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電影《鐵雨2:首腦峰會》。
片名Steel Rain 2 (2020),別名鐵雨2:首腦會談 / 鋼鐵雨2:核戰危機(港) / 鋼鐵雨:深潛行動(臺) / 鐵雨2:頂上會談。
《鐵雨2》與前作類似,也是一部政治題材戰爭大片,影片特點就是緊貼時政,觀眾們平日關心國際局勢的話,會更好地理解影片。
如果看到有文字說影片可笑,那就別繼續看這些文字,寫文字的人根本沒看懂影片裡的潛臺詞。
《鐵雨2》比起上一部更加激進大膽,朝鮮半島在世界強國角力之間扮演了棋盤的角色,而朝韓雙方則是大國博弈的棋子。
比起第一部的政變,第二部儼然格局更加龐大,直接通過國家最高領導人之口說出了很多大膽計劃,很多話直接寫進臺詞裡,剩下的話也比較直白地給予暗示。
第一部《鐵雨》裡,影片還藏著掖著沒有給北半島最高領導人一個正面鏡頭,到了第二部裡則完全沒有這些顧忌。直接安排上一名演員正面表現北半島最高領袖。
美國總統斯穆特則符合美國人一貫的自大傲慢形象,仿佛自己是地球球長。
而南半島總統韓京冀則一如既往地扮演正面陽剛的和事佬和潤滑劑角色。
朝韓美三國最高領導人擠在逼仄狹小的空間內,佔據了影片絕大部分時長。影片借著他們三人互動,表達了朝鮮民族在爭取民=半島和平統一所做出的的巨大努力。
《鐵雨2》一開場,日方拋出了《影舞者計劃》,策劃在「釣魚島」或者「獨島」發動戰爭,全片氣氛推向戰爭一觸即發的邊緣。
所謂「影舞者」說白了就是替死鬼的意思,美國想利用日本向中國開戰,然後美國參戰,一舉消滅中國海空力量。日本不願意做炮灰,於是向中方通氣。
敵人既然摩拳擦掌,那麼中方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如果選擇在釣魚島發生摩擦,中方肯定要在半島吸引敵人火力,那麼將兩面作戰局勢十分不利。
於是選擇在北邊獨島就成了最優選擇,把水攪渾才能渾水摸魚。
中方為了讓摩擦準確發生在獨島,於是資助日本國內大佬,製造國內輿論,準備在半島發生摩擦。
由於「血盟」的關係,中朝之間也會事先通氣。
於是朝鮮高層護衛總局局長樸振宇在明確日後會得到援助時,同意支持中方計劃,準備向日本發起進攻,將戰鬥爆發在獨島。
俄羅斯的態度則是坐山觀虎鬥,隨時準備撿漏。
以上就是「影舞者」計劃所催生出來的一系列大國博弈。
簡單的說就是美國想滅了中國,讓日本做替死鬼,日本不願意白白送死,偷偷預警中方。中方做好萬全準備,將戰火北引。
這就是後面《鐵雨2》後面主體部分表現內容的前情。
於此同時,韓國總統還在積極推動半島和平進程。因為這是韓國人拍攝的電影,偉光正形象自然要由韓國人扮演。
半島無核化談判過程中,朝美之間發生不愉快,美國堅持要朝鮮交出核武器,朝鮮要求美國先籤字。
和平進程受阻談判陷入僵局,就在這時,樸振宇等不急了,發動政變,綁架了三國領導人,急吼吼地要向日本發射核彈。美日中在得到消息後,也同時立即展開行動,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喜歡軍事的人都知道,東亞有個名字叫「怪物房」。仔細看看東亞各國的軍事實力,再對比對比世界其他兩百多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你就會發現,在東亞生存是一件多麼殘酷的事。
一個國家的常備軍數量甚至超越世界絕大部分國家人口,在這裡稍不注意就會引發重大國際問題。所以美國才會選擇在此動手。
《鐵雨2》中表現的大國博弈雖不是重點,卻是全片基石。只有明白影片設定的前提,才能理解主角們為和平作出努力的艱難程度。
就像韓京冀所說,一個新興國家處於國力快速上升時期,老牌強國會不遺餘力地遏制挑戰者,極大可能會採用熱戰形式。現實生活力美國正是如此,在國力衰敗信譽低落的時候,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軍事霸權了,如果不在此時奮力一搏,霸主地位將鐵定被搶走。
大國博弈時,小國能有什麼話語權呢。
很多人覺得《鐵雨2》可笑是影片拔高了韓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但韓國人拍攝的電影是給韓國人看的,能夠滿足宇宙中心國國人的心態就好,誰管其他國家人民怎麼想。
其實《鐵雨2》裡也很清楚,單靠朝韓兩國領導人一頓猛操作基本都是無效的,所以在影片中才會加入三方會談,讓美國總統斯穆特加入被綁架行列,否則單是朝韓兩國領導被綁架,根本沒人管他們死活的。
韓國人拍攝政治題材電影,表達出的最大願望還是南北統一。
不管給美國人做狗還是給誰做炮灰,半島上生活的人都是同一個民族的兄弟姐妹。能夠統一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事情。
而小國的悲哀也在於此,事情並不會按照小國意願發展。統一不統一併不是這個民族人民能夠說了算的。只要世界霸權還在,統一就不可能實現。
《鐵雨2》中的戰鬥鏡頭不輸前作,在強化了白頭山核潛艇性能後,核潛艇也能在水下做出種種精彩操作。
前段時間的《灰獵犬號》講的就是美國驅逐艦和德國潛艇的戰鬥,《鐵雨2》同樣關於潛艇,畫面聚焦水下,將看不見的水下暗流湧動表現得扣人心弦。
前作裡核彈飛彈的精彩鏡頭,到這裡變成了深海下深水炸彈、魚雷的搖曳身姿。核潛艇在主角光環的籠罩下,宛如高級玩家在低級房炸魚,表現十分搶眼。
不想當旗手的棋子不是好炮灰,
乍看操作猛如虎戰績全靠做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