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他是全世界戲劇迷的偶像:
1. 400年來,他的劇上演了一遍又一遍,包括舞臺劇、音樂劇、芭蕾舞劇、電影、動畫片等各種不同的方式。扮演他劇中的男一號,是很多演員的終身夢想。
2. 他既是演員,也是劇院老闆。他的作品叫座又叫好,在他生活的年代,票房戰績卓著,在後世則被奉為了經典。
3. 愛讀書的人每一年都會在他誕辰那天狂歡,他的出生日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紀念日。但他的身世,一直是個巨大的謎題。
4. 他對現代英語的貢獻,和但丁對現代義大利語、普希金對現代俄語的貢獻相當。不,甚至更大,因為英語的使用人群更多。
是的,這個人就是偉大的莎士比亞。
今天,「得到」上線了一門新課:《熊逸講莎士比亞》,只需要花兩小時,帶你搞懂莎士比亞。
為什麼你要學莎士比亞
給你三個理由:
1. 莎士比亞是古往今來影響力最大的作家,沒有之一。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和希臘羅馬神話、《聖經》齊名的三大西方文化母本之一。它是世界性的文化符號,無數的藝術形式、商業設計從中獲得靈感與原力。
比如,美劇《紙牌屋》借鑑了莎翁的歷史劇《理查三世》,動畫片《獅子王》靈感來自於悲劇《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被翻拍了一次又一次。就連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概念設計,也借鑑了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暴風雨》。不知道這些,不影響你看劇,但你會少一些隱秘的快樂。
2. 莎士比亞的劇作,是你理解西方文化的一條捷徑。
不說別的,懂點莎士比亞,你看國際新聞都能比常人看得更透徹。舉個例子,英國脫歐公投之後,首都倫敦竟然要求獨立,這在中國人看起來簡直荒唐透頂。但如果我們去看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從細節深挖下去,就會柳暗花明,從歷史中看懂未來。
不僅如此,從四百年前古人的故事中,你也能夠照見自己:哈姆雷特在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猶疑,可能也是你的猶疑;他在能力和責任之間的徘徊,也是你的徘徊……
3. 莎士比亞是一位臺詞聖手,他的文學語言功力至今無人趕超。
很多流行的英劇、美劇中刷屏的金句,其實都出自於莎士比亞的作品。無論是漫威、BBC,還是HBO,它們的一線編劇如果穿越到莎士比亞的時代,還是得膜拜莎翁那些用詩歌語言寫出來的戲劇臺詞。
比如《西部世界》的經典臺詞「瘋狂的歡樂總有瘋狂的結局」,就是在向《羅密歐與朱麗葉》致敬。
這門課怎麼講
1. 講透三部名劇
這門課從莎士比亞的將近40部劇作中,選出最著名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帶你用新穎的視角複習熟悉的劇情,透視莎翁劇作角色和臺詞的獨特之處。
2. 最小化交付
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術著作汗牛充棟,英語系的學生起碼要學一年,很多大學者甚至研究了一輩子。但通過這門課,你只要花早上兩小時、晚上兩小時、路上兩小時,或者周末兩小時,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莎劇的關鍵。
3. 中西跨界比較
這門課帶你比較中國戲曲和莎翁對同樣劇情的不同處理,跳出文學講文學,一路輕鬆愉快地進入歷史、政治、哲學等諸多領域。
4. 身臨其境體驗
專業戲劇演員親自錄製了莎士比亞的經典臺詞,用戲劇化的呈現方式,帶你重回400年前的倫敦劇場,感受莎翁作品的舞臺魅力。
課程主講人
熊逸,學貫中西的思想隱士,文史著作等身,已經在「得到」開設《熊逸書院》和《熊逸·佛學50講》和《熊逸·唐詩50講》課程,累計用戶超過20萬人。
▽ 戳此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