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相| 物管行業上演併購潮 規模推高后是否高枕無憂?

2020-12-24 財經網

2020年,遠洋服務通過聆訊、融創服務上市、恆大物業敲鐘……物業公司上市熱潮一浪接著一浪。在資本熱度不斷攀升的當下,對規模的追求促使物管行業進入快速擴張期。

在此背景下,「恃強吞弱」的併購成為物管企業擴張規模最有實效的發展模式之一,物業公司在併購上表現也愈加瘋狂。然而,併購式拓展在帶來規模擴張的同時,也可能使企業面臨難題的轉換。

黃金時代 物企上演併購潮

隨著物業行業逐漸步入黃金時代,曾經在地產黃金期頻繁出現的房企併購潮,正在物業行業激情上演。

僅12月單月,就有多家物業公司發布併購事項。12月20日,新力物業併購武漢天貝青物業;12月18日,朗詩地產發布公告稱附屬公司及合營企業擬收購物業項目公司南京鑫輝盛;12月15日,藍光嘉寶服務擬收購上置物業60%股權;12月14日,時代鄰裡擬2.97億元收購成都合達聯行物業服務49%股權……

據興業證券研報統計,截至10月30日,2020年物業管理板塊上市公司公告的針對物業管理服務的收併購活動已有26起,涉及金額達19.36億元。其中,藍光嘉寶收併購次數多達13次,併購金額達5.3億元,項目個數272個,獲取面積2532萬平方米。

不僅如此,併購潮已拓展至物業上市公司之間。12月14日,招商積餘考慮收購創毅控股53.51%股權 ,或成上市物業公司之間收併購首例。「以前的收併購更多的是上市公司併購非上市公司,以及準備上市的公司在上市之前為了拼規模而進行同業的併購。」中國企業發展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如今出現的上市公司之間相互併購的勢頭,是物業管理行業的一個創舉。

分化壓力下 併購將加劇

2020年可以稱作是物業行業的「價值元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突襲下,物管服務面臨輿論風口,由此引發了物業股逆市飛漲,從而進一步加劇了物業企業的上市熱。發展至下半年,物業股市場稀缺性消失,股價回調下,板塊價值合理回歸。行業逐漸集中,各層級物業企業分化日益明顯。

行業競爭壓力下,擴大規模成為物業企業參與未來競爭的必要行動。尤其對於已上市的物業企業而言,在房企母公司的項目資源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時,利用資本槓桿加快併購,走外延擴張發展方式的收併購成為企業發展的最佳選擇。中物研協8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進入2020年後,物企收併購交易數量呈現上升趨勢,由2019年下半年的平均每月約2筆,上升至2020年平均每月約 4 筆。

不過目前看來,物業企業的併購標的大部分以小型物業公司為主,併購需求對在管面積規模較小的物業公司而言亦更為迫切,其通過併購可以補充大量的在管面積,更容易做大規模。譬如,奧園健康如今併購的在管面積即超過了2019年公司的在管面積。

「物業公司的發展通常通過規模成長、業績提升兩種方式來實現,」柏文喜表示,推動規模的成長除了通過自然發展外,另一個重要的方式即是收併購,因此隨著上市物業公司的增多,收併購會越來越普遍,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這是一個趨勢,也會快速推動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在此基礎上,行業整合收併購也成為上市物企募集資金的第一大用途,平均約70%的募資資金用於併購。此外,已上市的物業公司掀起集中配股潮,時代鄰裡、佳兆業美好、永升生活服務、綠城服務等多家物業企業先後公布配股或發債計劃,融資總額超百億港元,且大部分配股資金的用途均為未來潛在併購。

規模推高后 物企迎新難題

物管行業是「存量+增量」的發展模式,現階段物業企業業績增長的核心動力仍是規模增長。因此,毫無疑問,未來在市場外拓上有較強競爭力、積極發展多元業態的物業公司將有望擴大規模、保持長期增長動力。

不過事實上,對於併購方而言,併購雖能使企業在短時間內快速做大規模,以滿足企業上市以及資本市場的需求,但同時,短期的快速發展或也將為企業帶來經營的壓力、甚至是利潤的下降,此外,在企業管理上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也將貫穿始終。

因此,柏文喜表示,在併購過程中,物業公司首先要注意被併購標的不能有大的瑕疵、法律障礙和法律陷阱等問題;二是由於涉及到後續管理中的整合是否順暢,企業要注意被併購對象和企業價值觀是否融合;三要注意併購企業是否可以和自身形成協同互補,相互加持而不是相互消耗的效果。

「併購雙方肯定會存在一些磨合,」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則表示,收購後的項目往往參差不齊,每個項目利潤亦不盡相同,企業對條線的梳理也十分必要。

而就中小物企而言,物管行業大佬的跑馬圈地也在不斷擠壓其生存空間。「頭部企業可以靠自己的資本優勢壓低利潤,」盧文曦表示,但中小企業本身就利潤不高,被擠壓後利潤將面臨更嚴重的折損。

柏文喜則認為,物管頭部企業的資源「掠奪」為中小企業既帶來挑戰也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一方面,這迫使中小物管企業不得不快馬加鞭發展自己,以保持獨立的生存空間,否則就會被行業大潮所吞沒。而另一方面,也為其提供了一些和大公司聯合共同發展的機會,獲得託付未來的平臺,必要時可以實現與資金雄厚者進行進一步的合作與融合。

不過,日後規模較小、缺乏特色的物業管理公司或將失去擴張規模的動力。同時,若中小市值的物業管理公司估值持續走低,也會進一步優化一級市場的併購環境,為大公司提供進一步整合行業的可能性。加速增長的物管行業,將在廣闊的市場下面臨行業價值發現與重塑的新一輪考驗。

文/白志敏(責編:高雅)

相關焦點

  • 物管行業上演併購潮 規模推高后是否高枕無憂
    在此背景下,「恃強吞弱」的併購成為物管企業擴張規模最有實效的發展模式之一,物業公司在併購上表現也愈加瘋狂。然而,併購式拓展在帶來規模擴張的同時,也可能使企業面臨難題的轉換。  黃金時代 物企上演併購潮  隨著物業行業逐漸步入黃金時代,曾經在地產黃金期頻繁出現的房企併購潮,正在物業行業激情上演。
  • 馬太效應下,物管行業還會有黑馬誕生嗎?
    物管行業話題日益集中在頭部企業,在二十餘萬家物業公司中,更多的企業在行業高歌猛進中成為"隱形企業"。但在規模化發展過程中,沒有哪家企業是可以一勞永逸的。過去一年,世茂服務作為一個耀眼的明星案例,讓行業看到一家上升期的物業服務企業擁有的可能性,"募資超百億"、"市值進入前三"、"排名進入前十",世茂服務在管規模迅速超過一億平米,讓我們看到了行業"黑馬"的誕生。
  • 最強資管併購潮來襲 巨無霸或淪為併購對象
    原標題:最強資管併購潮來襲 巨無霸或淪為併購對象來源:FUND部落/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為了開源節流,一些經營不善的資產管理公司不得不出售資產管理業務,斷臂求生如富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加拿大蒙特婁銀行等等。而大型資管機構則趁此機會,尋找合適的併購標的。
  • 從安華高、Intel高價收購案看半導體行業併購特點
    2015年作為半導體行業的併購大年,今年全球已宣布的半導體併購交易規模超過700億美元。最近的安華高併購全球第二大IC設計公司博通和英特爾成功收購FPGA領導廠商Altera,高價收購案可以看出半導體行業併購的什麼特點?
  • 物業企業高估值? 鎂刻圓桌對話濱江物業、新大正物業董事長...
    其次,物業管理板塊擁有高增長預期。以剛過去的2019年為例,各家上市物業企業取得了40%的平均營收增幅。這些高增長,目前來看主要是由中國城鎮化發展進程及物管公司間的收併購驅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全國住宅的施工面積是60多億平方米,按照1~2年建設周期假設,每月每平方米2元的物管單價推算,未來1~2年內能釋放出千億級別的市場增量。
  • 美國傳媒業掀併購整合潮,被指併購後失敗率比離婚率還高
    針對傳媒產業併購整合激增,有機構分析稱,這是由於相對較低的資產價格、低廉的融資成本和美國減稅前景所驅動。此外,數位化時代也對傳統傳媒公司帶來衝擊。不過,很多經濟學人與傳媒觀察家悲觀地認為,美國傳媒併購後的失敗率比美國的離婚率還要高。傳媒公司的併購轉型效果還需持續觀察。
  • 請回答2020:晶片巨頭併購潮究竟意味著什麼?
    而就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也注意到全球IC產業迎來再一次短暫而劇烈的產業大併購,從7月份開始,短短四五個月時間,全球幾大晶片巨頭髮起的五起併購,其規模已經超過2015年一整年併購規模。我們希望透過對這幾場令人倍感驚訝的高溢價收購的細節梳理,來看下這些晶片廠商相互併購的具體行動邏輯和背後的推動因素,也希望能夠探討下在全球IC產業大併購的整合浪潮下,對於我國的IC產業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從2015年IC產業掀起併購潮說起……根據數據,發生在2015年的IC企業併購交易規模超過了此前七年的總和。
  • 韋爾股份併購「變身」
    在減持期間,華清銀杏、華清龍芯將根據市場情況、公司股價等因素選擇是否全部或部分實施本次減持計劃,減持的數量和價格存在不確定性。實際上,韋爾股份此前已經歷了多輪大股東規模減持。「在吃下豪威科技這個行業巨頭後,讓韋爾股份真正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這是韋爾股份高估值的根源,」上述投資者表示,正好趕上近年來半導體和國產替代的熱潮,韋爾股份的股價開始起飛。2019年以來,股價一路向上,2019年9月,股價衝破百元關口。今年以來,股價繼續上行,2月首次破200元/股,7月14日最高達252.80元/股。
  • 永升、綠城、萬科集體配股砸盤物業股,港股配售潮...
    對於物業股回調,一是,物業股上演估值殺,前期漲幅過大,多隻物業股漲幅超50%,永升生活服務根式暴漲130%。二是,永升生活服務配股引發市場恐慌拋售。岑智勇表示,因為物管股是其中一個升得較多的板塊,投資者或會擔心配股機會較大。
  • 上市與併購齊飛 乳業上演低溫爭奪戰
    而乳企儲備「糧草」的一大目的則是備戰低溫奶,巴氏奶這一屢見不鮮的「物種」在2020年重新被推到風口浪尖,激發了乳企一次次搶灘登陸戰。  區域乳企扎堆上市  2017年以來,區域乳企就掀起了一波上市潮,飛鶴、新乳業(002946)、均瑤、君樂寶、衛崗、完達山、菊樂、花花牛、天友、風行乳業、廣澤股份等紛紛籌備上市。
  • 世茂服務葉明傑:突破規模天花板 企業要走信息化、精益化、標準化...
    12月25日,在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房地產資本峰會——乘風求變物業管理資本論壇」現場,世茂服務控股執行董事兼總裁葉明傑談到如何讓物管行業持續發展時,表示「規模」和「創新」,是發展路上兩個重要關鍵詞。
  • 2020教培併購大年:拼規模、拼速度、跨界
    此次收購兩家網校後,跟誰學不僅能夠獲得行業內相對較為稀缺的名師資源還同時獲得了兩家網校的自有用戶資源,進一步提升用戶增長及市場佔有份額。今年,跟誰學在資源聯動方面顯示了其大膽的一面。接手這兩個同類品牌,能獲取一些用戶量和資源,比如樸新網校的老師和小學業務上能給跟誰學形成互補,能讓跟誰學規模上有所擴展。
  • 合景悠活:物管板塊中被低估的優質商場運營商
    新華匯富金融11月30日發布對合景悠活的研報,摘要如下:物管板塊中被低估的優質商場運營商合景悠活集團是一家集中於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商場運營商,目前21/22年的預期市盈率約16/11倍,3年盈利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70%。
  • 加碼布局城市服務 物管的下一個風口?
    近一年,碧桂園服務通過收併購市政環衛、園林綠化等城市服務上下遊產業鏈方式,深度布局城市物業服務業務。新近為外界所知的一宗收購發生於2020年10月,碧桂園服務耗資超33億元,收購了環衛行業的滿國康潔70%股權以及福建東飛60%股權。頭部物企率先入局的還有保利物業。它於2016年,進駐浙江嘉興的西塘古鎮,開啟城市物業進駐公共服務領域實踐。
  • 眼科行業:龍頭公司已高不可攀了嗎?
    在眼科服務行業已成為醫療服務行業的黃金賽道的同時,投資者開始關心這些企業是否會對愛爾眼科的全國性擴張帶來挑戰。目前,資本市場仍保持樂觀態度。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眼科醫院集團,愛爾眼科自上市至今年平均收入增速均超過30%。
  • 「房地產」物業管理行業:好風憑藉力,未來誠可期
    來源:格隆匯機構:東興證券投資摘要: 物管行業空間將超過 2 萬億。物管行業政策逐步由規範型向鼓勵型轉變,發展迅猛,空間巨大。短期來看,隨著上遊地產竣工拐點性回升,過去兩年積累的待竣工面積有望釋放,未來 1-2 年物管 行業將迎來一輪快速增長。長期來看,受益於城鎮化率、人口增長、人均居住面積等因素的驅動,物管行業有望維持增量 發展。我們預計,截至 2030 年,管理面積將達到 326 億平,收入規模超 2 萬億。 物管行業現金流穩定充裕。
  • 家電併購黃金時代落幕
    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家電產業的起步較晚,早期的收購更多屬於產業上下遊併購或同行同品類收購,尤其是後者居多,主要目的是為了完善自身技術及業務、拓展海外市場,這也使得我國家電巨頭一度上演了數年的海外併購大戰。尤其是海爾在2016年1月宣布以351.9億人民幣收購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的所有家電業務及資產,迅速拉開了2016年我國家電企業海外併購浪潮的序幕。
  • 文投控股高溢價併購謎團:「汽車人」上演「變形金剛」
    原標題:文投控股高溢價併購謎團 摘要 【文投控股高溢價併購謎團:「汽車人」上演「變形金剛」】或是在此前的併購中嘗到了甜頭,文投控股在近期併購「羋月太后」孫儷作為大股東的海潤影視無果下
  • 招商積餘首單併購劍指A+H 標的創毅控股利潤率同樣低迷
    而招商積餘為A股物管龍頭,這樁收購若順利進行,將為招商積餘構建A+H股兩地融資平臺。  跨市場收購 招商積餘謀劃A+H  「過去物業公司相互之間收併購,主要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間或者非上市公司之間進行。此次收購若能實施,將成為首例上市物業公司之間的收併購,會成為物業行業中裡程碑式的事件。」物業資深專家金永宏對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