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宗盛我只想從家史小事說起
1958年,臺北北投「長春瓦斯行」李老闆,在經過「千錘萬鑿」的艱辛努力後,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大業——在生了三個姑娘後,終於盼來了一個兒子。
在喜上眉梢之時靈感突發「宗盛」二字,取名李宗盛,顧名思義「光宗耀祖,家業興盛」之意。
不過讓李老闆感到頭疼的是長大後的李宗盛啊!
這集萬千缺點於一身的孩子一點兒都不給家族面子,不是個讀書的料,死活不爭一口氣。
別說成績優異,畢業都是個難題啊!
讀到初三,最基礎的(a+b)2=?的題都雲裡霧裡的啥啥也搞不清,這讓李宗盛的父母親覺得生來無望啊!復讀兩年依然沒能跨進最普通高中的門,這對教書的目前來說臉面無光不說,對李宗盛來說也是前途渺茫吶!
二、李宗盛求學之路和法寶老師
後經母親的同行介紹,父親給李宗盛報了個補習班,母親的朋友說只要只不是智障兒上著個補習班就一定能上高中。據說這老師代課極其好,還有兩件法寶:第一件法寶就是柳藤,一藤條下去「biubiu」就如烈火焚燒,再往前點就會斷子絕孫;第二件法寶是飯瓢「咣咣咣」就能讓人鼻青臉腫分不清東南西北——這兩件法寶到位百分之九十九的都都會立馬變成學習「天才」。
然而結果是還是有兩個學生沒有考上,一個是名副其實的「智障」,一個就是那個李宗盛大哥了。
三、父親的絕望,李宗盛失望,只有姐姐還抱有希望
這時的李宗盛父親已經是心涼半截,到了心灰意冷的地步,聽外面人評價自己的孩子大概是個智障兒,恐怕李老闆的結家業無後恪守了。
但是李宗盛的姐姐還是大有期望,帶著宗盛四處求學,卻是一眼鼻涕一臉灰,私人高費都不肯看李宗盛成績單。
經過層層篩選四處碰壁終於迎來最後一絲希望的到來,有個叫工專的學校肯收留李宗盛,不過念中專的的李宗盛還是笨的無可救藥,讀到第五年他的同學都畢業了,他才修了50個學分,欠了學校200個學分,無可奈何的李宗盛只好蒙頭繼續念下去,最後沒有辦法的李宗盛還是肄業結束讀書生涯,可想而知無論哪個父母聽到這樣的消息都覺得沒救了。
其實誰的父母不會這麼覺得呢?!
四、李宗盛的音樂啟蒙
可是李父李母沒想到的是兒子阿宗14歲碰到的樂器會改變他的一生,乃至改變整個華語樂壇的風貌。李宗盛的家鄉音樂豐盛,布袋戲、歌仔戲天天演,李宗盛也愛看,當時跟他一樣愛看的還有一個比他大兩歲的領家孩子程明章 ,他是那個多年以後為《戀戀風塵》做配樂的音樂人。
陳明章家裡有一把吉他日日弦音,這讓14歲的李宗盛無比羨慕,就經常跑去學琴,李宗盛在學習方面雖然一竅不通,但在彈琴方面卻是一撥就通,拿起吉他,就是華麗。那時的李宗盛沒有朋友,也沒有喜歡他的女生,這讓他有了大把時間抱著吉他,每天沉醉在其中。
可想而知陳明章這個朋友對李宗盛多麼重要。
五、天無絕人之路,總會柳暗花明
在學校第一屆金韻獎校園巡演演唱會上,他的兩個同學一人一把吉他,真是出盡了風頭。看到此情此景的李宗盛不禁心潮澎湃,跑到後臺同二位自我介紹,看完李宗盛才藝展示,張炳輝和江學士接納了李宗盛,五六個哥們組了個樂隊叫「木吉他合唱團」。
此後的李宗盛白天幫父親送瓦斯,晚上和合唱團一起去酒吧駐唱,家裡人很是希望他自食其力,但從不覺得唱歌是正經營生。所以父親態度明確可以去玩,但是畢業後還得跟父親送瓦斯工作。
李宗盛通過酒吧駐唱,酒吧水平突飛猛進,打下堅實基礎,在一次校園比賽獲得冠軍,所以李宗盛的後面開始有一群情竇初開的學生妹跟著了,讓他在通往「最懂女人心」的路上積攢了一大把經驗,這樣的好日子沒有走得太遠不久後木吉他合唱團就不得解散,繼續讀不下去書的李宗盛回家白天背著吉他幫父親送瓦斯,晚上就去民營飯館去賣唱,那個時候的李宗盛不過是個小嘍囉酪,想讓音樂養活自己,無異於痴人說夢。
多年以後他把這段經歷寫成一首歌就是《阿宗三件事》。
六、那年李宗盛救命稻草《小雨來的正是時候》
1980年,李宗盛以「木吉他合唱團」成員身份加入寶麗金唱片公司,1982年正式進入唱片界。
那年,歌手鄭怡很欣賞李宗盛的音樂才華,有一次,專輯製作到一半,製片人突然離職,鄭怡找李宗盛「救場」。
李宗盛不負所望,製作出的專輯《小雨來的正是時候》迅速在臺灣爆紅,25歲這一年,李宗盛火了。這給李宗盛帶來了極大的鼓勵,在演唱會前一天送完瓦斯髒兮兮的他衣服都沒得換跑到現場,看著現場座無虛席很多人在吶喊鼓掌,他整個人都驚呆了,這是真的嗎,他永遠忘不了這個意味深長的夜晚。
下期的故事就從1985的沒首情歌說起,每個他捧紅的驕傲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