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女兒整理書包時找不到文具盒,見我正洗碗,她就讓爸爸幫忙。
爸爸說:「不是媽媽輔導作業嗎?我不知道在哪兒,你去問媽媽吧!」
滿手油乎乎的我,看著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老公,隱隱火大。
安頓好女兒,我剛洗了一個盤子,女兒又說:「老師讓明天帶疫苗本,要放書包裡。」
我正忙,便讓女兒找爸爸拿。
女兒帶著哭腔說:「爸爸讓我找媽媽,說是你放的,他不知道在哪兒。」
我只好讓女兒先等我一會兒。
我剛收拾完廚房,女兒又說:「老師說以後要帶保溫杯,我這個杯子裡的水涼。」
老公張口就答:「找你媽,這事兒歸她管。」
我一聽就火了,什麼叫「歸我管」?
沒事就是好爸爸,有事就「問媽媽」、「找媽媽」、「找你媽」,你這個爸爸是幹什麼用的!
從小到大,女兒餓了、屙了、尿了、哭了、鬧了,爸爸想到的首先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將問題轉給媽媽。
蚊子叮了一個包,孩子要花露水,找你媽。
孩子無聊,想讓大人陪玩一會兒,找你媽。
老師布置手工作業,繪製賀卡,找你媽。
班群打卡,要求每天聽英語兒歌,找你媽。
天涼了,該穿襪子了,這事只有找你媽!
.
取經路上,孫悟空靠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的神通,才能降伏妖怪,唐僧只用緊箍咒制服孫悟空就能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而在育兒路上,女人使出十八般武藝才能安頓好孩子,配得上「媽媽」這一身份,男人只用一句「找你媽」,就能贏得「爸爸」這個稱號。
這個世界,何其不公。
01
遇到問題「找你媽」,這是很多爸爸的殺手鐧。
煙臺一個小女孩,學習成績不好,比同學差了一大截。
爸爸批評她:「你沒撈著好的吃還是你沒撈著好的穿?你沒有個筆還是你沒有個本?」
小女孩帶著哭腔:「我沒有一個好爸爸……」
無言以對的爸爸只好使出殺手鐧:「你有一個好媽媽就行了,我叫你媽教你吧,我懶得跟你說。」
這就是「爸爸」,俗稱甩手掌柜。
看到孩子有問題,噼裡啪啦一通指責。
真等著他解決問題了,他卻又說「叫你媽吧」。
敢情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生的?要是媽媽也解決不了呢?
想起《以家人之名》中的齊明月,媽媽包攬她的所有教育,而爸爸只在媽媽管教時來一句「你媽說得對」。
事實上,他並非覺得媽媽都對,只是懶得麻煩,懶得插手。
可媽媽是一個要強的女人,對女兒要求很嚴,經常達不到媽媽要求的齊明月既自卑,又叛逆。
自卑的她,學生時代被小混混訛錢,畢業後害怕男生的追求,覺得自己不配。
叛逆的她,為了對抗媽媽,高考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生生丟了50多分,失去進一流大學的機會。
但凡爸爸在女兒身上花一點心思,母女之間的矛盾不至於無法調和,逼得女兒用不理智的方式面對問題。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與媽媽齊心協力,一起擔負起教養兒女的大事。
02
我發現,那些爸爸分擔了較多的家庭,孩子都特別優秀。
比如前不久靠一首《fly to the moon》火爆全網的女孩周昭妍。
她媽媽在外地工作。
從3歲起,爸爸就教她學琴,督促她練琴,一句句教她背歌詞。
女兒覺得練琴枯燥,爸爸就想法設法哄著她練,種種激勵措施讓女兒覺得練琴似乎也沒那麼辛苦了,慢慢愛上彈奏。
最令人感動的是這位爸爸:
僅僅為了跟女兒有共同語言,就零基礎自學法律知識,並以49歲高齡通過「天下第一難考」的司法考試。
爸爸那麼努力,女兒自然也不差,大四沒畢業就被保研到北京大學攻讀法律碩士。
法國思想家蒙田說: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孩子的優秀不靠天生,靠的是父母好好教育,尤其是爸爸的積極引導。
BBC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中指出,女兒與爸爸的相處模式,直接決定著她餘生的幸福。
爸爸陪伴較多的女兒,女兒不僅思考方式、行為方式很像爸爸,連長相都很像爸爸。
而她們將來選擇託付終生的伴侶,無論性格還是行為模式,也很像父親。
甚至連外表輪廓,都像年輕時的爸爸!
那些從小與父親關係很好的女孩,長大後都會嫁一個像爸爸那樣的男人。
而爸爸缺席成長的女兒,青春期至少提前6個月。
因為沒有爸爸的守護,她們需要另外的男性守護。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身體提早性成熟了,性格上也早熟,所以她們不僅顯得年紀大,而且少女懷孕的機率也是普通女孩的2.5倍。
想起秦沛的女兒姜麗文在綜藝《女兒們的男朋友》裡介紹自己:
「我是驕傲的33歲。
因為我覺得我越大越聰明、越漂亮、堅強、獨立、上進、能幹,就算到了43、53歲,都會很驕傲!」
每一個自信的女孩,都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有跡可循的。
秦沛對女兒說:
「千萬不要為了生孩子而結婚,就找一個能夠陪伴你,以後一路上一直陪著你,支持你、愛你、疼你的人。」父親的愛和包容,讓女兒更從容地享受生活,就算多晚結婚也不著急。
在中年老母親天天被家務和孩子纏得喘不過氣時,同齡的她卻還能愉快地享受戀愛時光,擁有年輕女孩的朝氣。
她的從容,在家庭,在父母,在父親。
她的朝氣,在成長模式,在父女相處方式。
03
看過一個視頻,女兒回家第一句話問:「爸,我媽呢?」
爸爸聽了很不是滋味,覺得女兒跟媽媽更親。
可得知母女倆的對話,他更難過了——女兒談了男朋友,想帶回家給他們看看。
那個從小被她視作英雄的爸爸,再也不是她生命中的唯一了。
那個嬌滴滴叫著「爸爸爸爸」的女孩,再也不黏著爸爸了。
更扎心是,他還沒抱夠,女兒就長大了,轉而投到其他男人的懷抱。
他還沒跟女兒說夠話,女兒就要嫁作人婦,陪其他男人共度餘生了。
可這時候爸爸有再多不甘,又能怎樣呢?
只能在女兒的婚禮上,親手為她盤一次頭髮,不無遺憾地期盼:
「我希望你的他,能夠比我更愛你。
但我多希望,這一天能晚一點,再晚一點來……」
爸爸們!
趁女兒還依戀你,好好珍惜這段時光吧!
今生父女一場,她對你的依戀只有那麼幾年,何不分秒必爭地陪伴著她呢?
這一生,你是第一個抱她、親她、愛護她的男人,不是你的女婿。
但希望終生,女兒都視你為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