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秉承「食色性也,貪慾即原罪,吃貨即正義「的吃貨來說,去旅遊的目的是為了吃到更多好吃的。而判斷一個地方好不好玩、美不美麗的標準從來都不是這裡的風景美不美、建築棒不棒,而是這裡的食物好不好吃!
而在我看來,一個城市最好次的東西,往往不是在那些富麗堂皇的大酒店裡,而是喧囂嘈鬧的夜市,那裡保存著這個城市最原滋原味的味道。
那麼,我想,如果吃貨遊臺北的話,在寧夏夜市裡,在蚵仔煎、蚵仔面線、臺南碗粿、豬肝湯、郭魚湯、魯肉飯、山東赤肉蒸餃、上海生煎包、蒙古烤肉等美味中,一定能夠找到「正義」。
寧夏夜市並沒有很大,位於臺北民生西路至南京西路段,屬於臺北城的西北方,光復後即以大陸西北方省份「寧夏」為名。寧夏路為日治時期建成圓環的延伸,屬於大稻埕商圈,大稻埕與艋舺、臺北城內並稱為臺北三市街,繁華商業活動可想而知。
早期臺北,圓環夜市美食首屈一指,寧夏夜市因鄰近圓環而興起;圓環沒落後,不少攤商轉至寧夏夜市販賣,以道地的傳統美食聞名,料多、味美而且價格實在,吸引不少老饕、遊客前來大快朵頤。
所以可以想像來這裡的吃貨有多少,我們一到這裡就只能在裡面擠來擠去,一般好吃的都會排個長隊。
我們前後吃了扇貝肉肉,面線,油炸臭豆腐,麻餈冰,蚵仔煎,本來想吃脆皮雞蛋糕的,來的時候排了很長的隊伍,想走的時候再回去吃,沒想到人家已經買完收攤了。
真的好心塞,感覺錯過了就是一輩子啊!!!
這些照片都是當時用手機拍的,可能沒有很誘人,不過真的很好次!!
我和朋友為了能嘗遍更多的美食,基本上每個美食都點一份,兩個人一起吃,為自己的機智點讚啊。
先吃了扇貝,具體名字我忘了,就簡稱扇貝肉肉吧。裡面是放蝦肉的,口感很好,而且跟大陸烤一個扇貝的價格差不多。
還有一些烤串什麼的,後來走了一圈有點累,就找了個地方坐下來,點了面線和油炸臭豆腐。油炸臭豆腐吃起來一點不油也不臭,可能是因為酸白菜的緣故,正好解了炸豆腐的油膩感。
隨後到邊上的攤位要了一份當地最有名的麻餈冰,上邊滿滿一層的麻薯粉和芝麻下邊是刨冰,簡直不要太贊!! 而且也是我和朋友最喜歡的美食,覺得很有商機,跟她策劃回國開個小攤,暑假出來賣麻餈冰,肯定很火!!
最後終於找到了之前在攻略上看到的一家超級有名的店,臺北老店圓環邊蚵仔煎。排了很久的隊伍,味道很贊,不過拍出來的照片不好,像一坨屎。就不放上來了...
這次唯一的遺憾就是,其實去之前有看很多關於這裡的一些很好吃的店的攻略,然而除了哪個蚵仔煎,其他的都沒找到。不過失之桑榆,得之東隅,那些不在啊乃內的美食也是相當的棒呢。
用我這個吃貨的眼光來看,寧夏夜市是相當的正義!於是便有了這不算對聯的上聯。
吃貨遊臺北,寧夏夜市,蚵仔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