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從雜貨鋪小夥計到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如何創造奇蹟?

2020-10-04 湖北衛視大揭秘

1931年的夏天,清華大學迎來了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他戴著眼鏡,身材清瘦單薄,因為左腿殘疾,他顯得有些步履蹣跚,這個人就是華羅庚。在踏入清華大學之前,他只有初中文憑,在一個小雜貨鋪當夥計。

然而,在踏入清華大學之後,他一次又一次打破了清華的紀錄,僅用了七年就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教授,日後更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一個僅有初中文憑的人,為何會被清華錄取?從雜貨鋪的夥計,到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是如何創造這一奇蹟的呢?

1911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普通的家庭,全家人依靠父親打理一家小雜貨鋪勉強為生。年少的華羅庚常常讓人失望,他就像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拖班級後腿的「差生」,頑皮淘氣,上課不聽講,成績自然不好,字跡也非常潦草。有老師形容,華羅庚的字,就像是螃蟹滿地爬。當年,金壇中學的老師們一致認為,華羅庚根本就不是個讀書的料。然而一個特殊人物的出現,卻改變了華羅庚的一生。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這張就是華羅庚取得的金壇中學的初中畢業證。上面寫著「學生姓名華羅庚,現年十六歲,在本校初級畢業」。沒想到這張畢業證,成為了華羅庚此生唯一的一張學歷證書,也是他在學生生涯的最高學歷證書。此後成為數學大家的華羅庚,為何只有一張初中畢業證呢?

華羅庚與妻子和孩子們

1929年,金壇城裡流行起了傷寒病,華羅庚也被傳染,一病不起了。為了給丈夫請醫買藥,妻子吳筱元偷偷將陪嫁的衣物和首飾送進了當鋪。華羅庚這一躺,就是半年,請上門來的郎中認為他已經無藥可救,然而,妻子卻仍不願放棄。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華羅庚終於從死亡線上掙扎了出來,然而大病過後,他走起路來就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跨出一小步。

雖然成了殘疾人,卻並沒有影響華羅庚鑽研數學的勁頭,然而他即將面對的是世人的嘲笑和譏諷,他該如何用殘軀撐起一個大家庭,又該如何面對將來的命運呢?

熊慶來

1930年,清華大學理學院算學系主任熊慶來在《學藝》雜誌上看到了一篇署名為華羅庚的論文,這篇論文竟然是在質疑一位數學大家在運算上的錯誤,並且十分有深度地討論了一個世界性的數學難題,然而,華羅庚這個名字他卻從來沒聽說過。當他得知華羅庚只是一個初中學歷的小雜貨店夥計時,頓時震驚了。一個窮鄉僻野的毛頭小子,怎麼會有如此見地呢?

1931年8月中旬,21歲的華羅庚終於走出了金壇小鎮,進入了當時中國的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剛進入清華時,華羅庚只是算學系圖書館的一名管理員,然而不過是短短兩年的時間,算學系的一眾教授為何聯合申請,希望破格讓年僅23歲,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登上清華大學的講臺,教授微積分呢?

1936年,經過清華大學推薦,26歲的華羅庚得到了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的資助,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去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導師將華羅庚的聰明和勤奮看在眼裡,建議他攻讀博士,並且認為別人要四年才能攻下來,華羅庚最多兩年就可以拿到博士。然而,面對這天時地利的良好條件,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為何毅然放棄成為博士呢?當他意氣風發地向著數學巔峰攀登時,為何卻突然決定立即回國呢?

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華羅庚在英國憂心如焚,立即決定啟程回國。好友勸他不必冒此危險,然而,華羅庚卻毅然放棄了蘇聯科學院的訪問邀請,以及在劍橋大學繼續研究的計劃,回國與同胞共赴國難。在槍林彈雨,華羅庚又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數學的最高殿堂的呢?

相關焦點

  • 節目|從雜貨鋪小夥計到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如何創造奇蹟?
    他戴著眼鏡,身材清瘦單薄,因為左腿殘疾,他顯得有些步履蹣跚,這個人就是華羅庚。在踏入清華大學之前,他只有初中文憑,在一個小雜貨鋪當夥計。然而,在踏入清華大學之後,他一次又一次打破了清華的紀錄,僅用了七年就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教授,日後更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一個僅有初中文憑的人,為何會被清華錄取?
  • 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數學大師,華羅庚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要說數學成就,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華羅庚」了,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不僅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更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天才。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 華羅庚與數學後人穿越時空的對話
    舞臺上擺放著一隻藤椅和一把小椅子。音樂響起(富有當代氣息):三位數學後人著搶眼的夏裝上場。他們站定,畢恭畢敬地給華羅庚的遺照鞠躬行禮。數學後人A:同學們,今年是新中國、中科院七十周年華誕。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盛,我們的中科院為國家做出了越來越多具有顯示度的貢獻。我們能夠在條件如此好的數學院學習自己熱愛的數學,應該感謝放棄錦城梁園,回國建設的偉大先輩們!
  • 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23歲自學成清華老師,最後成為中國的愛因斯坦
    而華羅庚也初中畢業。進入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然而,雖然這所學校的學費已經很低,然而華羅庚一家還是供不起。只好輟學回家,幫助父母管理雜貨鋪子。是的,你沒有看錯,華羅庚正經的文憑就只有初中文憑。如果王維克這個時候沒有再次出現,華羅庚的人生也就只是一個雜貨鋪的小店員,1928年,法國留學歸來的王維克,再次回到了這次,並且出任這所初中的校長。
  • 《數風流人物》往期人物華羅庚《數學人生》
    我覺得很了不起,我覺得很了不起,為什麼,你到金壇去就知道了,那個小縣城,初中什麼的條件都很差。  主持人同期:  是金壇。  華俊東同期:  對,金壇,那時候小的時候都叫他羅呆子。  主持人同期:  啊,羅呆子,為什麼叫他羅呆子?  華俊東同期:  因為他除掉數學以外其他都不管。
  • 華羅庚:定律不滅,華章未已 - 七十年來家國 - 海外網
    華羅庚還是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身殘志堅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金壇金城鎮大橋(今南新橋)東頭的小商之家,祖籍丹陽訪仙橋。其父40得子,為取「進籮避邪,同庚百歲」之吉兆,為他取名羅庚。
  • 數學閱讀,讀什麼
    大家推薦的有: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張景中院士的《數學家的眼光》,談祥柏教授的《談祥柏趣味數學詳談》叢書,李毓佩教授的《數學西遊記》,歐陽維誠先生的《唐詩與數學》,張景中院士主編的《好玩的數學》叢書,劉薰宇先生的《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特級教師唐彩斌等主編的《數學在哪裡》叢書,臺灣編譯的《漢聲數學》叢書,劉堅教授主編翻譯的《數學閱讀》叢書,日本的《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數學
  • 初中學歷,身體殘疾,23歲自學成清華教授,他才是中國的愛因斯坦
    如果說一個「中國數學第一人」,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華羅庚,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人民科學家」,在數學界有著崇高的地位。鮮為人知的是,華羅庚是一個出身貧寒,身體殘疾且只有初中學歷的人。從一個初中生到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的一生充滿了勵志和傳奇色彩。
  • 毛澤東鼓勵華羅庚:立大志 絕舊緣 走新路
    鳳凰衛視9月11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64年,正在苦悶中彷徨的華羅庚讀到毛澤東的那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便提筆給毛澤東寫了一首短詩,詩文是,「森森白骨堆中,是俺身生所在,皮囊縱然萬般改,積垢依然深埋。妖風易受盅惑,風起障目塵埃。勤學毛著脫舊胎,才能入得門來。
  • 日軍電報密碼升級,國軍專家急得團團轉,華羅庚僅用一夜將其破譯
    小時候總聽大人們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個時候實在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在當時的我們看來,數學的作用不就是買零食時算個帳嗎?長大後才發現,對數學的這種認知實在是太淺薄了,數學乃是物理、化學、通訊、信息等各專業的基礎,並且在七八十年前的抗日戰爭中,數學可是起到了大作用。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奇蹟雜貨鋪今晚營業 蘇寧拼購玩起綜藝直播帶貨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東野圭吾的偵探小說《解憂雜貨鋪》,比起東野大叔代表作《白夜行》《祈禱落幕時》《犯罪嫌疑人X獻身》等,《解憂雜貨鋪》少了掙扎的人性、遊走在黑白邊緣的犯罪,是一本包著「偵探」外衣,內容十分溫暖的「解憂」小說。  8月3日,這家神奇的雜貨鋪即將登陸蘇寧拼購。
  • 被抹去50年的中國物理學奠基人
    1995年,清華大學第三教室門廳,127人齊聚,他們中間,有「兩彈一星」王淦昌、「力學之父」錢偉長等七十九名院士和眾多海內外學者。在這裡,他們完成了一尊銅像,銅像的主人,是對他們有過深厚恩情的老師。他是中國物理學界的奠基人,9位兩彈一星科學家是他的學生,他12歲上清華,27歲建清華物理系。華羅庚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 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11月12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在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來自中科院學部局、數學與應用研究院等單位的20多名院士走進金壇,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 計算機之父:數學大師--馮·諾依曼
    不到一個學期,他班上的數學老師走進家門,告訴銀行家自己的數學水平已遠不能滿足馮·諾依曼的需要。「假如不給創造這孩子深造的機會,將會耽誤他的前途,」老師認真地說道,「我可以將他推薦給一位數學教授,您看如何?」銀行家一聽大喜過望,於是馮·諾依曼一面在學校跟班讀書,一面由布達佩斯大學教授為他「開小灶」。
  • 華羅庚出上聯「三強韓魏趙」,難倒眾人,下聯一出更是經典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其中的對聯文化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在歷史上一直散發出耀眼的光輝。古代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除了吟詩就是以對對聯的方式互相增進感情,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對聯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唐代對聯文化逐漸發展,到了宋代對聯文化發展成熟,及至明清時期,對聯已經普及到了千家萬戶,比如明朝初期,家家戶戶每逢過年的時候就張貼春聯。歷史上出名的對聯數不勝數,對聯的名人我們也能如數家珍。
  • 大數學家華羅庚用的自學方法,學會你也能成為學霸
    華羅庚這個名字,可能很多年輕的孩子已經不熟悉,他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名人。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只讀過初中就輟學。人雖窮,志不短。他待在家裡花費五年時間自學完高中和大學所有數學課程,並發表一篇論文。清華數學系的主任知悉後,因為惜才,邀請華羅庚到清華圖書館幫忙。在清華這段時間,華羅庚水平大幅度提升,24歲就成為清華講師;據聞他還抽空學幾門外語,日語、德語、法語等。從一名只有初中文憑的輟學生,靠著自學能力,成為數學界的大神,還屢次發表世界級理論。華羅庚是如何做到的?
  • 小樂數學科普:資訊理論之父香農如何發明未來-譯自量子雜誌
    首先,香農提出了每秒比特數來表示信息的最小數量的公式,即他所謂的熵率,H。該數字量化了消息源將生成哪條消息所涉及的不確定性。熵率越低,不確定性越小,因此將消息壓縮成較短的內容越容易。例如,以每分鐘100個英文字母的速率發送簡訊意味著每分鐘發送26條可能的消息,每條消息均由100個字母的序列表示。
  • 印度心算天才少女,揚言比計算機還快,華羅庚看了一眼:她算錯了
    這就迅速引起了當時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的注意,他覺得有些難以理解這樣的計算速度,但對此還是非常感興趣。華羅庚出生於1910年,他是個平民科學家,一開始甚至連個像樣的文憑都沒有,靠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成了當時世界聞名的數學家、科學家。作為一個草根崛起的數學家,華羅庚對於那些同樣草根的數學天才肯定是非常在意的,因為他自己就是「高手在民間」的典範。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唯一的兒子現狀如何?
    說起陳景潤,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他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1933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早年的時候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後來受到華羅庚教授的賞識,被調到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在1973年的時候,陳景潤發表了著名的《1+2》的詳細證明,頓時引起轟動,還被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