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把孩子養成白眼狼,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三條底線要守住

2020-12-27 豌豆媽媽育兒

當年看《小別離》的時候,看到黃磊、沙溢等三個爸爸坐在一起說,女兒是小棉襖,貼身穿的,兒子是大雨披,一年到頭穿不了幾次。看到這裡我自己先笑到不行,這大雨披比喻好形象。在大家的意識中,大家都願意把女兒稱為小棉襖,但是卻有一位女兒把親生媽媽打進了醫院。

昨天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貴州的孫阿姨被女兒拿著菜刀砍傷,兩人廝打到一起,孫阿姨渾身縫了二十多針,這可是孫阿姨的親生女兒,孫阿姨丈夫已經去世十年,自己養了兩個孩子,本來以為能夠安享晚年,沒想到卻女兒打進了醫院,哭著對記者說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是這樣的下場。

母女二人因為借錢不還大打出手

為什麼孫阿姨能和自己的女兒廝打起來呢?

孫阿姨說自己女兒前幾年結婚因為要裝修房子,向自己借了6萬元,當時說好了這錢是借的不是給的,另外孫阿姨拿了2萬元給女兒買家電,但是沒想到女兒還沒有住進婚房就離婚了,離婚後女兒再次搬回娘家和孫阿姨住到了一起。

和女兒一起住的這麼多年,孫阿姨說自己多次向女兒要過這6萬元,期間女兒還了一萬,還剩下5萬,孫阿姨多次向女兒要錢,女兒說沒有錢。但是孫阿姨說女兒是騙她的,因為離婚的時候分割財產前夫給了女兒29萬,所以女兒是有錢故意不還錢。兩人住在一起這幾年經常為這件事鬧矛盾。這次也一樣,女兒衝進廚房拿了一把刀,對孫阿姨喊我要砍了你,兩個人就廝打到了一起,直接從樓梯滾了下來,直到鄰居看見後報了警。

在我看來這件事本身就不複雜,女兒借親媽錢說好了是借就需要還,如果沒有能力還和母親約好還錢的時間,就算一時半會還不上錢也不至於對自己的親媽大打出手。但是這位女兒的選擇卻完全讓人看不懂,不但不還,還大打出手。

仔細想想這位女兒為什麼不願意還錢呢?當年離婚後女兒並沒有選擇出去獨立生活,相反她選擇了搬回家和母親一起住,就算期間和母親有過多次爭吵她也沒有選擇出去自己居住,可見在這位女兒的心中,她認為母親的就是自己的,可能她並沒有想過要還。但是母親卻不依不饒。

其實在這件事情中,讓我們看到了兩個最常見的家庭教育問題,一個就是啃老,新型的啃老啃得理所當然。還有一個就是家庭教育中的以暴制暴,孫阿姨的女兒竟然和自己母親廝打,可見這位阿姨平時給女兒做的榜樣也好不到哪裡去。

啃老啃得理所當然都是父母縱容所致

小區裡有一位鄰居,這位阿姨在幫自己的女兒看孩子,從孩子生下來的第一天就是自己帶,直到孩子現在6歲了還是和自己睡,阿姨說看孩子太累了,但是她女兒周末從來不把孩子接走,一說讓女兒把孩子接走,女兒就說:媽,我周末要逛街,我周末要和朋友吃飯,總是有各種理由,所以雖然看孩子很累,但是一直都是她們老兩口看。

其實我挺不理解這位阿姨的,女兒明明周末去娛樂都不願意看孩子,這種任性可不就是這位阿姨慣出來的嗎?為人父母的責任都不知道,而這阿姨除了抱怨卻從不行動,一邊抱怨著女兒,一邊當著老保姆。

這些新型的啃老可不就是家長慣出來的,但是很多家長其實並不自知,因為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一直都是父母付出,兒女只管享受,所以除了兒女習以為常,父母更是習以為常。

還記得在《都挺好》中的老二蘇明成,從小因為嘴巴甜得到媽媽的偏心,所以小時候不管什麼事媽媽都會向著老二,就算妹妹沒有錢買輔導資料,媽媽都不管也要給老二旅遊基金。時間長了蘇明成就不覺得這是啃老,他認為這是媽對她好,這是媽媽愛他,願意給他,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所以很多年輕人的啃老並不自知,最主要的是他們的這種行為父母是默許的,父母也覺得這是正常的。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一種默契的相處方式,父母付出,兒女享受,突然有一天父母覺得自己付出太多,想要拿回來一部分,兒女就不願意了,因為這種平衡被打破了,給我的就是我的,怎麼還能拿回去呢?

所以說兒女的白眼狼行為,都是父母的縱容導致的,而這些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可能等到孩子成人後才能發現。因為很多父母一輩子的付出老了付出不動想要索取的時候,兒女卻早已習慣,不想改變。

暴力管的是當下埋藏的更多問題在未來

這件新聞中,孫阿姨和女兒兩個成年人竟然廝打到了一起,但凡有一個人有理智願意讓步,都不至於事情鬧到如此地步。為什麼兩個人如此衝動,這就關係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問題。

我們有句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在我看來,說得更多的是家庭教育中的原生家庭問題。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經常被暴力對待的孩子他們的人生容易走近兩個極端,要麼孩子膽小、怕事,沒有主見;要麼孩子將來會更加的叛逆,這是對家長暴力管制下的挑釁。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是打一頓,打了就聽話了,但是打只能解決當下問題,而教育正想丹尼爾·西格爾所說,既要考慮短期目的也要考慮長期目標。

不考慮長期目標的教育方式只能為將來埋下禍根。

教育的這些底線父母要知道

不想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這些教育孩子的底線父母一定要知道。

底線原則不能被破壞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給自己設置底線,父母的底線就是對孩子行為的約束。對於孩子來說,生活中有底線才能建立更多的安全感,因為底線原則可以給孩子一個心理預期。這就好比交通規則能夠帶給我們安全感,因為你從不擔心對面會突然冒出來一輛車。

教育孩子也一樣,沒有底線孩子會不斷的去試探,試探失敗,他們內心更容易焦慮、恐慌。父母有底線,孩子的行為是可控的,父母沒有底線,孩子更容易作出一些出軌的事。

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接受情緒不接受行為

面對孩子發脾氣不要打罵,父母要堅持做到我接受你的情緒,但是我不接受你的行為。可以輕聲安撫,可以擁抱,但是對孩子的行為說不,父母的行為是在告訴孩子,我陪在你的身邊,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行為。這樣做避免了打罵帶給孩子的負面感受,避免了忽視帶給孩子被拋棄的感覺。

我們要學會做主動型父母而非被動型父母

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主動型父母和被動型父母的概念,主動型父母會跟隨孩子一起成長,父母與孩子的距離是隨著孩子的需求不斷調整的;被動型父母身上就好比有一根繩子,總是被孩子牽著走,不管孩子多大,他們離孩子的距離永遠一樣。

一旦我們成為主動型父母,父母只是我們眾多身份中的一個;相反如果成為被動型父母,父母就是我們唯一的身份。當父母遺失自我的時候,會容易把過多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做父母是不需要上崗考試的,但是如果我們想成為合格的父母,就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

相關焦點

  • 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不想吃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守住
    為了幫襯孩子們,老人就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幫忙帶孩子的義務,不過在三代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小衝突。沒想到姐姐不但沒有安慰她,反而教育顏阿姨:這都是你自找的,孩子都是大人寵出來的,你有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直接說,每次都是幫他們做得好好的, 背地裡又埋怨,一點用都沒有。顏阿姨聽了自己姐姐的話雖然很委屈,但又覺得頗有道理,回想這麼多年她似乎從來沒有對兒子和兒媳婦提出任何要求。
  • 老人幫子女帶娃,要守住三條底線,否則很可能「費力不討好」
    細細探究,其實差別不在於孩子孝順或不孝順,而是她們有沒有守住基礎的底線。02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守住三條底線1、有底線地出力小麗大姑和小費婆婆即便帶娃出力,老年人要守好底線,不要讓自己太累,這和自私無關,而是一種智慧。畢竟精力有限,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好狀態,將帶娃這類工作持續做好。對此,可以提前和子女規定好帶娃時間,合理分配。
  • 幫助子女的老人要注意三條底線
    各種房貸都在你身上,你也應該為孩子的各種開銷負責,如果你只靠一個人工作,那顯然不好。為了幫助孩子們,老人有義務幫助照顧孩子,然而在三代人相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小衝突。通常,照顧兩個孫子也會覺得照顧不好,所以一切都是自己安排的,怪不得他們養成了習慣。02幫助孩子帶孩子的老人要注意:如果不想努力工作,不求取悅,就要守住三條底線有許多老人想幫助他們的孩子並抱怨他們,年輕夫婦經常感到無聊。許多夫婦甚至與老年人發生衝突,認為他們有太多的控制力。
  • 結婚後與公婆住一起,不想家庭雞飛狗跳,這三個底線要守住
    雖然說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但是如果要真正談婚論嫁的話,那就是兩個家庭的事,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小情侶,因為結婚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有的甚至都已經打算要結婚了,就是因為家庭的一些瑣事而分道揚鑣。導致他們分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女性就不願意與公婆住在一起,希望自己有獨立的生活,但是由於經濟問題,不得不與公婆住在一起,如果結婚之後與公婆住在一起,不像家庭雞飛狗跳的話,這三個底線要守住。
  • 不想把孩子養成白眼狼,這三件事上父母一定要狠下心!
    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都在譴責這個男子不懂事,啃老,不成熟,其實這何嘗不是父母教育上的失敗呢?任何孩子都有變成白眼狼的可能性,如果不想孩子變成白眼狼,那麼這三件事上父母一定要狠下心。01、讓孩子獨立「你會掃地嗎?讓媽媽掃吧!」
  • 22歲男孩殺害親生父母:父母的這3種行為,容易將孩子養成白眼狼
    對於父母來說,能夠將孩子教育成材,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那些家庭教育失敗的案例。他們在教育孩子時,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漸漸出現了問題,長大後成了白眼狼。教授夫婦被親生兒子迫害,是為哪般?
  • 該不該幫兒女帶孩子?一位65歲大嬸提醒:要幫,但要守住3條底線
    在我身邊有位65歲的大嬸,她帶著孫子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說起這個問題,她提醒道:「要幫兒女帶孩子,但要守住3條底線。」第一條底線:家務不要大包大攬我兒子和兒媳都在私企上班,平時工作很忙,壓力也很大,生下孫女後,誰來帶孩子,讓他們犯了難。
  • 家長這3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白眼狼」,將來受苦怪不得別人
    父母把孩子帶來世界上來,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開心快樂,自己老年之後能夠享受天倫之樂。但是由於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會受到破壞,甚至會讓孩子變成白眼狼。廣西民族大學的教師陳教授和丈夫黃律師就在家中雙雙遇害,而殺害他們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二人的兒子。
  • 李玫瑾:長大是「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三個特點藏不住
    中國有句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孩子什麼樣,從他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坦言:長大後是「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三個特點藏不住。現在很多孩子總是隨著自己的心情做事情,當他們心情不好,或者是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就會衝著自己的家人發脾氣,甚至於家長說一句,他們會頂撞十句,有孩子還學會了滿嘴髒話,講話很是難聽,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一定要好好教育,不然將來養成習慣,孩子遲早變成白眼狼。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預示著正在嫌棄父母,小心養成「白眼狼」
    小張說感覺再這樣下去,孩子遲早會變成「白眼狼」,指望孩子給自己養老的可能性更小。老話常說寵狗上灶,寵兒不孝。孩子有 「白眼狼」的表現,往往與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那麼,當孩子有以下表現後,家長就需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正在向著「白眼狼」的方向發展。
  • 孩子慢慢變成「白眼狼」?這四種家庭逼出來的,家長要反思了
    長大後,我們就像剛出巢的雛鳥,在遠方飛走了,而母親卻在等著我們回來,眼睛望著遠方,眼裡有擔憂、有期待、有欣慰,在父母眼裡,孩子大多是她的整個世界。但為什麼有的孩子慢慢變成了"白眼狼"?其實這四種家庭都是被逼出來的,所以家長要反思。什麼樣的父母才能慢慢把孩子變成"白眼狼"?
  • 孩子長大後不孝是有徵兆的,「白眼狼」的這3信號,願你家娃沒有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加上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經常會過度寵愛孩子,而過度寵愛和教育方式不正確容易導致孩子認知錯誤,甚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從這三個信號就可以看出。我一個親戚,年輕時總懷不上孩子,很多年後夫妻倆才下一個兒子。
  • 和公婆同住,女人要守住以下3個底線,才不會被輕視
    跟公婆住在一起,女人要守住這3個底線,否則吃虧的只有自己。不讓公婆溺愛孩子。關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最常引起婆媳矛盾。很多老人都有溺愛孩子的壞毛病,但是過度寵溺,就可能會把孩子養「廢」。作為媽媽,應該好好與老人溝通這個問題,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慣著他,而缺乏教育,讓公婆明白這種行為會害了孩子。若是公婆不聽勸告,那就只能讓孩子遠離老人了。這個底線,女人一定要守住。否則,老人長期的溺愛會讓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日後是很難改掉。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
  • 一些無知的父母正在把「富養」孩子徹底的養成了「白眼狼」
    如果孩子不夠勤奮,那麼家族遲早會衰落,勤勞和努力才能造就一個孩子的獨立人格。讓孩子自己去爭取,遠比好過直接給予孩子好。美國人篤行的是實踐教育,讓孩子去做義工,去打工,去自己實踐和鍛鍊,而不像中國的孩子只要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就負責包辦一切,勤勞和努力才能早就一個孩子的獨立。
  • 長大後成「白眼狼」的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先兆,希望你家娃沒中
    小時候一點不順心就對父母拳打腳踢,看似是孩子小不懂事,但從這個小舉動已經透露出孩子將來「白眼狼」的信號。有許多父母平時特別寵愛孩子,以為對孩子的愛孩子會讓孩子懂得感恩,但是卻成為了孩子「虐待」父母的籌碼。沒有父母想辛辛苦苦養出來的孩子是「白眼狼」,所以,在兒童時期的教育,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不能慣縱孩子的一些「臭毛病」。
  • 無論到了什麼年紀,都要守住的三條底線
    活在這紛紛擾擾的世上,很多時候都能聽到這樣的感嘆,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 但做人再難,我們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要想接下來過得無怨無悔,就堅決不能丟下面的這三條底線,丟掉一條,一輩子可能就完了!
  • 給的越多,孩子脾氣越大,如何避免養出白眼狼?這三點父母要注意
    文丨木棉媽媽現在的孩子,好像越來越不懂得滿足,越來越不懂得感恩了!別急,這其實跟我們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脫不開關係。「以前我們那個年代經常被父母打,罵,也都好好的,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要離家出走,就要自殺?」
  • 別把你的孩子養成白眼狼(值得所有家長看看!)
    這孩子,讓我想到一句印象很深刻的話:父母尚在苟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雖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但是我仍然和許多母親一樣,不知不覺替孩子做得多了點。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飯,以至於她認為盛飯這件事是媽媽應該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來替她盛飯,反而因為今天沒給她盛飯而不滿起來。是啊,既然是媽媽應該做的,她怎麼會感激呢?我意識到這是在助長女兒的「受之無愧感」。
  • 無論到了什麼年紀,都要守住的6條底線!(句句走心)
    人生在世,需有底線,底線是我們做人的準則,是處世的標準,更是為人的修養。著名作家馮驥才曾言:「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守住底線,才能守住我們做人的尊嚴;守住底線,才能守住我們血液中的骨氣;守住底線,才能守住我們為人處世的品格。因此,無論到了什麼年紀,都要守住這六條底線!再難,也不欠錢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