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價格暴漲一年,國儲投放10.34萬噸,玉米缺口到底有多大?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為平抑玉米價格過快上漲,12月22日國家儲備玉米將陸續投放10.34萬噸。玉米價格後市看漲或看跌,各方莫衷一是

文|《財經》記者鄒碧穎

12月22日,國家臨儲糧重啟後的競價拍賣成交火爆,臨儲玉米競價銷售10.34萬噸,全部成交,最高價2590元/噸,最低價2430元/噸,成交均價2491元/噸。平均溢價近200元/噸,成交價加上出庫貼水,已高於市場流通的新季玉米價格。2020年的政策性玉米拍賣市場異常火爆,玉米價格不斷刷新歷史高點。

正值秋糧上市高峰期,糧企與貿易商爭先收購玉米,導致價格持續上漲。進入12月,有關部門啟動政策調控組合拳,打擊囤糧炒作、抑制價格上漲的信號頻頻釋出。

12月17日,黑龍江糧食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受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委託,組織了國家臨儲玉米定向邀標競價銷售,投放玉米71.4516萬噸,成交均價為2292元/噸。

12月11日,吉林糧食批發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受中儲糧吉林分公司委託,舉辦國家臨儲玉米定向競價銷售交易會,投放的57.6574萬噸玉米全部成交。

此前一周左右,市場人士反映,中儲糧集團暫停了吉林、內蒙古等部分地區的新糧收購。東北部分地區,中糧集團也暫停了玉米收購。使用國企貿易資金收購的部分商家也收到了停止收購的通知。

在12月3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李喜貴表示,目前玉米收購價格處於歷史高位,從後期看,價格繼續上行缺乏支撐,12月份收購價格回調可能性大。這也被一些業內人士解讀為國家將出手調控玉米價格的一大信號。

本月以來,全國已有數十家玉米加工企業響應政策號召,降低玉米收購價格。東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的龍鳳、昊天、新天龍等玉米深加工企業以及山東、河南、河北、寧夏的部分企業均小幅下調了玉米收購價格。

政策利空信號頻出,玉米市場漲跌互現。現貨玉米價格繼續堅定運行,12月4日全國玉米均價為2464.26元/噸,12月17日升至2524元/噸,整體持穩上漲。期貨層面,12月4日玉米主力收盤價為2651元/噸,12月18日收盤價則降為2615元/噸,呈現出震蕩下跌趨勢。

針對玉米後市的看漲或看跌,各方聲音莫衷一是。伴隨多重調控政策接連落地,玉米能否結束持續一年的暴漲行情?

《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為,宏觀調控下,對玉米短期看弱;長期則要根據玉米種植、進口、市場購買力等綜合因素進行判斷。銀河期貨研究員馬幼元分析,到明年上半年玉米價格可能還會有所上漲。明年5月至9月或將出現轉折,具體變化需要根據新作玉米種植面積,進口及陳化穀物調控政策及下遊養殖需求情況變化再進行觀察。

政策性玉米供不應求

2020年的政策性玉米拍賣市場異常火爆。12月11日,吉林省舉行的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僅限吉林省規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業參與競買,標的玉米為2015年的陳糧,最終成交均價為2309.52元/噸,略低於當下吉林現貨2500元/噸的水平,溢價成交率為99.74%。

廣發期貨發布的一份報告統計,從5月28日到9月3日,國家共投放5994萬噸玉米,成交5683萬噸,整體成交率為94.81%,而去年的成交率僅為27.17%。今年前十三拍幾乎都100%成交,溢價幅度屢創新高,黑龍江地區溢價幅度一度突破330元/噸,遼寧、吉林更是突破了400元/噸的溢價。

今年年初以來,玉米價格罕見地呈現出大幅上漲態勢,國慶後甚至接近2700元/噸的歷史高價。12月16日,全國玉米均價為1.284元/斤,相較去年同期的0.9元/斤上漲超過40%,仍然處於高位。受玉米成本抬升等因素影響,12月初以來,正大、正邦等15家企業將飼料價格每噸上調了50至200元,已經是今年第9輪飼料漲價。

一位長期關注玉米市場的分析師對《財經》記者指出,政策調控的初衷是讓玉米價格在合理範圍內上漲,促使市場形成健康良性的發展,讓老百姓能掙錢、貿易商有錢賺、加工企業也能接受玉米成本。然而,5月以來,政策性玉米大致以每周400萬噸的規模投放市場,玉米的市場價格依然居高不下。

實際上,政策性玉米的交易底價與成交價格也不斷上揚。5月28日,首輪臨儲玉米拍賣啟動,針對黑龍江、內蒙古、遼寧、吉林總共投放400萬噸臨儲玉米,多為2014年、2015年舊糧,底價為1550元/噸至1700元/噸,最終成交均價在1800元/噸至1900元/噸左右。

截至今年年底,政策性玉米的成交價格已上漲至2300元/噸左右。10月14日,中儲糧集團吉林分公司委託中儲糧網組織一次性儲備玉米競價銷售,拍賣2016年產的玉米5.8421萬噸,底價為2250元/噸,最高成交價達2365元/噸。12月1日,中儲糧內蒙古分公司組織競價銷售,二等玉米成交價為2710至2725元/噸,再次創下新高。

12月3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介紹,今年以來,累計投放政策性玉米7000多萬噸,目前已基本完成出庫。此外,還輪出了一定數量的政府儲備玉米。她表示,要根據市場形勢和調控需要,及時靈活調整投放品種、數量和節奏,優化糧源安排,保障市場供應。

據《財經》記者了解,政策性玉米主要包括國儲玉米、地儲玉米、臨儲玉米、一次性儲備玉米。臨儲玉米與一次性儲備玉米,主要用於保護農民的種糧收益、調解市場供應,也是國家今年以來調控市場的主要籌碼。

儲備玉米的持續投放能否讓市場行情聞風而落?12月22日,國家臨儲玉米即將面向全國投放10萬噸,這一消息被業內人士比喻為「搶紅包」。多空博弈之下,玉米價格的下跌或取決於市場上供給的玉米數量、國家投放的玉米數量以及糧食收購商和下遊加工企業基於此預期作出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臨儲玉米主要是2015年以前的陳糧,庫存已經不多。2008年中國出臺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通過國企敞開收購、高價收購,提升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吉林農業大學許鶴等作者在《收儲制度改革下吉林省玉米產業發展研究》一文中指出,國家設置最低收購價,導致農戶盲目種植玉米,玉米收購主體單一、國內外價格「倒掛」,使玉米市場流通性變差,庫存積壓嚴重。

2016年,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突破口,「市場化收購+補貼」正式取代了實行9年的玉米臨儲政策,臨儲玉米去庫存成為政策取向所在。2017年,時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的習銀生表示,臨儲玉米已經超過2.3億噸,要消化現有庫存,還要遏制新增庫存的產生。多位業內人士預計,臨儲玉米庫存而今還剩不到一千萬噸,在百萬噸量級。

一次性儲備玉米與臨儲玉米雖然名稱不同,但實質區別不大,出庫後均不需要再次補庫,有業內人士估計主要來自2016年收購的2000萬噸,以及2019年年初收的304萬噸。5月底,中儲糧集團成都、湖南和浙江分公司分別投放5.62萬噸,15萬噸和6.1327萬噸2016年產的一次性儲備玉米。此後,廣州、湖北、黑龍江、吉林、福建、遼寧、浙江等地也投放了一次性儲備玉米,多產自2016年。有業內人士估計,一次性儲備玉米今年賣出了1500萬噸左右。

5月以來,伴隨政策性玉米的持續投放,市場情緒卻未被徹底打壓,玉米的價格仍然在走高。目前玉米深加工及飼用消費都處在持續增長階段,馬幼元告訴《財經》記者,東北的玉米大多從11月開始上市,深加工企業一般需要幾個月時間建庫存,建庫將持續到年後,目前到年後這段時間正是補庫周期。

今年的特殊之處還在於,玉米行情高亢,東北地區的企業、糧商、烘乾塔都在跑場圈糧。《期貨日報》報導,今年玉米收購大量採用「第三方資金託盤」模式,大型貿易企業或港口利用倉庫資源和資金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代收代儲」,一般收取客戶入庫保證金和代收費用合計50元/噸左右,並提供採購金額的90%的融資貸款,利息在6.5%至7%。

另有行業機構估算,市場囤貨的資金有七八成來源於第三方,今年收購主體多出萬餘家。這其中,囤糧小散戶明顯增多。中國農網的報導指出,一個鄉鎮有八個、十個烘乾塔、小貿易商很正常,一家囤一萬噸就是十萬噸,而一個鄉鎮也就產十多萬噸糧。由於貿易商的資金主要由抬借而來,利息在8釐左右,大多要掙夠這筆錢才會出手賣。

「今年只要是做玉米貿易的都賺了不少錢,可能一噸賺了幾百塊錢的都有。」馬幼元介紹,今年的資金面總體寬鬆、資金利息不高,進入炒作的資金也較多;加之東北玉米遭受颱風襲擊,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順利,看好玉米的人不在少數,市場囤糧熱情也很高。

政策調控能否扭轉局面?

多重政策調控之下,供求兩方的變數都在增多。

從政策性玉米的投放來看,即便臨儲玉米與一次性儲備玉米全部耗盡,國儲玉米與地儲玉米的量級仍是未知數。如若玉米價格繼續大幅上漲,不排除國家投放這部分玉米儲備的可能性。

通常,國儲玉米不輕易動用,輪出後必須在規定時限內輪入補充,保障儲備量。但秦玉雲表示,前期已經批覆暫緩部分中央儲備輪入,還將根據需要研究再暫緩部分玉米輪入,同時指導有關央企和地方在儲備輪換的時機、節奏上加強銜接,增強調控合力和協同效應。

短期來看:一方面,由於玉米前期價格持續攀升,基層農戶惜售挺價意向較強。馬幼元觀察,貿易商比較看漲,把糧放在手裡,不賺錢不賣。目前市面上的資金充裕,從東北地區的玉米收購看,倘若下跌50元,可能下手收購的人比想賣的人會更多,價格由此又會穩住。此外,東北許多深加工企業的玉米庫存尚未建好,需求仍在。

另一方面,中糧、中儲糧的部分玉米收購已經暫停,國企供給其他貿易商的配資也被叫停,玉米價格短期承壓。此外,李喜貴介紹,東北地區12月底前和春節後各出現兩波售糧高峰。雖然11月中旬東北大範圍的雨雪和降溫天氣,影響了玉米購銷和運輸,玉米價格上漲。但「上大凍」有利於玉米脫粒和存儲,後期玉米上市量將繼續增加。

秦玉雲介紹,目前入統企業的自主商品玉米庫存同比增長近六成。調研中,大多數企業表示政策性玉米年內用不完,初步推算將有3000萬噸左右結轉至明年使用。她還表示,要加強對秋糧收購和政策性糧食銷售出庫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惡意炒作、哄抬糧價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政策調控能否結束玉米價格的暴漲行情?多位分析師認為,利空信號頻頻釋放,新的利好因素暫未出現,近日來市場各方追高趨向謹慎,更多貿易商選擇繼續觀望,玉米價格走勢尚不明朗。但從長期來看,供需關係以及玉米缺口還是決定玉米價格走向的關鍵因素。

作為三大主糧之一,玉米被廣泛用於鮮食、豬禽飼養、工業深加工等領域。2016年國家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後,玉米種植面積的調減也在同步進行中。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國內生豬產能快速恢復、東北產區受拉尼娜現象影響玉米倒伏嚴重等不利因素影響,業內普遍判斷國內玉米供給量受限。

實際上,2020年的玉米產量並未受過大影響。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玉米總產量為2.6067萬噸,較去年2.6077萬噸的產量減少10萬噸,差距可忽略不計。秦玉雲介紹,目前已收購玉米3446萬噸,同比增加1557萬噸。此外,在進口方面,海關數據顯示,前十個月中國累計進口玉米782萬噸,已超過往年720萬噸的進口關稅配額。

另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目前中國企業已採購2020年度美國新季玉米超過1100萬噸。中國每年還採購部分烏克蘭玉米。市場估計,今年中國玉米進口量預計將達1700萬噸以上,明年還會繼續擴大。馬幼元認為,中國如果擴大進口玉米,保持在兩三千萬噸的體量,對全球玉米價格影響不大,全球玉米庫存仍然能夠滿足。

水稻、小麥、大麥、高粱也能對玉米起到部分替代作用,各類糧食的儲備投放與進口也在持續增加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進口玉米及替代品2091萬噸,同比增加839萬噸,增幅67%,其中高粱402萬噸、大麥598萬噸、木薯296萬噸和幹酒糟(DDGS)13.4萬噸。秦玉雲介紹,當前小麥、大米、玉米等品種國內外價差分別為每噸333元、16元、609元。進口成本優勢明顯。

當下,替代效應已經顯現。李喜貴指出,華北地區小麥與玉米價格倒掛80-90元/噸,部分飼料企業使用小麥替代玉米,已從華北黃淮地區至華中等地區,替代使用由禽料擴大到至豬料。10月至11月最低收購價小麥成交量明顯加大,主要是因為飼料企業參與競買的積極性高。近期關內玉米產區價格趨穩,也與小麥替代飼料增加有關。

李喜貴提醒,今後幾個月進口玉米、高粱和大麥將陸續到貨,南方港口庫存將會保持較高水平。此外,前期成交的儲備玉米仍在繼續出庫供應市場,銷區到貨仍以陳糧為主,新糧價格出現產銷區倒掛。目前北方錦州、鮁魚圈等港口庫存積壓,庫存水平逼近歷史同期高位,主要在於南方銷區對玉米需求不旺。

與此同時,看漲的觀點則認為,今年玉米在生長後期較為潮溼,新糧玉米嘔吐毒素較高,優質玉米供應同比或減少3000萬噸左右;陳化糧拍賣只能補充深加工,不能流入飼料養殖企業,對優質玉米市場的影響有限。此外,進口玉米「遠水解不了近渴」,一兩個月內不會對市場造成過大影響。

眾說紛紜之下,玉米缺口的實際大小,成為撼動貿易商心態的關鍵所在。李喜貴分析,2020/2021年玉米產量加進口與玉米消費需求間的缺口在1500萬噸左右,較前兩個年度收窄。當年存在的產需缺口通過投放庫存、品種間調劑彌補,加上進口玉米及替代品,國內飼料糧的供應有保障。

業內機構普遍預測,2020年中國玉米消費總量為2.9億噸左右,玉米缺口或在2000萬噸至4000萬噸之間。當下,玉米價格的未來走勢尚不明朗。尤其是2019年中國重啟大豆振興計劃,明年大豆是否會大規模擠佔玉米種植面積?玉米單產提升未明的情況下,中國玉米產量是否會出現大幅縮減?諸多問題也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多數觀點認為,玉米價格上漲有利於增加農民收益,鼓勵種糧積極性。但也有人士擔心,玉米價格上漲會連帶引發地租上漲,如若明年玉米利潤達不到今年同等水平,最終虧損仍然將由農民承擔。此外,部分東北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利潤出現虧損狀態,如果波及範圍擴下、虧損持續下去,將不利於玉米產業的整體健康發展。

實際上,2016年玉米臨儲制度改革後,玉米價格基本實現市場化,供需兩端的博弈在2020年顯得尤為激烈。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玉米價格之所以能炒起來,主要原因是由於供需關係不清楚,而市面上資本充足,整個市場都在「猜」、在「賭」。《期貨日報》的報導指出,中糧集團業務人員想從東北某省有關部門獲得糧食麵積數不可得,虛假信息卻滿天飛。而糧食拍賣分配、進口配額管理、玉米產量面積、深加工需求變化等信息亟待權威部門予以及時公開。

或許,玉米的市場化收購也正處於規範調整期。未來,公共部門的信息體系建設與信息服務水平與「市場化收購」匹配後,或將有效減少盲目追捧,助力玉米產業實現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玉米價格暴漲!10.34萬噸國儲投放能否扭轉行情?
    文|《財經》記者鄒碧穎編輯|王延春12月22日,國家臨儲糧重啟後的競價拍賣成交火爆,臨儲玉米競價銷售10.34萬噸,全部成交,最高價2590元/噸,最低價2430元/噸,成交均價2491元/噸。現貨玉米價格繼續堅定運行,12月4日全國玉米均價為2464.26元/噸,12月17日升至2524元/噸,整體持穩上漲。期貨層面,12月4日玉米主力收盤價為2651元/噸,12月18日收盤價則降為2615元/噸,呈現出震蕩下跌趨勢。針對玉米後市的看漲或看跌,各方聲音莫衷一是。伴隨多重調控政策接連落地,玉米能否結束持續一年的暴漲行情?
  • 玉米,豆粕,暴漲200再回調!
    伴隨著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真是沒少讓國家操心,各大媒體也特別關注,畢竟玉米是主要糧食之一。為了穩定玉米市場,國家先後通過玉米進口、替代進口,投放國儲玉米、臨儲玉米、替代玉米用於飼料消費等,的確玉米沒有持續瘋漲,漲到一定程度會穩定一段時日。但是玉米上漲的火焰並未全然澆滅,最近又看到又蠢蠢欲動之勢。
  • 玉米價格持續回落,年前糧價要一跌到底?有變數!附12月18日糧價
    東北地區一家糧企下調了收購價格,下調範圍在10元/噸,糧企報價在1900~2540元/噸。港口方面和昨日變化不大,錦州港鮁魚圈二等玉米報價為2540~2560元/噸,廣東港二等玉米為2610元/噸。個別地區玉米出現小幅上漲,例如河南孟州金玉米每噸玉米上漲40元,秦皇島河北秦皇島鵬源公司每噸玉米上調10元。
  • 農業農村部要求做好秋糧生產 玉米供需存缺口(附受益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農業農村部要求做好秋糧生產 玉米供需存缺口(附受益股)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近日在黑龍江調研時強調,抓緊抓實抓細農業生產各項工作,毫不鬆懈抓好秋糧生產,全力以赴奪取小康之年糧食和全年農業好收成
  • 玉米價格最新行情走勢分析 2021年玉米價格會持續上漲嗎?
    今年以來,我國很多糧食都有漲價,小麥,玉米就是如此,養殖戶的壓力也逐漸增加,農民還是比較關注玉米的價格。那未來一個月玉米的價格行情如何呢?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各位吧。  2020年12月10日全國玉米價格最新行情預測走勢監測顯示:2020年12月10日全國玉米均價2499.39元/噸,昨日均價2487.48元/噸,較昨日上漲11.9元/噸不等,比昨日漲幅0.48%,數據僅供參考。  詳情請看:2020年12月10日玉米價格最新行情 今日全國玉米價格一覽表  二、未來一個月玉米價格行情如何?
  • 玉米澱粉:拍賣投放接二連三 震蕩格局何時能休
    另外,臨儲於黑龍江增加玉米定向投放約71萬噸,臨儲玉米競價銷售約10萬噸,深加工企業原料到貨量增加,企業玉米庫存持續回升,開機率上升,澱粉庫存也隨之增加。同時,北方港口的玉米庫存大幅堆積,南北港價格倒掛,短期內預計囤糧需求依然旺盛,北方港口及深加工庫存將不斷上升。進口玉米方面,10月份進口玉米同比大增,創下歷史新高。
  • 市場人士:明年玉米價格強勢運行
    市場參與主體普遍預期玉米牛市將遭遇進口及替代品供應衝擊,玉米期現市場價格分歧加大。」光大期貨農產品研究總監王娜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據格林大華期貨玉米分析師張曉君介紹,1—10月中國進口玉米782萬噸,已經超過720萬噸配額數量,中糧集團可以配額外低關稅進口玉米。
  • 玉米價格「勢不可擋」嗎?
    據最新消息顯示,東北地區玉米價格雖然在過去幾天的時間裡出現了低迷狀態,但是市場價格依舊保持堅挺,而自從上周末開始,中儲糧在東北的兩家直屬庫高價收購玉米之後,日前,中糧旗下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也提高了玉米收購價格。雖然漲價幅度不高,但是中儲糧、中糧這樣的大型有背景的企業漲價收購東北玉米,背後透露出來的信息還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 玉米價格大漲32元,毛豬價格不懼凍肉調控,多地漲幅近1元!
    進入12月後,隨著2020年的即將收尾,市場調控不斷增強,其中,近期4次玉米定投累計達到了232萬噸,而進入12月中旬後,為抑制豬價上漲,穩定市場豬肉供給,儲備凍肉也持續投放,其中17/24日兩輪凍肉投放達到了5萬噸,12月30日又將迎來一輪2萬噸的儲備凍肉!
  • 瑞達期貨:玉米:售糧周期牽制價格 供強需弱不利澱粉
    來源:新浪財經內容提要:1、國內玉米年度供需存在缺口2、短期天氣影響售糧,但是未來售糧周期不改3、前10月總量超過配額,未來進口量依然樂觀4、飼料及加工需求尚好,對價格構成長期支撐具體時間而言,中國10月大麥進口量為134萬噸,同比增加98.3%;中國1-10月大麥進口量為598萬噸,同比增加13.4%。2019/20年度(10月至次年9月)進口大麥596萬噸,上年度518萬噸,同比增長15%。
  • 「高價玉米」終結,玉米價格暴跌!但別擔心,這有個好消息
    眾所周知,今年玉米進入了「高價時代」,玉米上市價格與去年相比有了很大幅度的上漲,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地區的玉米價格已經超過了每斤1.30元。玉米價越漲,許多農民越不想賣糧,想等玉米價格更高的時候再賣。但看看近期的糧食市場,其它糧食作物都下跌了,有誰擔心玉米價近期還會下降嗎?
  • 巴西播種耽擱,玉米價格上漲 今日各地玉米價格市場行情報價(3月1日)
    多雨天氣導致大豆收穫進展遲緩,也影響到二季玉米播種。截至2月18日,巴西2020/21年度二季玉米播種進度只有20%,比上年同期低了31%。考慮理想的播種窗口將於本周末結束,意味著將有60%或更多的二季玉米在窗口期結束後種植,提高了玉米單產潛力受損的風險。馬託格羅索州農業研究院IMEA稱,該州玉米播種進度比去年同期落後79%。
  • 天寒地凍玉米價格奔四望五 小麥跟漲也難掩價格被玉米全面超越
    昌樂英軒1.475元/斤,漲15釐;鄒平容海華義1.450元/斤,漲50釐;諸城興貿1.430元/斤,漲30釐;昌樂盛泰藥業1.425元/斤,漲25釐;山東魯洲1.425元/斤,漲10釐;天力藥業1.420元/斤,漲25釐;諸城源發1.420元/斤;沂水大地1.420元/斤,漲10釐;壽光晨鳴1.420元/斤,漲25釐;鄒平西王1.420元/斤,漲20釐;壽光巨能金玉米1.420元/斤
  • 12月16日飼料原料:豆粕繼續降溫,定向拍賣再起,玉米有危險?
    玉米今年以來,玉米價格的上漲極為引人注目,同時也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在保障糧食安全、確保糧價穩定的要求下,國家不會允許玉米價格肆無忌憚的上漲,相關部門已多次強調玉米價格暴漲是在連續多年下跌後的恢復性上漲。
  • 2690元/噸被升破,玉米價格能否觸及到2827元/噸?未必!為何?
    12月17日,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組織受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委託,搞了一次儲玉米定向邀標競價銷售專場交易會,限定分公司轄區直屬企業推薦的有加工資質、年加工能力在10萬噸以上的深加工、飼料生產企業,範圍覆蓋東北三省一區。
  • 調控玉米有效!玉米價格會不會暴跌?2021年玉米最新預測
    近幾日,東北部分地區以價格小幅下跌10-20元/噸,雖然守住了2500-2600元/噸的高位,但如果各方心態一有鬆動,價格會有持續走跌的風險。據了解,目前基層種植戶情緒較好,只有齊齊哈爾、綏化等部分地區出現恐慌性賣糧。而華北產區玉米的下行要早於東北,隨著當地新糧供應的增加,企業廠前車輛增多,引發了用糧企業持續下調玉米收購價。
  • 大豆,玉米的前車之鑑
    大豆是我國糧食品種中缺口最大的品種,而且產需缺口逐年加大,每年進口8000萬噸到9000萬噸。中國大豆進口量佔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對外依存度一度超過85%。大豆缺口最大是由我國的資源稟賦決定的,因為大豆和玉米是爭地,但是要保玉米,保穀物自給。
  • 玉米價格創6年新高!中國仍進口904萬噸,有望破解大豆「卡脖子」
    來源:金十數據12月24日最新消息顯示,11月份,我國玉米產區批發均價漲至每斤1.2元,同比激增29.7%,創6年來最高紀錄。與此同時,國際玉米價格也出現瘋漲。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明年3月份交割的玉米期貨價格連續第10天上漲,這是自1988年以來最長的增長期。要知道,近年來,我國玉米基本能自給自足,2019年累計進口479萬噸玉米,僅佔全國總產量的1.8%。而我國農業農村部指出,今年國內玉米仍是個豐收年,但前11個月,中國仍然進口了904萬噸玉米,同比大增122.8%。
  • 12月16日全國玉米漲跌 春節前玉米有何走勢變化
    4元,執行2546元/噸山東地區今早排隊724車,較昨日增加51車錦州港今早到94車,較昨日減少57車近期市場的概況:玉米從11月逐步上漲至12月初,隨後小幅落價,直到今日玉米依舊處於小幅下跌的趨勢,像落價幅度較大的四平天成從11日到15日落價幅度達到了100元/噸,其他廠家基本落價幅度在五六十元左右
  • 玉米已漲700元/噸,拍賣再次100%成交,11月進口暴增11倍
    具體來看,我國玉米進口的來源國主要有三個——烏克蘭、保加利亞、美國。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烏克蘭依舊是我國第一大玉米進口來源國,進口量為341.8萬噸,佔我國上半年玉米進口總量的93.5%;保加利亞為第二,佔比3.1%(11.3萬噸),美國為第三,佔比1.8%(6.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