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過年的來歷?
一年有365天,也許大多數日子如白開水般的平淡,但是一年中總有那麼一天讓全國人很期待,很奢侈、很忙碌。這一天就是「大年初一」,也叫「過年」或者「春節」。
據考證,過年這個風俗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期間。這樣算來有4500年的歷史了。
過年風俗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堯、舜、禹時期,堯死後,舜繼承了皇位,舜在繼位這一天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比如祭祀天地,大宴文武大臣,特赦天下囚徒,總之這一天是萬民同慶、普天同樂。
舜把他繼位的這一天定為歲首,即正月初一。到後來慢慢形成了風俗。
到了現代,人們進入臘月二十三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民間有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臘月二十四——掃房日;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洗疚疾;臘月二十八——洗邋遢;臘月二十九,也叫小初夕,如果是小月,這一天就是大年初夕,這兩天家家戶戶基本把年貨置辦好了。
總的來說,一直到正月十五前,這些日子都叫過年。七七八八算來就近二十多天,期間人們走親訪友,聯絡感情,好好休息,準備開年大幹一場。
其實過年還有一個傳說,遠古時代,「年」是上天派來的天兵天將,他的主要職責是和人們一起除掉禍害人間的妖魔鬼怪——「夕」。夕是邪惡之神,每逢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這一天降臨人間吃人。
老百姓苦不堪言,玉帝這才昭命「年」降臨人間除魔安民。「年」經過詢問老人了解「夕」的活動規律,一致反應「夕」怕紅色和爆裂聲。「年」於是有了主意。
等到了臘月三十的晚上,年讓老百姓穿上紅色的衣服,每家每戶門前燃起篝火燒竹子,竹子燃燒發出啪啪啪的聲音,用於嚇退夕,這就是爆竹的來歷,後來有了火藥,這才有了鞭炮,鞭炮也叫爆竹,比如爆竹聲中一歲除,「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
經過「年」和百姓們齊心協力的戰鬥,「夕」最終被「年」殺死,為了紀念大英雄,把「年」殺死「夕」的這一天,即正月初一叫做「過年」,臘月三十或者二十九就叫「除夕」。
傳說是美好的,過年是美好的,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過年承載的更多的是歡樂祥和的氣氛。是人們感恩祭祖的日子,這個風俗習慣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我們期盼有一天過年這個節日成為中國「申遺」的節日。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