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忍先生老父去世在祭祀悼唁會上的祭文

2021-01-14 影視留聲影

農村人對逝世的老父老母講究隆重的祭祀,一般停屍三到五日,其間舉行悼唁祭祀活動,出殯的先天舉行祭祀,一般要寫作一篇對死者的追憶文書,也就是祭文,當眾唱讀,下面是我村賢人劉百忍先生老父逝世,我代為寫的祭文,以饗讀者。

祭 父 文

公元二O二O年八月三十一日(農曆庚子年七月十二日),先父因病雖經醫科大學專家三個多月精心醫治,但病魔難除,不幸於二O二O年八月二十三日(農曆庚子年七月初四凌晨二時十分含笑謝世。享年七十五歲。不孝男百忍、百利,女冬利含淚泣血,具時果新儀祭於嚴父靈前:

嚴父一生尊崇儒學,飽讀詩書。幼年即隨祖父念「三字經」,背「百家姓」,稍長即學《論語》,習《中庸》,讀《大學》,傳統文化功底深厚。吟詩,賦詞,作文情真意切,格調高雅,曲高和寡!尤其是《陋室銘》中,「醫不在詡,有德則名」,「藥不在貴,有效則靈」「莫誹謗同道,勿怨天尤人」「欲濟困而扶危,須藝高而技精」,每每讀來,令人深思。

嚴父一生,爭勝好強,歷經坎坷。凡做事,務必盡善盡美。幹革命工作,盡職盡責,曾受縣政府表彰。為養家餬口,為國家分憂,一而再,再而三申請返鄉,毅然而然投入農業生產。為多掙工分,用診脈雙手,當木工、幹瓦工、摞積子、打垀基,行行能到,樣樣精通。

最恨文革,事非顛倒,黑白混淆,惡魔橫行,蒙冤受辱,擔驚受怕,東躲西藏。家藏名人字畫,手中傳統典籍,付之一炬,化為灰燼,其心碎矣!其念灰矣!其志衰矣!其命危矣!人到中年,欣逢盛世,四害被除,乾坤朗朗。謝鄧公撥亂反正,感黨恩枯木蓬春。多少年想起往事心有餘悸,幾代人談起過去感慨萬分。老父曾填《滿江紅》詞一首,辛酸、無奈、壓抑之情透骨徹心。歡欣、開懷、自信之狀如在眼前。

嚴父精於醫道,藝高而技精。從醫五十餘載最討厭廣告橫飛,從不自吹自擂。金字招牌,全憑一次次把脈,一張張處方,一副副湯藥,一個個患者,口口相傳。雖地處偏僻,室陋人微,但患者如雲湧,驕車似流水。鄉城裡外,京城外縣,常有慕名而至,贈牌而歸。疑難雜症,藥到病除,難纏老病,手到見效。尤擅治B肝,中風,救人於氣息奄奄,治病於山窮水盡。一對慧眼,一雙神手,讓無數人嘆服。

嚴父一生勤勞節儉,堪稱楷模。春夏秋冬辛勤勞作,衣食住行一切從簡。黎明即起,日落不息,東奔西跑,跋山涉水,服務在窮鄉僻壤,救治在市井深巷。率全家將旱地變稻田,帶老少把塄坎變綠洲。吃飯從不說瞎好,一律狼吞虎咽,穿衣自古不講優劣,只要冬暖夏涼。少花錢多辦事,一分恨不得掰兩半。舊衣服爛家俱,一直使喚難捨棄。不抽紙菸,不下飯館,不鋪張,不奢侈,忘記自己,忘記休息,忘記健康,忘記年齡,把一生獻給了事業,獻給了子女,獻給了親友,獻給了患者,獻給了社會。這正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嚴父尊老愛幼,治家有方。年輕時上有老下有小,擅文能武、擅細能粗,千方百計敬老養小,困難時期艱難度過。中年後為過日子,出力勞神,晝不能小歇,夜不能安眠。

五代人,十四口,幾十年家親戚,複雜、艱銳,難纏的各種關係,都一一擺正、所有問題都妥善解決,我家「五世同堂」,妯娌合睦,姊妹團結,親友互助,老幼相愛,這是嚴父在當今社會樹立的一塊豐碑,一塊難以愈越的和諧豐碑。

嗚呼,恨只恨兒女無能,無法挽救嚴父垂危的生命!怨只怨蒼天無情,沒有給嚴父多的光陰!痛只痛陰陽兩界,難相見,怎相聚?愁只愁,家有疑事誰做主?家有難題誰分憂?

嗚呼,嚴父站著,是一座巍巍不屈的高峰,嚴父躺著仍是一道莽莽不倒的大嶺!嚴父活著是兒女牢固的靠山,嚴父走了仍然是兒女堅強的屏障。不孝兒女將繼承嚴父遺志,化悲痛為力量,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勤勤懇懇工作,堂堂正正活人。

安息吧,剛強志氣的老父親!

悲夫,哀哉!尚饗

相關焦點

  • 網上誦讀祭文 寄託哀思
    道裡少年宮學員滕祥屹同學參加網絡直播祭文誦讀。為確保「清明節」期間疫情防控到位,避免清明祭掃活動引發人員聚集等安全隱患,推進移風易俗,營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祭掃氛圍,道裏區文明辦創新方式、豐富載體,昨天上午在新康小學藉助騰訊會議室媒介組織開展「平安文明祭祀,攜手同心抗疫」網絡祭文誦讀主題活動。
  • 庚子年中國 「龍的傳人」祭祀中華龍祖太昊伏羲氏大典隆重舉行
    12月21日晨,淮陽太昊陵統天殿前,龍旗儀仗分列兩邊,海內龍的傳人代表匯聚一起,隆重舉行 2020(庚子)年中國 淮陽「龍的傳人」祭祀中華龍祖太昊伏羲氏大典。莊嚴肅穆氛圍中,全體參與祭拜人員心懷虔誠,溯宗求源,肅立行禮,深深緬懷中華龍祖太昊伏羲氏的豐功偉績。慎重追遠,祈福迎祥,恭祝祖國萬民安康。
  • 祝文和祭文的寫法•學習族譜知識(14)
    許多人問筆者許傑:祝文、祭文怎麼寫?筆者許傑也參加過許多祭祀活動,而人們往往也把祝文與祭文混為一談,只要是祭祀祭祖,都將這些儀式上的這類文章稱之為祭文。現在是時候談談祝文與祭文了。(一)祝文的定義。祝文,也稱祝辭,是祭司饗神之辭。祭司主持祭祀時作的祝文,要求文字莊重典雅。祝文是先民們早期的文學源頭之一。(二)祝文的起源。
  • 天水加快公祭伏羲大典祭文修訂,要求突出抗擊疫情等內容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與往年相比,天水提出今年的祭文要突出「抗擊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內容。5月7日,2020年公祭伏羲大典籌備工作推進會本文圖片均為新天水 圖會上,市節會服務中心匯報了2020年公祭伏羲大典總體方案及工作進展情況,市博物館匯報了大典現場籌備工作情況。
  • 400餘人祭祀農神后稷
    祭文   11月3日,丁酉年(2017)農神后稷祭祀典禮在楊凌教稼園隆重舉行。400餘名農企代表、學生代表,以及文化代表等參與觀禮,經過近50分鐘莊重而又典雅的議程,祭祀活動圓滿告成。今年的祭文中也融入了許多新元素。  400餘名代表肩披綬帶祭祀   上午9時,祭祀典禮啟幕。現場氣氛莊嚴肅穆,諸獻官、從祭、執事人等面對神主,行兩拜四叩之禮。
  • 故事:煙臺曾有條巷子名叫百忍裡,這裡曾有座「膠東第一私人圖書館」
    提到「百忍裡」,就要提到張桐人先生和他的那座「百忍裡藏書樓」。張桐人,本名張榮恩,字桐蔭,筆名桐人,煙臺宮家島人,民國時期煙臺的社會名流。張桐人早年通過科舉考試獲優貢,曾一度在朝中任職,後來回鄉專心治學,並在這條巷子的西側建起了一處主樓三座、前後兩進的大四合院,用來居住和藏書。其中的藏書樓叫做「百忍裡藏書樓」,從此,這條巷子也被稱為「百忍裡」。
  • 百忍堂來歷 張百忍的故事
    玉皇大帝心想:如果他再有一忍,我就給他建一座百忍堂。  一日,張家門前敲鑼打鼓,客人來往,熱鬧非凡,正為一年輕人操辦喜事,一天的忙碌,迎來了全家人的歡笑。輾轉夕陽西下,已到掌燈時分,這時玉皇大帝就將自己的金拐杖化做一位和尚,來到張家門口,說是貧僧要見擅越。有人稟知,張公藝出門相見。這和尚向前打了個問訊,說道:「貧僧遠道而來,到寶莊欲求借宿一晚。」
  •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2020-03-26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觀潮勝地上演千年「潮神祭祀」習俗
    今天上午,在享有「江南紫禁城」美譽的國家級文保單海神廟,遊客觀了一場大清版的潮神祭祀。潮神祭祀作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非常濃厚的一項民俗活動,雖在歷屆觀潮節中必不可少,但今年的海寧潮神祭祀還是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上午9點50分,一撥撥遊客像潮水一樣湧入鹽官旅遊度假區的海神廟內,對這裡即將舉行的潮神祭祀充滿期待。
  • 新密姓氏 ‖ 北宋宰相馮京千歲誕辰祭祀大典在新密市舉行
    1000歲紀念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馮氏宗親雲集河南省鄭州新密市五虎廟村馮京墓園,滿懷恭敬之心舉行「京公千歲誕辰祭祀大典」。上午九時許,「京公千歲誕辰祭祀大典」開始。來自湖北省大冶市的馮加樹先生主持祭祀儀式。
  • 新藤兼人遺體告別式東京舉行 千人悼唁已故導演
    新藤兼人遺體告別式東京舉行 千人悼唁已故導演 星由裡子    電影網訊(編譯/姬忠鵬)剛剛在5月29日去世的日本老牌導演新藤兼人(享年100歲),通夜守靈遺體告別儀式於6月2日在東京芝公園的增上寺內舉行
  • 因他早寫好了《生祭文丞相文》,不死不合適
    因為有個人早寫好了《生祭文丞相文》,他不死不合適!這叫什麼?這叫道德綁架!寫《生祭文丞相文》的是南宋太學生王炎午,在文天祥被元軍抓走之前,他曾出資助文天祥勤王。文天祥被抓後,他就寫了生祭文天祥的文章,一篇叫《望祭文丞相文》,一篇叫《生祭文丞相文》,也就是遙祭、活著祭,相當於給活人燒紙。文章是怎麼寫的呢?
  • 紀念曾子誕辰2525年祭祀大典在嘉祥曾廟舉行
    紀念曾子誕辰2525年祭祀大典在嘉祥曾廟舉行 2020年12月19日21:03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王宇
  • 農神后稷祭祀暨農耕文化傳承大典
    >為感恩、銘記感謝后稷為中華農業發展做出的裡程碑式的功績,傳承、學習並發揚后稷乃至祖祖輩輩教我們的農耕法則,同時祈福祝願華夏大地五穀豐登、人民衣食無憂、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9月23日,由楊凌示範區管委會主辦、楊凌示範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承辦、華商傳媒集團、華商報社、二三裡協辦的己亥年農神后稷祭祀祈福暨農耕文化傳承大典將在楊凌教稼園舉行
  • "上刀山下火海"民間絕藝,畲族人毫髮無損完成祭祀
    "上刀山下火海"民間絕藝,畲族人毫髮無損完成祭祀 2019-06-14 0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張氏重要堂號清河堂、報本堂、百忍堂、蓴鱸堂的由來.
    百忍堂系唐高宗泰山封禪(665年)經濮陽過壽張(今濮陽市臺前縣)時,登門拜訪張公藝(張良26代孫,生於577至676年,時八十八歲,前李世民在公藝門前小河馬失前蹄遇難,唐高宗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字旌表。封公藝為醉鄉侯,長子希達為司儀大夫(壽張縣誌載)。故張旭題詩曰:「張公書百忍,唐朝著勳名。天 子躬親問,旌表懸門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脈長存。兒孫須當記,族遠詩為憑。」爾後族人便以「百忍」為族徽。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后土祭祀文化儀式成功舉辦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后土祭祀文化儀式現場黃河新聞網運城訊(記者杜雅森)「時維九月,歷屬秋分。晨曦靄靄、大河湯湯。潦水盡、冠疫絕、大河清、五穀豐,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敬備鮮花時果、五穀三牲,共聚脽上,同祭后土……」9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后土祭祀文化儀式在萬榮縣后土祠舉行,伏祈民安康、國富強、四海安、天下同。
  • 冬至思故人,鎮江葛村解氏宗祠舉辦祭祀活動
    揚子晚報網12月21日訊(記者 張凌發 通訊員 鞠永平)鎮江新區葛村解氏宗祠21日舉辦了一場隆重又熱烈的祭祀活動,規模雖然不及以往大,仍然盡顯中華民族祭祀文化的特色。200餘名村民及附近的丹陽、揚中部分解氏宗親參加了這次祭祀活動。
  • 最深情祭文:祭六大、六媽
    【編者的話】世上祭文千千萬,唯有此篇令我淚流不止!
  • 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舉行
    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舉行 2020-12-18 15:15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周瑜原)「五糧酒承千古業,五糧人釀萬年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