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他的女兒也是天才啊!

2021-02-08 知日


即使是對日本藝術毫無了解的人,對這片海浪也一定不會陌生——



大名鼎鼎的「神奈川沖浪裡」,由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所作。可能他自己也未曾想到的是,作為江戶時代的富士山旅行手冊——《富嶽三十六景》中的第21張,這片巨浪會在日後成為日本國民節氣的象徵,甚至躍升為世界級的藝術代表之作。



除了《富嶽三十六景》《北齋漫畫》,一生高產的葛飾北齋還不斷融合西洋技法,涉獵風景畫、美人畫、花鳥畫、肉筆畫等風格創作了大量作品,不僅是本國的浮世繪鼻祖級人物,更對西方藝術——尤其是印象派的興起,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這位浮世繪大師盛名光芒的背後,還有一位江戶時代的女性浮世繪師的身影。她就是葛飾北齋的三女兒——葛飾應為


△ 描繪葛飾應為的電影《眩〜北齋的女兒〜》,宮崎葵飾


近來的日本藝術界也逐漸發現了這位奇女子,並以她為原型創作了《北齋之女》(松阪)、《百日紅 〜Miss HOKUSAI〜》(杉浦日向子原著漫畫,杏、松重豐等配音動畫電影)、《眩〜北齋的女兒〜》(朝井まかて原著小說,宮崎葵、松田龍平等主演電影)等作品。


△ 《百日紅》原作


△ 《百日紅~Miss Hokusaii~》,杏配音葛飾應為


葛飾應為的本名叫「榮」,如同「北齋」的名字一樣,「應為」是這位天才女畫師的畫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總被北齋隨意叫道:「おーい!」(餵),就乾脆把名字也起了個諧音(応為,おうい),也是非常隨意了。



不同於電影裡的二次元美人或有可愛顏值的宮崎葵,葛飾應為並非實際意義上的美人。因為下顎突出,北齋常毫不避諱地直接叫她「アゴ」(下巴),從北齋的弟子給他們創作的寫生畫中也可見一斑。


△ 露木為一『北斎仮宅寫生図』,真實地反映了應為的面容、髒亂的畫室環境與父女倆並不寬裕的經濟狀態。


應為繼承了父親的繪畫才華,也同時繼承了他不拘小節的直率性格、和沉迷菸酒的嗜好,生性倔強、沉靜而固執,與傳統大和撫子的美女標準相去甚遠,堪稱江戶時期的「女漢子」。


△ 《眩〜北齋的女兒〜》畫面,資源: 豬豬字幕組


年輕時,應為曾嫁給了三代目提等琳的師弟南澤等明,卻因心直口快,嘲笑他畫技不如自己,被寫三行半休書離婚回家。回到家的應為乾脆成為了父親的助手之一,開始專心於自己的繪畫修行。


△ 不修邊幅的應為,衣著普通,髮型凌亂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一位被休回娘家的女性,足不出戶、不施粉黛,和多名男性徒弟一起在雜亂的環境裡工作,難免遭人非議。大大咧咧的應為卻不以為然,一心專注於提升畫技,心裡暗暗與父親開始較勁。




△ 在真人電影裡,還描寫了應為與溪齋英泉惺惺相惜的感情線


作為一名浮世繪師,最重要的是要摸索出自己的風格。在這條路上屢戰屢敗的葛飾應為,其不服輸的性格也被近期的兩部電影刻畫得入木三分。《眩〜北齋的女兒〜》裡,替父親為西方客人繪製帶有西洋風格的插畫,和他分別繪製了一張畫的蝴蝶與花,其畫技高下的區別被中介商人一眼看出;《百日紅》裡,給客人畫的鬼怪因過於恐怖把人家嚇病倒,聞訊的北齋前來在畫面最後加上了一尊佛像進行震懾,問題頓時迎刃而解。



雖然父親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葛飾應為卻從未想過放棄。

給應為畫過肖像的露木曾抱怨道,「我進入北齋老師門下這麼久了,每天不停地畫,卻還是畫不好。」

應為笑答,「老爺子從小時候開始到80多歲,一直每天堅持畫畫。之前我看他不知為何抱手沉思,原來是覺得自己連一隻貓都畫不好,不禁邊哭邊嘆息。也只有在覺得什麼都快來不及的時候,才會真正進步吧!」這番回答也贏得了北齋的連聲稱讚。


△ 葛飾應為帶有強烈西洋風格的作品「節季の商家」


儘管葛飾應為留下的個人作品極為有限,僅有10張,卻被後世尊稱為「光之浮世繪師」。在她的肉筆畫(直接在紙或絹上手繪彩圖)作品裡,融入了強烈明暗對比、細節刻畫等西洋技法,對光影的精準把握堪稱一絕。其部分名作的創作過程,在電影中也被完美還原。


吉原格子先圖


在夜間亮起的提燈與屋內的照明,透過幽暗的窗欞窺視吉原熱鬧的場景。光影交替間,極好地傳遞了這裡曖昧的魅惑氣氛。因為這件作品的精妙,葛飾應為也被稱作「江戶倫勃朗」。


△ 電影中的還原場景


三曲合奏圖


町娘、藝伎與遊女共聚一堂,琴瑟和鳴。雖然因社會環境限制,當時並不可能實現三者同時共處一室的場景,葛飾應為卻刻畫出了她們形象生動的演奏姿勢與華麗的衣裝,充滿演奏的躍動感。



春夜美人圖


借著石燈籠的光,映照出美人白皙的手臂與面龐,還有腳邊的赤紅花紋。昏暗的燈光錯落有致地襯託出女人之美,在點點星光下,猶如光影投下的魔術。



月下砧打美人圖


這幅畫源自白居易的《聞夜砧》:


誰家思婦秋搗帛,月苦風悽砧杵悲。

八月九月正長夜,千聲萬聲無了時。

應到天明頭盡白,一聲添得一莖絲。


在滿月的照映下,女人舉砧打衣、思念夫君,畫面充滿幽寂的氣氛。


關羽割臂圖


根據《三國演義》,繪製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畫面,內斂的色彩中顯示出有些暴烈的一面。


還有部分畫作,雖然套上了北齋的名號,實則由應為個人或與北齋共同創作:


富士越龍圖


被認作是北齋絕筆的經典作品,遒勁的蒼龍緣雲霧翻滾而上,展示出驚人的生命力。從電影中也可看出,富士山部分由應為所繪,而北齋畫的龍則成了點睛之筆。





唐獅子圖


在北齋去世前5年的作品。周圍的花為葛飾應為所作,中間的獅子則由葛飾北齋所作,一個溫柔燦爛,一個遒勁有力,父女二人的風格既鮮明又融合。


百合圖


竹林遠見富士圖


北齋翁像


煎茶手引之種(插圖)


空満屋連和漢武勇合三番之內 大井子と樊噲


1849年,葛飾北齋傳奇的一生落幕,享年90歲。在應為陪伴父親的一生中,前後搬了90多次家,卻始終不曾離開,既作為家人一直照顧著父親,也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努力追趕著。而在他離世後,已經67歲的葛飾應為也終於離開家裡,從此行蹤不明,不知去向。



這位平凡卻不普通的女子,也為日本的浮世繪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痕跡。



阿里酥 / text



【點擊關鍵詞,直達往期精選】

枯山水/櫻花入魂/是枝裕和/增田宗昭/蔦屋書店

beams/昭和顏/日本酒/山口組/庵野秀明/ 腦洞

現代霓虹藝術力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上田義彥/ 岡崎京子/ 樹木希林

雜誌研究所/J-POP進化論/日式笑點/富士山攻略

工匠達人/吃茶店/字體設計/動畫與卡通的區別

太宰治/是枝裕和/天野喜孝/川上量生/橫濱瑪麗

志村健/北野武/三谷幸喜/倫敦靴子/又吉直樹


「知日ZHIJAPAN」招募指南 

編輯 / 攝影 / 插畫 / 撰稿人…click!

知日ZHIJAPAN 成都站 內容編輯招募中 !


《知日·東京就是日本》特集

超級都市東京完全指南!


全網現貨發售中

京東/噹噹/天貓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大師 |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女兒,竟是這樣酷炫的奇女子
    只要知道「浮世繪」的人,沒有不知道「葛飾北齋」這個名字的。
  •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女兒——如百日紅般燦爛傲立
    微信公眾平臺:「知日」(ID:zhi_japan)「編者按——看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女兒如何修行畫技,努力攀登日本殿堂藝術的巔峰。」上面這幅大名鼎鼎的「神奈川沖浪裡」,由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所作。
  • | 關於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10個冷知識
    ,獨特的浮世繪畫風被競相運用到各種領域。說到現在越來越受歡迎的浮世繪風格,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讓馬奈、莫奈、梵谷、塞尚、高更等眾多藝術家都秒變粉絲的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10個有關葛飾北齋的、可能有點冷的知識,一起看看這位比肩達 · 芬奇的繪畫天才,都有哪些與眾不同吧!
  • 《百日紅》——江戶浮世繪,以及葛飾北齋的女兒
    (阿榮)青年時和父親在江戶生活的經歷為背景,用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描繪了女浮世繪畫家的生活經歷和十八世紀末的江戶(今東京)的世情百態《神奈川沖浪裏》畢卡索看到葛飾北齋的畫時說:「葛飾北齋畫一隻雞,就能把真雞誘出籠子。」曾啟發過德彪西創作三首交響素描《大海》的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裏》是可能是大眾對葛飾北齋的僅有認識。
  • 天才是會遺傳的:浮世繪女繪師葛飾應為
    小說《眩》(くらら)2016年初版,2017年由NHK搬上銀幕,說的是天才浮世繪女繪師葛飾應為的故事。
  • 浮世繪畫狂 -- 葛飾北齋
    14歲學雕版印刷,18歲和勝川春章學畫,開始自己漫長且多產的繪畫生涯。為配合當時旅遊業的發展,北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創作了《富嶽三十六景》,因而遠近馳名,其中以《赤富士》和《神奈川沖浪裡》最為知名。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有學習他的作品。
  • 葛飾北齋大師富嶽三十六景賞析,被譽為日本浮世繪版畫最高傑作
    《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晚年的作品之一,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為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初版只繪製36景,因為大受好評,所以葛飾北齋仍以《富嶽三十六景》為題再追加10景,最終此系列共有46景。一般俗稱初版的36景為「表富士」,追加的10景為「裡富士」。
  • 歌川國芳:一個愛貓成痴的浮世繪大師
    喜愛浮世繪的朋友們,一定會聽說過這個詞——歌川派。歌川派是江戶時代浮世繪最大流派,著名大師有歌川豐春、歌川豐國、歌川廣重、歌川國貞、歌川國芳……貓是他們畫面中的常客。在他們的畫作中,說不定哪一個角落裡就藏著一隻貓。
  • Uniqlo向葛飾北齋致敬 | T-shirt的浮世繪藝術
    葛飾北齋,名字大家或許沒有印象,但他繪的《神奈川沖浪裏》則必定是無人不識。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梵谷《星夜》夢繞葛飾北齋浮世繪:大咖藝術復刻《神奈川沖浪裏》
    但你可能不知道是,梵谷的《星夜》參考了一位日本人葛飾北齋的畫作。而這位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大師,也是唯一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的日本人。梵谷借鑑的,就是下面這張木刻版畫《神奈川沖浪裏》,日本江戶時代富士山旅行手冊——「富嶽三十六景」中的第21幅。
  • 動畫《百日紅》曝預告 聚焦江戶浮世繪師杏獻聲
    ,其父親江戶時代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則由松重豐獻聲。講述了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女兒阿榮與江戶百姓們的生活和交流。    預告從站在欄杆邊眺望百日紅花的阿榮場景開始,阿榮嘴裡嘟囔著:「漫長的祭祀節要開始了。」緊接著伴隨厚重的背景吉他音色,一卷奇妙的江戶市井畫面緩緩展開,妖怪、鬼神等杉浦作品中主要角色悉數登場。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火?如果把大師們化作一個團體,冠以浮世繪之名,誰是你心中的C位大師呢?一起來「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現場一探究竟吧!自號「畫狂人」的他,在長達80年的創作生涯中,完成了大約34,000幅作品。葛飾北齋這名字和他的《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對於浮世繪愛好者們來說就像是21世紀初的JAY CHOU和「雙截棍」。
  • ArtCalendar | 與葛飾北齋同遊春櫻盛放的三月,去哪兒看「不負春光」的浮世繪
    因此,在最能體現江戶世風民情的浮世繪中,以櫻花為題材或場景的各類創作不勝枚舉,我們所熟知的歌川廣重、葛飾北齋等畫家均產出了大量相關畫作。櫻花盛放的三月,讓我們一起在浮世繪中賞春櫻。歌川廣重與葛飾北齋都是創作名所繪的好手,歌川的錦繪《東海道五十三次》、《名所江戶百景》等作品中,描繪了季節變幻下的鄉土芬芳,其中自然少不了櫻花的影子,其中於1873年在寬永寺舊址上修建的上野公園現在已經是東京最知名的賞櫻勝地;而因《神奈川沖浪裡》為世界所熟知的葛飾北齋,事實上也描繪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山櫻花海景象。
  • 贈票丨提到浮世繪你只知道海浪?
    🌊🌊🌊🌊🌊🌊🌊🌊🌊🌊🌊🌊🌊🌊的確,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是浮世繪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同時它也是日本的國寶。梵谷曾將大海浪形容為「鷹爪浪」,暴虐的、動感的浪,與安然的、靜謐的山,形成了一種古怪的張力。這種張力成就了浮世繪視覺藝術中最偉大的作品。
  • 浮世繪丨從春宮版畫到皇室御藏
    他在表達著什麼?這和浮世繪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浮世繪,作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藝術,並非偶然出現,而是一種必然。浮世繪始祖菱川師宣是一位春畫大師,他所有的作品裡,春畫佔了半數以上。- 《衝繩之縵》1672 -
  • 淺介紹日本浮世繪
    日本浮世繪,很多人都聽說過,這種在江戶時代流行開來的古老繪畫在現在看來也毫不違和,豐富的配色與畫法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比如下面這張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作者最為著名的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
  • 帝都魔都2個浮世繪大展,大師名畫層出不窮,你想看的都在裡面,有一個免費!
    在西方,浮世繪甚至被當做整個日本繪畫的代名詞,也收穫了一票西方繪畫大師粉絲,比如莫奈、梵谷、高更…浮世繪三位大師:喜川多歌麿、葛飾北齋、安藤廣重,是其中的代表畫家,這兩個展覽中都有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個人的代表作。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兩個小時的導覽活動中,劉德江老師娓娓道來,分享了鈴木春信的漢風古典美人繪、喜多川歌麿風靡日本的唐韻大首繪、鳥居清長的九頭身「清長風」美人繪、東洲齋寫樂傳神寫意的役者繪、葛飾北齋徵服世界的《神奈川衝·浪裡》、歌川廣重傳遞詩意鄉愁的名所繪以及這些浮世繪大師的藝術人生。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