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3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寬敞明亮的柏油馬路
色彩斑斕的花卉植物
錯落有致的農家小屋
吸睛添彩的村文化牆
......
走進糜城村
一幕幕美景呈現眼前
WOW!
宛如一幅絕美風景畫
究竟
這幅畫是怎麼「畫」出來的呢?
糜城遺址位於當陽市兩河鎮糜城村,沮漳河西岸,相傳為蜀將糜芳守江陵所築,故名。2019年,兩河鎮糜城村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大力推進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發展農業產業、改善人居環境、助推鄉風文明、完善治理體系,書寫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答卷。
糜夫人像/陳也 攝
一年過去了
如今的糜城村早已「脫胎換骨」
「面子」上的美
村民樂在臉上
路邊美景/陳也 攝
沿著253省道,錯落有致的民房,兩旁綠樹成蔭,路邊格桑花、波斯菊等花開正豔,漫步其中,別有一番滋味。
「現在村裡的環境這麼美,我也不能拖後腿,家裡的衛生一定要搞乾淨。」看著門口貼的「最清潔」,村民陳玉環的臉上掛滿了笑容,這已是他第三次獲得該榮譽。
農村「三員」正在打掃衛生/陳也 攝
為改善村容村貌,糜城村以家庭環境整治為抓手,動員村民在自家庭院種植小花園,打造景觀小節點。同時,該村每季度定期開展「美麗庭院」衛生大評比,利用紅黑榜、村廣播等方式調動村民積極性。現在,家家戶戶屋內乾淨整潔,屋外繁花似錦。
糜夫人牆畫/陳也 攝
走出糜城村委會,路邊糜夫人牆畫和糜夫人雕像相得益彰,仿佛訴說著糜夫人的故事。不遠處,一面面極具鄉土氣息和本村特色的文化牆格外引人注目,村規民約躍然牆上,濃濃的鄉風文明精神凸顯。
「鄉規民約」上牆展示
糜城村荷花/牛運洪 攝
「千年糜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些文化瑰寶不少就藏在鄉裡村間景色中。」村黨支部書記毛紅強介紹說。巧用深厚的三國文化底蘊,深挖三國文化資源。糜城村還聘請專業設計師,圍繞糜城遺址進行科學規劃,將荒廢多年的堰塘和閒置土地升級為糜城遺址景觀池、城外荷花觀景臺和糜夫人公園。伴隨著微風、荷葉起舞,花香四溢,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
「裡子」中的富
村民甜在心裡
「現在村民條件越來越好,在村裡都能掙大錢,我比誰都開心。」走在田埂上,糜城村黨支部書記毛紅強目光堅定。
產業旺則百業興,發展和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近年來,糜城村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善用優勢資源,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富民強村的新路子。
魚腥草種植大戶周培良在地裡拔草/牛運洪 攝
走進魚腥草種植基地,種植大戶周培良正在田頭抽水,「今年種了30畝,差不多每畝能收入5-6萬元。」望著自己田裡魚腥草的長勢,周培良笑得合不攏嘴。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糜城村通過黨員帶頭,連片種植魚腥草近1200餘畝,輻射帶動800餘戶村民增收,產品佔領了雲貴川50%以上市場。
圖片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不斷拓展新型產業,是糜城獨一無二發展的另一關鍵。2017年,該村引進能人王成紅流轉土地500畝,發展商品草坪繁育,土地租賃受益農戶86戶,並帶動周邊86戶農戶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我們在這裡主要做一些打藥除草,收割草坪等事情,每年在這裡的收入有2萬元左右。」在田裡打散工的村民莊友好說道。
圖片來源:市農業農村局
「糜城藕」作為糜城的傳統產業,已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如今乘上了電商這趟「快車」,一發而不可收。「以前最高也只能賣到3-4塊錢一斤,自從進入電商平臺銷售後,同樣的藕,每畝可以增收5000元!」
通過抖音直播拉動銷量
為充實群眾的錢袋子,糜城村充分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大力發展電商經濟,在微商、淘寶網、一畝田等電商平臺搭建電商商鋪,依託糜城藕業有限公司,利用抖音直播帶貨等方式,讓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輻射帶動全村百姓增加收入。現在,糜城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7000元以上,同比增長12%,真正讓村民甜在心裡。
「願在此村居,樂為此村人」
這樣的讚嘆
是對糜城村的最高的評價
顏值界的擔當
實力派的象徵
未來的糜城
可期,亦可待
來源 ¦ 雄風當陽 作者 ¦ 陳輝 秦宇
編輯 ¦ 陳 輝 審核 ¦ 陳 也 終審 ¦ 王 濤
精彩回顧
▪
▪
▪
期待您點亮小花
原標題:《美如畫,來這裡送你一張「甜樂」體驗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