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個「中國數學第一人」,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華羅庚,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人民科學家」,在數學界有著崇高的地位。
鮮為人知的是,華羅庚是一個出身貧寒,身體殘疾且只有初中學歷的人。
從一個初中生到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的一生充滿了勵志和傳奇色彩。
1910年,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父親靠開一家小雜貨店謀生,他的家一貧如洗。
據說華羅庚出生時就被放進籃子裡,上面蓋著一個框。老人說這樣可以避邪除災,所以他給孩子起名叫羅庚,象徵吉祥如意。
華羅庚不是我們小時候想像的天才。相反,他說話含糊,行動笨拙,不喜歡說話。因此,他的同學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華羅庚第一次上學時,他沒有好好學習。他喜歡在作業上亂寫亂畫,結果幾門課都不及格。許多老師對他的印象都不好。人們常常在背後議論:「華老祥家的「羅呆子」長大後沒有什麼出息。」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千裡馬也需要遇見伯樂。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華羅庚遇到了一個改變了他人生的人--王維克,他的初中數學老師。
華羅庚上初二的時候,看到華羅庚在本子上塗塗改改,王維克非常生氣。但是仔細一看,他知道這個學生在做問題的時候總是很聰明,他的每一個問題都寫了幾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立刻引起了王維克的興趣。
有一次王維克在課堂上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今物不知其幾?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過了很久,竟然沒有一個同學舉手回答..
此時,華羅庚正在緊張地算計。
過了一會兒,他終於站起來大聲說:是23!
王維克非常高興。他告訴學生,這是《孫子算經》中一個著名的題目,這是中國古代的經典算術,幾個西方數學家稱它為孫子定理。在楚漢之爭中,漢王劉邦的大將軍韓信就用這種方法來指揮軍隊的。
王維克還在課堂上表揚了華羅庚,說他前途光明,鼓勵他努力學習。從此,學生們對華羅庚讚不絕口,華羅庚也更加努力。
兩年後,華羅庚從初中畢業,進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讀書。雖然這所學校的學費已經很低了,但是華羅庚卻因為沒錢支付而離開了,學校離開學校後。他回家去幫助他父親打理去雜貨店。
從此,華羅庚開始了自學生涯。
他向在雜貨店閒逛的王維克老師借了幾本數學書,花了所有的時間鑽研數學。就這樣,他花了五年時間完成了高中和初中的所有數學課程。
1929年,19歲的華羅庚患上了可怕的傷寒,這種病持續了半年,使他的左腿永久殘疾。當他走路時,他不得不在左腿上畫一個大圓圈,在右腿上邁出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行走,他曾開玩笑地稱之為「圓與切的運動」。
此時的華羅庚並沒有向命運屈服,他發誓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
他慢慢地開始向雜誌投稿。
開始,因為他寫的問題已經被一些外國專家證明,他的手稿一再遭到拒絕。
但是,這增加了華羅庚的信心,因為他自己研究過這些問題,沒有看到別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後來,他終於有機會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就在1930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在他的辦公室裡閱讀了《科學》雜誌,發現了一篇題為《蘇家駒代數五次方程解不能成立的原因》的文章。
看著它,不禁拍手叫好:華羅庚是哪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
熊慶林繼續問:他是哪所大學的老師?每個人都看著對方。最後,一位江蘇籍的老師想了很久,慢慢地說:我哥哥有一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在哪裡教過大學!他只上了初中,聽說他是金壇中學的一名事務員。
熊慶來不禁驚嘆:一個初中畢業的人,如果能寫出這麼深奧的數學論文,那一定是個天才..他立即決定邀請華羅庚去清華大學。他打破了規定,讓華羅庚成為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
此時,華羅庚只是21歲。他最後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清華大學。
從此,華羅庚的人生開啟了「開掛」模式!
在清華大學圖書館期間,華羅庚也出乎意料地幫助過錢偉長,當時錢偉長早想去物理系了,但他考的太差了,物理只有5分,這個分數系主任的不想要,最後是走的關係,上體育系主任吳有勳提出了要求,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高等數學,這三門課已經達到70分。
錢偉長每天都這樣去圖書館。當時華羅庚在圖書館,一看錢偉昌這個水平太差了,而錢偉長看到華羅庚這個水平太高了,研究的東西自己看不懂,就和華羅庚打好關係,華羅庚給錢偉長 實時輔導,最後達到了70分。
在清華大學,華羅庚在短短2年的時間裡,以驚人的毅力自學了英語、法語、德語和日語。
他每天早上在圖書館呆到深夜。正是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他在兩年內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
在23歲的時候,清華大學首次破例讓華羅庚當助教。再過兩年,他在清華大學正式成為一名教師。從初中畢業到25歲,我成為了清華大學的一名教師。華羅庚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從那時起,數學界出現了一顆璀璨的星星。
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訪問了中國。他注意到華羅庚的潛力,並高度推薦給哈代,當時著名的英國數學家。
1936年,華羅庚進入劍橋大學,度過了很關鍵的兩年。
這時他已經在華林問題上有了很多結果,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
如果華羅庚留在英國,應該有很好的發展,但是在1938年,他毅然回國,到西南聯合大學擔任教授。
在昆明的吊腳樓裡,他的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這本書已經出版了60多年了。這本書的主要結果仍然是世界領先地位。它被翻譯成俄語、漢語、日語、德語和英語,成為20世紀的經典作品之一。
華羅庚曾在西南聯大教授他的《堆壘素數論》。剛開始,被吸引的學生擠滿了教室,但後來,聽課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只剩下4個人了。
因為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這本書對普通的學生來說實在是太深了,大家聽了半天還是雲裡霧裡,乾脆就放棄了。
不過還是有兩個人堅持到了最後,這兩個人就是後來成為著名數學家的閔嗣鶴和鍾開萊。
後來,華羅庚去美國講學,美國普林斯高級研究學會將他的任命作為研究員。普林斯頓研究院作為一家尖端研究的機構,以往只招收有博士以上學位的學者,而華羅庚,只有一張初中文憑。
在這裡,華羅庚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等世界頂尖科學家成為同事。
1948年,華羅庚成為美國利諾伊大學數學系的終身教授。
羅庚在美國受到了馮·諾依曼的讚賞。他讓華羅庚參觀了他的實驗室。
華羅庚看到後驚嘆不已,因為早在1946年,美國就研製成功了ENIAC電子計算機。
華羅庚心裡開始盤算著回國以後如何在中國開展電子計算機的工作。
當時中國的形勢並不好,有人勸他不要回去。
華羅庚發出公開信:「為了選擇真理,我們應該回去,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這封信在國際學生中間有很大的反響,這影響了許多國際學生返回祖國。」.
1950年,華羅庚回國,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計劃在數學研究所成立一個專門研究電子計算機專業研究組。可以說,華羅庚是中國計算機技術的創始人和最重要的開拓者之一。
華羅庚畢生致力於中國的數學事業,留下了《堆壘素數論》、從《單位圓談起》等十大巨著,和150餘篇學術論文。他開創了中國數學學派,帶領登上了世界一流水平。他還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數學家,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l陸啟發
堅鏗和龔升等。因此,華羅庚被稱為中國的「現代數學之父」。
美國著名數學史學家貝特曼說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以成為世界上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除了華羅庚,當時還有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劉薰宇,劉薰宇為人很低調,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是中國那個年代的科學大師基本上都受過他的影響。
例如,中國的一位數學家叫「谷超豪」。他說:我記得看過劉薰宇的《數學的園地》,其中一部講述微積分思想,從什麼是速度開始。我在思考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但在閱讀了這本書後,發現真正的速度概念應該用微積分深入理解,因此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
由此可見,一本好的數學書可以讓孩子們愛上數學。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經遇到過麻煩。他說:「經過多年培訓的學生沒有取得任何學術成就,可以與民國培養的碩士學位相比較。」」
在中國條件這麼差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一批大師呢?
他們使用的教科書特別好呢?
劉薰宇的書我專門給我的孩子們看。我的孩子在五年級,他們通常上數學課。有時候,他覺得去上課有點無聊。但是他發現讀這本書很有趣,他可以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學校裡去,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
我給孩子看的這套書一共有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談算學》
劉薰宇的化身馬先生,解釋了一百多個問題,主要是關於如何用圖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數學趣味》
主要是關於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談論所有的事物都是數學,通過一切事物來學習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
這本書有點難。討論了函數、連續、歸納函數、微分、積分、集合等概念及其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解釋的方法很好,我的孩子五年級,還可以解讀部分內容。
劉薰宇簡直是科學家的一個神話。裡面的函數知全部成為識成為一個又一個的段子
本書適用於小學生和初中學生,可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自我學習。
因為它是由中國數學家寫的,所以在中國數學中有許多奇妙的數學題。
比如什麼是「八仙過海」和「韓信點兵」?
所以,你可以給你的孩子看一看這個數學數,它啟發了世界上最棒的科學家。
這套書一共三冊,性價比很高,只要69元,包郵到家。
如果你家孩子數學不好,想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選這套書一定不會錯。
點下面的橫條就可以參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