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革命》是由動畫導演幾原邦彥率領團隊製作的日本跨媒體作品,其TV版動畫於1997年獲得動畫神戶的最佳動畫大獎,甚至被譽為「20世紀Otaku(宅文化)三大神作」之一,成為上世紀末的經典。
校園故事作為背景,浪漫唯美的角色形象,華麗抽象的舞臺劇風格,迂迴巧妙的藝術表現和內涵豐富的象徵符號,使它在二十幾年後的今天依然顯得前衛獨特。作品大熱後在粉絲群體中出現紛繁複雜的闡釋和討論:探討主題是否關於女權或自由,分析音樂風格和造型藝術,研究符號系統和隱喻象徵……給人一種「雖然看不懂但是感覺好厲害」的初印象,而一旦真正進入這部作品,無不驚嘆並為其魅力折服。至今,《少女革命》仍給予我和同伴極大的鼓舞、支持與感動。「想要變得天真而無知」監督幾原邦彥在作品訪談中說:「想要變得天真而無知,歐蒂娜便是那種人,歐蒂娜是我想成為的人。」[1]歐蒂娜和安茜十四歲的天上歐蒂娜轉學進入鳳學園國中部就讀的第一天,堅持穿著男生制服,馬上成了讓校方頭痛的風雲人物。因為看不慣學生會副會長西園寺莢一對女生心意的踐踏和暴力行為,她衝動地向對方發起劍術挑戰。殊不知她因自身童年時的特殊經歷,由手上的「薔薇刻印」戒指指引,為保護「薔薇新娘」姬宮安茜,被扯進了學生會爭奪「發動世界革命力量」的一系列決鬥中。決鬥獲勝的一方,將贏得對「薔薇新娘」安茜的支配權。安茜既是他們的同學,也是爭奪的對象。她的身體是戰利品,是盛放力量和欲望的容器。只要她還是「薔薇新娘」,她就永遠不可能屬於自己。決鬥遊戲來自學生會內部和外部的挑戰者們,無一不是衝著獲得力量前來,只有歐蒂娜為了保護安茜舉起劍。只有她為朋友打抱不平,堅信友誼與真情,天真甚至有些魯莽,她「不像女孩子」的樣貌舉止和「王子氣概」總是被人嘲笑。但正是歐蒂娜堅強而高尚的品質,被學生會所稱的「世界盡頭」——遊戲規則的製造者看重。她打敗所有決鬥者,登上最終的舞臺。公主和王子的童話城堡歐蒂娜認為「與其當被保護的公主,不如做個帥氣的王子。」因童年的不幸遭遇,被「王子」拯救,所以讓自己活成了「王子」的模樣。但這並不是一個女生也可以做「王子」的故事。「世界盡頭」的真實身份是學園代理事長鳳曉生,他同時還是「薔薇新娘」安茜的哥哥。曾經是「王子」的鳳曉生,為了奪回被封印的力量,設計出決鬥遊戲,整個學園是他的試驗場。妹妹安茜不僅承受萬箭穿心的苦痛和所有的詛咒,也成為他吸引決鬥者和滿足私慾的道具。「世界盡頭」的真相歐蒂娜的經歷使她懷疑「什麼是女孩子」,當她發現被鳳曉生利用後,才意識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是場扮演王子的遊戲。在遊戲中,「王子」對「公主」擁有絕對支配權,不打破拯救者與被拯救者之間的權力關係,就無法跳出禁錮的循環。玫瑰色的假象之下,是所有「薔薇新娘」共同的血淋淋的命運。歐蒂娜再次舉起劍,向這個虛偽的世界發起挑戰。此時,沒有要被拯救的「公主」,也不存在拯救他人的「王子」,我們渴求所有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倒掛在角鬥場上空的童話城堡隨之崩潰解體,那足以拯救每一個人,支配每一個人的「世界革命之力」,始終未落入任何人手中 [2]。明知「革命」已不再可能,歐蒂娜仍用赤裸的雙手,打開象徵安茜註定輪迴的棺材,伸手想讓安茜離開。但是她失敗了,失敗的她從學園消失,從她影響過的人記憶中消失了。讓世界革命的力量《少女革命》是一部兼具社會性與幻想性的作品。監督幾原察覺到,日本自1970年代安保鬥爭[3]結束以後,社會上依舊存在的「世界已經不會再改變」的絕望感,延續到90年代甚至當下[4] 。 60~70年代,東京大學生在安保運動中被政府鎮壓,然而卻贏得了全國青年的支持,這樣的勝利卻是進入迷茫的開始——安保條約仍被強行通過。青年人該何去何從?人們對改變自己所處的時代感到灰心喪氣,對歷史的幻想破滅後,自暴自棄成為一種常態。政治上「老人」掌握主導權,經濟上貧富懸殊,未成年人犯罪率升高,年輕人感到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被剝奪。機械性的社會機構大批量生產著同樣的人,要麼在既定軌道中,平淡無奇地生活下去,被無差別地一律當作機構的零部件來對待;要麼轉向消費主義、追求純粹的物質享受,或陷入賭博欠下的債務深淵。而到90年代,日本經歷了1991-1993年的泡沫經濟破裂,但在經濟上和物質上依然非常充裕。此時的日本人民雖然尚在享受經濟成長恩惠的餘溫,但是已經無法繼續保持「未來將好於現在,只要努力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這種向上的心態,滿溢的是高度資本主義社會、大量消費社會中,年輕人所體驗到的,物質充實卻無法滿足生命饑渴的漠然不安與閉塞感[5],逐漸失去描繪未來、想像另一種生活的能力。幾原邦彥試圖用少女漫畫式的動畫表現與社會系統的聯結,表現挑戰被給予的一切後,真正成長並謀求自我變革的嘗試。學生會成員登場獨白回到《少女革命》,幾原曾說過:「學校就是個庭院盆景,更不用說它作為『一個社會』,是『現實社會的微縮景區』。」歐蒂娜沒有獲得「讓世界革命的力量」,但是她仍然發動了「革命」。她對安茜的真摯情意,對他人崇高的奉獻,和自身堅強的意志,讓安茜找回自我,從失去獨立人格的傀儡漸漸覺醒。安茜是真正改變的人,她不再等待「王子」的拯救,不再服從有權力的哥哥,拒絕「薔薇新娘」的身份。她打破了這個「微縮世界」的規則,從鳳曉生的遊戲中出走,去外面的世界尋找消失的歐蒂娜。但是鳳學園依舊存在,依舊有學生在裡面就讀,鳳曉生依舊在學園裡成為世界的主宰。也就是說,假象並沒有消失,只是認清真相的人從假象裡消失了 。然而這現實一點也不悲觀,倒不如說讓人更加清醒,我相信安茜和歐蒂娜一定會重逢。總有一日,能夠一起閃耀。1999年劇場版《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錄》沿用TV動畫的人物關係,用全新的方式講述了被鳳學園囚禁的少年少女們再度尋找答案的故事。如果說TV動畫的結局是「雛鳥打破了蛋殼卻死去的世界」,那麼劇場版的兩人則「打破蛋殼並展翅翱翔」 。因為並不存在他人所允諾的黃金世界,追求解放之人必然打破金絲雀的囚籠,掙脫謊言和枷鎖,去往真實未知的荒野,那荒蕪之地正是我們的自由和希望所在。劇場版中B站剪輯掉的鏡頭:註:
[1] 1997《少女革命》監督幾原邦彥訪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313641/
[2] 【煲動畫】少女革命其一:簡析這部1997年便在推真平權理念的動畫
https://medium.com/@c.carine618/煲動畫-少女革命其一-關於這部1997年便在推真平權理念的動畫-3de521208a68(連結需要梯子)
[3] Wiki維基百科:指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日本國民運動。安保條約的籤署使得日本實際成為美國的附屬。首次安保鬥爭發生於1959年,次年結束。此後在1970年又發生了一次安保鬥爭。
[4] 《少女革命》Complete CD-BOX 幾原邦彥訪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b2f1101018wa7.html
[5] 日本1995年的時代體現:http://www.anitama.cn/article/d076deffef5f4f37
這裡是[尖椒推介]欄目,我們將不定期挑選各種小說、漫畫、影視作品……分享從中獲得的創意和反思,從虛構/非虛構的作品中找到意義,使之照進日常生活。「希望這個過程能夠證明一件事情——分析可以是快樂的,並由此摧毀一個神話——分析是享受的敵人。」請尊重原創,保護版權
本文為尖椒部落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二字。並保留以下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