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三國演義》,似乎覺得書中的「巨人」可真不少。有身高七尺的曹操、陳武、諸葛恪,七尺五寸的劉備,還有身高八尺的張飛、趙雲,魏延、陸遜、馬騰、許諸,董襲,文丑,身高九尺的關羽,華雄、鄂煥、郝昭,王雙等。在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裡,鳥戈國國主兀骨突,身高一丈二尺,更是《三國演義》中的「巨人」之最了。
這些巨人的身高是作者羅貫中的藝術誇張嗎?
不是的。
在正史裡,在醫學著作中也是這樣記載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東方朔身高九尺三寸,項羽身高八尺二寸,連婦女喜鄧皇后、馬皇后身高也有七尺二寸。他們是古人中的「巨人」呢?還是古代人普遍都是高個子呢?
據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靈樞·骨度篇》中記載:「願聞眾人之度,人長七尺五寸者……」
我國最早的一本字典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說:「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由此看出古人是以七尺五寸或八尺為一般人的高度。這豈不是古人要比現代人高半截子嗎?
其實不然,古人並不比現代人高。近年來,我國考古工作者發掘的古代屍體是很好的說明。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女屍身高145釐米。鳳凰山168號漢墓的男屍,身高165釐米。新疆吐魯番出土的二具唐代古屍,男的為169釐米,女的為153釐米。這些古人身高都比現代人為矮。
那麼,為什麼古人的實際身高和古代書籍中記載的身高不一樣呢?
這主要是古今尺度不同而造成的錯覺。我國使用尺度已有悠久的歷史,隨著歷史的發展,各個時期的尺寸長短和現代都不相同。如周代一尺相當於現在的0,5973尺(19.91釐米),東漢一尺為現在的0.6912尺(23.04釐米),清代一尺為現在0.96尺(32釐米)。因此,《靈樞》所記載的一般人長度七尺五寸,按周制尺折算成現代的長度,實際上只有149釐米。古人的確比現代人矮多了。
為什麼古代的尺度是越來越長呢?
據記載,從商周到清代,約加長了60%。這既標誌著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又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盤剝越來越重的歷史事實。因為布帛是封建剝削的主要掠物之一,尺寸加長,表面上稅率不變,實際上剝削加重了。
近百年來,人們的身高在不斷地增高。增高的趨向和速度與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相一致,生活水平高的國家和地區,人身高的增長速度就快。國外的調查研究發現,歐洲國家從1850年以來,成年男子的身高大致是每10年增加1釐米。歐洲荷蘭的調查材料還說明,近幾十年的身高增長速度比過去為快。1865—1975年的110年中,18歲的荷蘭青年身高增長15釐米,每增長5釐米所經歷的年限長短不同,增長第一個5釐米用了52年,增長第二個5釐米用了35年,第三個只用了33年。日本的醫學家指出,1980年日本14歲男孩的身高平均為163釐米,已相當於30年前成年人的身高。日本成年男子1957—1977年20年間身高的平均增長數是1936—1956年20年間身高的平均增長數的3.4倍。
解放後,我國人民身高的增長也是很快的。據11個城市資料表明,1955一1979年17歲男子的身高增長5.6釐米,女子增長5.1釐米,每)o年平均增長2釐米以上。1979年調查資料表明,我國城市男青年平均身高達170.3釐米,女青年為159釐米。醫學家還指出,人類生長的一般規律,由於社會因素的影響,往往要波及幾代人。因此,我國解放後出生的這一代人,他們的子女身高增長將會更快。
2015年6月30日國務院新發布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67.1cm和155.8cm,平均體重分別為66.2kg和57.3kg。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和很多年前相比,孩子們的平均身高提高了不少,孩子能長成一個高個子,也是很多家長值得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