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豔軍
焊槍、氧氣瓶、鐵板……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安達市聚盟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焊工李國強那擺滿各種工具和設備的工作間裡,牆上那面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老舊鏡子並不顯眼。
「這面鏡子在這兒掛了20多年,是我來公司第一天親手掛上的。」李國強說,「我想,把活兒幹好,可能就是為人民服務吧!」
三十年磨一劍
55歲的李國強從事電焊工作已經30多年。初中畢業後他就在當地磚廠幹雜活、當學徒。「家裡條件不好,最初學電焊就是為了謀生活。」李國強說。
後來他發現,用這把小焊槍能夠解決很多生產生活的難題,很有成就感,就喜歡上了這份工作。
然而,李國強深知,文化程度不高、沒有專業培訓機會,要想真正掌握焊接技術,他只能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辛苦和努力。
別人完成任務下班回家,他卻留在車間裡找邊角廢料練習;別人挑輕巧好幹的活兒,他卻主動要求幹最髒最累的活兒。有時,為了找到合適的角度,焊出完美的焊縫,他會一動不動地趴在地上反覆練習數小時。
鐵板的厚度、電流的大小、出槍的角度、點擊的力度……李國強絞盡腦汁地琢磨著每一招、每一式,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他工作時有個特點,前一秒還和同事樂呵呵地聊天,拿起焊槍後馬上像變了一個人——收起笑容,一臉嚴肅,緊盯焊點……為了高質量完成任務,他在高架臺上能夠保持一個姿勢,一蹲就是一下午,哪怕眼睛被焊花灼得生疼,泛著血絲、不停地流淚。
因為愛鑽研、肯吃苦,李國強的焊接技術得到快速提升,很快他就當上了磚廠的機修班長。
經驗足了,技術強了,但李國強從沒想過「跳槽」,一直幹到這家磚廠「破產轉制」。
「我看不慣有些年輕人的浮躁,這山望著那山高。最後技術沒學好,什麼事也做不精。」在李國強看來,幹一行必須愛一行。
農民工派上「大用場」
雖然李國強經常說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農民工」,但身邊的人都知道,在省、市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的背後,他對精湛技術的追求,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幫助,以及對城市建設的貢獻,讓他頗顯與眾不同。
「電焊操作,最基本的要領是精力要高度集中,手、眼、腰、腳都要穩定,互相協調一致。有時候一個不小心的呼吸起伏,都將影響焊接的效果。」李國強從來不怕,也從來沒考慮過「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而是言傳身教為公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焊工新能手。
近年來,李國強所在的企業不斷發展,承擔了安達市很多重點城市建設項目。安達市體育館、市第三中學暖氣管道等建設任務,多數都是他帶領焊接團隊提前完成的。
李國強幹活兒講誠信、重質量。在安達高速路燈杆安裝工程中,因為時值臘月,天寒地凍,有人抱怨「燈杆坑太深不好挖」,李國強當時就「急眼了」,對他說:「你少挖1釐米試試!」
苦活兒、累活兒、難活兒,李國強幹得讓人敬佩,而他幹過的很多「巧活兒」,同樣讓人服氣。一次,安達市九道街自來水管突然破裂,全市面臨停水風險,情況相當緊急。很多維修公司到現場後發現,五六米深的作業面裡,天燃氣管、電信網線等離供水主管道非常近,密密麻麻地交織在一起,水壓大、施工難,都說「這活兒沒法幹」。然而,李國強穿上水衩跳進坑裡檢查後,和員工們用一個「大水管夾子」箍住破裂的管道,巧妙地解決了難題!
為了給農戶省錢,李國強曾用半個多月的時間研究一臺進口揉草機。看內部結構、畫圖紙、分析電動和傳動裝置、彎鐵板……加工後的機器不僅效果好,每臺還能省七八萬元;為了給公司節省成本,他倡導廢舊翻新、技術改造,他的「小竅門、小革新」省油、省料、省人工,效率也很高。
每天下班後,疲憊的李國強也會喝點酒解乏,但他從來不多喝,因為怕隨時來急活兒而耽誤工作。時至今日,他也不用智慧型手機,「少看手機,能多幹點活兒!」李國強堅守著內心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