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發展大勢往往繫於交通。沒有高質量的城市交通,就談不上高質量的城市生活和高效率的城市經濟。
11月16日,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以下簡稱「江門站」)正式開通,集高鐵、地鐵、公交、長途四位一體,「登榜」全省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成為江門交通發展又一重大裡程碑。未來,江門站將極大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發展要素疊加交匯,充分釋放江門發展潛力,提升城市品質和價值,為經濟社會發展賦予更多動能。
樞紐之夢騰飛,歷史心潮翻湧。市交通運輸局緊緊抓住這一機遇,提前謀劃、持續深化江門站周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服務,搭建立體綜合、承東啟西的外聯交通「骨架」,打造四通八達、高效流動的城市路網「血脈」,最大限度發揮其輻射效應和中心樞紐作用,推動大交通撐起江門發展「脊梁」。
文/圖 畢松傑 楊勝
A 完善公共運輸功能布局
由於站前空間有限,江門站複合多種交通功能布置於站房兩側及站前地下空間,這也導致了巨大的交通疏解需求。對此,交通部門進行專題研究,調整江門大道輔道方案,設置集疏運匝道系統,實現江門大道輔路與江門站各功能區靈活轉換,同時將江門站隧道調整為雙向8車道,減少車流對江門站交通轉換的影響。
交通站場是提升江門站區域地位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交通配套設施,不僅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也能最大限度發揮江門站人流集散功能。一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主要領導多次帶隊現場調研,加強溝通,督促、協調各方主動作為、創新思路、積極解決存在問題,完善江門站公共運輸功能布局,組織公交企業研究優化公交站場標誌標識指引建設方案和公交線路銜接方案。
建成後的長途客運站和公交站場佔地均約3萬平方米。進入全面運營階段後,長途客運站計劃日發班次130班,進站線路多達56條,其中省際線路29條、市際線路26條、縣際線路1條;公交站場開通26條公交線路銜接江門站,日均1298班次,可基本覆蓋三區主城區、新會區各行政鎮以及臺山市、鶴山市部分鄉鎮。
下一步,交通部門將根據軌道交通到站班次和客流的變化情況,不斷優化調整公路客運、公交的班線、班次和共享單車的調度安排,還將計劃增開直達我市各大旅遊景點的旅遊專線,讓廣大市民和八方遊客享受到更優質、便捷的出行服務。
B 推進周邊互聯互通路網建設
江門站按照「站城融合,一站一景」理念,打造高鐵站房樹狀鋼結構編織筒——「生命之樹、小鳥天堂」造型,而周邊互聯互通的路網就像強大且發達的根系,為其源源不斷輸送「營養」。
珠西樞紐新城圍繞江門站構建「五橫三縱」路網骨架道路系統:「五橫」包括新會大道—會港大道、明德一路、今洲路、南車路、銀鷺大道;「三縱」包括江門大道、啟超大道、三和大道,實現江門站快速接入城區市政路網。
鳥瞰視覺下,與江門站「無縫連接」的江門大道川流不息。江門大道全線呈雙「Y」字形,全長約123公裡,自北向南貫穿佔江門70%經濟總量的城市群和產業園區,實現對我市三區一市主城區客流集散的全面覆蓋。
當下,我市正規劃布局「七縱八橫」城市快速路系統,重點加快江門大道南、五邑路擴建、會港大道建設,啟動濱江快線建設,形成快速路網絡,高效串聯我市重大產業平臺和區域重大交通設施,推動「三區並進」;配套推進國道G325、國道G240改擴建等國省道升級改造項目,探索建設濱海旅遊公路;加緊規劃建設環都市核心區快速幹線,打造主城區20分鐘通勤圈。
今年以來,市政道路方面,南山路(江海路—五邑路)、江僑路(江沙路—江門大道)改造工程、西區工業橋等一大批市政道路項目相繼投入使用,為市民外出提供便利交通,進一步激活了城市道路「神經末梢」,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樞紐紅利」。
C 「三通道」助力我市加速融入大灣區建設
不僅內聯,更要外通。面朝灣區,通達四方。
目前,全市共有佛開高速、江鶴高速、新臺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開陽高速、中江高速、江珠高速、江肇高速、江羅高速、廣中江高速、高恩高速等11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489公裡,高速公路密度為5.14公裡/百平方公裡。
為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市在大交通戰略中提出構建包括北連廣佛、中接深中、南接港澳的「三通道」,即加快推進廣中江高速建設和佛開、開陽高速擴建,形成連通廣佛都市圈的「北通道」;主動對接深中通道,推進中開、開春高速建設,形成深(中)江(陽)「中通道」;主動對接港珠澳大橋,謀劃建設香臺高速,形成港澳地區連通大廣海灣、粵西的「南通道」。
在「北通道」方面,佛開南改擴建項目已正式通車;開陽高速鳳山互通到北慣互通路段62公裡正式開放雙向8車道通行,預計明年上半年全線雙向8車道通行;廣中江高速三期(除公鐵合建段外)也將於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在「中通道」方面,開春高速江門段紅旗特大橋、雙悅特大橋、石羊山隧道等控制性工程相繼實現雙向貫通,為年底實現通車打下堅實基礎;中開高速公路雙水互通至鳳山互通段也將於今年底通車,目前整體工程總量已完成約84%。
在「南通道」方面,黃茅海跨海通道先行段已於6月6日開工建設,鋼棧橋主棧橋也已全部完成;銀洲湖高速正加快徵地拆遷和施工圖設計,先行段工程龍頭樞紐互通已實質性動工,將於年底全線動工建設。
一張張規劃圖紙變成康莊大道,「三通道」構想漸成現實,江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也越走越近。
D 交通大會戰捷報連連
2015年以來,一場總投資超千億元的交通大會戰在僑鄉大地全面鋪開,交通「先行官」開始疾步前行,全市交通建設投資連年創高,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市分別完成投資113.7億元、133.9億元、161.6億元、170.1億元和202.9億元。
根據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挖掘交通項目投資潛力,我市把2020年交通大會戰投資計劃由原定的200億元調整至215億元,進一步發揮交通建設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作用。
今年,我市共有116個項目列入交通大會戰,總投資約1607億元。受疫情影響,第一季度僅完成投資29.03億元。從第二季度開始,我市奮起直追。根據最新數據,我市前三季度交通大會戰項目共完成投資160.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74.4%,幾乎已經追平受疫情影響的「欠帳」,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在具體項目方面,軌道交通項目(7項)共完成投資16.9億元,佔年度計劃的65%;高快速路項目(13項)共完成投資95.8億元,佔年度計劃的84.1%;等級公路項目(37項)共完成投資17.4億元,佔年度計劃的53.2%;港口航道項目(3項)完成投資1.1億元,佔年度計劃的31%;市政項目(56項)完成投資29.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74.1%。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乘數效應」。疫情期間,為了追回「失去的工期」,市交通運輸局動員全局力量抓建設,積極開展調研走訪,靠前服務,圍繞員工返崗難、石料供應不足等重點難點問題,現場辦公為企業解困,全力支持和推動交通項目復工建設。早在2月底,我市在建重大交通項目就全部復工,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的動能。
相關連結
「十四五」末將形成「12345」綜合交通發展格局
「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又將起航,江門站的開通,不僅給江門交通提供了新的想像空間,也將吹響新一輪的發展號角。藍圖繪就,正當乘風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
展望未來,「十四五」末我市將基本形成高速通達周邊城市、快速聯通組團和鄉村、有力支撐產業平臺的立體高效優質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形成「12345」的綜合交通發展格局,為江門市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提供堅實保障。
「12345」是指,基本建成珠江西岸交通樞紐城市,提升2大樞紐(鐵路、港口)能級,形成3個交通圈(1小時通達市域各市、區及大灣區主要城市、毗鄰地市與周邊幹線機場2小時左右陸路通達粵東西北城市,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構建4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運輸服務體系、支撐保障體系,行業治理體系),形成5個網絡(高速直達骨架網、高效通達幹線網、全面覆蓋基礎網、舒適便捷慢遊網、立體多式聯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