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大院裡的「兵工廠"

2021-02-19 陽光原創

童年記憶:大院裡的「兵工廠"

YANG  GUANG  陽光原創

一、大院裡的「文化生活"

      如今的電影、電視、手機、愛派、視頻可謂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只要你想看點什麼,走在路上可以打開手機看電影看電視看即時新聞節目……坐在家裡的沙發上打開電視看電視劇、電影片、綜藝節目、體育節目……想看什麼就有什麼,想看播過好幾天的節目還可以回看;進了電影院,你還可以盡情地享受撩人心炫的極具衝擊力的視聽大餐……

      可是,在50多年前的那個年代,我們的十億人民也只共同擁有經過精雕細琢的八個樣板戲(細細數來是8+2+1個戲,即: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龍江頌》和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外加鋼琴伴奏《紅燈記》,交響音樂《沙家浜》。後來又增加了一個現代京劇《杜鵑山》。雖然叫戲,我們最初也是通過最小的8.75毫米的電影機打在小小的銀幕上看到的。)而電影院裡難得放一次故事片,還要先看好幾個《新聞簡報》,電影故事片只有碩果僅存寥寥無幾的幾片,大概是3+2吧!即:《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徵北戰》,《小兵張嘎》和《奇襲》。直到「文革"後期,才引進了幾片兄弟社會主義國家的故事片,最後才形成了"中國電影《新聞簡報》,南斯拉夫機槍大炮,羅馬尼亞摟摟抱抱,阿爾巴尼亞莫名其妙「的電影銀幕格局。

      話又說回來,戲也好電影也罷,雖然不多,但大院的孩子們卻是百看不厭。就是看了N遍後熟悉到能跟著電影裡吆喝臺詞,吟唱京劇唱段,有板有眼的哼著過門也仍然樂此不疲。只要有電影,哪怕是端個小板凳走個十裡八裡路,哪怕是冒著刺骨的霜風站在野外寒風呼嘯的大坪裡,孩子們總要提前一個小時佔好位置,擺好凳子,然後你一言我一語的先囊囊幾句電影裡的臺詞,做幾個電影裡的經典動作來熱身熱身……見同學端來高高的"五尺凳「,還要有模有樣的說上一句「嘿!大炮不能上刺刀,解決戰鬥還要看我們步兵呢!"(《南徵北戰》臺詞);見女孩子們為禦寒披上大圍巾就會大喊"鬼子偷雷啦!"(《地雷戰》臺詞);當銀幕上開始放映幻燈片時,孩子們總會壓低嗓門喊道"你們各自為戰,(不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如果全家出動到電影院裡去看那些當年稱之為"戰鬥片「或「教學片"的打仗的《地道戰》、《地雷戰》和《南徵北戰》等影片,孩子們就會像過節一樣更是奔走相告、興高採烈、歡天喜地。請注意:那時候推崇的可是「英雄母親",鼓勵多生,那時的家庭每戶至少有四五個孩子,一家只有一兩個孩子的家庭只是鳳毛麟角。所以,全家傾巢出動可是一支壯觀的隊伍喔!

        夏天,沒有出門看電影的夜晚,疲憊了一天的上班回來的爸爸媽媽們,總會和孩子們一起用完晚餐後坐在家門口看著孩子們嬉笑打鬧,孩子們也時不時會蹦出幾句電影裡的臺詞或咿呀學語地唱幾句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的唱段……

      來得特別快又走得特別慢的漫長的冬天的夜晚裡,各家各戶早早地關上了大門,要麼聽爸爸媽媽給孩子們講故事,要麼由孩子們給爸爸媽媽表演「文藝節目「:或獨唱,或小組唱或表演唱,在眾多的節目中樣板戲理所當然的是其中佔據重要分量的主角咯!那掛著蚊帳的簡陋的椅子床就是絕好的表演舞臺,蚊帳的門帘就成了大幕,隨著最小的弟弟或妹妹那稚嫩的報幕聲,蚊帳的門帘便徐徐拉開,站在椅子床中間的表演者變有板有眼的或朗誦或吟唱,節目表演過程中時不時地撞擊出陣陣朗朗的笑聲,節目表演完成之後就是一陣熱烈的掌聲,其樂也融融……

      「文革「初期,父親白天被帶上紙糊的高帽,在各單位會議室或禮堂輪著接受批鬥,夜裡回到家裡,被我們兄弟姊妹幾個簇擁著,手裡端著媽媽遞上的熱茶,眼前不斷地出現孩子們的歌舞,耳邊不斷飛旋著孩子們的歌聲,在孩子們的無知但又有情的笑聲歌聲歡樂聲中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二、大院裡的"兵工廠「  

     男孩子的天性是愛舞刀弄槍,愛看打打殺殺的展示力量的戰鬥故事片,愛玩衝鋒陷陣的「中國人民打敗美帝野心狼"的大型捉迷藏遊戲。

      那些年月,為了過把「戰鬥"癮,《地道戰》《地雷戰》《南徵北戰》和《小兵張嘎》僅有的幾部戰鬥故事片就成了大院男孩子們百看不厭的影片,成了孩子們的精神寄託。但是光看電影還不過癮啊!男孩兒們還要模仿電影裡的情節「表演"!要模範就要有道具要有槍啊什麼的!於是,為了製作遊戲中使用手槍,大刀和長矛,整個家屬院的各家各戶門前很快就成了製作"武器「(兵器)的兵工廠啦!  

      起因是一個電影裡的重要情節:也是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事件",看了《小兵張嘎》金寶叔叔為嘎子做的那把仿"擼子「小木槍,繳獲了胖翻譯的真「擼子"(一支白朗寧小手槍)之後,大院的孩子們都紛紛開始製作一把自己心儀的"擼子「了。於是,東家不知從哪裡找來了小木塊,畫呀,鋸呀、銼呀!西家也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一塊厚紙板,畫啊!剪啊!那些日子家家孩子都在折騰那把自己心目中的小手槍----"擼子「! 

     突然有一天,王家宣布已經製作成功一把,張家也宣布製作完畢一把!但拿出來一看都不像小嘎子的金寶叔叔做的那把「擼子"!大家又坐在一起研究哪兒不像?最後發現,我們製作的是原木色的,而小嘎子那把是黑色的!於是,智多星小民又有了一個新主意:用寫毛筆字的墨汁塗黑,曬乾後再用蠟燭油擦亮,經過幾次來回折騰後,一把又黑又亮的遠看幾乎可以亂真的"擼子「終於製造成功啦!接著就是批量生產,讓大院裡的「中國人"每人腰間別著一把讓人感覺威風凜凜的白朗寧手槍「擼子"……於是,大的孩子腰間幾乎都別這一把手槍「,小的手裡也大都持著一柄紅纓槍招搖過市……

      這還沒完呢!孩子們看完《地雷戰》之後,不沉浸於大喊「鬼子偷雷啦"的遊戲,突然有一天又開始了一波新的行動。電影裡不是說炸藥是"一硝二磺三木炭「構成的嗎?於是,花上五分錢到化工原料店裡買回一小包硫磺,找來了燒柴火的灶膛裡尚未燃盡的綿軟的杉木木炭碾成粉末備用。哈哈!現在差的就是「硝"了!到哪兒去尋找硝呢?我突然想起了同學鄭家大院和雷家大院老屋裡青磚牆基上老磚塊上被稱之為"狗屎硝「的白色結晶粉末,那不就是我們欲尋而不得的「硝"嗎?材料都備齊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嚴格按照"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比製作黑色炸藥啦!炸藥製作完成後,我們找了幾個比拇指稍大些的小藥瓶子,找人要了一小段工程用導火索。經過小心翼翼的裝填,最後用蠟燭油封口……一顆自製的黑色火藥做成的「手榴彈"就變成成品了! 

     為了證實自製的"手榴彈「是否管用,我們幾個十二三歲的「大孩子"特地來到城郊,選擇了一塊有掩體的沒水但土質又不硬的水稻田做實驗。隨著一聲有模有樣的"點火「指令,我插亮了火柴,點著了導火索,立馬將「手榴彈"扔向稻田的遠方,然後和大家一起臥倒……只聽不大不小的"轟「的一聲,遠處一小股硝煙隨風而起,當我們走進爆炸點時,大家都張開了嘴巴!我們製作的「手榴彈"威力還不小呢!把稻田的爛泥炸出了一個湯盆大的坑!因為我們的"手榴彈「撐開的那個泥坑著實也把我們嚇了一跳,從此以後我們就再不敢再做由「一硝二磺三木炭"構成的黑色火藥,再也不敢做那勞什子"手榴彈「了!  

     再後來,大院的孩子們又嘗試了用鐵絲彎成的「槍架"和用橡皮筋做成的發射"紙彈「的發射器;嘗試用自行車鏈條上的多個鏈節組合成的用自製撞針撞擊裝填了火柴頭的火藥槍;嘗試了用竹管和筷子做成的專門發射一種叫「冬蒼子"的植物種子的"撇撇子槍「,並以此為裝備,用來進行紅方藍方的「實彈"對抗賽……  

      但是,這些裝備隨著大院的男孩子們的年齡的增長,或早或遲都紛紛離開了大家,唯有我們的心愛的寶貝彈弓,卻一直跟隨著我們,有的甚至帶到了「廣闊天賜大有作為"的農村,帶到了下班後就沒事幹的工廠,最後,和自己心儀的兒時的"寶貝「一起放進了收藏兒時記憶的紙盒裡束之高擱了……

(本文完)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洪都大院67年滄桑見證幾代人青春記憶
    洪都庭院是一種記憶和感情,深深藏在幾代「洪都人」的心中,令人難以忘懷。不是寬闊的車道,老式的建築,洪都大院的一切都很老套。不是寬闊的車道,老式的建築,洪都大院的一切都很老套。當提到洪都大院時,「老南昌」將與航空業聯繫在一起。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誕生於「洪都」。
  • 灣區追夢人|書香大族灣區重聚 圓滿童年大院夢想
    成長之後追求的居住環境,往往寄託了自己童年的記憶。在他的記憶裡,只有老家那樣的大院子才是真正的家。「我出生、生活在大院裡面,所有的居住環境也都是大院。我總感覺,房子就應該有一個自己的院子,小時候我們家就有個院子,我們兄弟姊妹幾個全部都是住在大院裡邊套小院。大院是一所高校,小院裡邊就是我們自己的家。」
  • 記憶裡的,童年文案
    這個夏天快要過去,假期結束不知好些人的童年也在漸行漸遠,但是關於我們的童年,依舊還能續寫. 那個時候天色模糊 炊煙四期 各家燈火也漸漸亮起.雖然回不去童年,但還有記憶中的童年在腦海牢牢印記著.
  • 廣播大院以前不是吃粉絲的,而是遠東飯店! 尋找城市記憶
    皖南晨刊特《尋找城市記憶》欄目,回顧宣城那些老建築物、老地方,將心靈深處的記憶撥開、擦亮,重塑市民記憶。如果從今天算起,回顧城市發展,福星街時期應該算是宣城的童年時期。宣城的市中心在老人們的口中至今仍有「九街十八巷」的叫法,福星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大院裡的那棟樓
    大院外面,便是有著濃鬱民國風情的頤和路,那在半山園早已熟悉的建築風格,那院門深鎖的名人故居,常常使我泛起親切、陷入沉思,仿佛仍能窺見名士的身影,聽到歷史的回音,清醒地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該怎樣在新的大院裡走好未來的路。在70號大院裡,15號樓是屬於我和我的同事們的。準確地說,我們只擁有半棟樓,三人坐一間辦公室是普遍情形。
  • 河的記憶
    常有人說童年生活的記憶並不怎麼美好,但於我卻並非乏善可陳。我的記憶長河裡,童年往事如海底粒粒珠璣,隨意拾撿起來都是煜煜生輝,光彩奪目。心裡自然也明白這是成長後的記憶過濾,人漸老回頭去看皆歡喜。因為有愛所以生情,因為有情所以生趣。一幢斑駁的老房;一曲躲迷藏的小巷;一條沿村中心不知道流淌了多少年的小河⋯⋯都可以構成意念裡的故鄉,在甸甸的歲月過往中,盤亙在心頭忽明忽暗。
  • 《別了,李香蘭》童年記憶裡的李香蘭
    這些片段長久的印在了我的記憶裡,成為我童年記憶的一部分。
  • 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兵工廠
    瀋陽兵工廠是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兵工廠,中華民國十年(1921年)由奉系軍閥張作霖建立。正式名稱為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稱為奉天軍械廠。瀋陽兵工廠大門。1922年奉天軍械廠改為東三省兵工廠。有機器8千餘部, 槍, 炮兩廠, 為初建時之7至8倍, 擴建完成, 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之兵工廠。造13式毛瑟98步槍:全長:1,240mm,槍重為4.27kg,槍管長為740mm,口徑7.92mm,膛線右旋4條,初速859公尺/秒,表尺射程2,000公尺,裝彈具式樣橋夾,裝彈具裝彈數5發.
  • 記憶老西安/甜水井街的趙家大院
    最後碩果僅存的,只剩下趙氏後裔居住的甜水井街的被稱為「趙公館」的趙家大院了。記得五六十年代留下的趙家大院,虎威仍在,尤其是門樓很有氣派,大概有三間門面那麼大,門口蹲一對兇猛的石獅子,當年上小學的我,每當從此經過就要拿手去摸那石獅子,石獅子黑光錚亮,經年累月的不知被多少人摸過。
  • 童年的記憶!
    童年開始有記憶,大概在3歲左右。因為我媽媽說,她是懷著我弟弟從洛陽回老家瓜洲,我隱隱約約記得那時,在鎮江老火車站下的火車,媽媽背著我,一手牽著姐姐,一手拿著行李,在艱難地跑了很長的蘆葦蕩,然後又擺了3個渡船,從中午走到天黑才到家。弟弟比我小3歲。所以認為孩兒的記憶應該在3歲左右。
  • 童年不被關愛,出道被嘲"冰箱剩菜",陳喬恩逆境中也能綻放光彩
    陳喬恩這個名字,對於90後來說一點也不陌生,早年的偶像劇十部有八部她都是女主,一點也不誇張,江湖人送外號"偶像劇女王"。陳喬恩為了收視率就開始在節目中講"葷段子",例如,滿大街找各種動物的睪丸,並總是喊著"我愛吃睪丸"。
  • 《亮劍》裡的李雲龍為什麼一眼就認出閻錫山兵工廠製造的美式裝備
    於是,為了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並保證這支軍隊的武器可以得到持續供應,在閻的親自過問下,太原兵工廠掛牌成立了。在軍閥混戰期間,兵工廠給閻錫山的軍隊提供了大量的槍炮彈藥,可閻錫山打仗中也發現了,他的競爭者裝備有大量的衝鋒鎗。而在作戰當中,這些衝鋒鎗的集中使用,給晉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閻不免有些苦惱。
  • 被張學良放棄的亞洲第一兵工廠,在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1918年9月,徐世昌總統特任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正式取得了東三省的控制權,為壯大實力,於是投資5億,耗費10年時間建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也是上世紀20年代亞洲最大的兵工廠,素有「東方克虜伯」之稱。
  • 你還記得童年記憶裡的遊戲嗎?
    沒有玩具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童年索然無味、沒有歡樂,相反的是我們的童年遠比現在的孩子快樂許多。我們可以在外面隨意玩耍,家長也不會擔心;我們可以在水龍頭上咕咚咕咚喝涼水,也不會拉肚子。沒有芭比娃娃,沒有飛機航模,沒有各種高科技玩具,但是我們有破磚爛瓦、有殘繩碎布,有數不清的可以製作玩具的材料……我們的童年不是太富足,但是很豐富;我們的童年不是太受家長的關注,但我們很自由;我們的童年沒有太多的玩具陪伴,但我們不孤獨……1、跳皮筋跳皮筋是女生最喜歡的一個遊戲,那時候的皮筋用的都是褲子上那種細細的鬆緊帶,每個人從媽媽的針線包裡偷偷的剪上一段
  • 廣播劇丨這種香甜的味道,始終藏在童年的記憶裡
    廣播劇丨這種香甜的味道,始終藏在童年的記憶裡 2020-12-13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0後記憶中的言情偶像劇——童年記憶裡的「兒女情長」
    伴隨著優秀的90後成長起來的是一批優秀的電視劇,每天放學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機等著看自己追的電視劇,最近這幾篇文章會分類盤點一下我們童年記憶中熟悉的味道,希望能在回憶這些年少時光的同時能給現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中迷茫的自己帶來一些勇氣和方向。
  • 前世被拋棄,重生後她傳承空間獲取記憶,嫁進軍區大院!空間文
    前世被拋棄,重生後她傳承空間獲取記憶,嫁進軍區大院!空間文要說小編最喜歡看什麼小說,小編告訴各位,小編最喜歡看的就是空間小說啦。所以說小編最近在看空間文的小說,小編覺得這類型的小說超級給力,文筆順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安利一波空間文小說,接下來這4本小說,希望大家喜歡。前世被拋棄,重生後她傳承空間獲取記憶,嫁進軍區大院!
  • 土生土長的北京大妞兒,大院裡的風雲人物,淺談許晴的演藝生涯
    許晴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大妞兒,也是當年大院裡的風雲人物,姜文電影《邪不壓正》中許晴的表演廣受好評!,過去北京孩子生活環境分為兩種,一種是在胡同裡長大,另外一種就是在大院裡長大,所以許晴屬於後者生於1969年的許晴
  • 「飛刀推球」白俄甲:兵工廠VS奧什米亞內
    白俄甲:兵工廠VS奧什米亞內2020年4月18日 18:30兵工廠位於白俄羅斯明斯克州捷爾任斯克的一支足球隊,球隊在2019年才成立,球隊名字與英超阿森納一樣,意譯過來即為兵工廠。成立的第一年,兵工廠參加了白俄乙級聯賽,在乙級聯賽,這支新軍實力超群,28輪聯賽25勝1平2負,最誇張的是兵工廠28場打入了119球,場均可以進4.25球,整個賽季勝7、8球的比賽場次十分常見,而球隊的失球只有14粒,整個賽季下來,淨勝球有105粒,可見球隊的實力遠超白俄乙的其他球隊。
  • 說說保定航校大院裡的遊泳池
    我出生在保定航校部隊大院,每到夏天,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莫過於遊泳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