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春節檔,很多電影卯足了勁衝向國慶檔。
的確,期盼了這麼長時間,大家開始了「報復性」看電影,恨不得一次性把自己去不成電影院的損失補回來。
今年國慶檔上映或依舊在上映的電影,有很多大作,《八佰》、《奪冠》、《我和我的家鄉》。
其中《我和我的家鄉》上映24天,目前為止總票房25.64億,《八佰》上映65天位列榜首,就在大家以為今年票房冠軍會在《我和我的家鄉》和《八佰》二選一時,貌似吳京又殺出來「截胡」了,就像去年的《流浪地球》。
而同為上映於10月份的戰爭題材電影,《八佰》和《金剛川》不免會被拿來比較一番。
由管虎、郭帆、路陽導演,吳京、張譯、李九霄、魏晨主演,鄧超特別演出的主旋律戰爭題材的《金剛川》,上映一上午,票房就達到了3498萬,播出2天就取得了1.56億的票房成績,引起了第一波非黃金檔的觀影熱潮。
就這樣一部即便在非熱門時期也能成為爆款的電影,在上映前卻受到質疑,原因很簡單:製作時間太短。
在拍攝時間方面,網友也是出現了兩極分化。
確實,《八佰》拍攝時間進一年,《金剛川》是3月份拿到的拍攝許可,但是因為今年發生疫情,8月份才開始拍攝,10月23日上映,僅僅2個月,質量上真的過得去嗎?
對此,主演張譯在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上以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會次於《八佰》」
張譯做此反應,肯定也是出於自己的客觀判斷,畢竟他同時出演《八佰》和《金剛川》,除他之外,《金剛川》還有吳京坐鎮。
而在貓眼,目前已有7萬多人給出了影評,其中86.7%的觀眾給出了9-10分的高分,在豆瓣只有6.7的評分,說實話這個評分在豆瓣上確實不高,爭議最多的就是故事以及鏡頭的重複。
整個影片以不同的視角來敘述過橋這件事,開始的《士兵篇》讓我們很容易就了解到故事的前提:部隊需要在凌晨5點之前,趕到金城支援,而他們唯一的路,就是金剛川上的一座人工橋,整部電影說的也是這一件事:過橋。
這個篇章中,一個敵人都沒看到過,有的只是敵軍的偵察機和轟炸機。
到了第二篇章《對手》,以美軍王牌飛行員希爾為中心展開的劇情,讓我們看到了敵軍先進於我軍的武器和攻擊方式。敵人一次次地用不同的武器炸毀橋體,工兵連就一次次的以血肉為代價把橋修好。就如美軍指揮部說的那句話:「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
第三個篇章《高炮排》,這個篇章中,吳京飾演的關磊和張譯飾演的張飛才算是正式露面,展開了高炮排和美空軍之間的激烈較量,高炮排的視角,直截了當以血腥暴力的方式,把戰爭的殘酷展現給了觀眾,那真是的一個血肉橫飛的時代。
最後一個篇章《橋》,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在敵人用燃燒彈燒毀橋體之後,周圍的一切燃為灰燼,戰士們的遺骸猶如雕塑,橋體被燒得只剩鬆散的木板
工兵連以血肉之軀充當橋梁護送大部隊過橋,連美國軍都驚嘆於此:「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創造了神跡。」
在短短2個月拍出這種恢弘的效果,確實不簡單,雖然有些重複的鏡頭和故事情節會偶爾讓觀眾感到不耐煩,但是最後還是能把你拉回來,尤其是那座人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