你為什麼喜歡蘇打綠?
一個叫@宋嘉文的用戶說:
在暗戀一個人的時候,我聽見了
你的人你的字你的窗你的家你的全副武裝
在被現實壓的喘不過氣的時候,我聽見了
他從不害怕自己被人群淹沒
在被同學嘲笑上藝術課時,我聽見了
可能無數眼淚在夜晚嘗了又嘗
在被別人嘲諷娘炮的時候,我聽見了
你說我娘但我敢說你比我懦弱
在告白失敗之後,我聽見了
夠深刻了嗎?來躺下吧
喜歡蘇打綠,不是為詞好,不是為曲妙。
而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聽見特定的歌曲後戳中特定的心情。
我不知道詞人在寫詞的時候想什麼,遇見什麼,感悟什麼。
然而這些詞可以在我想某些事情,遇見某件事情,感悟某些事情的時候引起共鳴。
的確,蘇打綠的歌治癒過很多人,也成為很多人唯一的出口。
他們從蘇打綠的歌裡認識到這個世界,又和他們一起溫柔地推翻這個世界。
這份感情與其說是羈絆,不如說是一起成長。
所以,他們願意等待蘇打綠的回歸,也期待看到他們變得更好。
因為無論對音樂人還是樂迷來說,這世上最難遇到的不是喜歡,不是愛,而是「你懂我,我也懂你」的了解。
------------------------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不做商業用途。
1000件精選好物任你挑選
點擊圖片進入好物市集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chuanzaidedian
郵箱:ly_yujian@126.com
為了不和我們錯過
不要忘了將我設為「星標」
點在看,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