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四疊半神話大系》裡「小津」的截圖——他說,「我不說廢話就會寂寞而死」——以此自嘲廢話太多,結果一群人留言問我,啊喏,這是什麼動畫?
那麼本來,我是想用另一張圖回答的,如下:
但我又覺得既然人問了,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
不過確實讓我震驚的是,這部神番在某種程度上鮮為人知得令人髮指。且不說三次元的人類,即便是我所知許多二次元重度沉迷人士,提起《四疊半神話大系》,也是一臉茫然。
所以我覺得有這個必要,在這裡告訴大家一點人生,
.
註:所謂「四疊半」,是指日本房間的標準大小,四疊半榻榻米(「榻榻米」傳統稱「疊蓆」)。
文丨偽四疊半主義者幾灰魚
四疊半神話大系是一部神番
講的什麼呢?
主人公「我」——直到完結也沒有名字的「我」——是京都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自從進入大學,便期望著能夠過上傳說中「玫瑰色的大學生活」。但在加入了網球社之後,一切都不盡如人意,非但黑髮高冷的學妹「明石」沒有追到手,還被妖怪般的「小津」糾纏——而更可悲的是,所有差錯好像都是因為「小津」,而他,卻成為了「我」唯一的朋友。
兩年大學生活過得毫無意義。
於是「我」開始設想,如果沒有遇到「小津」,如果當初加入了其他社團,如果.那一切就都會不一樣吧.
所以從第二集開始直到第九集,主人公「我」經歷了八種平行人生,分別加入了:電影社「禊」、自行車同好會、大八學生(存疑的下鴨神社「神祗」)樋口的代理人戰爭、壘球社、英語會話社團、超人秀同好會、讀書會以及秘密社團「福貓飯店」,然而無論身處哪一種人生,「我」總會遇到「小津」,也總會錯過學妹,「玫瑰色的大學生活」仍然只是夢幻。
等到了後現代主義色彩濃烈的最後兩集,「我」——坐實了的「四疊半主義者」——被困在了「四疊半」大小的學生公寓裡,走不出無盡鬥室最終發現這現實根本無法改變,廢柴依舊,淪喪必然,命運的鐘擺還是會指向最初的終點。
「我」(這傢伙曾被我當頭像一年之久)
「小津」
「明石」(啊,我女神)
乍一聽,玩設定的奇技淫巧,似乎也沒什麼特別啊。事實上,這部劇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就入迷了。
實在太另類,太.
第一因為畫風,儘管看過《怪化貓》和《貓湯》,《四疊半》的清奇畫風一開始還是讓我略略眼前一亮,流暢寫意的線條、簡單甚至粗糙的造型、明麗的配色、時不時出現的實景拍攝重繪乃至ed的蒙德裡安致敬,極大地滿足了我的獵奇心理和審美。至此徹底迷上湯淺政明。言語無法描述的,見題圖海報能一窺.不可名狀,習慣了之後,大愛。
第二是語速。我所看過的動漫中最快語速沒有之一,信息量巨大,吐槽加黑色幽默加脫口秀式話風,配合日語特有的敘述風格,回味無窮。刷番過程中會暫停看臺詞的有幾部,比如《絕望先生》——我強迫症地必看高深莫測的黑板塗鴉;而會反覆回切看臺詞的,只有《四疊半》。
第三是,確實是設定。隱喻與伏筆紛雜但恰到好處,「what if」重複使用八次卻肥而不膩,而平行世界和後現代風格的關於人生選擇的哲學式討論,以及最終存在主義式的結局——尤其是「小津」的裸奔與結尾面目的反轉(涉嫌劇透)復調般地照應各個平行人生本有的相互關聯,簡直顱內高潮。
嗯不過話雖如此,《四疊半》真正讓我產生共鳴的,還是故事本身。
廢柴大學生。一次次後悔大學生活妄想重新來過。被「小津」所喻指的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糟糕物事所阻礙。心裡日思夜想黑色短髮的女神(誤)。
我照了照鏡子。主人公「我」,好像就是我。
四疊半主義者,居於陋室,喪且焦慮,東張西望又一無所長,成天妄想推倒現實的牆重新來過,太現實了。現實主義動畫巨作《四疊半》.但這樣切膚的共鳴感也是其魅力所在:那個街角散發著妖氣的算命老婆婆的「精妙」說辭、「小津」一次次面目可憎的對「我」生活的摧毀,「明石」的一次次順理成章的錯過,直至最後四疊半中逃不掉一扇扇門扉背後複製般的生活,不正是一種對「四疊半主義」的諷喻麼?
第一次看,我笑了;第二次看,我沉默了;第三次看,才明白要笑著活下去。人生不易,選擇太難,活在當下直面現實,從無盡的想像中掙脫而改頭換面,最終擺脫「四疊半」鬥室的「神話」,才不會那麼「廢柴」吧。
「自我剖析」
「真理」
(提示:雖然已經劇透得差不多了,呃,但在保證不劇透更多平行世界故事情節的前提下,只能介紹到這裡了。請務必觀看此番,拜託了各位。)
下面,不妨也聊聊導演和原作者。
湯淺政明是非典型性大神
湯淺政明
就像那年還小,看松本大洋的《惡童》,驚覺今敏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們的作品之外還有此等傑作的感受一樣,初看湯淺政明的作品,以為妙絕。
湯淺其人,也並非不知名,早年間參與製作過《蠟筆小新》和《混沌武士》等名作,04年推出的《心理遊戲》引發巨大反響,開始獨立監督動畫製作。之後便接連推出《獸爪》、《海馬》、《四疊半神話大系》和《桌球》等作品。
個人風格濃鬱。瘋狂、粗糙、簡潔、流暢、透視互斥又融合的畫風、冷暖色調交錯的配色、以及怪誕、獵奇甚至有些艱澀的故事設定,造就一部部另類傑作。
《四疊半》便是其中典型。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湯淺全程負責分鏡的只有首尾兩集,但湯淺本人的風格在劇中一以貫之,監督和腳本均由他完成。所以早期的動畫《獸爪》和電影《心理遊戲》就已經蕩開奇風,《四疊半》,加上一遍根本看不懂的神作《海馬》,只能多刷幾次以表愛不釋手的情誼了。今年準備看完《桌球》補完其他,湯淺大神的作品一部也不能錯過。
《海馬》
《獸爪》
《心理遊戲》
森見登美彥是一位好作家
森見登美彥
宅男作家森見登美彥,和《鹿男》作者萬城目學並稱「京大雙壁」。日本神話、民間傳說、科幻元素、青春男女.此君下筆不知收斂,狂放不羈、詭譎恣肆,擬古,時不時帶點碎碎念和日式毒舌吐槽,輕小說一本接一本,都好看。
創作特點有二:圍繞「四疊半」主題,以及作品多以京都大學生(宅男)為原型。
其實說來,「四疊半」既是主題,也算是母題;京都大學生既是主人公,也仿若他自己。森見登美彥太鬼,把宅男習氣和年輕大學生——尤其是沒朋友沒社交沒愛情的那些「我」,和常常出乎意料的設定與異於常態的神鬼情節捆綁在一起,用一種平凡人歷經不凡事的錯位感,或自嘲或戲謔「四疊半主義者/文化」。笑過之後,還有淡淡失落,同是陷入「四疊半」的讀者們書中意淫之後,掩卷又是賢者時間。
雖然已有《四疊半》和《有頂天家族》被改編成動畫,但我一直期待他的其他作品有朝一日也能動畫化。最近新出了一本前作人物集體亂入的《神聖懶漢的冒險》,可看。
哎不對啊.寫完之後才發覺,其實看完《四疊半神話大系》之後再讀這篇文章,風味可能更佳,但是.唉,絕望了,對自己做的無用功絕望了.
(END)
▼
西方六十年代亞文化史
「今日,二次元沉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