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禮濤煉成記 | 孤煙

2021-02-09 第一院線

佛系的「行活」導演,或許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性價比之王」。

文 | 孤煙

影評人,《電影中國》主編,電影博主

1996年,攝影師蔡崇暉跟著于仁泰來內地拍《五行戰士》。這部電影和《大轟炸》在製作層面有點相似,背後是一個有錢的玩具公司大老闆攢局,中美港三地合拍。電影裡有不少袋鼠等動物的形象出現,目的是為了讓玩具公司的公仔更好賣。

 

蔡崇暉回憶道,當時內地電影幾乎談不上工業二字,那個時候香港電影已經很發達了,有不少內地的攝影師來和我們學習,發現我們把搖臂架在軌道上拍電影都看傻了。

 

20多年過去,內地和香港在電影工業和江湖地位兩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蔡崇暉此時或許正端著iPad看動畫預演,和周星馳在深圳拍《美人魚2》。以導演徐克、王晶,攝影師鮑德熹、黃嶽泰為代表的電影人已北上掘金多年,他們常年扎在北京,拍的電影有賺有賠,良莠不齊的作品讓他們早年在觀眾心目中樹立的光輝形象一點點消磨殆盡。

 

但在眾多的香港電影人中有一個異類,他身上始終貼著「港產片」的標籤,在香港電影人要麼無工可開,要麼北上發展的大環境下,他能守住香港一隅,最多的時候一年開6部戲,他就是邱禮濤。

 

于仁泰來內地拍《五行戰士》的時候,邱禮濤的第二部代表作《伊波拉病毒》在香港上映,這部電影給了邱禮濤另一個標籤——香港Cult片之父。這個看似和主流市場始終保持距離的導演一直炙手可熱,近幾年更成了投資公司瘋搶的「香餑餑」,他沒有多高的藝術修為,交的都是「行活」,但總讓投資老闆感覺花出去的錢有超乎預期的回報,是名副其實的「最具性價比」導演。

 

《西北風雲》的導演發文撕製片方,直指電影沒拍完就上映,幾天前優酷撤資網劇《套路》,6000萬投資只拍了7集。當下的影視市場熱錢多,出問題的項目也多,那麼「最具性價比」就成了極高的評價。

 

從代表作《人肉叉燒包》到去年的大製作《拆彈專家》,邱禮濤鮮有敗績,但絕大多數時候總給投資方一個體面的交代,在當下浮躁的電影市場這很難完成,所以對他的訪談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性價比最高導演煉成記。

 

1000萬總能拍出1500萬的效果

談到「性價比最高」,邱禮濤笑的有點羞澀,「可能就是這個原因,老闆們喜歡找我拍片。」當年《人肉叉燒包》一炮打響,給邱禮濤帶來更多的創作機會,他喜歡關注香港的邊緣人物。《等候董建華發落》本來是註定要賠錢的項目,邱禮濤用僅有的300萬投資拍完,最後算上海外版權,竟然還稍稍賺了一點。

 

每一個項目開始前,邱禮濤都會有一個全面的分析,很多人拿到錢想的是我能做什麼,邱禮濤想的是我不能做什麼。他認為預算是一個限制,決定了資源有多少、周期有多少、用什麼價位的演員、打造多大的場面,他說「跟老闆說100塊拍完,這是一個承諾,這個諾言我要遵守。」

 

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前星皓製片人竹聿名告訴我們,邱禮濤是目前電影圈中小成本警匪片的優先考慮對象,他拍電影投資方不操心,因為他總能把1000萬拍出1500萬的效果。

 

「佛系」導演

「靠譜」是優點,但放在邱禮濤身上卻給他的命運帶來不小的影響。

 

香港和內地合拍片的大潮從千禧年之後開始,邱禮濤「不虧錢」的本領則把他留在了香港市場。沒有積極的選擇內地,邱禮濤自己也不知道這是幸運還是不幸運,在選擇工作上他表現的很佛系,他每年的檔期都會排的很滿,有喜歡的項目就拍,不考慮是港產片還是合拍片,他極擅長中小成本的電影,所以還是留在香港多一些。

 

邱禮濤強調,並不是故意把自己定位成香港本土導演,只是香港的文化和電影工業他都很熟悉,所以拍起來很容易。他最高產的2004年導演了6部電影,但直到2009年的《Laughing Gor之變節》才真正走進了內地電影市場。這是一個轉折點,在那之後,邱禮濤全面開啟合拍片,但他依舊很佛系,口碑好,對預算要求不高,他沒像一些大導演那樣綁定一兩家製片公司,而是有合適的工作就會接,和每個公司合作的都很愉快。

 

港片情懷是偽命題

港片迷喜歡看原汁原味的港產電影,但這部分電影很難迎合內地觀眾口味,去年上映的《此情此刻》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內地票房只有37萬,而邱禮濤的《原諒他77次》同樣港味十足,卻拿到了超過7500萬票房。

 

邱禮濤先跟我確認了一遍「港片情懷」是不是真的有那麼重要,接著否定了我關於口味的說法。「我覺得這個命題不存在。」邱禮濤直接了當的說,他的論據不單是好萊塢電影不考慮中國觀眾的口味但部部大賣, 其實也有他自己的經驗。

 

從《花田喜事2010》到即將上映的《洩密者》,喜劇、動作、警匪、愛情,每個題材都駕馭的很好,在邱禮濤看來,中國這麼大,南方和北方的口味肯定不一樣,但好看的電影不但中國好賣,整個東南亞都賣的很好。

 

所以邱禮濤創作的電影從來都不考慮觀眾的口味,他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然後從中找到合適的賣點放大,並總能壓中觀眾的興趣點。比如這次《洩密者》,劇本改到第八稿才開始拍,但從第一稿就一直保留的是主演吳鎮宇身上的幽默感,在這部嚴肅的警匪片裡,這份幽默感完成了氣氛調劑和人物的生動刻畫,這都在邱禮濤的意料之中。

 

狂熱的底層記錄者

如果把導演單純的當做一份職業,那意味著不可能每次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邱禮濤也不例外,進入內地之後,他拍過跟風的《葉問前傳》和《葉問終極一戰》,也拍過命題作文《競雄女俠秋瑾》,但他始終沒放下對自己喜愛題材的發掘和追求。

 

2007年先後創作了《性工作者十日談》、《我不賣身我賣子宮》,2014年拍了《雛妓》,他堅持對底層人物、特殊群體的偏愛。

 

談到這個話題邱禮濤變得認真起來,「如果有投資方願意投這種類型的電影我會非常高興,並且我會選擇把《拆彈專家2》推後一點,先來拍這類我想拍的,這類題材我會把它放在第一位,警匪片今年不拍明年還能拍,但有關社會題材的電影,今年有機會不拍的話可能明年就沒有了。」

 

跟隨市場進入內地,邱禮濤也不可避免面的做出過種種妥協,但在他身上還是能夠看到電影人的赤子之心,或許這是推動他堅持創作的原動力。

 

權衡、妥協,自己的小心機

採訪中自然要談到新電影《洩密者》,這部電影有邱禮濤想要講的一些東西。

 

病毒、記者、政商,電影預算不高,邱禮濤依舊在有限的條件裡創造出了幾場動作戲,有槍戰、追車、爆破,還通過吳鎮宇和張智霖兩個不同處境的警察完成了人物的生動刻畫。

 

談到電影創作的緣起,身上很大煙味的邱禮濤舉了個美國某菸草公司一邊生產香菸、又一邊投資研究吸菸危害健康課題的例子。《洩密者》講的是一個關於藥廠的故事,裡面有接地氣的陰謀論,但少了邱禮濤早年電影的犀利和深刻,變得圓潤起來。

 

當然,這其中有預算的原因,同時面對審查尺度的限制,已經完全抽離了「cult片」之父固有的重口味。不過邱禮濤還是堅持留有自己的一點小心機,電影沒有俗套的結局,邱禮濤用正義沒有得到最終伸張來表達他的觀點,「法律不是百分之百能保護公義,只能說儘量讓大家有公平的機會。」

 

有妥協有堅持,有創作熱情,能為投資方負責,讓邱禮濤成為投資老闆最願意合作的對象。《拆彈專家》賺到錢之後,劉德華《拆彈專家2》、《掃毒2》等即將開拍的項目都綁定了邱禮濤,這個香港性價比最高的導演,接下來將帶給觀眾更多未知和可能。

 

相關焦點

  • 獨家專訪導演邱禮濤:《拆彈專家》是怎樣煉成的?
    原標題:《拆彈專家》是怎樣煉成的? 邱禮濤形容:「如果把香港比作一個心臟,那麼紅磡隧道就是這顆心臟的動脈。」這次選中紅磡隧道作為故事主要場景,邱禮濤解釋:「對香港來說,紅磡隧道有著重大的經濟、文化和社會意義。影片設計讓恐怖分子炸掉紅磡隧道,就相當於讓香港經濟、民生都陷入癱瘓。」電影把恐怖襲擊設定在這個香港地標,真實感和恐怖感油然而生。   為什麼要建一條「假紅隧」?
  • 佛系的「行活兒」導演,邱禮濤為何被認為是「性價比之王」?
    文 | 孤煙1996年,攝影師蔡崇暉跟著于仁泰來內地拍《五行戰士》。這部電影和《大轟炸》在製作層面有點相似,背後是一個有錢的玩具公司大老闆攢局,中美港三地合拍。電影裡有不少袋鼠等動物的形象出現,目的是為了讓玩具公司的公仔更好賣。
  • 王維唐詩「大漠孤煙直」,既然沒有戰事,為何會有「孤煙」?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這就是《使至塞上》。其中最經典的詩句,應該就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以「孤煙」,就是「平安煙」。這句詩雖然寫景如畫,但最重要的含義,應該是在稱道由於戰爭取得重大勝利,邊境現在已經平安無事。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
  • 低音笛獨奏《大漠孤煙直》
    曲:石磊低音笛:維芳文:風舞錄音:吳新春《大漠孤煙直》也叫《孤煙直》,是青年笛子演奏家石磊作曲
  • 波斯灣上的白色孤煙——海灣戰爭
    1990年8月2日,一望無際的海洋上罕見地升起一道白色的孤煙,而後伴隨著一聲長笛,打破了大海原有的寧靜。遠遠望去,只見美國布立頓號巡防艦隨之而來,緩緩駛進波斯灣海域。自此,著名的海灣戰爭爆發了。雖然此次戰役僅僅持續了6個多月,但它卻是美國既越南戰爭以來發動的又一場大規模局部武裝衝突戰爭。
  • 影子戰場職業介紹之孤煙:傳說中的傭兵
    自由自在地使用巨大鋼鐵大劍的孤煙傭兵團團長,孤煙。自從14歲那一年步入戰場,並歷經無數的戰爭並取得成果後,在32歲那一年創立了傳說中的孤煙傭兵團。不過在274年,被僱用主丹堤利恩背叛後迎來了死亡。
  • 「美」劇《孤芳不自賞》煉成記:臺前幕後全程在線
    為了這一刻的「零差評」,孤芳劇組可謂用心良苦。從每一位演員到每一個幕後的團隊,都在用最高的要求和最強的執行力去做好拍攝中的大小事務,立志打造「顏美、景美、劇情美」的「美劇」。260多處取景拍攝  幕後團隊全程「在線」電視劇《孤芳不自賞》涉及四國之戰,落地在魏晉南北朝,這四國分別是晉、燕、白蘭、涼,方位散而廣闊。
  • 孤煙暮蟬:做「自乾五」不要太過計較個人的得失
    編者按:12月16日,子午俠士、孤煙暮蟬、周成洋三位網絡大V做客「青年之聲」V故事第五期活動《為了信仰的捍衛》,現場講述了他們弘揚正能量的故事,並與網友進行了互動。「青年之聲」直播廳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文字直播。以下是孤煙暮蟬與青年觀眾和網友分享的內容全文。
  •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解讀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王維四十多歲的時候,在京城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建了輞川別業,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渡頭就是渡口;墟裡,並不是廢墟裡的意思,而是指村落;孤煙,因為是黃昏了,所以是村子裡升起的炊煙。為什麼說「孤煙」呢?因為是村子裡升起的第一縷炊煙。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渡口只餘下落日照耀著這一片空曠寥落,村子裡升起了第一縷炊煙。
  • 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出名的城市,你知道是哪兒嗎?
    也許你會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也許你還會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等。我覺得,最後一句才是我心中的最有名的詩句,相信也是大多數人心裡的千古名句。那我要問你,你知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的是哪個地方嗎?有一座城市因為這句詩而聞名全國,你知道是哪兒嗎?沒錯,相信大多數人都可以準確地說出它的名字——中衛。
  • 馬尾髮型精選|扎馬尾發圈頭繩 韓國美女煉成記
    No.1 扎馬尾發圈頭繩 韓國美女煉成記標籤: 馬尾扎發 馬尾怎麼紮好看 小朋友扎髮型扎 馬尾辮髮圈 頭繩,韓國美女煉成記!扎馬尾是一種相對簡單的美發方法,如果想要提升個人魅力的話,可能還需要藉助於發圈頭繩的個性化。
  • 誰說只有大漠孤煙,飛沙走石?他用短視頻還原大西北走紅西瓜視頻
    誰說只有大漠孤煙,飛沙走石?  一說到大西北,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涼,眼前浮現的也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不過,通過西北周周的西瓜視頻,網友們看到了一個綠水青山的大西北。  在周周的視頻中,首先映入眼帘是密布著白雲的藍天。
  • 孤煙暮蟬能量真大,挖出中科院所聘外籍員工辱華的線索
    孤煙暮蟬在11月5日下午2點發布微博這特麼的哪裡來的蔥?揭露了Mark A. Kolars在中科院一邊賺中國人的錢,一邊在境外社交媒體上辱華。孤煙暮蟬所發微博不過好奇的是他如何獲得相關截圖,根據2017年工信部下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清理規範網際網路網絡接入服務市場的通知》,在我國未經電信主管部分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專線(含虛擬專用網絡)等其他信道開展跨境活動
  • 對話| 劉德華邱禮濤揭秘《拆彈專家2》拍攝細節
    一段他在多年前節目中的發言尤其引發網友的大量討論——談及外界給予自己的「人好」「敬業」等讚譽,劉德華當下的表情疑惑而又複雜,「準時和記臺詞,不是應該的嗎?」 曾經的「應該」,正在於浮躁的行業中逐漸成為一種「奢望」,而劉德華選擇堅守自己認知中職責所在的標準與原則,繼續做一個傳統的「老派藝人」。
  • 王維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的是寧夏這片沙漠的美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千古名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最著名的詩句之一,簡單的十個字卻寫出了一幅唯美的畫卷,不過對於這句詩描寫的美景在什麼地方,可能很多朋友就不清楚了。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或者乘坐越野車沙海衝浪,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
  • 《陳情令》之曲盡陳情——魏無羨大漠孤煙遇險記之四
    大漠的風沙瀰漫,廖無人煙的孤寂與失去記憶的自己,魏無羨心裡泛起莫名的傷感,與這漫天飛沙的大漠一樣的荒涼,沒有一絲的熟悉感和歸屬感,魏無羨不知自己屬於哪裡,又與這大漠有何淵源,為何會莫名遭遇吉笙的截殺,救自己的女子明明很熟悉,為何她又要隱瞞認識自己的事實?魏無羨和吉笙對立在萬裡黃沙之上,他突然改變了決定,他決定要弄明白一切事情的緣由,唯有留在大漠,才能知曉一切答案。
  • 孤煙暮蟬:博爾頓事先知道孟晚舟被捕,並收受滙豐銀行高額出場費
    @孤煙暮蟬:【博爾頓事先知道孟晚舟被捕,並收受滙豐銀行高額出場費】據華盛頓郵報揭露,提前「獲知」孟晚舟會被捕的美國白宮顧問博爾頓曾分兩次收受來自滙豐銀行的出場費,公開報導的已知金額高達30多萬。與提前知情的博爾頓截然不同,包括華為公司在內的中方各界,直至孟晚舟被捕月餘,才從美國司法部的起訴中獲知,滙豐提供了關鍵證據,直接導致了孟晚舟被捕。
  • 邱禮濤,十年如一日的憤怒
    邱禮濤導演的《洩密者》本周五上映了,目前豆瓣5.9分,表現算不上太好,不過,對邱禮濤來說,也算正常發揮。
  • 邱禮濤 | 明月何曾照尖東
    1987年,邱禮濤執導了電影處女作——《靚妹正傳》,正式踏入香港影壇,以26歲之齡,成為了參與製作長片最年輕的導演之一。《靚妹正傳》根據現象級女星林碧琪的真實經歷而改編,邱禮濤試圖力邀碧琪重出江湖,奈何遭到無情拒絕,反而是碧琪的丈夫施偉然答應出演。身為搖滾迷的邱禮濤,還請來了Beyond在片中客串。
  • 其實邱禮濤是被嚴重低估的香港導演
    可這也總歸還是那個邱禮濤,拍攝的電影大多在及格線上下徘徊,不會特別好,可也壞不到哪裡去。這也恰如他在香港電影導演中的位置,不如杜琪峯、王家衛、徐克等人有明確的風格追求,就連拍商業片,他也沒有王晶那樣的鋒芒畢露。提起邱禮濤,大多數觀眾會想到《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伊波拉病毒》以及「色情」「重口味」「爛片」這些刻板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