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各種真人秀節目悄悄地火了起來,還記得我讀大四那會兒,每個星期最開心的事就是忙碌了一周之後,和實習的小夥伴們一起在辦公室裡追《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一不小心暴露年齡)。
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爸爸去哪兒》都出到第五季了,每次看這節目時,就很驚訝這些小朋友們雖然年紀小,但英語也太好了吧。
印象最深的就是當陳小春衝Jasper發脾氣,吼他」Hurry up!(快點走)」時。
Jasper拿起擴音器,軟萌的一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你能不生氣了嗎),哄得陳小春瞬間就沒了脾氣。
吳尊的一對兒女英語也不差,當吳尊帶著女兒Neinei和兒子Max在車上時,Max提醒吳尊:」You need to bring the towel. 」(你需要帶毛巾)。
吳尊回答自己忘了:」Yes, I forgot.」
接著Neinei又說:」You forgot swimsuit.」 (你忘記帶泳衣)
最經典的自然是當Neinei吃早飯時不小心把花生醬塗到了手上後,說的那句:&34;就這句英語,估計現在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說的出來。
明星的孩子們之所以英語這麼好,自然是和家長及學校裡教室的教育分不開的,我們作為普通人,也許沒有明星那麼深厚的財力,送孩子讀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貴族學校,但也可以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自己在家雞娃,效果也不會差。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孩子英語學習的那些事。
先來說說孩子幾歲學英語比較好,答案可能會令人驚訝:孩子學英語,越早越好。
這是因為孩子在2~4 歲的時候,會經歷一個叫做語言敏感期的階段(敏感期指的是孩子特定能力和行為發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在這個階段,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特別強,並且學習中文和學習英語的效果都非常好。
在腦科學上的有關研究也表明:從小接受雙語教學的孩子,兩種語言在他大腦裡的表徵區是交織在一起的,而成年人則恰恰相反,兩種語言的表徵區是分開的,如同楚河漢界一般,涇渭分明。並且如果成年人不常常使用外語,中文表徵區就會侵蝕外語表徵區,導致外語能力退化。
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外語,不但學得快,效果也更持久。錯過了語言敏感期,再想讓孩子學好英語,可就沒那麼容易了,要花很大功夫,效果還不一定好。
知道了什麼時候學英語最好,那該怎麼讓孩子學呢?其實原則很簡單,就是先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再讓孩子學習英語相關的知識。
我們讀書那會兒,小學階段雖然也有英語課,但老師基本沒教什麼知識。大家知道上了初中後英語老師會從頭教起,所以小學英語都是隨便學學。
上了初中後,英語和語文,以及其他任何一門課程一樣,在考試的壓力下,成為了一門枯燥無味、充斥著各種習題和機械的死記硬背的課程。
現在的孩子和我們可不一樣了,身邊有各種各樣豐富的資源,我們完全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讓孩子對英語感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驅使下,孩子就能自發地去學習。
並且孩子在年幼時的注意力是有限的,5-6歲的孩子,注意力平均能維持10-15分鐘;7~10歲的孩子,注意力能維持的時間一般也不會超過20分鐘。
超過這個時間,孩子的思想就會開始溜號,外界有一點風吹草動,孩子的注意力就跑到那邊去了。
所以學校裡的老師,在教低年級的孩子英語時,才會挖空心思,設置各種遊戲環節,又唱又跳,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各位家長在家中,也可以試試這個辦法,給孩子買些比較有趣的英語故事繪本,或者陪孩子看一些優秀的英語動畫片,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楊瀾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幸福的」。
只有讓孩子發自內心地對英語感興趣,孩子才會願意去學英語,學習的效果才會好。
知道了孩子學英語的最好時期以及根本原則,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孩子的思維水平是有著自己的發展規律的,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這四個階段。
其中,處於感知運動階段的孩子,還不具備思考能力,只能依靠動作適應環境,用實際行動去探索環境。
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思維則有了質的飛躍,具備了思考問題的能力,能用頭腦進行思考。
處於具體運算階段的孩子,腦海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但思維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在思考問題時,仍然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這時候的孩子,能明白「桌子」或者「椅子」的意思,但你要是跟他說家具,他就聽不懂了。
直到孩子到了四年級(10~11歲)左右,思維才會由具體形象思維轉為抽象邏輯思維,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才能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維發展水平接近成人的水平。
因此,我們在帶孩子學英語時,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由易到難,先帶孩子聽一些有趣的英語歌,然後帶孩子讀一些簡單的英語分級繪本,從一句話、兩句話的,慢慢提升到一篇文、一個故事,最後再讓孩子學習語法等比較有難度的知識。
接下來給大家推薦幾本我個人覺得比較適合帶孩子一起看的書。
第一本,或者應該說第一套,是浪花朵朵最近新出的《四季時光》。
這是一套非常有趣的書,用來培養孩子學英語的興趣是再合適不過了,2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閱讀。
一套5本,每本的尺寸都不大,年幼的孩子也可以拿在手裡自己看。
每一頁都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圖畫,下面是中英雙語詞彙,這些詞彙是從本頁的畫面中抽出一類元素集中展示的,便於集中記憶,也方便理解。全套5冊書,共有600多個常見詞彙。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套普通的英語單詞書,那你就錯啦。
這套書雖然沒有一個字,但卻有40多個主要人物,能組合成上百個故事。
就拿第一本《寒冬》來舉例吧,在第一頁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幢房子,一輛公交車,還有一個站臺。
翻到第2頁,我們可以看到公交車上似乎多了幾個人,誒?這些人好像有點眼熟誒,仔細一看,這不就是第一頁內容中在公交車站臺附近的那些人嗎?
難道這本書中的內容是一個連續的故事,主角就是書中的人物嗎?
沒錯,以這對父子為例,我們來看下他們在第1本書中都有哪些活動吧。
接下來,這對父子下車了,去了文化中心。
翻到第5頁,父親一個人走在街上,孩子呢?看來是被留在文化中心了哈哈哈。
你看這爸爸開心的,嘴角的笑都藏不住了,和我們丟下孩子去看電影時的表情一模一樣。
第6頁,父親手中拿了個滑雪板。
第7頁,父親懷裡抱著只貓,在滑雪呢。
誒誒誒?這貓是哪來的啊?
其實啊,這貓一直就在這位父親身邊,並且在前面每一頁中都有出現哦。具體在哪我就不說了,各位有興趣的家長可以自己買套書,然後去書中找找看哈哈哈。
小一點的孩子,在看這套書時,可能會關註裡面的大鵝、貓、鸚鵡等動物,會驚喜地發現,這本書裡幾乎每一頁都有一隻同樣的貓/鸚鵡/大鵝誒~
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嘗試自己探索書中每個人物背後的故事了~
就算是成年人,也可以通過讀這套書來解壓,在闊別校園多年之後,再次體會到那種花很長時間終於解出一道難題的快感。
等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有了一定基礎後,就可以帶孩子看第二本書了。同樣是浪花朵朵家的,來自英國著名童書出版社「小氣球出版社」尤斯伯恩出版公司的《英語單詞大書》,適合3-6歲的孩子閱讀。
開本很大,同時又可以180°平攤,方便孩子閱讀。色彩明快,插畫精美,讓孩子拿得起、放不下。
收錄了大約1000個中英雙語詞彙和對照插圖,看圖認知的同時輕鬆掌握中英表達。
這1000個單詞被分成了25個不同的主題,分散在各自不同的頁面裡。
內頁裡還藏著兩隻慌慌張張的小老鼠哦,我帶閨女讀這本書時,閨女最喜歡的就是和我一起玩比賽找老鼠的遊戲,看誰找得快。
整本書一共有87隻老鼠,要不要挑戰一下能否找全呢?
最後,對於再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讀一些比較硬核的書了,比如這套《少兒英語基礎1000詞練習》,專為有基本英語知識的少兒設計,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
說實話這套書我剛拿到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這怎麼這麼像我們上學時的課本啊。
後來仔細翻了翻,發現和課本還是有點差距的。
這套書一共4冊,每冊中都有240個目標單詞,以及若干日常必備的高頻詞。
每冊書中的單詞被劃分為12個單元,每單元的單詞又進一步分為A和B兩部分,每部分10個詞。
對於這10個詞,書中設置了音標、英文釋義、中文含義、英文例句和插圖,方便孩子一目了然地掌握單詞的意義。
後面配套的各種練習題也都挺有趣的,難度不大,形式多種多樣,比教科書還是要有趣一點哈哈哈。
在每單元20個目標單詞的學習內容之後,還有1篇綜合了本單元所有單詞的閱讀短文,再一次強化孩子對單詞的掌握程度。
對了,這裡介紹的這三本/套書,都是有配套的相關英語音頻的,掃碼下載,就能聽到地道的美式發音,讓孩子看場景認單詞、聽單詞,提升英文水平。
最後總結一下,帶孩子學英語,首先要培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比如帶孩子一起玩《四季時光》;然後帶孩子讀一些簡單的英語繪本,比如《英語單詞大書》,從簡短的一個單詞、一句話、一個小故事開始,慢慢提升孩子的英語水平;等孩子的思維發展到一定水平了,再帶孩子讀一些比較長的故事書,或是比較硬核的練習冊,比如《少兒英語基礎1000詞練習》,讓孩子學習語法等比較有難度的知識。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如果感覺我的文章有用,歡迎點讚、收藏、評論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