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的史前史:《精靈寶鑽》| 郭暮雲

2021-02-14 暮雲的半導體

一個民族要有神話。神話是民族對那自身所出的溫暖而黑暗的子宮的集體記憶。反過來,沒有神話的民族,就像是未曾經歷產道擠壓就剖出的早產兒。所以,若是沒有神話,就有必要發明神話,就像有必要儘快給這孩子做充分的全身按摩,並且放進氧氣充足的保溫箱,讓TA繼續發育。

漢族其實沒有神話,因為它本身可能就是被發明出來的,更像試管嬰兒甚至複製人。或者說,如果有信仰、有文化、有組織特別是有認同才是一個民族的記號,那麼它就不像是個民族。它或者是過去民族的灰燼,或者是未來民族的土壤,但目前卻處於一個散沙式的高熵期,沒有神話可以算是證據之一。

當然,相反的證據也能找到。幾十年前(1984年)被民間文藝工作者胡崇峻從神農架地區找出來的《黑暗傳》,若真是自古流傳,那麼無論它多麼粗鄙,或許也初步具備成為保溫箱的潛質,即便它現在還四處漏風。但正所謂兒不嫌母醜,有總比沒有強。

(引自《黑暗傳》序言)

相對而言,《精靈寶鑽》就精緻多了,畢竟它的作者是牛津的語言學教授,鼎鼎大名的J.R.R.託爾金。但他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其實和胡崇峻搜集整理《黑暗傳》並無兩樣。簡單來說,就是他想為英格蘭發明神話。

(J.R.R. Tolkie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

託老是這樣說的:

「我從早年就對自己所愛之鄉土沒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傷。希臘、羅馬、凱爾特、德國、斯堪地那維亞、芬蘭都有根植於自己語言的神話,唯獨英文沒有;亞瑟王的故事是英國的,不是英文的,因此無法取代我的失落感……。我要為英文寫一則神話,一則遙遠的傳奇,以精靈的眼睛來看天地初開以降的一切事……。更重要的是,我要在這則神話中清楚明確地包含基督教的信仰。我相信所有的傳奇與神話,如同所有的藝術,絕大部分是源自於「真相」(truth),卻以隱約的方式反映出道德與宗教上的真理(或錯誤)。這些故事是全新的……」

不過,關鍵的不同點是,英格蘭雖沒有真正的神話,但英格蘭人卻是真正的民族。他們是一千多年前活潑潑出現的一個強壯的嬰兒,並且後來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以無數的證據反證著自身先天基因的強大和後天營養的充足。所以,託爾金所做的,並非發明黑暗的保溫箱,更像是回憶母親的側身像。

作為神話的《精靈寶鑽》屬於文人創作,而非來自原汁原味的口述傳統。正如文人創作的《安徒生童話》相對於搜集整理的《格林童話》來說,多了些精緻,少了些黑暗;文人創作的《埃涅阿斯紀》相對口口相傳的《荷馬史詩》來說,多了些齊整,少了些蕪雜。也就是通常來說,「作」要比「述」的價值低一些。就像切斯特頓所說,口述傳統就像一個村子裡,大家都知道的那些自古流傳的故事(這是「神話」的標準定義),而文人創作就像這個村子裡,某個瘋子個人寫的東西。

不過《精靈寶鑽》雖然是個人創作,但卻可能是古往今來的民族神話發明家的作品裡,斧鑿感最少的一部。正如身為文藝復興大師的米開朗基羅,其雕塑作品雖是仿照古希臘風格而作,但其水準實際上已經大大超越了古人,因為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典神韻,同時卻又加上了現代的精緻整齊。同理,託爾金的神話雖然是在向西北歐神話致敬,但在不知不覺間,上帝已經使用他完成了比芬蘭史詩之類東西更好的作品。就像杜甫絕對不會認為自己的詩比祖父杜審言的更好,但他這在後的,終究還是會在前。

託老本身是中古英語方向的大師,精通《貝奧武甫》等古典範本(作品中隨處可見此書的影響),對西北歐諸族神話都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的《精靈寶鑽》,可以說是半述半作,在口述傳統式神話中最精緻,在文人創作式神話中最靠譜——在此意義上甚至完全可以採納他自己的說法:這部作品本就是他從精靈語翻譯為英語的。

是的,他對這部作品用心之深,可以以他甚至為之發明了「精靈語」為證,後世《阿凡達》劇組發明潘多拉語之類的效顰,只能不斷證明託老的驚才絕豔和無法超越。因為他的精靈語有相當完整的字母表,發音規則和語法,甚至還有多種方言。

精靈語字母表

所以,若說《精靈寶鑽》真是他從精靈語翻譯的,又有什麼不行呢?畢竟,這部書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它是以精靈視角而非人類視角寫成的。

為了避免剝奪大家的閱讀樂趣,這一部分就不寫了。同時希望以下部分難免有的一些劇透,不至於降低此處留白的價值。

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指出,世界上一直都有兩座城,一座屬於該隱,一座屬於上帝,歷史就在這明暗兩條線的交錯中逶迤前行。但那看不見的,比那看得見的更重要。貌似是人在徵戰,但桑樹梢的腳步聲才代表著決定性的力量。

這一思想也明顯出現在《精靈寶鑽》和《魔戒》等託老作品中。後者非常清楚,看得見的戰爭發生在剛鐸,各族聯盟攻打魔多;而那看不見的戰爭(至少邪眼看不見)卻更加重要,發生在弗羅多和山姆那一邊。

同樣,在《精靈寶鑽爭戰史》中精靈所看見的,和實際所發生的,也是若即若離:

西方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贏得了第一仗,米爾寇的僕役落荒逃回烏塔莫。於是維拉穿越中土大陸,並在庫維因恩設下了警衛;昆第除了看見地球在他們腳下震動怒吼,眾水遷流改道,並北方有大火閃電之外,絲毫不知諸神的這場大戰。

即便託爾金沒有太受奧古斯丁影響(很難說沒有),但他深受聖經影響卻是確鑿無疑的,正如前邊引文中他所自稱的:「更重要的是,我要在這則神話中清楚明確地包含基督教的信仰。」

《精靈寶鑽》像極了聖經(特別是舊約)並非意外。相對而言,《魔戒》更像新約,尤其是福音書和使徒行傳。

《埃努的大樂章》顯然是在致敬《創世記》。精靈王子費諾的出走很像《出埃及記》,但他受誘惑的故事又像是伊甸園中的亞當。《精靈寶鑽爭戰史》中的前四次戰役好像《約書亞記》,第五次則有濃烈的北歐神話色彩,特別像「諸神的黃昏」,但又以聖經《啟示錄》式的神義論完成了對北歐體系的超越。《努曼艾爾淪亡史》則很像《列王紀》。而穿插在這些書卷中最精彩的《胡林的兒女》與《貝倫與露西安》則一方面致敬了中世紀傳奇,一方面也呼應了《士師記》和《撒母耳記》。

而全書的核心,根據託老自述,正是《貝倫與露西安》。他永遠記得第一次見到妻子時,她在林中翩然起舞的樣子——這也是貝倫初見露西安的場景。並且託老與妻子合葬之墓的墓碑上,赫然就寫著「貝倫與露西安」。

《貝倫與露西安》的故事的確是整套中土故事的核心和創作動機。《魔戒》中阿拉貢曾吟唱的歌曲,就是「露西安之歌」,而他自己與「暮星」亞雯的故事,也和祖先貝倫與「晨星」露西安的故事遙相呼應。

當然,這兩者的源頭都是託爾金和妻子伊迪絲的愛情故事。

其實這一部分是沒多大必要寫的,託老自己說過,「有人愛做這類事,不過沒多大益處」。因為託老的作品之所以好,好就好在並沒有刻意要對應誰,而是完全文學性的描述而非說教。這一點和納尼亞並不一樣。所以所謂「對應」,其實都是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的。所以以下文字權當姑妄言之也無妨,本人也無意充當託學研究中的索隱派。

在他所敘述的神譜中,一如顯然對應上帝。眾維拉應該是對應天使長(一共十四個,猶太傳統有十二大天使長),其中的米爾寇(魔苟斯)對應撒旦。眾邁雅對應天使,索倫對應撒旦手下的將帥,如果按照彌爾頓的設定,可以說是巴力之類。炎魔算是墮落天使。精靈像是上古偉人。人類中的伊甸三族對應聖民,其他黑暗東方人對應……不說了。矮人比較像北歐蠻族。半獸人之類,則是米爾寇模仿一如創造精靈而山寨出來的拙劣作品。

而回歸中土的諾多精靈與土著辛達族精靈融合的故事,很像諾曼人與英格蘭土著的融合:

在許多地方,諾多族和辛達族融合在一起,成為同一種百姓,說同一種語言;但是他們之間仍有一種差異,就是諾多族在心智與軀體上擁有較大的力量,他們比較賢明,是強而可畏的戰士,他們使用石材建築屋宇,喜歡山坡地與開敞的平原。但是辛達族喜歡森林與水畔,他們有比較美麗的聲音,音樂才能也較佳——諾多精靈中只有費諾的兒子梅格洛爾勝過他們;有些灰精靈始終居無定所,一直四處遊蕩,而且他們總是走到哪兒就唱到哪兒。

千年之前,在羅馬帝國的灰燼上,維京人、凱爾特人與不列顛土著的混合族群,在歸信基督教並且面對入侵的諾曼人時,覺醒為自覺的民族共同體。而外來的王族在出了失地王約翰之後,喪失了在歐陸的大部分領土與權力(此為王族之大不幸,卻是英格蘭之大幸),從此真心實意地選擇與海島的百姓融合,兩者一起逐漸成為今日不分彼此的英格蘭人。

最終拯救世界的埃雅仁迪爾,是一個挪亞式的人物。這一條是託老自己說的,不是猜測。而他和妻子愛爾雯帶著精靈寶鑽孤帆遠航求助諸神時,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當威基洛特首次航行於天空中的海洋時,其閃爍上升的燦爛光芒,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中土大陸的子民遠遠望見它,無不充滿了驚奇。他們將它當作一個記號,稱它是吉爾·伊斯帖爾,「大盼望之星」。當這顆新星在傍晚出現時,梅斯羅斯對他弟弟梅格洛爾說:「你看,那肯定是精靈寶鑽,正在西方閃爍著。」

這裡的「伊斯帖爾」,很明顯就是聖經裡的Esther,因為其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同樣也是「星星」。正如以斯帖拯救了猶太人,這裡的愛爾雯拯救了中土子民。並且埃雅仁迪爾的名字也來自古英語éarendel,同樣是「星星」的意思,特別是指「晨星」,在中世紀基涅武甫的詩《基督》中就有這樣的句子:

éala éarendel engla beorhtast / ofer middangeard monnum sended

 「看那埃雅仁迪爾 天使中最明亮者/ 划過中洲 降臨人間」

—— 《基督》,第104-105行

Steamey - Earendil and Elwing

胡林的兒子圖林·圖倫拔,託老自述,其原型是「北歐神話英雄齊格德、芬蘭史詩中的庫勒沃以及俄狄浦斯王」。恕我孤陋寡聞,前兩個原型暫時沒聽過,但俄狄浦斯王的形象在圖林的身上的確極其明顯。個人認為他的故事,作為悲劇,毫不遜色於《俄狄浦斯王》。其中當他不慎殺害了自己的好兄弟畢烈格之後,書中如此描述:

葛溫多在那裡開口對圖林說:「醒來!胡林·沙理安的兒子圖林,在艾佛林的湖畔有著無盡的歡笑。她是源自永不枯竭的水晶泉,由眾水的主宰烏歐牟看守著不受汙染,她的美麗乃是烏歐牟在遠古之時親手創造的。」於是圖林跪下掬起水來喝;突然間他僕倒在地,眼淚奪眶而出,終於由痴呆中清醒過來。他在湖畔為畢烈格作了一首歌,稱為《大弓之歌》,他大聲唱著,完全不管有沒有危險。

這裡的《大弓之歌》,顯然呼應聖經中大衛悼念掃羅特別是好兄弟約拿單的那首《弓歌》。

而《努曼艾爾淪亡史》,可以說來自於古老的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並且重述了列王紀的故事,同時隱隱呼應《羅馬帝國衰亡史》。

塔爾-彌瑞爾王后與巨浪 by Ted Nasmith

作為神話的《精靈寶鑽》,如前所引,其目的是以「詩意真實」的方式補全英格蘭的歷史:從創世神話開始,到人類紀元結束。以下就與正史相連接。所以託老明確地說,自己的故事所設定的世界,是「西北歐,不列顛和周邊歐洲地區,不包括義大利或愛琴海地區,更不包括東歐」,「勉強可以稱為『凱爾特風情』」。

而這一區域,本就是近世文明——或者說基督教文明,這兩者本就是天經地義的同義詞——的發祥地,因為所有文明的要素與多樣性俱在其中。你在西北歐特別是不列顛可以找到所有宗派(天主教,路德宗,聖公宗,改革宗,衛理宗,浸信宗),所有主義(保守主義,以及其他),所有政體(君主制,共和制,民主制,混合制)。正如劉資中先生所說:歷史就是英格蘭和現在。

而託爾金聲明的他創作的三大主題,極其明顯地體現了這一文明發祥地的真正風貌。這三大主題是:墮落(Fall),必死性(Morality),機械(Machine)。

墮落:真正的美好,至少真正的「光」,是在巨燈紀和雙樹紀。兩者皆被毀壞後,再造的日月,其實已經遠不能與曾經的真光相比。或者說,日光之下的世界,已經是墮落的世界。看似美好的日月,本身也是墮落後的產物,相對巨燈與雙樹,它們不過是「次好之物」——就像相對精靈寶鑽來說,所謂「至尊魔戒」不過是山寨貨。

順便一提,魔戒電影中的精靈王子,其實只是比較低端的木精靈。

「墮落」顯然是來自基督教的主題。書中充滿了墮落:埃努的墮落(米爾寇)。精靈的墮落(不聽維拉呼召,妄自發誓,叛亂。末日之戰後,想要兼得魚與熊掌,既想擁有在中土做雞頭的虛榮,又想保留回西方做鳳尾的機會)。人類的墮落(努曼艾爾的淪亡)。

墮落如熵,不可避免,所以託老說「精靈的藝術變得復古,他們的努力實際上全都是防腐工作」。而基督徒被要求成為「世上的鹽」,也正是要起到防腐作用。我們一切的努力,無非是為了恢復或保存曾經的美好,延緩必有的敗壞——這也正是保守主義的精髓。

必死性(Morality),是神給人類的禮物,精靈沒有,於是這也成了精靈最大的優勢和劣勢。託老說,必死性影響創造欲與藝術,會讓人更熱愛真實世界,反過來更強烈地意識到死亡的存在,於是心生不滿。這種渴望有各種機會淪為墮落。變成佔有欲(佔有世界,佔有寶鑽,佔有魔戒甚至佔有秘銀鎖子甲)和僭越的渴望(米爾寇想成為上帝,精靈想成為維拉,努曼艾爾人想成為精靈……)。而佔有欲和反叛欲結合(或單獨運行時),將導致對力量的渴望,以便更加有效地履行意志,於是導致機械產生。

而託老所謂機械,是指不去發展我們與生俱來的內在力量與天賦,而使用任何外在的設計或裝置(器械),並出於「控制」這一墮落動機使用這些天賦,在真實世界橫行霸道,以強權來壓迫他人的意志。並且「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邪惡可以是,也確實是發乎於顯而易見的善,即造福世界與他人的渴望」。

身為經歷過一戰和二戰的老兵,他所指的是什麼,不言自明。還不懂的話就想想他不斷提到的美好和文明在哪裡,邪惡又來自哪個方向。

以不列顛為核心的西北歐基督教保守主義文明,本無任何自證其高貴出身及道路自信的必要,但託爾金的工作,卻高明而完美地補上了並無太多遺憾的缺環,使得本來已如三顆精靈寶鑽一樣璀璨的英倫三島,面對著魔多一般的世界,更加熠熠生輝。

地中海文明的頓挫英雄格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其他文章)

相關焦點

  • 《精靈寶鑽》:遠早於《霍比特人》和《魔戒》的第一紀元
    託爾金《精靈寶鑽》遠遠早於《霍比特人》和《魔戒》,不論是它被託爾金用鉛筆匆匆寫在破舊筆記本上的時間,還是它本身所講述的故事,都更為久遠。託爾金將中洲世界的時間軸分為三個紀元,《魔戒》講述著第三紀元末,而《精靈寶鑽》在第一紀元。但在託爾金生前,《精靈寶鑽》從未被發表。
  • 託爾金寫了60年的《精靈寶鑽》反而不拍了?
    粉絲們心心念念要求將《精靈寶鑽》一併電影化的心願,最終沒能實現。《精靈寶鑽》是原著作者J·K·託爾金耗費60年之久精心打磨的神話史詩,是中土世界一切的開始。相比《霍比特人》的「童稚與輕巧」,《精靈寶鑽》大氣唯美、磅礴壯闊,更符合成熟觀眾市場的定位。這麼好的故事反而不拍了?粉絲們難免失望,又總好過真的落在彼得手上,史詩味蕩然無存。續集,是許多導演難以跨越的障礙。
  • 【話題】《魔戒》都薅成葛優了,為什麼沒人拍《精靈寶鑽》?
    全書共分為五部分:《埃努的大樂章》《維拉本紀》《精靈寶鑽爭戰史》《努曼諾爾淪亡史》《魔戒及第三紀元》,時間軸比《魔戒》和《霍比特人》更早,類似於中土大陸的創世紀,包含了神的創世和各個種族祖先的故事。應該說,對於剛剛涉足託老幻想世界的讀者來說,《精靈寶鑽》或許過於艱深。但如果你已經為《魔戒》的魅力所傾倒,那麼閱讀《精靈寶鑽》無疑是你對這個神奇世界設定加深了解的必經之路。
  • 電影劇本 取自《精靈寶鑽》
    精靈寶鑽的創造者;最終在星下之戰中死於米林。吸乾了樹汁,光明隨之消亡,並在逃亡的路上隨手殺死了費艾諾遠在佛米諾斯要塞的父親芬威,並拿走了那裡僅有的三顆精靈寶鑽,精靈寶鑽為費爾諾打造,是雙聖樹光明最後僅存的地方。
  • 重溫《精靈寶鑽》:魔王的劫數
    在前傳小說《精靈寶鑽》(「中土世界」系列的故事之一,描述「魔戒」之前的紀元所發生的事。)架構的神的體系中,英國作家託爾金(J·R·R·Tolkien)對他們的墮落,有著細緻的描述。創世大樂章在小說架構的世界中,宇宙的創造者稱為一如‧伊露維塔(Eru Ilúvatar),在《精靈寶鑽》中,他是所有眾神眾靈之主。
  • 精靈寶鑽-神話故事終究都是悲憫的
    所以我開始讀《精靈寶鑽》,開始克服記不住人名,分不清地名的門檻,一次次對照著各個族群的譜系,去了解那個託爾金大腦中令人嘆為觀止的世界。然後,這個世界就穩穩的被列進了我「此生最愛」系列。 因為小託爾金對《魔戒》拍攝的不滿意,始終不願意出售《精靈寶鑽》及其相關故事的版權,導致這部作品始終無法被搬上大銀幕,想要沉浸在這個故事中只能看書。
  • 《精靈寶鑽》丨魔戒沒告訴你的事
    這份手稿後來經過小託爾金整理出版,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聊的《精靈寶鑽》。作為魔戒的前前傳,他比《霍比特人》的歷史階段還要古老。書中追溯了精靈、人類等種族的起源,以及創始之初的各種故事。在《寶鑽》的年代,中土世界還很年輕,索倫還是小立本,精靈還很牛X,唯一沒變的是,人類依舊很弱雞……總之如果你是《魔戒》的資深腦殘粉,本書不容錯過。
  • 《霍比特人》《魔戒》《精靈寶鑽》作者J·R·R託爾金的兒子克裡斯...
    回顧我那延續了四十多年,如今已經收尾的編輯工作,我相信,我的根本目的至少有一部分在於強調「精靈寶鑽」的本質,強調它之於《魔戒》那至關重要的存在——它應該被看作家父的中洲與維林諾世界的第一紀元。誠然,我在1977 年出版了《精靈寶鑽》,但那本書是在《魔戒》出版多年以後,為了達成敘事的連貫性而編纂——甚至可以說是「構思」——出來的。
  • 戰爭、合併、獨立:《BBC蘇格蘭史》道盡蘇格蘭與英格蘭恩怨情仇
    1、《BBC蘇格蘭史》:迄今為止最有野心的節目上初一的時候,一個同學問我,你知道英國的全稱是什麼嗎?紀錄片《BBC蘇格蘭史》利用最新的考古發現和歷史研究成果,從不同的方面將蘇格蘭的歷史呈現在讀者面前。就像是BBC蘇格蘭分公司所說的:「《蘇格蘭史》是我們迄今為止最有野心的節目。」而《BBC蘇格蘭史》這本書也成為讀者了解蘇格蘭無可替代的讀物。
  • 從精靈寶鑽到指環王:託爾金構建的英國神話傳奇體系的淵源(1)
    J.R.R 託爾金,是一位傳奇般的英國作家,以創作經典古典奇幻作品《霍比特人》、《指環王》與《精靈寶鑽》而聞名於世。
  • "魔戒外傳"《精靈寶鑽》終於要搬上大銀幕?
    具體法律文件條款並未透露,但華納發言人表示期待雙方未來更好的合作,這或許意味著我們還將看到託爾金筆下的更多中土故事被班上大銀幕,包括此前一直備受期待的《精靈寶鑽》。      這起訴訟緣起於2012年,託爾金遺產基金會以8000萬美元的賠償金,起訴華納公司將託爾金著作中出現的霍比特人、巫師、精靈等一些角色用於在線遊戲開發,甚至出現博彩網站的廣告當中,這違反了雙方在1969年籤訂的版權協議,也違背了託爾金和其作品的美好意圖。而華納公司則對此提出反訴,稱在對方提出訴訟之前,他們已經在營銷推廣中支付了數百萬美元的版權費用。
  • 歷史:Grime's 墳墓,英格蘭十大已知的史前燧石礦之一!
    歷史:Grime's 墳墓,英格蘭十大已知的史前燧石礦之一!Grime's 墳墓神秘的月球般景觀是新石器時代燧石礦工數百年活動的遺產。從大約4500年前 - 大約在巨石陣的許多石頭首次被抬起的時候 - 礦工們在這裡挖了400多個坑來提取優質的黑色燧石,從中製作出工具,武器和禮儀物品。今天,Grime's 墳墓是英格蘭十大已知的史前燧石礦之一。
  • 精靈女王凱蘭崔爾,埃隆王埃爾隆德,精靈王瑟蘭杜伊有啥關係呢?
    很久之後,在貝倫和露西恩死後,一位綠精靈領主將露西恩曾經佩戴的精靈寶鑽帶給了迪奧。因垂涎精靈寶鑽,他假裝與諾多族交好,趁機在他們當中散播流言,挑撥諾多族和維拉的關係。他的謠言還導致費艾諾和弟弟芬國昐之間的猜忌,矛盾日益深重。
  • 《魔戒》—— 書中的主要精靈
    瑟蘭督伊出現在《霍比特人》中,辛達族精靈,大綠林(黑森林)北部西爾凡精靈的王,萊戈拉斯的父親,是一個」黑暗精靈「。他在橡樹和山毛櫸樹下建立了王國。萊戈拉斯《魔戒》中」魔戒遠徵隊「的精靈,我最愛的精靈王子(花痴臉),是精靈王瑟蘭督伊的兒子。
  • 精靈、人類、矮人和巫師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答案在再之前的故事裡——《精靈寶鑽》(J.R.R.託爾金著)。       最新版《精靈寶鑽》日前由世紀文景出版,裡面附上了精美插圖和大量詳細的注釋。本文作者為世紀文景的託爾金系列作品編輯,經作者授權在澎湃新聞轉載。
  • 永生的美麗與哀愁︱託爾金筆下的精靈一族
    他自己因為喜歡語言,自己發明了語言,並創造了一個次生世界。對託爾金來說,一個最高的創造者,就是上帝,所有的其餘的東西,都是次生的,他把他自己創造的這個次生世界叫做中洲。中洲裡頭的居民就是精靈、人類、矮人、霍比特人,他們有自己的傳統、譜系、立法、文字,有自己的語言等等。
  • 《指環王》中精靈女王凱蘭崔爾送給弗羅多的水晶瓶到底是何聖物?
    埃爾汶從父親迪奧那裡繼承了一顆精靈寶石。這顆精靈寶鑽是當年矮人殺死辛葛時奪走的那顆,後來被辛葛的女婿貝倫和外孫迪奧奪了回來。就在538年,埃雅仁迪爾還沒返回西瑞安河口時,費艾諾的兒子們(這是第三次親族殘殺,第二次他們殺死了埃爾汶的父母)為了奪回精靈寶石而襲擊了西瑞安河口,埃爾隆德和埃爾洛斯被費艾諾的兒子邁茲洛斯和瑪格洛爾帶走,幸好瑪格洛爾對他倆還算不錯,兩人倖存了下來。而埃雅仁迪爾妻子埃爾汶帶著精靈寶鑽跳入大海,維拉中的海王烏歐牟將其變成一隻白鳥,讓她去尋找丈夫。
  • 加拉徳瑞爾:精靈女王的霸氣「精」生
    她那一頭閃爍著銀輝的亮金髮色,遺傳自父親菲納芬——後者則自他凡雅族的母親茵迪絲那兒得到遺傳。她的發色如同雙聖樹的光芒。據說費艾諾曾向她求取過一束頭髮,卻被她拒絕。也許,精靈寶鑽蘊含雙聖樹光芒的創意正是來源於此。
  • 品讀《指環王》魔戒中土大陸---精靈女王的今世前生
    同為凱蘭崔爾跟費艾諾(精靈寶鑽的製造者)並不和睦,她能感覺到有一股陰霾籠罩在費艾諾身上。凱蘭崔爾的美麗無與倫比。她一頭閃爍著銀輝的亮金髮色遺傳自父親菲納芬,如同雙聖樹的光芒。據說費艾諾曾向她求取過一束頭髮,卻被她拒絕。也許,精靈寶鑽蘊含雙聖樹光芒的創意正是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