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一部中日合作的動漫「重機神」引起了我們的關注。作為一部中方參與投資和製作的動畫,本片的中華元素可謂是異常豐富。登場人物的姓名與服飾。隨處可見的中文與中式建築,甚至在房間裡,還有大大的福字。故事的發生地也是從現實中的重慶為原型進行取材的,片尾也能看到重慶對動漫的大力支持,不禁讓人懷疑,這是不是該叫「chong神機」呢?
說到中國元素在動漫中的應用,除了因為海外製作廠商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市場(比如遊戲的中文版越來越多了),中國文化本身的獨特性也是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會登場一對五顏六色的外國人的動漫中,代表代表中國的角色永遠不會缺席。有的讓人印象深刻,有的卻讓人十分無語。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那些動漫中的中國人的元素吧。
首先,當然是語言了。比如取一個中文姓名,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了。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李小狼了。他算是日本動漫百變小櫻中的男主,有著一頭黑髮,常常穿著帶有中國氣息的道士服裝。在設定上,他是從香港來到日本學習的中國人。除了小狼之外,還有蔣麗華、林明美、林憲明等等角色,都是極具中國氣息的名字。這些名字放在生活中都沒什麼違和感,但也有一些特別霸氣側漏的名字,比如凰鈴音、練白龍之類的,這種名字放在動漫中有點中二,放在現實中可能就有點讓人無語了。相對於簡單的取個中文名字,另外一種在語言上的應用可能就明顯吃力不討好了,那就是講中文。通常情況下,在滿篇日語中夾雜著幾句德語、法語或者俄語是常用的表現外國人的手法,由於我們對那些語言並不熟悉,所以聽幾句也不會感覺怎麼樣。但如果換成了我們的母語,就會感覺尷尬的多。許多日本配音講起中文,常常因為發音不準、咬字不清而讓我們感到十分難受。但也有一些正面的例子,比如有一部動漫《桌球》,其中有一位很多戲份的中國選手就請了中國人來配音,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種方法很好得解決了日本人說中文不準確的問題,值得學習。
除了語言之外,第二個能突出國籍的要點的就是外形的設計了。但由於製作成本的限制,日本動漫中基本很難通過臉型去區分不同的人物,因為大家基本上都是一個畫風。而中國人的發色也是黑色,於是那種「這個金髮妹子雖然日文說的比我還6但是由於是金髮所以一定是外國人」的套路放在中國人身上顯然行不通。於是在外形上突出中國人的重點就放在了兩處,一處是服飾,比如旗袍、漢服、唐裝等。這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王留美了。王留美來自動漫《機動戰士高代00》,這是一部十分精彩的機戰動漫,在國內外都有著許多粉絲。在動漫中,她表面的身份是中國社會裡金融業裡的一位名流,但實際上,她真實的身份卻是某一秘密組織的主要人之一。她常常穿著旗袍出現在熒幕上,美麗的旗袍修飾著她曼妙的身姿,將中國人這一元素表現的淋漓盡致。還有的就是小櫻了,雖然她不是中國人,但是她也十分具有中國氣息。美麗的紅色旗袍和她的堅韌和頑強表現得相得益彰,看起來充滿了勇氣與活力。除了服飾,另一處就是髮型,比如辮子頭以及影響深遠的包子頭。包子頭起源何處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發展到今天,它已經成為和中國娘聯繫最緊密的屬性之一了。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神樂、春麗等等。春麗是遊戲街頭霸王的人物之一。她有著可愛的包子頭,並且學習了許多的中國拳法。她的父親教會了她許多中國拳法,她在此基礎上融合了自己的獨特的腿技,最終打磨出了一套屬於她自己的專屬武功。而神樂來自《銀魂》,也是一位十分可愛的包子頭小姐姐。她是最強的戰鬥種族中的一員,為了賺錢來到地球。劇中她不僅有著包子頭,而且常常穿著旗袍登場,可以說是十分具有中國氣息了。
除此之外,中國形象在日漫中還有一些經典的文化標籤,比如中國功夫以及吃。先說說功夫吧,這其中不得不說到火影了。李洛克就是極具中國特色的人物之一,不論是那酷似李小龍的形象,還是獨特的雙節棍的使用,甚至後來還打出了醉拳,都是中國特色的體現。還有日向家族,他們的八卦掌、柔拳等等,都是中國元素的體現。再說說吃這一屬性,現如今很多和中國元素沾邊的人物都會被設定出很明顯的大胃王的吃貨屬性,比如龍珠裡的悟空、黑塔利亞的王耀等。這類型向通常還是比較討喜的,觀眾吐槽的一般也不是他們對吃的執著,而是他們吃的東西。日漫中的中國料理好像就永遠是那麼幾種,比如煎餃、炒飯、春卷以及麻婆豆腐等等。這種現象誕生的原因是中日認知的差異。不由地想到了《中華小當家》這一經典的動漫,這裡面的中國元素數不勝數,讓人印象深刻,也是許多人童年的經典。
其實這些中華元素,現如今已經和那些「傲嬌」、「天然呆」、「三無」之類的萌屬性一樣,已然成為動漫中的一種標籤,是用來創造動漫中被人們認同的「中國人」的形象,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如今中國動漫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動漫也開始走向國際,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等等。相信隨著國產動漫的發展,以後的中國元素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標籤化的形象,更多的是純粹的中國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