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稱帝之後,中國一共出現過408位皇帝,很多皇帝都歸結於歷史,被人們所淡忘,在一定時期有過突出成就或者事跡的皇帝,如今則被人記住了。如今我們回看中國歷史,就會發現王朝更迭也不過如此。但在中國的眾多皇帝中,要說從繼位到退位後差距最大的皇帝,那肯定要屬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清朝最後一代皇帝被趕出了「皇宮」。
溥儀的一生和中國歷史上其他皇帝都不一樣,他從一國之主變成了一個普通人,最後成了一個新中國公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溥儀的那些事,溥儀的文化水平有多高?戶口本上顯示的是初中,但實際學歷卻高到能讓專家汗顏。
新中國成立後,43歲的溥儀作為一個中國公民需要等級戶口,當時在登記戶口的時候,由於溥儀的身份太過特殊,工作人員不知道該怎麼寫學歷,所以就隨便寫了個「初中」。因為當時沒有任何記錄可以證明溥儀的真實文化水平。
溥儀在三歲的時候就登基了,雖然不處理朝中事物,但是卻也不閒,因為要學習中國傳統「帝王之術」。就是所謂的國家管理。皇宮中有專人教導溥儀,所以溥儀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是相當了解的。
由於當時西方人入駐中國,所以當時西方文化也流傳於中原,這個時候溥儀就需要學習西方文化了,皇宮專程給溥儀請來了一位名叫莊士敦的西方學者,由他負責教導溥儀各種西方文化。
溥儀對這個「洋老師」是非常好奇的,所以莊士敦講的很多事情溥儀都謹記在心。莊士敦開闊了溥儀的思想,讓其主動剪斷了長辮。大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中國的統治階級開始否定自己的傳統思想。
由於莊士敦是個西方人,在和溥儀交流的時候常常會使用英語,所以溥儀的英文是相當好的。但是日軍讓溥儀當偽滿洲皇帝,溥儀出去外交可以完全用英語和西方人交流,這在當時全中國都沒幾個人能做到。
除此之外,溥儀還是一個收藏家。其實對於溥儀來說,想不成為收藏家都不行,畢竟曾經的皇宮是自己的家,家裡的東西隨便拿幾件出來就可以變成文物。事實也確實如此,據說當時溥儀身邊隨便一拿出來就是某帶皇帝的玉璽,價值連城。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對溥儀的真實文化水平也有了清晰的認知,反正肯定不止是初中,後來有專家在研究了溥儀的學歷都感到震驚,要是放在現在,估計溥儀或許能當上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