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罵寧遠侯府,為何顧廷燁對常嬤嬤沒共鳴,卻覺得明蘭是知音?

2020-12-24 阿財姐姐me

文|阿財姐姐

《知否》原著小說裡,顧廷燁和新婚妻子盛明蘭,有過一場針對自家——寧遠侯府的大吐槽,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痛說革命家史」。

這場吐槽,由侯府「逆子」顧廷燁主導,吐得七情上臉,忿恨不已。明蘭配合,做了一個很認真的聽眾,在顧廷燁需要她湊趣時,才象分析案情似的說上兩句,順帶引導下老公的情緒。

吐槽到最後,明蘭真誠地總結:

「所以,你若憤恨,絕然是沒錯的。」

顧廷燁這時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心理活動:

顧廷燁莫名失笑了。常嬤嬤也時時一臉憤然的咒罵寧遠侯府。但他並不覺得有共鳴,反倒有些厭煩。在他看來白家也有不當,明知齊大非偶,依然貪心地攀了這門親事,期望奇蹟發生。白夫人明知前途多舛,也不多籌謀策劃,而是早早死去。每次想起這些來,他更多的是冷笑和淡漠。

常嬤嬤是誰?她是顧廷燁生母白氏的奶母,為人精明厚道,對白氏忠心不二,可以說,她是顧廷燁情感上最為親近和尊敬的長輩了。

按照通常的邏輯,在對待侯府的態度上,她應該是顧廷燁的天然同盟。

但為什麼常嬤嬤對侯府的吐槽,顧廷燁就沒有共鳴,甚至感到厭煩呢?反而是剛嫁過來不久的明蘭,卻被顧廷燁引為知音,把憋了多年的心裡話都跟她說了。

立場不同

常嬤嬤站在白氏的立場,和顧廷燁一半相同,明蘭卻考慮到了顧廷燁還有一半做為顧家子弟的立場。

常嬤嬤從小把白氏奶大,又跟著她嫁進侯府,多年來,白氏在侯府所受的冷落與欺負,她都看在心裡,痛在心頭。

給侯府教訓是不可能的,但罵罵侯府,提提當年侯府做的噁心事,心疼下早逝的女主人,總是可以的吧?更何況見到白氏留下的孩子,居然也沒得到侯府象樣的照顧,那更是義憤填膺。

想像一下,你見到自家的孩子沒了媽,還被他生父家裡人欺負,你會忍住不罵那無良的生父一家嗎?

顧廷燁當然能理解常嬤嬤的心情。可惜,常嬤嬤忽略了一點:顧廷燁除了是白氏的兒子,他還是老侯爺的兒子。

他恨老侯爺放任侯府一幫人欺負他母親,可他也忘不了父親從小對他的嚴格教養,他始終都對父親偏心大哥耿耿於懷,是因為他特別想取得父親的肯定。

所以他是矛盾的,他為母親抱屈,並不代表徹底否定父親。

作為一個成熟理智的男人,他無法容忍侯府眾人對母親的攻擊,也並不喜歡常嬤嬤一味地咒罵侯府。

人的心理很微妙:我自己的家,自己的爹,我自己能罵,但他人開罵的時候,本能地就想護一下。

別說常嬤嬤,就是明蘭,如果也自以為體貼幫忙,上來就對侯府和老侯爺開罵,顧廷燁恐怕也不會高興的。

相比之下,明蘭雖然不能對他的痛苦感同身受,但她站在顧廷燁這邊,意識到了顧廷燁夾在中間的左右為難。

她只考慮顧廷燁一人的感受,先聽顧廷燁講,不急著給公公或婆婆任何一方評價。

這樣的態度,顧廷燁自然感到安慰。

對於顧廷燁的怨氣和憤恨,明蘭給予了充分肯定:「所以,你若憤恨,絕然是沒錯的。」

這是絕對的信任自己人啊!顧廷燁憎恨自己的親戚,她就幫他找理由去憎恨。

這種自己人的感覺,太吸引人了。

吐槽的方式不同

常嬤嬤的吐槽是主動的,她常常一臉憤然地咒罵侯府。

白氏去世後,她就離開了侯府,可想而知,她對侯府的痛恨,主要來自於當年白氏所受的委屈。

就算無意,但客觀上,也免不了給顧廷燁這種感覺:哥兒啊!你要是不替你母親報仇,不跟我們一起恨侯府,你就對不起你娘。

可是,且不說顧廷燁有一半的血統姓顧,他是一個成熟理智的大男人,不是天真的孩童,覺察到常嬤嬤話裡的這層意思,也非常不爽。只是常嬤嬤是他尊敬的老人,他不能表達出來,讓她難過。

而且,這種口頭上的咒罵,最大的作用只是發洩情緒,卻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說白了,常嬤嬤在咒罵侯府埋怨老侯爺時,忘了一個事實:顧廷燁已經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思想了。

明蘭呢? 她是應顧廷燁之邀,才接觸這個話題的。

她一貫明哲保身,感覺到寧遠侯府的水深且渾,只想躲遠些。而且說白了,她對顧廷燁了解很少,搞不清楚他的底限在哪,對這種一看就屬於高風險的上輩隱私,她才不會冒險觸碰。

反而是顧廷燁忍不住了,尋機會主動找她討論舊事。

有了這個前提,顧廷燁對明蘭的寬容度就高了許多,畢竟是他自己拉人過來討論的。

而且明蘭很有一套。她就認真聽講,在顧廷燁需要她的意見時,也不急著評價誰對誰錯,而是客觀地分析問題,引導他一步步面對真相。

從顧廷燁同輩兄弟的年紀差異,分析出老侯爺與大秦氏情意深重。潛臺詞是老侯爺會對小秦氏愛屋及烏,對夾在中間接替大秦氏位置的顧廷燁生母,則會難以接受。

從小秦氏的年紀,推斷出白氏是老侯爺迫於形式非娶不可的,很難堪,卻是後來一切問題的根源。

顧廷燁多年來被家事所困,欲說無處說,明蘭卻見微知著,步步引導,讓他終於有了個情緒的突破口。

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說,是沒遇到那個能懂你所說,讓你放心說的人。

對於侯府裡流傳的,說白氏逼死了大秦氏,明蘭堅定地斥為「胡說八道!一派胡言!哪個瘋子這般顛倒黑白?」

這對於顧廷燁來說,是多麼寶貴明確的支持呀!

正因為肯定了明蘭從理智到情感,都是信任自己的,顧廷燁才更放心,敘述也開始平靜了,因為他不必再孤身對抗全世界。

效果不同

常嬤嬤的情緒發洩式咒罵,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令困在仇恨中的顧廷燁情緒更加低落,時時提醒著他:

生母被辜負,生父不地道,他不被人愛。

這種發洩是沒有建設性的,反而容易使顧廷燁產生逆反心理,比如他心裡想的:白家也有不當,白氏也沒有籌謀策劃。

顧廷燁雖然痛恨父系對母親的欺壓,自願選擇站隊母親,替她恨父親,報復父親,可他一點都不快樂。

因為他身為顧家兒子,天然地也對父親有孺慕之心。他的叛逆,頂撞父親,很大程度上,也是另類的爭取父親認同的方式。

父母雙方反目成仇,叫他選擇哪一方,他都很痛苦。

而明蘭,之前和他們任何一方都沒關係,現在卻是他的妻子,首先明蘭的立場就傾向於他顧廷燁。

而且,明蘭並不扮演解決問題的角色,她只是客觀地分析事實,引導顧廷燁從困了他多年的情緒中跳出來。

明蘭不給他壓力,不催著他站隊,卻幫他宣洩了鬱積於心,多年無法說出口的秘密。

對於夾在父母雙方的恩怨裡,快要精神分裂的顧廷燁來說,這是多麼及時的良藥啊!

這樣的明蘭,他怎會不愛?

相關焦點

  • 知否:寧遠侯府當年有多厲害?顧廷燁祖輩背景深厚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最一開始出現了兩大名門望族,其中就是寧遠侯府與齊國公府,對於齊國公府,想必許多人都知道齊家公子齊衡的母親是襄陽侯獨女「平寧郡主」,而父親則是齊國公的次子,所以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齊國公府的地位是要遠遠高於盛家的,那麼寧遠侯府當年有多厲害?據悉顧廷燁祖輩背景深厚。
  • 重讀《知否》原著:才知蓉姐兒嫁常嬤嬤的孫子常年,是最好的結局
    蓉姐兒,乃寧遠侯府的千金。從小就被顧廷燁捧在手心長大,而顧二在劇中身居高官,又深得皇帝青睞,而蓉姐兒最後結局是嫁給了常嬤嬤的孫子常年,很多人都在想,蓉姐兒最起碼也得門當戶對一點吧!怎麼會嫁給奶媽的兒子?太「低嫁」了吧!
  • 知否:同樣是顧廷燁的兒子,為何昌哥和團哥是截然相反的兩種命運
    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年幼時,因為母親曼娘的出身卑微,被寧遠侯府所不容,所以顧廷燁只好在外面為她們母子三人購置了外宅,並請來常嬤嬤代為照顧母子三人。對於他們母子三人,顧廷燁是有替他們想過的,他向餘家大小姐餘嫣然提親,也正是因為餘嫣然的溫柔,善良,如果是她進門是會善待曼娘母子的。
  • 《知否》原著,常嬤嬤不讓孫女嫁顧廷燁,後讓蓉姐當孫媳婦
    常嬤嬤命很苦,父親、丈夫和兒子都早逝,常嬤嬤一個人撐著整個常家。幸虧她的孫子——常年比較爭氣。她的兒媳婦是一個目光短見,見識粗鄙的人。常嬤嬤一開始怕顧廷燁沒人照顧,娶的媳婦不可心,原想著讓自己的孫女——常豔給顧廷燁當個小妾。
  • 《知否》原著:常嬤嬤見了明蘭後,打消了讓孫女做陪房的念頭
    愛恨分明,有啥說啥,她是自小就跟著白氏,自從白氏死後就一直撫養著顧廷燁,視顧廷燁為己出,顧廷燁的奶娘也是她,在古代奶媽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比丫鬟高很多的,就拿紅樓夢裡寶玉的奶娘,都敢喝主子的東西,可見地位不低。常嬤嬤見顧廷燁身邊沒一個可心的人,想把自己的孫女燕子嫁過去,總比那心懷鬼胎的朱曼娘要好很多吧!
  • 《知否》原著常嬤嬤:底層人物的逆襲,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白氏嫁入侯府時,多少奴僕都搶著要跟去侯府「享福」,常嬤嬤卻沒有跟去,而是回老家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去了。 白氏死後,顧廷燁離開侯府飄落在外,常嬤嬤感念白家對自己的恩情與照顧,對顧廷燁真心相待,當知道曼娘的心計太深,會毀了顧廷燁時,常嬤嬤甚至給他跪下,讓他遠離曼娘,因為: 「大小姐就他一個骨肉,倘若他一輩子沒出息,豈不是叫那些黑心肝的看笑話。老婆子就是到了地下,也沒臉見大小姐的。哥要不答應,老婆子也要尋死去。」
  • 《知否》給顧廷燁戴綠帽子的餘嫣紅,最後卻折在了曼娘手上
    在小說裡,餘大人夫婦眼紅寧遠侯府的權勢富貴,嫣然沒嫁成,他們又將嫡次女嫣紅嫁給了顧廷燁,可餘嫣紅嫁到寧遠侯府還不到一年,就傳得了重病去世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況且,餘嫣紅的死,本來就很可疑,年紀輕輕的一個女孩子,入侯府不到一年,就得急病死了。而且死前幾日,侯府也並沒有請太醫來瞧。按常嬤嬤的說法,餘嫣紅死後,顧廷燁連葬禮都沒有參加,而是在常嬤嬤處借酒澆愁,問他什麼也不說,之後更是一走幾年都沒有回京。
  • 重溫《知否》原著:才知蓉姐兒嫁常嬤嬤的孫子常年,並不算低嫁!
    曾用石頭砸大水缸洩憤的蓉姐兒,很孤僻,不願理人,好在明蘭悉心教導,蓉姐兒很願意接納這位嫡母,自蓉姐兒與明蘭在一塊,十分親密,蓉姐兒也因她的聰慧,頗得明蘭這個嫡女的疼愛,蓉姐兒還在一幕中救過明蘭的第一個孩子,團哥兒。
  • 《知否》原著:常嬤嬤第一眼見到明蘭,就打消了讓孫女做妾的念頭
    常胡氏看了女兒一眼。」是的常嬤嬤之前卻是有這種想法,當時顧廷燁還沒娶明蘭,也還沒現在這個功名,就只是想讓自己孫女照顧廷燁,之後顧廷燁娶了明蘭之後常嬤嬤再沒有這種想法了。常嬤嬤看到明蘭後,放心了,因為有人照顧顧廷燁了,她不用擔心,她自己也勸自己孫女打消給顧廷燁做妾侍的想法,原著裡是這樣寫的:「常燕看母親被罵的頭也不敢抬,忍不住道:阿嬤呀,顧爺跟儂親,要是我撥他做小,他也會待我好的!常嬤嬤瞪圓了眼睛,一把扯住孫女的耳朵,大罵道:儂生的跟儂阿娘一色樣子,眼皮子都格恁淺,我來問儂,這麼多年了,顧爺跟儂說過的話有十句伐?
  • 《知否》:常嬤嬤為什麼一眼看出曼娘是綠茶?
    她自私惡毒又偏激,顧廷燁為了給她名分,聽說餘嫣然是整個汴京最心善的姑娘,便花重金去求娶。曼娘知道後,跑到餘府大鬧,逼著嫣然喝她的妾室茶,還故意讓侯府知道她跟顧廷燁有孩子,活活把顧廷燁的姻緣拆散了。顧廷燁因為她氣死父親,被顧府趕出家門,她卻偷偷變賣田產首飾,準備攜款私逃。
  • 《知否》原著:蓉姐兒嫁常嬤嬤的孫子常年,嫻姐兒嫁永昌伯爵府
    在挑選孫媳婦時,選中了嫻姐兒,小編認為永昌侯府梁老夫人還算是獨具慧眼,懂得識人看人,嫻姐兒身份高貴,既擺平庶長子的威風,還可以利用顧家侯府的勢力壓倒庶長子,第二嫻姐兒就是第二個明蘭呀,吳大娘子怎可能會錯過,所以一眼就選中了嫻姐兒。邵氏點頭同意了這樁婚事,嫻姐兒最後結局還是不錯的,果然活的精明的人,都能笑到最後呀!
  • 《知否》原著敢於痛罵康姨母的常嬤嬤:她最妙之處,在於以惡制惡
    雖然沒了丈夫兒子,她自己一人拉扯著孫子孫女,還有一個沒有見識的兒媳,卻將日子過的風生水起。這其中自然有顧廷燁的照料,但也有常嬤嬤本人的功勞。顧廷燁的照料都是外在的,她的孫子常年最後科舉有望,娶到了名門之女,卻要歸功於常嬤嬤的言傳身教。
  • 顧侯嫡女嫻姐嫁梁府,庶女蓉姐嫁常嬤嬤的孫子,誰嫁得更好一些
    說到《知否》裡嫻姐和蓉姐,大家都不免會比較一番,她們都可以說是永寧侯府顧廷燁的女兒,且最後都有了自己的歸宿,那麼她們中的哪一個嫁得更好呢?但是嫻姐的父親早年與顧廷燁結下仇怨,母親邵氏又一直是個拎不清的人,認為顧廷燁是個壞人,還差點放火燒死團哥兒。這讓嫻姐在顧府非常尷尬。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明蘭有孩子嗎 明蘭顧廷燁共有幾個兒子女兒
    明蘭在生產的時候小秦氏放火燒了明蘭的房子,好在是顧廷燁及時趕回來,不然明蘭和孩子都會死亡。  明蘭跟著盛老太太長大,自然是學會了很多人情世故,從顧廷燁口中她就能知道小秦氏的為人,所以自從進入顧家門以後,雖然她表面上對小秦氏恭恭敬敬,實則都是她偽裝出來的,而小秦氏也是如此,她整天都裝作一副好婆婆的模樣,但在內心早就想殺死明蘭,不過小秦氏每次都吃明蘭的癟,就如同顧廷燁所說,他這個繼母可算是遇到剋星了。
  • 從非高門嫡女不娶到求娶小庶女明蘭,顧廷燁為什麼會改變初衷
    明蘭最大的「惡行」也不過是為了報復,在墨蘭桌子底下抹豬油,讓墨蘭摔一個仰八叉而已。對比朱曼娘的惡毒和餘嫣紅的不守婦道,明蘭的原則和底線就顯得很可貴。02.顧廷燁發現了明蘭的聰慧能幹。顧廷燁在偷看了明蘭拒絕齊衡後,出來問朱曼娘和餘嫣紅的事情,明蘭大方得體地做了回答。既替餘家大小姐圓了場面,又緩了顧廷燁的怒氣。這次問話,使顧廷燁覺得明蘭是一個有膽識的女子。
  • 你知道嗎:在明蘭嫁給顧廷燁之前
    第三,勝家婚後地位有超越康家的趨勢在明蘭高結婚後,沈家在北京圈的地位確實有所提高,因為她嫁給了寧遠侯府的顧廷燁,與顧家結婚後,盛家的地位逐漸超過康家,然而康舅舅的官職幾十年來不升反退,兒子一直靠老都為生,這讓康阿姨的心逐漸扭曲。
  • 看完《知否》原著才知:明蘭為何要把蓉姐兒嫁給常年,原因有三
    蓉姐兒是顧廷燁的獨女,侯府千金看過《知否》的都知道,蓉姐兒是顧廷燁的獨女,也是候府千金,是朱曼娘的女兒,她自小就跟在顧廷燁身邊,所以也就沒養成朱曼娘那股子心狠手辣的性格,反而在顧廷燁和明蘭的教導下,成了一位端莊大氣的女子
  • 三刷《知否》才懂:明蘭最初不愛顧廷燁,為何甘願與之「圓房」?
    顧廷燁從未都不是什麼良配!至少,在盛老夫人眼裡,顧廷燁身上殺伐氣太重,連王大娘子都會被嚇得瑟瑟發抖,何況是明蘭這麼個小丫頭,這不過,顧廷燁偏偏看上了這個小丫頭,甚至不擇手段娶了她,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顧廷燁和明蘭,算是「老夫少妻」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知否》原著:厭惡朱曼娘的常嬤嬤,為何肯讓寶貝孫子娶蓉姐!
    在顧廷燁還未求娶盛明蘭之前,曾經有過一個外室朱曼娘,這人本就是個戲子身份,為人低賤還總想著飛上枝頭,她先是賣可憐讓顧廷燁收了自己,還和他生下兩個孩子,這樣一來,常嬤嬤著急了,直接跪在顧廷燁跟前求他不要在糊塗。
  • 知否顧廷燁最後的官職是什麼 顧廷燁為何能成為皇帝發左膀右臂
    知否顧廷燁最後的官職是什麼 顧廷燁為何能成為皇帝發左膀右臂時間:2019-01-03 15:41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否顧廷燁最後的官職是什麼 顧廷燁為何能成為皇帝發左膀右臂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顧廷燁的身份是寧遠侯府二公子,然後繼承了父親的侯爵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