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唆自殺,還是追尋自由?這部豆瓣8.6片竟然有了結局

2020-12-19 奇遇電影

美國阿拉斯加荒野深處,常年停放著一輛破舊的巴士,它被稱為「142號巴士」,或「魔法巴士」。

20多年來,此地一直是世界各地背包旅行客的聖地。

他們試圖效仿一位精神領袖,重走他的「求真之路」,跟他達成靈魂交接。

這位「領袖」名為克裡斯多夫·麥坎得勒斯(Christopher McCandless),自稱「Alexander Supertramp」,簡稱亞裡克斯(Alex)。

90年代,他逃離俗世奔向荒野的故事,曾引起極大爭議,後來還被寫成非虛構文學《荒野生存》,後來又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電影劇照(上)與亞裡克斯本人(下)

每次關於他的新聞出現、改編作品問世,圍繞他的爭議便越來越多,越來越廣,多年來不曾停歇。

但追隨者們不care,作為亞歷山大旅程的終點和生命終結之處,這輛巴士早已成為他們的「一生必去景點」。

然而,今年6月18日那天,它被美國軍方用直升飛機吊走了。

理由是巴士所在處是個不折不扣的險境,準備不足的人徒步前往無異於自殺。

過去20年裡,附近記錄在案的緊急呼救就有15次,朝聖者們頻頻在此地受困、受傷,甚至喪命。

沒多少人能像這位一樣在終點比出剪刀手

最近一起事故發生後,當局最終決定移走巴士,避免憾事繼續發生。

這起事件,又給圍繞亞歷山大永無止境的爭議,增添了新篇章。

在一些人心中,他用自己的人生踐行了真正的自由,是做了許多人「想做卻不敢做之事」的終極理想主義者。

但其他人看來,他是忤逆的危險分子,無知的自殺者,遭天譴的反面教材……

他短暫一生的爭議,甚至只要隨手翻翻《荒野生存》這部電影的影評頁面,就能強烈地感受到。

影片以8.6的評分殺入豆瓣Top 250榜單,但當更多人看到了這個故事,背後真相被揭開,它很快跌落「神壇」。

即便如此,它仍高居豆瓣評分最高傳記片之列。

荒 野 生 存 / Into the Wild 2007

現在,只要點擊下方搜索卡片,在頭條就能輕鬆搜到這部爭議從未停歇、影響了一代人的電影。

在讓人不禁懷疑人生的2020年,這段爭議人生,這部電影背後的真相與謊言,特別值得向大家分享。

《荒野生存》這部電影實在是個絕佳話題。

導演、演員、影片本身、背後的真實人生都充滿了故事性。

影片導演西恩·潘(Sean Penn)——女神收割機(麥當娜、羅賓·懷特前夫,查理茲·塞隆前男友),有才無德的浪子、大才子。

西恩·潘

當演員的時候拿過2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當導演以後也不含糊,獲得過2兩次奧斯卡提名,2次金棕櫚提名。

但他的個性極其糟糕,早年打架鬥毆坐過牢,跟兩任妻子都鬧得不歡而散。

到了晚年仍是不服管教,常常出言不遜,官司沒少吃。

不過要是看了這部電影,你肯定會贊同,這部電影,還真得是這樣自由奔放的人才能拍得出來。

西恩·潘自己也認為非他莫屬,花了10年的時間說服亞歷山大的家屬讓他拍這個故事。

期間他想到過讓馬龍·白蘭度來擔任主角,但在影片正式立項前白蘭度就去世了。

後來邀請了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出演,被後者拒絕。

小李肯定後悔,他在差不多10年後,為了拿小金人又拍了部《荒野獵人》

最後,西恩·潘找了長相酷似年輕小李的埃米爾·赫斯基(Emile Hirsch)主演。

這位演員也是相當的拼。

全片拍攝過程中,拒絕使用替身,攀巖、遭遇棕熊和河中漂流等種種危險場景都由他親自完成。

導演野,演員拼,跟亞裡克斯的故事真可謂天作之合。

電影《荒野生存》,直接改編自1996年由瓊·克拉考爾(Jon Krakauer)撰寫的非虛構。

書籍基本做到了忠實於亞裡克斯的真實經歷,而電影的改編也在合理範疇之內。

故事主角克裡斯託夫是個標準美國後浪。

父親在NASA工作,母親在航天公司做秘書,自己則是手握雙學位的名校畢業生。

外人看來,他的物質得到充分滿足,前途也一片光明。

但克裡斯託夫卻認為當下擁有的,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他所渴求的是自由,是脫離一切社會強加的責任,拋棄「社會我」追求「本我」的自由,他說:

「如果我們承認人生可以被原因規限,便毀滅了人生的可能性。」

他逐漸意識到,在不能理解自己的家庭和一味追求「原因」的俗世裡,他找不到容身之處。

於是,1990年末,他決定拋棄所擁有的一切,捐出存款,驅車荒野,以亞裡克斯為名開始了一個人的流浪。

與《白日夢想家》的公路故事不同,亞裡克斯的流浪看似缺少常理動機支撐,整個故事都建立在相對縹緲的理想主義之上。

因此,對於該書籍和電影的評價,兩極分化都非常嚴重。

無法理解亞裡克斯的人,困惑甚至憤怒伴隨著他們閱讀和觀影的全程。

而亞裡克斯在荒野中超常理的行為舉止,也都在加劇這些不適情緒。

但對於能在他身上找到共同點的人來說,這段旅行簡直就是一趟「圓夢之旅」。

他拋棄車輛,燒掉身上的所有財物,在荒野中奔跑,在激流裡衝刺,穿越過山川河流……

在理想主義者或曾經的理想主義者心中,都是在完成他們曾經幻想過的事情。

再往後,你也能逐漸感受到,他對人生真諦的篤定和對自由的渴望有多純粹。

他拒絕妹妹寄去的錢,拒絕將他視若己出的好心大爺的邀請,無視行船的種種規章,一心奔向自由。

1992年,他來到了荒廢的142號巴士前,將它作為自己的生存基地。

一個人,一桿槍,幾本書,度過荒野餘生。

拋棄愚蠢社會後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亞裡克斯給出了最直接的答案——自由。

只是,他並沒有將這「絕對自由」的人生延續太長時間。

1992年9月6日,一群獵人發現了他的屍體,看到了他在睡袋和日記中留下的遺言:

「只有分享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

「感謝上帝讓我度過了一段幸福的人生。再見,上帝保佑你們所有人。」

亞裡克斯24歲英年早逝已是既定結局,但是他短暫的一生仍然留下了很多疑問。

亞裡克斯究竟為何出走,最終因何而死?

他為何會得出這截然相反的結論?

他的死是莎士比亞式的悲劇,還是徹底錯誤的黑色喜劇?

無數人開始追尋亞裡克斯的足跡,希望將謎題解開,或至少,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亞裡克斯死前,絕對想不到自己的經歷和死亡,會引發後來的熱潮。

從1993年克拉考爾(Krakauer)將其事跡發表在雜誌上,到1996年他將這篇文章擴展成暢銷書,再到2007年被改編成電影。

亞裡克斯成了很多人的精神領袖、效仿對象,無數人跟隨他的足跡走進各種荒野,希望找到自由和真理。

他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爭論。

事實真如電影和書裡所說的那麼簡單嗎?

這二十多年來,出現了無數不同的觀點。

關於他出走的真實原因,引發了最初的爭論。

電影裡,這個原因顯然被簡化了,「屁大點事」的家庭聚餐就成了亞裡克斯出走的導火索,動機也被描述得極為純粹簡單。

但書籍原著作者克拉考爾認為,這次出走,不一定如外界所想是絕對理想主義的追求,但一定是一個長期考慮的結果。

他曾在《純粹者之死》中,寫下一個亞裡克斯早年生活的細節,推斷出走的想法可能很早就已萌芽:

他在高中時曾擔任越野隊隊長,期間一直敦促隊員進行某種精神鍛鍊。

他告訴他們要「與黑暗勢力,與世界上所有的邪惡和仇恨進行對抗」。

克拉考爾1993年最初記載事件的9000字文章

而亞裡克斯的妹妹卡琳(Carine)則在回憶錄《荒野真相》(2014)裡,給出了另一個答案。

卡琳聲稱,他們兄妹在童年時經常遭受父母的虐待,這是他出走的重要動機。

但其父母否認了這一說法。

動機無法真正考證,終究無果。

緊隨其後,亞裡克斯的死因,也成了學者和粉絲長期研究的對象。

在《荒野生存》這部電影中,由於劇情和傳播需求,有部分重要過程被省略了。

而這些被省略的劇情,對於他的追隨者而言,可能是一盆從天而降的冷水。

首先,亞裡斯克並非真的從不打算求助於人,在死前,他曾在巴士上留下求救信息:

亞裡克斯的求救信

「訪客請注意。SOS。我需要您的幫助。我受傷了,瀕臨死亡,現在非常虛弱,我獨自一人無法離開此處。」

「以上帝的名義發誓,這不是開玩笑,請留下來救救我。我正在附近採集漿果,並將於今晚返回。」

他的日記還顯示,1992年7月時,他甚至曾試圖重返文明世界。

亞裡克斯的日記,記錄了他最後113天的行程

但由於亞裡克斯沒有當地的地圖,且道路被汛期的河流阻隔,他不得不重回那輛巴士,在途中死去。

關於死因,同樣爭議不斷,自殺論、飢餓論、中毒論等理論都曾被提出。

克拉考爾在最初的調查中,推論亞裡克斯是因為搞混了兩種植物,導致嚴重中毒而無法外出覓食才被餓死。

很多人因此認為,亞裡克斯是死於無知,他的荒野生存就是可預見的自殺行為。

亞裡克斯之墓

但事實是,亞裡克斯是個野外求生能手,有數年的越野經歷,這樣的失誤未免過於低級。

而在後續調查中,調查者又發現亞裡克斯其實一直帶著一本植物圖鑑,甚至在導致他中毒的植物圖片旁還有他的筆記。

直到2015年,真相才水落石出——亞裡克斯之死,純屬意外。

圖鑑並沒有出錯,亞裡克斯也沒有搞錯什麼。

他在死前吃下的野土豆種子和根,在21世紀初才被證實具有毒性。

而他的死,有可能就是這種過去被認為無毒的植物,史上首個有記載的中毒案例。

求救無果,嘗試逃生,死於意外——實在是一個諷刺的結局。

然而,在推斷出了這個有些許黑色幽默的結局之後,一些付諸實踐的追隨者仍在為這個故事增添悲劇後記。

他們篤信那個「純粹的亞裡克斯」,將之視為崇拜對象,前赴後繼地效仿他走進荒野。

在這些進入荒野的人之中,認為模仿成本為零,準備不足的人不在少數。

不知有多少人,在獲得所謂的自由、找到真理之前,死於真正的無知。

142號巴士被移走,最直接的原因是今年2月時的一起受困事件。

在世界開始日漸魔幻之時,5個義大利人計劃逃離俗世。

他們在寒冬驅車前往阿拉斯加荒野,準備重走亞裡克斯的「真理之路」。

然而,一周後,他們就出現在了新聞上。

受困5人雖被解救,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傷病,其中1人嚴重凍傷。

被發現時,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離目的地(142號巴士)還有多遠。

這只是片面崇拜導致落難的其中一個故事,20多年來,更嚴重的悲劇不計其數。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跟看了《在路上》就去窮遊的玩家,沒有任何區別。

而悲劇的成因,顯然是忽略了事情背後本就有的複雜性。

看看真實難度版的「荒野生存」應該是怎樣的吧:

經歷了長達數年的思考後,亞裡克斯決定離家,驅車穿越北美。

帶著少量的食物、一柄步槍和多年的戶外越野經驗,他徒步30公裡進入了野獸遍地的阿拉斯加荒野地帶,靠捕獵和採集植物艱苦生存了119天左右。

期間他一度嘗試求救,試圖重回城市,在失敗後死於不可預計的意外。

縱觀整件事情,亞裡克斯的決定固然是值得尊敬的個體壯舉,值得崇拜嗎?或許。

但不要忽略他曾經的深思熟慮,也不要忘記他是個經驗豐富的野外生存大師。

並且即便如此,他還是倒在了大自然的不可抗力之下。

歸根結底,亞裡克斯沒有錯,他只是在踐行自己的人生觀。

任何人堅守理想主義都沒有錯,追求自由和真理也沒有錯,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只關乎個人選擇。

電影和書沒有錯,它們沒有教化世人的義務,成功地展現了另一種人生。

某字幕組漢化的版本,特別意味深長地在影片片尾加上了《論語》中的一句話:

「朝聞道,夕死可矣。」

但是如果不想在得到任何結論之前掛掉,在做出決定前,請深思熟慮,量力而行。

142號巴士離開了荒野,爭議仍將持續。

但或許早就是時候,向被誤解的亞裡克斯告別了。

歡迎關注奇遇電影,解鎖更多影視乾貨

相關焦點

  • 引誘、教唆他人自殺行為的定性
    但還是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 一是幫助自殺和同意殺人的區別問題。這在同時規定了幫助自殺和同意殺人的日本,只涉此罪彼罪的問題,而在原則上應否定幫助自殺可罰性的我國,則是關係到罪與非罪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嚴格區分。日本有這樣兩個判例,一個是把準備好的毒藥放到自殺者的口中,接著又將裝有水的杯子遞給對方,使其吞服下導致死亡。另一個案例是,將毒藥只是遞到自殺者手上,由自殺者自己吞服死亡。
  • 【研讀】教唆、幫助他人自殺構罪?
    實踐中也贊成此做法,2001年兩高《關於辦理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9條規定,組織、策劃、煽動、教唆、幫助邪教組織人員自殺、自殘的,依照刑法第232條、第234條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從解釋以及我國通說的理論上來看,看似對於教唆、幫助自殺行為的定性在我國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筆者認為對於該行為的定性還是有待商榷的。
  • 韓國喪屍片不行了?竟然比《釜山行2》還要難看!
    文/綠毛水怪  自從2016年韓國拍了部《釜山行》,紅遍大江南北,把喪屍類型片和韓國本土電影融合到一個巔峰,電影節奏鮮明,還能探討點所謂的人性,其中父親的結局把全片拉到一個巔峰,觀眾紛紛表示太好哭了,在豆瓣上拿了8.5
  • 《致命ID》:豆瓣評分8.6,你看過了嗎?
    PS:1.以罪犯幻想之情節名義給劇本許多地方邏輯推理不足找到了藉口2.Mhotel又有何寓意呢3.對影片營造的黑夜,陰冷,潮溼氛圍很中意last.每個人或許都有多重人格,後怕。《致命ID》:豆瓣評分8.6,你看過了嗎?影片的開頭就交代了兩條主線進行敘述:一個是將要被行刑的犯人卻因可能凡有精神病而要舉行聽證會。其中的細節交代兇手犯了連環兇殺案和兇手的母親是個妓女。
  • 追尋自由,主題希望,豆瓣評分穩居第一的勵志經典!
    一部絲毫不會讓人覺得會有任何吹捧和誇張的影片,多年的時間證明了這部影片的價值,穩固在豆瓣評分第一名的位置,足以說明一切!這部影片拍攝於1994年,名為《肖申克的救贖》!他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菸、糖果、酒,甚至是大麻,前提是你有足夠的money,每當有新囚犯來到監獄,大家就會賭誰會在第一個夜晚忍受不住害怕。瑞德認為弱不禁風、有點文生氣的的安迪一定會哭,結果,安迪當天晚上非常的沉默,這使他一次性輸掉了兩包煙,但同時,安迪的冷靜也使瑞德對他刮目相看。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它變態囚犯的騷擾。
  • 你看過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嗎?電影結局卻有兩個版本
    這是一部很少有人看過的電影,在豆瓣評分上高達8.6分的電影,是一部在中國影史上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電影內容直擊了社會的黑暗面, 並且電影在國內國外共有兩個版本,這其中的深意便不言而喻了,雖然這部電影口碑非常高,但是卻很少有人看過,並且這部電影卻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這也是最讓人痛心的,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 你看過這部豆瓣評分8.6的電影嗎?電影結局卻有兩個版本
    這是一部很少有人看過的電影,在豆瓣評分上高達8.6分的電影,是一部在中國影史上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電影內容直擊了社會的黑暗面, 並且電影在國內國外共有兩個版本,這其中的深意便不言而喻了,雖然這部電影口碑非常高,但是卻很少有人看過,並且這部電影卻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這也是最讓人痛心的,也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豆瓣8.6,滿足了我對青春片的一切幻想
    本文屬於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豆瓣8.6,滿足了我對青春片的一切幻想這部動漫電影改編自同名書籍,把原本發生在一年四季的故事,變成了一個晚上內發生的故事,也更加的符合春宵苦短這個影片名字。
  • 電影《黃金寶藏》是蒙古人的探險還是追尋愛情的自由?
    藍天、白雲、蒙古包,一碧千裡,牛羊成群敖包、哈達、下馬酒,篝火、呼麥、馬頭琴……席慕蓉曾經滿懷深情地描述草原的美景:「眼前的這片草原,和我剛才走過來的那片草原都長得一樣,都是一片無邊無際的綠意。丘陵緩緩起伏,土地上線條的變化宛如童話中不可思議的幻境。
  • 豆瓣8.6!這片可以PK《肖申克的救贖》,卻被片名耽誤了……
    《百萬美元寶貝》豆瓣評分8.6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可是看到麥琪一天天的努力訓練,看到她堅定的眼神,他還是心軟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麥琪說,自己只是想要一個機會,憑著自己的實力站在大家的面前。而弗蘭基正是能夠給麥琪機會的那個人。
  • 豆瓣8.6,你絕對猜不到這部三集片的結局《無妄之災》
    而說到對人性的探討,這部新劇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無妄之災》看點:富有的城堡女主人被殺害在家中,被認為是兇手的養子傑剋死後,證人突然出現,兇手似乎另有其人.集數:3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代表作品有很多,但是比起更出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怪屋》和《無妄之災》才是她最滿意的作品。
  • 《被解救的姜戈》:小李子經典電影,豆瓣評分8.6!
    《被解救的姜戈》:小李子經典電影,豆瓣評分8.6!《被解救的姜戈》講述了德國醫生金·舒爾茨將黑奴姜戈從奴隸販子手裡解救,並且幫助其解救依然為奴隸的妻子的故事。影片給人的最為突出的感受,還是從頭到尾充斥其中的那種簡單而又直接的血腥、暴力元素。
  • 豆瓣8.6分,《竊聽風暴》導演新作很了不起
    這部片穩居在豆瓣TOP250的前50名內,並由31萬觀眾打出了9.1分的高分。《竊聽風暴》豆瓣評分研究德國電影你無法忽視《竊聽風暴》的現實藝術性,它把歷史的烙印和時代的縮影囊括其中,人性的善惡籠罩在政治陰影中,故事的先鋒性成就了這部作品,電影也因此被標刻為
  • 《模仿遊戲》:獲奧斯卡,豆瓣評分8.6超越了97% 同性片!
    《模仿遊戲》:獲奧斯卡,豆瓣評分8.6超越了97% 同性片!《模仿遊戲》講述了「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的傳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於圖靈協助盟軍破譯德國密碼系統「英格瑪」,從而扭轉二戰戰局的經歷。 電影裡有著厚重歷史背景的人物故事,破解Enigma的傳奇被精彩呈現。
  • 2017最強懸疑片,這部電影憑什麼讓12萬豆友打出8.6高分?
    有一種燒腦,叫西班牙懸疑片。憑藉劇情環環緊扣、結局層層反轉而異軍突起的西班牙懸疑片,總能給你的觀影體驗帶來驚喜。
  • 教唆他人自殺算犯罪麼?
    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但是據世衛組織報告全球每年有80萬人選擇自殺相當於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
  • 3小時拿下豆瓣8.6,果然是四萬人心中的奧斯卡最佳
    本片講述二戰時期德國藝術家的人生經歷與藝術成就,集懸疑、愛情、歷史等元素為一體,不按常理出牌的劇情轉折和對人物個性的精細描摹,收穫豆瓣評分8.6的不俗口碑。庫爾特(湯姆·希林 飾)幼年時受姑姑啟蒙對繪畫產生興趣,但藝術夢隨著姑姑被送往集中營、父親自殺的一系列打擊被迫中斷。直到他成年後進入美術學院學習,在妻子艾莉(葆拉·貝爾 飾)的支持下藝術探索之旅才得以繼續。然而,當庫爾特以罕見手法創作出一幅驚世畫作時,一個有關過往親人慘死的罪惡秘密被無意中揭開。
  • 豆瓣8.6,只用3天拍的2020年反轉神片
    important}有種渣男被稱作海王。據說只花了3天拍攝卻非常精彩,豆瓣8.6分。特別是結局部分,網戀有風險,網戀需謹慎。
  • 《少年的你》年度最佳青春片,豆瓣8.6實至名歸
    >《少年的你》是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青春片。豆瓣10萬人評分8.6分。妥妥的年度十佳。我真的沒想到電影《少年的你》居然如此的有力量。我想用另外一部電影的名字來形容它就是「爆裂無聲」。它就像一顆無聲的炸彈在你的心底爆開,看完之後我久久的沉浸在那種情緒之中不能忘懷,究竟是哪種情緒呢,是悲傷、遺憾還是失落,我也說不上來。
  • 《戰爭與和平》美劇 豆瓣8.6
    《戰爭與和平》豆瓣8.62016 /美國 /劇情 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