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之際,「樂隊的夏天2」迎來了本季的大結局。年度Top5產生,「重塑雕像的權利」和「五條人」分獲冠亞軍。節目播出歷時三個月,雖然開播之初也引發了針對專業樂迷的爭議,過程中也有對賽制公平性和對綜藝性娛樂性過強的質疑,但這個結局是美好的。決賽期間,各支樂隊都展現了高水準的表演,嘉賓的加入也令節目增加了更多的精彩和感動。「重塑」的奪冠,被譽為是小眾音樂的勝利,其實這更是豐富大眾體驗的勝利。
重塑雕像的權利
匠人氣質「無情」也動人
作為「重塑」多年的老粉,真心覺得這次奪冠實至名歸。早期舞臺上的他們還很青澀,堅守著後朋克這一風格。在「樂隊我做東」中,華東曾提到了Gang of Four樂隊,在初期的一些演出中,重塑也常翻唱這支著名樂隊那首《Damaged Goods》,以向經典致敬。
逐漸他們的舞臺設計越來越精心,也越來越讓人印象深刻——永遠側顏面對觀眾,嚴肅緊張而投入的演奏過程,以及結束時紳士般的謝幕,這些都已成了樂隊的標誌。幾張專輯下來,也能感受到他們不斷的變化、進步,在後朋克的基底上不斷地構建、打磨,尋找屬於自己的風格。
在這一季節目裡,「重塑」演出的所有作品,均來自他們最近的一張唱片《Before the Applause》,即使有過往的作品可能更適合這個舞臺,但他們依然堅持表達那個最新的自己。
為表客觀,在「重塑」奪冠後,我採訪了幾個被圈粉的搖滾小白。他們表示重塑的音樂讓人感到新奇,有種獨特的魅力。一個從事設計行業的朋友說,這音樂讓他感受到了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的自己,那種音樂中被構建出來的秩序感,是他這種匠人型人格無法抵抗的。舞臺上的華東總是憋著一股勁兒,這股勁兒莊嚴而冷酷,延伸入「重塑」的音樂中,讓人感到「無情」,而這「無情」卻又正是打動人的地方。
無情深處便是情。奪冠時刻馬東說:如果他們一直嚴肅,會是我們所有人的遺憾。還好,他們還會笑……從「重塑」身上也許能看到自己的情感被壓抑的部分,那種對自我信念近乎苛刻的堅守。在決賽表演完,華東最後說:「我們在盡我們的能力,做我們對審美的堅持……很多東西不是煽情,不是賣情懷,不是在臺上哭,就是精彩的。」而也是那一刻,他自己都要哭了。這也許是一個克制的人,最真誠的情感流露。
五條人
充滿感情的麻煩製造者
毋庸置疑,「五條人」是這個夏天裡最熱的話題。通過這檔節目,他們可謂聚足了人氣,有人甚至調侃說這是個「撈五條人的夏天」,「沒有』五條人』的樂夏是乏味的」。失控、癲狂、無釐頭是伴隨他們的標籤,很多人在這個「夏天」裡,認識了有些狂放卻又不招人討厭的他們。
而「五條人」在被復活後,他們沒有被這份「偶像包袱」所綁架,依舊持續輸出著高質量的演出。搞笑的同時,用作品證明著自己的實力。與「重塑」相比,他們是另一個極端,隨性瀟灑得厲害。他們始終屬於舞臺,自由奔放。
在最後的演出中,那些略感邪乎的、囈語般的歌詞像是被塞到了樂曲中,而到結尾處幾個人都陷入了癲狂,如同幾個醉漢在折磨著樂器,使其發出最終的吶喊。整首歌歪歪扭扭地向你撲來,讓你應接不暇,但依然能令人體會到其中的神韻。這樣的氣質只能屬於「五條人」,荒誕而又合理。也許他們的風格在珠三角布魯斯民謠朋克、中國迷幻搖滾土特產之後,可以再加個自由爵士詩朗誦。
鮑家街43號
經典與遺憾
「鮑家街43號」樂隊的出場,無疑是「樂夏」送給樂迷的一份大禮。作為嘉賓出場的汪峰,攜解散多年的樂隊原班人馬合體重聚,包括先後的兩任鼓手,這樣的表演實在令人又意外又驚喜。「鮑家街43號」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地址,樂隊起這個名字自然證明人員都來自這所中國音樂教育最高學府,有著深厚的音樂功底。20多年前,他們曾經紅極一時,卡帶內頁中那幾張年輕的面孔歷歷在目,而如今的舞臺上,除了汪峰那副略顯厚重的眼鏡片沒變以外,幾個人臉上都有了深深的歲月雕刻的痕跡。
《晚安,北京》是當時專輯裡的經典曲目,也是一首很特別的歌,它不像其他作品中有著年輕歡快的節奏,它更為沉靜、更顯得深邃。也更適合樂隊在20多年後,在經歷過輝煌及種種無奈後的這樣一個時刻去重新演繹。我想,每個曾經經歷過解散的樂隊,也都幻想著未來也許還會有這樣的一個時刻到來。樂隊的路雖是條難走的路,卻令人無比懷念。
「樂夏」第二季收官了,這一季它把更豐富的音樂風格,更深刻的樂隊文化帶到了大眾的視野裡。這裡也要提個醒,樂隊文化的魅力始終蘊藏在現場中,無論是經典搖滾中的吉他Solo,朋克現場的揮汗如雨,還是如「重塑」般的克制內斂、嚴絲合縫,如「五條人」一樣的隨性灑脫自如,一個好的現場總是臺上的表演者和臺下的觀眾共同構成,一場完美的演出,離不開臺下共鳴的觀眾。也希望這世界上反反覆覆的疫情早點過去,讓愛上樂隊文化的各位朋友儘快到現場去,去更為直接地感受、體會所愛的音樂。
文|暝瞑
編輯|史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