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一撇一捺,卻充滿了哲理,讓我們共同探討「人」字的奧秘

2020-12-27 我屬魚沒腦子

「人」字,有文字記載的見諸於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裡,距今大約3300年左右。最早的文獻應用有:

戰國早期列子及弟子著《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髮含齒,倚而食者,謂之人。」戰國中期孟子及弟子著《孟子·滕文公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戰國末期韓非子著《韓非子·十過》:「智伯說,又令人請地於 魏。」戰國末期荀子著《荀子》:「術禮義而情愛人。」戰國末期《爾雅》:「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

「人」字有什麼含義呢?從「人」字字形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故事。

什麼是人?人就是由猿進化來的、能製造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古人在創造「人」字的時候,特別強調手、腳。「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正是由於人能夠運用自己的手去製造工具。此外,還因為人能直立行走,所以,古人在造「人」字時便以側面站立的人作為字的形體。

甲骨文的「人」字,形象地描畫了一個人側面垂臂、直立的狀態。金文基本上承續了甲骨文的字形,只是人的身軀微躬,表示作為一個人首先要有禮貌,所以我們現代人見面的時候要握手致意,握手的時候還要身體微躬,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到了篆文時期,則突出了人的勞動本能,通過勞動進行創造,所以「人」字的形象是彎腰垂臂,面朝黃土,像是在彎腰採摘或忙活其他農活。

《禮記·禮運》曰:「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古人認為,天道玄妙,地生萬物,人源於自然而生活在天地之間,就是萬物之靈,頭頂藍天,腳踏大地,頂天立地,堂堂正正。

「人」字的結構很簡單,只有兩筆,一撇,一捺。看似簡單,但是古人在創造這個字的時候,卻充分體現了原始社會時期的集體協作精神。原始社會時人類的生產力低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們只有團結在一起,組成部落、氏族,共同協作,才能成功圍捕大型動物、抵禦外來侵略。所以,一撇一捺是相互支撐、相互依存的關係。這讓我想起一件事。一次我去醫院做檢查,看到一個做按摩的盲人朋友攙扶著一個腿有殘疾的朋友,一起去醫院看病,我忙上前想為他們提供幫助,可是兩人婉言謝絕了我。盲人朋友說:「你忙你的,我們兩個能照顧自己,沒問題。我瞎,但是他是我的眼;他瘸,正好我是他的腿。天生的一對。」話說的雖然有些調侃,有些心酸,但是卻蘊含著很深的哲理。

有一個故事,說有兩個流浪者,他們很長時間都沒有乞討到食物,飢餓讓他倆走到了一起,漫漫長夜裡,他們一起對著月光祈禱,祈禱上帝能恩賜給他們食物,讓他們渡過難關。上帝出現了,對兩人說:我這裡有一桶魚和一根魚竿,你們每人只能選一樣。兩人高興極了,其中一個人要了一桶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隨後,他們分道揚鑣。得到魚的人,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找來乾柴搭起篝火開始煮魚,還沒等魚完全熟了,他就狼吞虎咽地吃了個精光,因為他實在太餓了。吃飽了,他長長地伸了個懶腰,然後美美地睡了一覺。醒來後,他繼續煮魚,繼續吃,幾頓就把魚全吃沒了,再也沒有食物,只能守著空空的魚桶餓死了。

另一個人提著魚竿朝大海的方向走去,他忍受著飢餓,但是心中充滿了希望,心想只要能走到海邊,就可以釣上魚來,自己就再也不用愁以後的溫飽了。但是他實在太餓了,身上沒有一點力氣,走得十分艱難,等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再也沒有一點力氣,就這樣遺憾的餓死在海邊。兩個人一起見到了上帝,抱怨上帝對他們不公平。上帝說:機會是公平的,就擺在你們面前,關鍵在你怎麼選擇。這樣吧,我再給你們一次機會,你們自己把握吧。於是,兩個飢餓的流浪者又分別得到了魚和魚竿。這一次,他們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量著一起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兩條魚,這樣同甘苦共患難,經過艱難的跋涉,終於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合作捕魚,捕了魚一起分享、販賣。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位哲學家說過,一個拒絕幫助別人的人在一生中會不可避免的遇到巨大的困難。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具有了社會屬性,你的衣、食、住、行、工作、學習,都會不可避免的和別人有交集,誰也離不開周圍的世界。所以,你要友好的融入進去,學會去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夠關係融洽,和睦共榮。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事實證明,你幫助的人越多,福報就會越厚,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機會就越多,得到的就會越多,正所謂成就別人的同時也在成就自己。這個社會需要愛,願你我都伸出愛的臂膀,共同支撐起這個愛的世界。這就是「相互支撐」的含義。

道不盡的傳統歷史,言不盡的風物人情。我是熱愛傳統文化的小魚,解讀歷史但不歪曲歷史,歡迎大家批評斧正。願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歡迎交流,望高抬貴手,不吝點讚賜評。

相關焦點

  • 一撇一捺悟人生
    不由得使我想起一副千古絕妙名聯上聯:若不撇開終是苦下聯:各自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只有捺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延伸開來,浮想人生,極富哲理,更具禪意。
  •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中國僑網1月26日電 題: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 邂逅澳門 |《一撇一捺》用身體訴說思考-2021- 腳步不停歇
    2021年2月24-25日,澳門文化藝術中心連續兩天集中上演了謝欣舞蹈劇場的作品《一撇一捺》,這是2021農曆新年謝欣舞蹈劇場的第一場演出自舞團成立以來,謝欣不斷創作,風格也越漸成熟,從帶著與黎星一起編的 《+》(plus)直闖歐洲,在義大利羅馬國際舞蹈比賽、德國漢諾瓦國際編舞 比賽先後斬獲金獎和銀獎,到帶著代表作《一撇一捺》'《未•知》巡演歐 洲各地,再到為BalletBoyz
  • 規範漢字書寫大賽即將啟動,帶你回味筆尖下的一撇一捺
    攝影 | 洪喜鵬「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這裡的「書」,指的是一個人的字。字如其人,見字如面,字寫得好的人,一出手就贏了。我們說「寫好字」,是指把字寫得正確,合乎規範,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把字寫得正確,合乎規範。
  • 舞蹈風暴時刻再現|謝欣X黎星領先主演舞劇《一撇一捺》2021成都上演!
    「From IN」  - 從Z深的地方出發  「從一撇一捺&From IN . 回歸為人的本真 」  ▲謝欣、陳添深情演繹《不在》  在節目中,兩人是實力相當的舞者;在節目後,兩人強強聯手,合作演繹「回歸本心」的現代舞劇《一撇一捺》,所有人翹首以盼。
  • 抖音生僻字歌詞諧音簡單版圖片 生僻字原版歌詞帶拼音圖片
    生僻字諧音版很多小夥伴都想要,這樣學起來比較簡單。下面小編就為各位玩家帶來了抖音生僻字諧音版歌詞圖片,快來看看吧。抖音生僻字諧音版歌詞分享生僻字歌詞諧音版抖音視頻:點擊查看抖音生僻字歌詞諧音版圖片抖音生僻字原版歌詞帶拼音音譯煢煢(qióng)孑(jié)立,沆(hàng)瀣(xiè)一氣,踽踽(jǔ)獨行,醍(tī)醐(hú)灌頂綿綿瓜瓞(dié),奉為圭(guī)臬(niè),龍行龘龘(dá),犄(
  • 重磅推薦|謝欣、黎星領銜舞劇《一撇一捺》!錯過簡直瘋了!
    在演出的最後,《一撇一捺》全體舞者將與觀眾見面,交流演出心得,分享巡演趣聞,講述創演背後的故事。歡迎大家在演出的最後留下來,談談屬於你的觀演體會。人與人之間會產生關於彼此的記憶,因為一個時間、空間點的相交而產生一個連接,架構了一個支點,否則我們只是不在同一平面上沒有相交的「一撇」或「一捺」。 謝欣舞蹈劇場《一撇一捺》,拆解「人」的形狀,從不同層面去解構「人」的組成,從文字架構上分離開「一撇」和「一捺」。透視從「人」看見身體本體,理性地研究身體和運動邏輯。
  • 人字有兩筆 : 一筆前半生,一筆後半生!(真美)
    人字有兩筆 : 一筆前半生,一筆後半生!(真美) 人生哲理 2020-11-04 06:20:40
  • 人字雖就兩筆,寫容易,做好難
    人字一撇一捺,看似寫起來很簡單,但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人降生世上,為人確實難。你要省著花,人說你裝窮。話少說你傲,話多說你煩。道理我們都懂,可是仍然難過好自己的生活,想做事,就要先學會做人,為人,學會如何真正做人,才有資格去談事,談未來。
  • 史上最難寫好的一個字,你知道嗎?
    吳氏宗親會微信公眾號:wushiclan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吳」,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吳氏宗親會」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吳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吳氏文化,傳播吳氏正能量。
  • 史上最「難寫」的4個字:筆畫雖少,但從古至今沒幾個人能寫好
    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但是有些漢字雖好寫、筆畫簡單,但是有4個漢字從古至今沒幾個人能寫好,被譽為史上最難寫的4個字。1.心心有三個點,每一個點都有各自不同的含義,親情、友情、愛情,缺一不可。
  • 人字兩筆,一撇寫「虛幻山水」,一捺寫「實在人生」
    水無兩點難成冰,一撇一捺才是人。「人」字兩筆,看似簡單,卻是人世間最難寫的一個字。它包羅萬象,寫盡了人生百態,它實在簡樸,寫盡了世事滄桑。這個「人」字,有些人持筆洋洋灑灑地寫了一輩子,可終無所得;有些人三分鐘熱度,寫了一半就堅持不下去。這是人生的常態,也是生活的磨練。
  • 明代的一首絕句,樸實卻並不平淡,最後7字充滿哲理
    下面介紹明代的一首絕句,樸實卻並不平淡,最後7字充滿哲理。題畫菜明代:于謙青紫均沾雨露恩,一團生意淡中存。食前方丈倘來物,大節還須咬菜根。于謙的作品剛健有力、積極向上,充滿了不甘庸碌的人生態度。大家最熟悉的《石灰吟》正表達了作者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這首詩樸實易懂,卻充滿哲理。這是一首題畫詩,作者有很多三教九流的朋友,其中既有詩人,也有畫家。有一次于謙去一位朋友家做客,忽然看見牆壁上掛著一幅很特別的畫作,圖中展現的是各種蔬菜。
  • 《生僻字》火了,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朗朗上口的旋律與韻味悠長的漢字結合,讓人躍躍欲試,又無限循環!還被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京報等多個官方媒體轉發點讚,多次被刷上微博熱搜榜。而這首歌的創作者,是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的江蘇90後陳柯宇。於是他用了長達半年的時間,搜集整理了200多個生僻字,還把一些高考中可能出現的生僻字寫進去,一來可以幫助高考考生「聽歌記字」,二來也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諸葛亮富有哲理的名言,僅24個字,做到的人,必會贏得長久的成功
    如果讓大家去想諸葛亮這富有哲理的24個字名言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想不到,畢竟諸葛亮富有哲理的名言太多了。而且能湊上24個字的名言,卻有些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