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和現代人的高矮對比,為啥古人的實際身高和記載的不一樣呢?

2020-12-28 路之意

初看《三國演義》,似乎覺得書中的「巨人」可真不少。有身高七尺的曹操、陳武、諸葛恪,七尺五寸的劉備,還有身高八尺的張飛、趙雲,魏延、陸遜、馬騰、許諸,董襲,文丑,身高九尺的關羽,華雄、鄂煥、郝昭,王雙等。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裡,鳥戈國國主兀骨突,身高一丈二尺,更是《三國演義》中的「巨人」之最了。

這些巨人的身高是作者羅貫中的藝術誇張嗎?

不是的。

在正史裡,在醫學著作中也是這樣記載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東方朔身高九尺三寸,項羽身高八尺二寸,連婦女喜鄧皇后、馬皇后身高也有七尺二寸。他們是古人中的「巨人」呢?還是古代人普遍都是高個子呢?

據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靈樞·骨度篇》中記載:「願聞眾人之度,人長七尺五寸者……」

我國最早的一本字典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說:「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由此看出古人是以七尺五寸或八尺為一般人的高度。這豈不是古人要比現代人高半截子嗎?

其實不然,古人並不比現代人高。近年來,我國考古工作者發掘的古代屍體是很好的說明。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女屍身高145釐米。鳳凰山168號漢墓的男屍,身高165釐米。新疆吐魯番出土的二具唐代古屍,男的為169釐米,女的為153釐米。這些古人身高都比現代人為矮。

那麼,為什麼古人的實際身高和古代書籍中記載的身高不一樣呢?

這主要是古今尺度不同而造成的錯覺。我國使用尺度已有悠久的歷史,隨著歷史的發展,各個時期的尺寸長短和現代都不相同。如周代一尺相當於現在的0,5973尺(19.91釐米),東漢一尺為現在的0.6912尺(23.04釐米),清代一尺為現在0.96尺(32釐米)。因此,《靈樞》所記載的一般人長度七尺五寸,按周制尺折算成現代的長度,實際上只有149釐米。古人的確比現代人矮多了。

為什麼古代的尺度是越來越長呢?

據記載,從商周到清代,約加長了60%。這既標誌著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又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盤剝越來越重的歷史事實。因為布帛是封建剝削的主要掠物之一,尺寸加長,表面上稅率不變,實際上剝削加重了。

近百年來,人們的身高在不斷地增高。增高的趨向和速度與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相一致,生活水平高的國家和地區,人身高的增長速度就快。國外的調查研究發現,歐洲國家從1850年以來,成年男子的身高大致是每10年增加1釐米。歐洲荷蘭的調查材料還說明,近幾十年的身高增長速度比過去為快。1865—1975年的110年中,18歲的荷蘭青年身高增長15釐米,每增長5釐米所經歷的年限長短不同,增長第一個5釐米用了52年,增長第二個5釐米用了35年,第三個只用了33年。日本的醫學家指出,1980年日本14歲男孩的身高平均為163釐米,已相當於30年前成年人的身高。日本成年男子1957—1977年20年間身高的平均增長數是1936—1956年20年間身高的平均增長數的3.4倍。

解放後,我國人民身高的增長也是很快的。據11個城市資料表明,1955一1979年17歲男子的身高增長5.6釐米,女子增長5.1釐米,每)o年平均增長2釐米以上。1979年調查資料表明,我國城市男青年平均身高達170.3釐米,女青年為159釐米。醫學家還指出,人類生長的一般規律,由於社會因素的影響,往往要波及幾代人。因此,我國解放後出生的這一代人,他們的子女身高增長將會更快。

2015年6月30日國務院新發布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和很多年前相比,孩子們的平均身高提高了不少,孩子能長成一個高個子,也是很多家長值得自豪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為啥古人以胖為美,現代人卻以瘦為美呢
    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點可謂不分朝代,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在這點上可以說從未產生過本質上的變化。不過,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審美觀和現代人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古代大多數朝代中,人們的審美觀都是以胖為美,哪裡聽說過有人會想著減肥。而我們現代人則不同,我們的審美是以瘦為美,稍微胖一些都會感覺很難看,甚至很多人都不惜花重金選擇藥物減肥。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古今的這種審美差異呢?
  • 古人有沒有像現代人一樣留短髮,剪平頭的?
    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古人都是留長髮的,即使是各類古裝劇中,也很難看到有哪個朝代的人會剪一個像我們現代人一樣的平頭短髮,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那麼古人中真的就沒有平頭哥嗎?古人其實是有像現代人一樣留短髮剪平頭情況的。
  • 通過古人是如何養金魚的,來反觀現代人的「作」
    古人養觀賞魚與現代人有很大不同,比如飼養品種,現在可以說你想養世界各地的什麼品種都可以,咱們古人則主要集中在如繡球、珍珠、蝶尾等傳統觀賞魚品種上。咱們今天不聊這些,單純從飼養方式上來反觀一下,現代人是如何"先破後立"的。至於被"破"的好些,還是新"立"的好些,那就見仁見智了。
  • 古人天生神力大揭秘!為何古人用的兵器我們現代人拿都拿不動?
    雖然古人經過長期生產生活的鍛鍊,體力自然比現代人要強,但是古代兵器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重,我們所看的《三國演義》,還有《水滸傳》,等等這些小說很大程度上基於藝術想像,帶點誇張的手法。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著名的唐朝陌刀,50多斤,不過你要知道,當時的換算和現在是不同的。按當時的斤換算,也就大概20多斤左右。
  • 動輒八九尺,史書描述的「高個子」古人真的有那麼高嗎?
    古人和我們今天的差別還是蠻大的,我們經常能在古籍中看到古人對於自己的身高的描寫,拿《戰國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來舉例子,文章中記載:「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大家看看,八尺了,這麼長的身高,這簡直是巨無霸了,由此看來姚明(2.2米)都沒有鄒忌高。
  • 古人黑夜都會做什麼?比現代人上進多了!
    ——蘇軾《水調歌頭》蘇軾經典的人生感懷每每也會被現代人拿來感慨一番,比現代人更具浪漫情調的古人總會在黑夜裡有著不同的人生感悟,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不是夜裡無事可做的表現呢?畢竟,古代人在沒有電燈的時代,大部分人的夜晚都是在很黑暗的情況下度過的。
  • 馬未都:蝙蝠象徵著福氣,古人記載千年白色蝙蝠,能讓人活萬歲
    馬未都:蝙蝠象徵著福氣,古人記載千年白色蝙蝠,能讓人活萬歲蝙蝠在現代人們的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邪惡的象徵,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小人書,基本上蝙蝠形象都不怎麼好。好萊塢大片《蝙蝠俠》的出現改觀了人們對於蝙蝠的印象,原來蝙蝠腦門上的光環也可以這麼耀人啊!
  • 古人的戀愛世界有多浪漫?只會說520和1314的現代人真比不上
    」古人沒有直接上去撩妹,而是拿關關和鳴的雎鳩做起了文章。看那河邊的雎鳩恩愛和鳴,你這窈窕淑女與我這謙謙君子,豈不更應比翼雙飛?當然,也有膽小的宅男,比如這位樵夫,他不敢去追求心中的女神,只能歌以詠志。「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南山有美麗的喬木,但樹下卻不能休息,漢江有美麗的遊女,想追求卻不可能。
  • 古人:「冰激凌」,誰不愛呢?
    沒有冰箱、空調的古代,人們也能像我們一樣喝到冷飲嗎?其實,享受這些美味並不是現代人的特權,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古人有哪些消暑佳品。烏梅湯:宮廷御飲風靡坊間自古以來,酸梅湯就是上好的夏日飲品。《周禮》中所說的「六飲」中已有用梅子製作的冷飲;北朝時也有烏梅浸汁製作飲料的記載。
  • 現代人的臂力拉不開古人戰弓?真是這樣嗎?
    其實,這都是因為古人測弓拉力的方法和今天不同所導致的。我們今天測弓拉力,是將上弦後對弓弦施加力,測出這個力的大小作為弓拉力的讀數。然而,這種測力方法直到明代才見於記載。之前的測法,並非如此。
  • 現代人的臂力拉不開古人的戰弓?真是這樣嗎?
    其實,這都是因為古人測弓拉力的方法和今天不同所導致的。我們今天測弓拉力,是將上弦後對弓弦施加力,測出這個力的大小作為弓拉力的讀數。然而,這種測力方法直到明代才見於記載。之前的測法,並非如此。
  • 古人也染髮?古人:論染髮與護髮,我們可是專業的
    不得不說當年看到這一段格外的驚奇,原來古人也流行染髮,而且往往更是玩出了新的花樣。在現代社會,我們現代人經常想要染個頭髮什麼的。但是染髮的目的卻並不是像王莽一樣,我們往往都是為了讓自己表現得更潮流一些,所以赤橙紅綠青藍紫我們似乎樣樣都想接觸。等到了老年人的時候,雖然偶爾有一些染髮的現象,但是染髮的數量還是遠遠少於年輕人。
  • 古人智慧讓人受用無窮,只要能坐冷板凳,現代人就會更智慧
    不少人常常提出這樣的疑惑,為何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那樣聰明有智慧呢?比如,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與文化中,卻能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成語裡蘊含著古人的智慧。
  •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
    而這種古代英雄豪傑的形象,最直觀的體現就應該是身高。據史書記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不世英雄項羽,他的實際身高約為1.92米。大家可以嘗試著想像一下,一身戎裝的項羽站在面前,再加上他過人的身高與體重,都不用舞動弄槍就可以用氣勢壓垮眾人。「封狼居胥」的冠軍侯霍去病,據說身高也有1.8米掛零。他們的形象完全符合古人對英雄的崇拜。
  • 甘肅一把骨尺,揭開三國時期古人身高之謎
    若按現代一尺33.33釐米換算,劉備身高將近2.5米,張飛身高2.67米,關羽則更為誇張,達到3.11米!三人豈不是個個都是巨形大漢?難道三國時期中國是巨人的國度?當然不是,他們的身高並沒有這麼誇張,只是因為三國時期的一尺和現代我們觀念中的一尺量值不一樣。一把從甘肅嘉峪關古墓中出土的三國時期的骨尺實物,為我們提供了參照。
  • 古人力量究竟有多大?有史記載的大力士竟然能拉2400斤的弓
    我們常在信史和演義評書中了解到古人的力量,也會從老人嘴裡知道上輩人的力量,驚訝於為什麼真的會有人天生神力,比我們現代普通人的力量大得多得多。難道古人與今人不是一個品種?為什麼從力量上,今人反而退化了?古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這些力量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 古人測量身高!項羽1米9、諸葛亮1米9、劉備1米8,現在有多高?
    文/古人測量身高!項羽1米9、諸葛亮1米9、劉備1米8,現在有多高? 想必朋友們看歷史的時候總是感嘆古人那超強的身體素質,比如關羽,他打造的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幾斤,關羽拿著這把刀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華雄、顏良、文丑這些人都沒在他手下走過三個回合。
  • 古人也喜歡染髮?淺談古人如何青絲不換滿頭烏
    那麼問題來了,古人也染髮嗎?在古代怎麼染髮?其實在古代,染髮還一度成潮流。我們所熟悉蘇東坡,曾經寫詩對染髮這一現象進行批評:「膏面染須聊自欺。這裡的「須」,便是對鬍子和頭髮的總稱。言下之意,滿臉褶子已經是既已經成為事實,將頭髮染黑,看起來年輕點,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可古往今來,願意「自欺的人,著實不少。
  • 古人也有過濾技術?廣州發現2000年古井,三種黑科技讓現代人折服
    其實,即便是條件有限的古人,對於喝水這事也講究。而考古人員在其中發現了大量宮殿遺址,水渠遺址和竹簡文書。最後根據這些文書描述,確定了是2000多年前南越國趙佗的皇宮遺址。最令人驚嘆的是,裡面還發現了一口水井。 這口來自2000年前的水井乍一看和今天的井沒啥區別,其實裡面卻別有洞天。根據竹簡裡的記載,說是井水「力重而味甘,佗飲此水,肌體潤澤,年百有餘歲,視聽不衰」。
  •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一杯就倒,古代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
    當然,他最後是喝醉了,但相比三碗就能醉倒的古人,那酒量也算是大太多了。如此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古人其實是不勝酒力的。假如三大碗啤酒就可以喝醉,那相比現代人的酒量是不是要弱了很多?這樣低質量的酒是古人一直喝的,雖然說到了宋朝時白酒的技術得到一定的提高,但那也是不足二十度的酒精。這要放在今天,我們隨便一個女性也能幹幾杯的。不過,宋朝有不錯的酒,那就是果酒,根據資料記載,這種酒為葡萄所釀,但價格太高,一般人根本喝不起,就如詩裡寫的那樣:千金論價恐難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