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遠紅:杵著拐杖帶領全村人脫貧奔小康

2020-12-24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 通訊員何莉莉

6年前,田遠紅還不會想到,接下來的6年裡,他會不得不告別富足的白領生活,回到自己在鹹豐的老家,但就在命運把他拋進最低谷時,他戰勝了自己,還憑藉著學到的技術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深圳白領因病致殘,他努力站起來

一切要從六年前說起。

六年前的田遠紅,在深圳華為總部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年薪30萬,有著一份豐厚的收入,人生和前途一片光明。他的人生命運在2014年的一個早上發生了根本性顛覆。那天早上醒來,田園紅突然發現自己全身乏力,不能動彈,拼盡全身力氣都起不來床,原以為是中風,便向公司請假檢查,奔波了好幾個醫院都沒有檢查出結果,後來輾轉北京、武漢、上海、重慶、廣州等城市各大醫院檢查。

當得知被查出罹患的是人們常說的漸凍症時,田遠紅幾近崩潰。這種病的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也叫運動神經元病。它將導致身體多處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人就像被凍住一樣,逐漸失去行動的能力,想要站起來,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得了這種罕見病的人被人們稱作「漸凍人」。漸漸地,田遠紅因肌肉萎縮導致身體癱瘓,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但病情始終不見好轉,只好回到家用中藥浸泡雙腿,家庭也因此成為貧困戶。

妻子離開了他,留下不到兩歲的女兒。田遠紅說,最艱難的那段時間,他想到過死,「既然病治不好了,乾脆不治了,還剩有一點積蓄,留給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兒,真不想再拖累他們。」

但看到年幼女兒純真燦爛的笑臉,看見日漸蒼老的父母親日夜為他操勞,為他翻身、按摩、甚至清理屎尿,田遠紅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對自己說:「田遠紅,你還算個男子漢嗎?你忘了你的責任了嗎?你能這樣倒下嗎?」

為了方便出入,父親把家裡的門檻鋸掉了;大小便不便,田遠紅就靠雙手支撐著挪動上廁所;有時在壩子裡摔了無法起身,只能像蟲子一樣沿著臺階蠕動到一個可以用手攀著的東西才能爬起來;有時雙拐同時滑掉,整個人重重地倒在屋簷溝裡,他只能原地躺著,等有人經過時拉一把……經歷了無數次試著站起又摔倒,漸漸地藉助雙拐,他能慢慢站起來了,到現在能拄拐杖行走了。每隔一段時間就到廣州、重慶、北京等地複查,他從不要人陪同,一路上一個人坐著輪椅、後面掛著雙拐,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完成進出站、上下車。

學習蔬菜種植技術,他讓村裡的「懶人」也加入了創業隊伍

身體稍微穩定後,如何讓家人過得更好,田遠紅一邊思考著,一邊到處打聽門路。

2016年,在鹹豐縣委和縣殘聯的精心組織下,他參加了縣殘疾人創業就業培訓孵化基地第一期殘疾人創業培訓。培訓結束後,想了一晚上,他認為老家雞鳴壩村的菸葉是多年主導產業、土質好、灌溉水源便利,還靠近朝陽畫廊,搞觀光農業有優勢。田遠紅諮詢了在重慶從事農業種植的老朋友廖達安,得到他的肯定和支持後,寫出在雞鳴壩創辦農業種植基地的計劃書,項目很快得到縣殘聯的審定通過。

很快,他通過扶貧貸款等多種方式籌得資金15萬元,村裡還專門召開會議協調流轉土地20畝,建起了8個大棚,創辦了園宏生態農業種植基地,種植綠色無公害大棚蔬菜。

從大棚搭建、起溝到土地治理等過程,廖達安專程從重慶趕來,全程無償指導,期間,還邀來好幾個專家,將他們30多年的經驗傾囊傳授。田遠紅每天早晨起床後便拄著拐杖到地裡幹活,忍受著身體的各種不適,依舊堅持,不斷練習各種動作,慢慢地適應了幹各種農活,而且一幹就是一整天。選種、施肥、用藥,蔬菜種植的每一個環節,他都把「健康」放在首位,在哪兒購的種籽,如何施肥,如何防蟲害,也都一一詳細記錄。現在對蔬菜的各種病蟲害防治,他基本都已掌握。

田遠紅的汗水沒有白流。2017年正式投產後,黃瓜、青椒、西紅杮、四季豆、茄子等蔬菜還未成熟就被鹹豐、黔江等周邊地區超市提前訂購,且不時有驢友徒步到基地現場採買蔬菜。2018年,為了更好地帶動周邊村民發展,他租賃150畝耕地發展地膜辣椒,帶動12戶貧困戶發展蔬菜50畝,吸納勞動力15人,引導2戶農戶建大棚15個,帶動周邊農戶增收30萬元。今年,他帶著全村貧困戶又發展了300多畝恩施硒土豆、82畝辣椒,吸納35人就近務工。引導農戶自建大棚15個,帶動37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91畝。在他的影響下,村裡兩個多年吃「救濟」的「健康懶人」今年也發展了自己的產業,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父母和女兒的支持,讓他創業更有勁頭

田遠紅說,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殘疾。他也經常勸老鄉們,「脫貧致富靠雙手,勤趴苦做奔小康」。現在,他每月還需要七八千治療費用,除了8個大棚的綠色無公害蔬菜是最主要的收入外,他還在村裡發展一些短期的種植產業,給別人做農業技術顧問,通過微信銷售一些農特產品,這些收入,基本能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和自己每月的醫療費用。

田遠紅謙虛地說,有今天這點小成績,要感謝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母親幫忙帶著女兒,還要操持家務;父親不論天晴下雨都堅持幫忙管理蔬菜。也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駐村幫扶幹部,感謝社會各界和所有關心他的人。他不能忘記的是,女兒兩歲半時,就學著父母的樣子,拿著毛巾給自己擦背,那次他流下了淚水。去年女兒到城裡上小學了,平時還會打電話回來,像大人一樣叮囑他不要太操勞。

父母和女兒的支持,也讓田遠紅創業的勁頭更足了。他說,要用奮鬥的姿態從容地站起來,回報這個充滿愛的社會。

相關焦點

  • 市檢察院駐村工作隊 「三步走」帶領長勝村脫貧奔小康
    市檢察院駐村工作隊 「三步走」帶領長勝村脫貧奔小康 2020-11-16 1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志強奮鬥奔小康!五境鄉農布養羊故事上榜《中國殘疾人脫貧故事》
    自強不息脫貧路 志強奮鬥奔小康!五境鄉倉覺村,全村不到1500人,村民過著半農半牧生活,種植青稞、小麥、藥材,也牧養山羊、犛牛。農布帶領全村殘疾村民發展圍欄生態養殖的誠意點燃了渴望脫貧的殘疾村民的激情,他們先後加入養殖黑山羊的隊列。
  • 建陽:鄉親「幫幫團」助力脫貧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受益於『幫幫團』,張貴友家實現了脫貧,也讓村裡看到了一條幫扶脫貧戶的好路子。」水尾村黨支部書記陳友忠說道,在「幫幫團」的基礎上,村裡開展貧困戶「鄉親互助」模式,通過黨員帶頭、產業互助、人員互助等形式,將「互助小團體」轉變為「產業小聯盟」,帶動貧困戶發展。2017年底,該村3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 寧夏鹽池縣曾記畔村:脫貧摘帽奔小康
    在他帶領下,曾記畔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曾記畔村村民王水仙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在村裡保潔員公益性崗位上,每月有了固定收入。曾記畔村村民王登保(右)回村創業,通過「農戶+企業+信息化」的新型養殖模式,大力發展灘羊養殖助增收。曾記畔村的村民在排練歌唱幸福好生活文藝節目。
  • 戶幫戶親幫親 互助脫貧奔小康丨湘鄉市潭橋村的「最美脫貧攻堅人」
    從2017年派出1名幹部駐村幫扶,到今年4月增派5人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再到全體幹部職工與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子」「認親戚」,把「黨旗紅」灑向潭橋村的田間地頭、百姓心頭。整個脫貧攻堅過程,就是辨識人才、強化作風、磨鍊隊伍的過程。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一批「最美脫貧攻堅人」脫穎而出。
  • 張家界千歲古樟「死而復生」 山鄉發展特色經濟脫貧奔小康
    原標題:張家界千歲古樟「死而復生」 山鄉發展特色經濟脫貧奔小康   遒勁健碩的枝幹,蔥蘢翠綠的樹冠……記者日前走進武陵山脈深處湖南省
  • 鄭龍:帶領村民奔小康
    2017年5月,縣檢察院駐該村第一書記鄭龍剛來時,村裡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戶153人……鄭龍撲下身子苦幹實幹,讓村民收穫實惠和希望,三年來,他突出黨員脫貧攻堅示範帶頭作用,讓深度貧困村發生了可喜變化。近日,記者走進什統村,實地探尋鄭龍的扶貧之路。鄭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後,不到10天就摸底走訪了所有貧困戶。
  • 心有牽掛,他打著石膏杵著拐杖返回一線
    誰知才住院一個多月,石膏都還沒拆的李長虹就杵著拐杖回到新河村了。杵著拐杖的李長虹曾經從軍11年的李長虹敢於擔當、甘於奉獻、樂於服務,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他主動請纓到新河村駐村。從2016年3月至今,李長虹一直堅定地吃住在村,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是新河村群眾脫貧路上的「貼心人」。
  • 全面小康 我們來了 《飛越廣東》第三季喊你奔康!
    全面小康 我們來了 《飛越廣東》第三季喊你奔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廣東的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而為了充分展示廣東在脫貧奔康一線的成功經驗《飛越廣東》將在冬季再次「起飛
  • 遵義運營管理中心:真情幫扶聚合力 決勝貧困奔小康
    自2016以來,貴州省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遵義營運管理中心(以下簡稱「遵義營運管理中心」)強化黨建幫扶,推動脫貧攻堅向實處做、往深裡走,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以黨建引領聚合力,決戰貧困奔小康。唐坤楊就這樣逐一入戶走訪,花了半年時間將全村3200餘人的生活狀況記錄在冊,為151戶467個貧困人口建檔立卡。走訪過程中,唐坤楊發現村裡除了廣惠組的路面稍好,其他村民組的串戶路還是土路,一下雨走在路上都是泥。於是,他依託「娘家人」,組織進行卜臺村串戶路硬化工程。
  • 「微紀錄·雲南故事」「單腿村醫」李紅奎:杵著拐杖去行醫
    德苴鄉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鄉情概況中描述此地「地形狹長、山巒起伏、高低不平」「曾經是全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單腿村醫」李紅奎靠著一輛殘疾人代步車、一根鐵製拐杖,常年走村串戶,管理著300多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李紅奎在去隨訪患者的途中。
  •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田間林中紅白黃 共同富裕奔小康 2020-08-27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以帶領群眾奔小康為己任|黎平縣永從鎮六衝村黨...
    在我的事業小有成就之際,為助力家鄉脫貧攻堅,共同走向致富路,我於2015年回家帶領鄉親們發展種養殖產業。2016年11月村「兩委」換屆時,被推選為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六衝村黨支部書記。  剛上任時,我以掌握村情為開展工作的前提,與村「兩委」、黨員同志們團結協作,制定六衝村發展目標和脫貧計劃,並採取分步走的方式推進。
  • 山南市舉行「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脫貧攻堅百姓故事匯
    雅礱兒女歡欣鼓舞,10月16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脫貧攻堅百姓故事匯在扎囊縣桑耶社區拉開帷幕——這是我市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這是雅礱兒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邁步小康生活的昂揚姿態。講述人旺扎是扎囊縣扎其鄉申藏村黨支部書記,他講述了申藏村「兩委」班子,帶領全村群眾利用山溝溝裡最常見的水資源,開辦水磨坊,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村民致富的故事。講述人尼瑪曲宗是瓊結縣加麻鄉扎西村一名普通婦女,自幼失去父親,11歲開始當保姆。在外闖蕩多年後,2019年,她回到家鄉,興辦瓊結縣平若水磨糌粑有限公司,吸納9名貧困群眾就業,實現了從「保姆」到「老闆」人生的逆襲。
  • 《健忘村》:搞了半天是奮鬥勵志奔小康、?人翻身當家做主的電影?
    村長是個有見識的人,知道火車可以致富,做派卻是舊權?的一套,利用強權壓制村民,難免反被聰明誤,最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為他人作嫁衣裳,被田貴消除了了記憶。   因而田貴成為了第二任村長,他藉助老村長的欲望完成了控制全村人的計劃。他的權?來源,顯然已經與?村長的舊派方式不同了。他藉助「忘憂」法寶,用控制村民這種新型方式取得了更穩固的權力。他是最洞悉人性的,因而才能夠借勢上位。
  • 【身邊的榜樣】不遺餘力帶領群眾脫貧丨記玉樹市安衝鄉葉吉村支部...
    【身邊的榜樣】不遺餘力帶領群眾脫貧丨記玉樹市安衝鄉葉吉村支部書記丁尕 2020-12-09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小康·記者探訪脫貧路④丨長沙縣蒲塘村:荒山變「金山」 致富...
    走進小康·記者探訪脫貧路④丨長沙縣蒲塘村:荒山變「金山」 致富奔小康 2020-08-05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熱血撒荒坡,藥香飄中山 ——助力脫貧攻堅戰,引領青年農民致富奔小康
    激勵提高,就是對於一些有志向、又有能力的青年,全力以赴給予支持和幫助,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和帶領更多人共同致富的信心。助力脫貧攻堅戰,引領青年農民致富奔小康在省市縣關工委幫助下,武會來積極落實中國關工委開展的「十百千萬」五老關愛行動,不僅致力於為青年農民提供穩定的致富門路,而且注意把優秀人才培養成為園區、合作社、鄉村的帶頭人
  • 凝心聚力戰貧困 砥礪奮進奔小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鎮遠答卷
    ,為實現全面小康奠定基礎。精準發力攻堅克難近年來,鎮遠縣圍繞脫貧找「思路」,圍繞產業找「門路」,圍繞增收找「出路」,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大扶貧格局,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精準發力,攻堅克難。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開欄的話:「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