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這一風俗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到現在多少年了?

2021-01-14 秉燭讀夏秋

過年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過年的來歷?

一年有365天,也許大多數日子如白開水般的平淡,但是一年中總有那麼一天讓全國人很期待,很奢侈、很忙碌。這一天就是「大年初一」,也叫「過年」或者「春節」。

據考證,過年這個風俗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期間。這樣算來有4500年的歷史了。

過年風俗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堯、舜、禹時期,堯死後,舜繼承了皇位,舜在繼位這一天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比如祭祀天地,大宴文武大臣,特赦天下囚徒,總之這一天是萬民同慶、普天同樂。

舜把他繼位的這一天定為歲首,即正月初一。到後來慢慢形成了風俗。

到了現代,人們進入臘月二十三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民間有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臘月二十四——掃房日;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洗疚疾;臘月二十八——洗邋遢;臘月二十九,也叫小初夕,如果是小月,這一天就是大年初夕,這兩天家家戶戶基本把年貨置辦好了。

總的來說,一直到正月十五前,這些日子都叫過年。七七八八算來就近二十多天,期間人們走親訪友,聯絡感情,好好休息,準備開年大幹一場。

其實過年還有一個傳說,遠古時代,「年」是上天派來的天兵天將,他的主要職責是和人們一起除掉禍害人間的妖魔鬼怪——「夕」。夕是邪惡之神,每逢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這一天降臨人間吃人。

老百姓苦不堪言,玉帝這才昭命「年」降臨人間除魔安民。「年」經過詢問老人了解「夕」的活動規律,一致反應「夕」怕紅色和爆裂聲。「年」於是有了主意。

等到了臘月三十的晚上,年讓老百姓穿上紅色的衣服,每家每戶門前燃起篝火燒竹子,竹子燃燒發出啪啪啪的聲音,用於嚇退夕,這就是爆竹的來歷,後來有了火藥,這才有了鞭炮,鞭炮也叫爆竹,比如爆竹聲中一歲除,「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

經過「年」和百姓們齊心協力的戰鬥,「夕」最終被「年」殺死,為了紀念大英雄,把「年」殺死「夕」的這一天,即正月初一叫做「過年」,臘月三十或者二十九就叫「除夕」。

傳說是美好的,過年是美好的,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過年承載的更多的是歡樂祥和的氣氛。是人們感恩祭祖的日子,這個風俗習慣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我們期盼有一天過年這個節日成為中國「申遺」的節日。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河南農村有什麼風俗?過年的風俗是什麼?身在豫北說豫北風俗
    河南農村的風俗是很多的,基本上,從過年到臘月,幾乎每個月都有。所以我們在講農村風俗時,不可能一下子全講完,只能一個一個講。另外,由於各地生活習慣的不同,這些風俗其實是有變化的,並不完全一樣。從紅白喜事到過年過節,這些都會稍有不同。
  • 過年風俗-記憶裡的習慣
    過了二月初二,年也就過完了,人們也就開始為下一個年做準備了… 2016/01/09 過年風俗—做饃 和平常相比,過年做饃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樣式上都要多得多,一般情況下是要請人幫忙的,所以關係較好的鄰裡之間都是輪著做,今天你到我們家幫忙,明天我到你家幫忙。
  • 農村過年,各地風俗都有哪些不同?你家鄉有哪些風俗?
    農村過年各地的風俗都有哪些不同?我的老家農村過年的風俗習慣與很多地方都不大相同。我老家過年的風俗分三步走,三個階段,即辦年、過年和拜年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辦年。我們家鄉辦年過程非常複雜,在臘月二十三之前是要做好殺年豬、做年面、打年柴、抓年魚。
  • 潮汕過年風俗與各地過年風俗大PK
    如今的「臘八粥」,老北京會自家熬上一鍋,鄰裡之間相互贈嘗,然後一家人團聚,盡情享用,其樂融融。喝了這給年「送信兒」的「臘八粥」,老北京這就步入了過年的日程。購吃食,買新衣,備年貨,規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兒的到來。
  • 【風俗】韓國過年和中國過年有什麼不同?過年來韓玩什麼?
    兩國人過春節的時候都會給晚輩壓歲錢,所不同的是,中國人用紅色的信封包成「紅包」,而韓國人則習慣用白色的信封裝壓歲錢。 韓國據說從新羅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過春節被嚴格禁止。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
  • 成都市資訊|說說成都過年有哪些有趣的風俗?
    成都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說說成都過年有哪些有趣的風俗?四川過年,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是做一大桌年夜飯,特別豐盛,但不吃餃子。臘肉、香腸等種類繁多,一般是臘月27、28就煮好了的,要吃到過完年。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麵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遊西郊的杜甫草堂。成都這個城市,在過年期間還是挺熱鬧的,自己就是一個成都人,但是現在有些習俗也漸漸的淡化了。但是準備豐盛的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
  • 農村過年上墳有何習俗?為何現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放炮?你知道嗎
    所以,在我國農村裡面過大年的時候上墳祭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由於農村地區天高地遠,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各個地區的祭祖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你們那邊在大年三十上墳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我們老家皖西南地區,農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三十過大年。在小年和大年這兩個重要的節日,都要給祖宗上墳。
  • 春節前大掃除時間哪一天合適寓意好 過年掃塵日是什麼時候
    掃塵日,2019掃塵日是什麼時候?春節前大掃除是哪一天?一般過年打掃衛生都是農曆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2019掃塵日是什麼時候?掃塵日就是今天,很多人肯定早就在家裡開始打掃了吧,這也是每年過春節的慣例,要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才能用全新的姿態迎接春節的到來,寓意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記憶中的年味,過年風俗都有哪些
    一、什麼是小年 「小年」是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是過年前忙年的開始與伏筆,並非指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
    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一、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二、三月三有哪些風俗習慣?1、薺菜煮雞蛋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鮮香可口、營養豐富的野菜。
  • 馬上又要過年了,大家想過沒,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的?
    再過兩個月就是一年一度的新年佳節了,只是不知道諸位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沒有,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過年的?圖片:古人過年劇照一、華夏的年過年這種習俗,其實是全人類都有的習俗,比如說西方國家的過年,就是在1月1日的元旦這天。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過年時間也是各不相同,這便是所謂的文化差異。
  • 過年祭祀風俗
    《春節小景》豐子愷 過年祭祀風俗 整個春節期間,離不開大快朵頤的美食享受,大年夜的年夜飯更是一頓美食盛宴,而祭神祀祖,也是過年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 新疆務工人員:風俗習慣受保護 工作自由 多勞多得
    從來沒有聽說過,也沒有看到過我們哪個人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被禁止、受壓制了。」1月7日,洛浦縣務工人員阿布都力木·居買對眾多媒體記者表示。新疆新聞辦2021年首場涉疆新聞發布會現場(新疆日報記者 王臻攝)當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涉疆問題新聞發布會,部分少數民族務工人員面對一眾媒體記者,介紹自己就業、生活狀況,反駁境外媒體「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被禁止」「受壓制」的虛假報導。阿布都力木·居買來自和田地區洛浦縣,現在縣裡的一家水泥廠工作。
  • 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 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一、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1、除夕夜北方吃什麼?相信北方的朋友過年,都是非常有年味的,這個地域因素有關。那麼除夕夜的晚上都會吃什麼呢?(1)餃子。北方的除夕夜,餃子是必備的。北方人的年夜飯中,一定少不了饅頭,這是過年必備的食物。饅頭是蒸出來的,有說法稱,除夕夜的饅頭蒸得越好,來年的日子也就越紅火。2、除夕夜南方吃什麼? (1)湯圓。南方的除夕夜怎能少了湯圓?特別是江蘇、上海等地,每家每戶的除夕夜都會吃湯圓。除夕夜吃湯圓,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 臺灣風俗習慣
    國民黨遷臺又有大批大陸人員來到臺灣,所以臺灣漢族同胞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許多與大陸基本相同,一般保持著閩、粵地區的特徵。  (一)衣食住行  1、衣飾。以往鄉村男女多穿漢服。中年以上的婦女喜著長衫,或短衣短褲;老年人喜著青黑色衣衫或香雲紗;日本統治時期西裝革履開始流傳到鄉村,幾十年來已相當普及。城市婦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裝。
  • 「百家號鼠你紅」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 除夕夜守歲打一歇後語
    二、2020鼠年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民間關於除夕夜的傳統風俗習慣有很多,其中根據農曆年份的不同,風俗習慣也會有所不同。那麼關於2020鼠年除夕夜,有哪些風俗講究呢?2020鼠年除夕夜的風俗有哪些呢?1、貼對聯貼對聯是除夕夜的風俗習慣之一,將春聯、門神、福字等紅色喜慶元素,鋪貼在家中的門上和窗戶上,以營造過年的氣氛。這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 今天是農曆7月15,在農村有哪些風俗習慣?外出打工的人怎麼辦
    導語:今天是農曆7月15日,在農村有哪些風俗習慣?外出打工的人怎麼辦?今天是農曆的7月15日,也是被稱為「中元節」的一天,這一天在各地農村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但相同的都是對已故先輩表達思念的一天,這也是人們不忘本的一種表現方式,以此,表示對自己祖輩感恩的一種情懷。每年農曆的7月15日這一天到來之前,在各地農村就有祭祖的風俗習慣,村民們會帶上香火到祖墳去焚香祭拜,每年如此。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風俗  3、吃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
  • 韓國過年和中國過年有什麼不同?過年來韓玩什麼?
    兩國人過春節的時候都會給晚輩壓歲錢,所不同的是,中國人用紅色的信封包成「紅包」,而韓國人則習慣用白色的信封裝壓歲錢。 韓國據說從新羅時代韓國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對朝鮮半島實行殖民統治時期,過春節被嚴格禁止。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
  • 精選一組關於挪威、丹麥及冰島的風俗習慣
    風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說文化所包含的大部分內容都屬於風俗的範疇。因此,文化環境是決定風俗特徵的一個因素。——〔泰〕披耶阿努曼拉查東一,挪威的風俗習慣。1,挪威人的飲食離不開魚類和水產品,輔之以肉類,有羔羊肉、小牛肉、牛肉,駝鹿肉和馴鹿肉也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