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小玲
編輯|友 子
「看書爽不爽,跟做劇爽不爽,真的是兩碼事。我們看得有多開心,就改得有多痛苦。」
說起對原著小說的改編,《黃金瞳》的編劇張鳶盎深有感觸。她對數娛夢工廠表示,她可以理解原著粉絲的心情,因為她是編劇的同時,也是小說的讀者。
(《黃金瞳》《老九門》等熱門劇集編劇張鳶盎)
張藝興主演的《黃金瞳》2月底上線至今已經有半個月了。這部熱門網文IP改編的劇集上線後收穫了不俗的熱度,但似乎並沒能避免男頻文的爭議。
「典當行工作的小職員莊睿,在一次意外中,眼睛發生異變,他的生活也隨之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眼生雙瞳,財富人生。」從《黃金瞳》的原著介紹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典型的男頻爽文,也就是所謂的屌絲逆襲套路,與《武動乾坤》《鬥破蒼穹》一個玩法,無非就是打怪升級。
但如今觀眾對「大男主+大IP」已經產生了懷疑,《黃金瞳》的改編壓力可想而知。
《黃金瞳》原著小說體量較大,涉及爽點的不少內容難以實現影視化。面對一些「建國以後,不可能保留」的粉絲點,《黃金瞳》劇組要如何取捨?而以團隊合作的靈河又有著怎樣的編劇工作模式?
張鳶盎近日接受數娛夢工廠採訪,介紹了《黃金瞳》對原著情節改編時的考慮,如何彌補劇中人物開掛背後的邏輯、增加作品的厚重點成為了改編重點。
原著情節如何取捨?爽點難保留
2013年,在白一驄的推薦下,張鳶盎閱讀了《黃金瞳》的原著。
當時團隊正在做《暗黑者1》,某次閒聊白一驄提起了《黃金瞳》這本古玩題材的小說,張鳶盎起初也僅僅只是讀者心態,覺得有趣看著玩,但卻就此入坑。
「小說看起來真的很爽」,但這種「爽」卻僅限於閱讀。2017年初,《黃金瞳》項目啟動,張鳶盎與團隊開始以編劇視角對小說進行拆解,「爽」帶來的難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一方面,《黃金瞳》是一本玄幻修仙小說,內容的粉絲點,多數與玄幻相關,主角莊睿的黃金瞳甚至有治癒癌症的神力。而輾轉多地的尋寶之旅更是神獸不斷,比如金銀島水底的巨型章魚、水怪攻擊直升機等。
「別說劇集的定位是現實主義題材,哪怕是古裝,我們都沒法寫,更不用說建國以後了,這些都是不可能保留的。」
另一方面,原著是典型的男頻作品,主角靠開掛技能一路打怪,作為網文閱讀起來很爽。但缺點也很明顯,跟所有的大男主題材類似,敘事較為分散,開掛解釋所有情節,56集的電視劇,在改編時往往需要費力增加故事的厚重感。
於是,刪除哪些?保留哪些?又拓展哪些?這些問題就成了改編的重點。
張鳶盎告訴數娛夢工廠,從2017年初到2018年開機,《黃金瞳》的劇本改編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經過了4個版本的修改才最終成型,「有那麼幾集,我們大概修改了六稿、七稿,甚至更多」。
故事線上,張鳶盎說,改編之後的《黃金瞳》強調了三條故事線,「一條是莊睿此刻正在發生的鑑寶故事線,還有一個是秦朝馮權的故事線,就是第一個擁有「黃金瞳」超能力的人,最後一個就是莊睿下落不明的爺爺,當年考古隊的故事線。」
圍繞上述三條故事線,張鳶盎帶領團隊對小說中百餘個人物進行了整合,重新設定了人物形象與性格。
張鳶盎和團隊一直在努力補充開掛背後的邏輯,《黃金瞳》想要強調的是主人公自身的知識和積累,這從劇一開始就更改了莊睿學經濟的設定就可見一斑,第二集就被騙買下拼接的瓷器也印證了這點。
張鳶盎指出,黃金瞳反噬的確是由編劇團隊新增的內容。「我們想要的,是反不勞而獲,即使擁有超能力,也是需要代價來換取的」。
另外,識物易、辨人難也是劇的主題。從劇情來看,現在或許更多地在強調古玩賭石等領域的水深,但石三、秦萱冰等人無疑為後期主旨的提升埋下了伏筆,或作了一個提示。
跟數娛夢工廠解釋完改編,張鳶盎深吸了一口氣,「這個改動,說起來確實挺大,但我們還是力圖保留小說的氣質,這就是我們改編想要追求的方向。」
溝通前置的團隊編劇模式
2013年,張鳶盎剛畢業,在一個師姐的介紹下加入了白一驄的團隊,第一個項目是《暗黑者》。如今走過職業生涯的第6個年頭,從最初的《暗黑者》到《老九門》《沙海》《香蜜沉沉燼如霜》再到如今的《黃金瞳》,這個90後編劇已經參與過多部熱門大劇。
(《老九門》中的張藝興)
但有意思的是,這些與靈河文化關係密切的劇集裡,編劇那一欄,基本都是多人的形式。《老九門》與《沙海》的編劇是南派三叔、湯祈岑與張鳶盎,《香蜜沉沉燼如霜》的編劇則隊伍更為龐大,包括張鳶盎、馬佳、徐子善、劉格林、陳璐莎等,多達十人。
《黃金瞳》原著近1300章、420萬字,影視化的改編體量較大,因而「這個項目裡大概用了8、9個人。」
這樣的現象與靈河編劇團隊的獨特工作方式有關。根據張鳶盎的介紹,目前靈河的編劇大約有130人,張鳶盎團隊成員20人左右。按照項目體量的大小來分配,「最早做《暗黑1》開始,當時我們就兩、三個人,之後隨著一個一個項目,增加新的人手。」
張鳶盎向數娛夢工廠介紹,靈河的編劇團隊有自己既定的工作模式。
確認開啟一個項目的時候,張鳶盎與團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對原著進行全面的拆解梳理,重塑人設和大綱。
以《黃金瞳》為例,接下項目的張鳶盎,首先要做的就是分配閱讀,和團隊一起按照章節梳理小說,羅列故事發生的年代、地點、大小事件,以及這些時間背後的群體、角色等等細節。
「然後再做判斷,哪些內容要捨棄,哪些情節要再豐富。而小說中使用了倒敘和插敘手法的內容,我們會調整為正序,整個故事框架就出來了,之後在這個基礎上再做改動,最後確定一個劇本版的故事順序。」
之後就進入第二步:大綱與分場。全員一起開會討論,根據編劇的特點和擅長的風格來落本,集齊硬稿之後再次開會討論,詳細核對每一集的劇情。「其實這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比如說我寫了這幾集,但是我對五六十集的劇情是完全了解的。」再然後便是詳細的分集內容設置了。
而《黃金瞳》中涉及到冒險、森林、海外等場景的部分,由於需要依據實際的看景情況來判斷操作的可能性,在進組之後還得不斷的做出調整。
《黃金瞳》的實地取景覆蓋北京、烏克蘭、騰衝、銀川等地。潘家園,沙漠,戈壁灘等地,「行程近兩萬五千公裡」。選擇海外哪個國家,都需要配合看景團隊的報告來綜合考慮。
「比如我們現在定的烏克蘭,劇本裡很多地方就要調整成一個烏克蘭的狀態。」張鳶盎表示,靈河編劇團隊的工作習慣是溝通前置,有利於劇本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開機之後才發現無法執行的問題。
「我們吃過進組才改戲的虧,人都定了、景也看好了,然後出了問題現改,這其實是耽誤效率的事情。」
正因如此,靈河的編劇團隊採取的方式,是劇本一稿或者二稿出來之後要求全員參加劇組籌備會,從編劇到導演,外聯、美術制景、服化道等等均不能缺席。
「比如說這個特效怎麼用、美術怎麼做才符合小說、劇本、哪些演員導演和編劇都覺得合適,在開機之前的籌備期,我們就會溝通好。」
張藝興項目之初就定下,
「編劇背鍋背習慣了」
《黃金瞳》是張藝興與靈河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2017年的《老九門》。
項目之初,張鳶盎與團隊開會討論角色人設問題,說起莊睿的呆萌又小腹黑人設時,白一驄提了一句「張藝興你們覺得怎麼樣?」,之後又詢問了導演林楠的意見,導演看小說、看劇本再對照張藝興個人,覺得合適就定下來了。
張鳶盎表示選角是以合適做為最主要的參考。「定下張藝興之後,劇本創作期間就有了一個大概的人物形象,再去構思就很順暢。」也因此就有了劇情裡「小綿羊」、「努力努力再努力」等與演員相關的彩蛋。
「其實不光是藝興一個人,包括像王櫟鑫,他有幾段劇情,說著說著開始唱歌,這個也是導演團隊在日常觀察到演員性格特質,然後給了一些自由發揮空間。」張鳶盎解釋道,在不影響劇情走向的情況下,增加一些粉絲嗨點,這個是從《暗黑者》時期就一直保持下來的靈河特點。
而聊起編劇頻繁背鍋挨觀眾批評,張鳶盎很是無奈,「現在都很佛了,我們不可能要求觀眾像我們一樣了解到哪個步驟,哪裡出現了問題,背鍋也就不可避免了。」
但同時張鳶盎也結合切身體會表示,從《暗黑者》到《黃金瞳》,網劇的影響力在提升的同時,觀眾對節奏、邏輯的要求自然也在提高。「這是個好事,我們會努力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