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又雙叒叕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直播翻車事故。
記憶裡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上熱搜,但相同的是,每一次她的熱搜都要引起兩撥網友的爭論,有人贊她真性情,也有人罵她低情商。
就像這次直播翻車,站她的粉絲心疼她的委屈,紛紛指責品牌方、工作人員不近人情,不夠體諒。但不站她的網友指責她不敬業,既然做直播帶貨,就該明白賣貨才是目的,而不是哭哭啼啼發洩情緒。
其實看到鄭爽明顯不配合的態度,真的讓人很尷尬,或許是他們在直播前沒有做好溝通工作,也或許是直播間賣貨的節奏不在鄭爽的控制範圍,總之鄭爽當場發飆後,身邊的主播都只能尷尬退場,留下她一個人碎碎念。
她崩潰地一邊說再也不做這樣的直播,一邊說要有自己的直播風格,不要業績只要真誠。面對網友們的質疑,她更是當場甩鍋,「這跟我有什麼關係!」「我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她一個人的任性,換來的是整個直播間的癱瘓,還讓鏡頭前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很被動,不管鄭爽是不是真性情,這種浪費資源的事情,還是讓人覺得好可惜。
說到鄭爽本人,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在節目中崩潰發飆了,有時候也會懷疑,如果不是為了節目效果,鄭爽為什麼會這麼容易情緒失控呢?
四歲就開始登臺表演的鄭爽,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學鋼琴、跳舞、長笛這些藝術課程,就是鄭爽的生活日常。
父母對鄭爽的培養,可以說是傾盡全力,特別是母親,在鄭爽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辭掉工作,全身心地陪伴教育鄭爽,而鄭爽也是不負眾望,16歲那年,她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影,成了當年年齡最小的學生。
而在這之後的星途,更是一片星光燦爛,可以說,年紀輕輕的鄭爽,不僅成名夠早,而且一路順風順水,紅遍娛樂圈。
父母寵愛、粉絲擁護、品牌熱捧,她毫不費力就能拿到別人拼盡全力也夠不到的資源,她一直活在很多人的仰望裡。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鄭爽不再願意做人們眼中單純美麗的「小仙女」,而是親手打破了自己的過去,把極端、破碎、迷惘的另一面,盡情展露在公眾面前。從此,關於她的一切爭論,都呈現出兩個極端。
其實鄭爽的情緒失控與她的原生家庭環境是分不開的。
父母的全力培養,打造了一個優秀的明星,卻也壓抑了她真實的內心。小小年紀的她,一直活在父母安排好的人生裡,學藝、表演、成為明星,但她走的路,或許不是自己選擇的,只是父母想要讓她走的路。
鄭爽的母親曾經在採訪中透露,她自己有一個明星夢,所以她從小就按照明星的標準來培養鄭爽,就是為了讓鄭爽實現母親的夢想,「培養她,就是實現我的夢想。」這麼看來,鄭爽的人生其實是母親夢想的延伸。
父母成功了,鄭爽成了明星,但眾星捧月般的明星生活,外表光鮮,卻填補不了她內心的缺憾。
因為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被安排的人生,當「自我」的意識逐漸清晰,被安排的人生就像一堵無形的牆,橫亙在真實的自我和別人期盼的自我之間,讓人總忍不住躍躍欲試,想要衝破這堵牆,卻也不確定牆後面的危險。
鄭爽,我覺得她就是在真實的自我,和大眾期待中的自我之間,左右搖擺,情緒不定。
前幾天看到鄭爽的另一檔綜藝《奇妙小森林》,就是大人帶著小朋友一起探索野外的節目,在節目中,鄭爽的細心、體貼、溫柔一覽無遺,幫孩子們拿水杯、拿拖鞋、準備食物,一副鄰家暖心大姐姐的形象。
但節目最後,鄭爽談到「長大」的話題時卻一度哽咽,哭紅了雙眼。
原來她是希望小朋友們不要那麼快長大,不要太早懂事,希望小朋友們都擁有真正快樂的童年時光。因為她自己就是太早懂事的性格,沒有享受到童年的單純快樂。
也許正是因為從小就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她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壓力越大、責任越大,遺憾也就越多。
鄭爽現在的任性和放飛自我,與其說是個性耿直,其實某種意義上看,也許是她的一種自我探索和試錯。
李雪老師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的引言中提到:「若我們不是從自身的體驗出發去生活,而是活在外在價值體系中,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關係即是物化的。在物化的關係中,生命的底色是恐懼。」
當我們背負著別人的期望活著,內心那個真實的「自我」會被忽視,但忽視不代表不存在,也許某個特殊的瞬間,某個特殊的時刻,真實的「自我」甦醒,渴望被看見,一切就重新有了意義。
李雪老師說,「看見,是真正的愛。」
現在的鄭爽,已然看見了真實的自己,只是在自我和他人的目光中,還沒找到適合的平衡,畢竟未來還是有很多未知。
她的純粹、執拗、倔強,看似不近人情,或許都是她對抗負面情緒和未知的方式,只是她還不懂得,很多時候,越是對抗,越是不容易成長。
負面情緒一旦形成,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就會啟動防禦,我們本能地拒絕,本能地抵抗。但事實上,只有「看見」、接納、允許它的存在,才能真正讓內心平和,接受它的存在,和它一起改變。
至於未來,既然是未知,又何必糾結。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這樣,在已知和未知之間,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探索試錯和成長。我倒是覺得,當鄭爽理順她內心的平衡,她的未來,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