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 通訊員何莉莉
6年前,田遠紅還不會想到,接下來的6年裡,他會不得不告別富足的白領生活,回到自己在鹹豐的老家,但就在命運把他拋進最低谷時,他戰勝了自己,還憑藉著學到的技術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深圳白領因病致殘,他努力站起來
一切要從六年前說起。
六年前的田遠紅,在深圳華為總部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年薪30萬,有著一份豐厚的收入,人生和前途一片光明。他的人生命運在2014年的一個早上發生了根本性顛覆。那天早上醒來,田園紅突然發現自己全身乏力,不能動彈,拼盡全身力氣都起不來床,原以為是中風,便向公司請假檢查,奔波了好幾個醫院都沒有檢查出結果,後來輾轉北京、武漢、上海、重慶、廣州等城市各大醫院檢查。
當得知被查出罹患的是人們常說的漸凍症時,田遠紅幾近崩潰。這種病的學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也叫運動神經元病。它將導致身體多處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人就像被凍住一樣,逐漸失去行動的能力,想要站起來,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得了這種罕見病的人被人們稱作「漸凍人」。漸漸地,田遠紅因肌肉萎縮導致身體癱瘓,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但病情始終不見好轉,只好回到家用中藥浸泡雙腿,家庭也因此成為貧困戶。
妻子離開了他,留下不到兩歲的女兒。田遠紅說,最艱難的那段時間,他想到過死,「既然病治不好了,乾脆不治了,還剩有一點積蓄,留給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兒,真不想再拖累他們。」
但看到年幼女兒純真燦爛的笑臉,看見日漸蒼老的父母親日夜為他操勞,為他翻身、按摩、甚至清理屎尿,田遠紅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對自己說:「田遠紅,你還算個男子漢嗎?你忘了你的責任了嗎?你能這樣倒下嗎?」
為了方便出入,父親把家裡的門檻鋸掉了;大小便不便,田遠紅就靠雙手支撐著挪動上廁所;有時在壩子裡摔了無法起身,只能像蟲子一樣沿著臺階蠕動到一個可以用手攀著的東西才能爬起來;有時雙拐同時滑掉,整個人重重地倒在屋簷溝裡,他只能原地躺著,等有人經過時拉一把……經歷了無數次試著站起又摔倒,漸漸地藉助雙拐,他能慢慢站起來了,到現在能拄拐杖行走了。每隔一段時間就到廣州、重慶、北京等地複查,他從不要人陪同,一路上一個人坐著輪椅、後面掛著雙拐,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完成進出站、上下車。
學習蔬菜種植技術,他讓村裡的「懶人」也加入了創業隊伍
身體稍微穩定後,如何讓家人過得更好,田遠紅一邊思考著,一邊到處打聽門路。
2016年,在鹹豐縣委和縣殘聯的精心組織下,他參加了縣殘疾人創業就業培訓孵化基地第一期殘疾人創業培訓。培訓結束後,想了一晚上,他認為老家雞鳴壩村的菸葉是多年主導產業、土質好、灌溉水源便利,還靠近朝陽畫廊,搞觀光農業有優勢。田遠紅諮詢了在重慶從事農業種植的老朋友廖達安,得到他的肯定和支持後,寫出在雞鳴壩創辦農業種植基地的計劃書,項目很快得到縣殘聯的審定通過。
很快,他通過扶貧貸款等多種方式籌得資金15萬元,村裡還專門召開會議協調流轉土地20畝,建起了8個大棚,創辦了園宏生態農業種植基地,種植綠色無公害大棚蔬菜。
從大棚搭建、起溝到土地治理等過程,廖達安專程從重慶趕來,全程無償指導,期間,還邀來好幾個專家,將他們30多年的經驗傾囊傳授。田遠紅每天早晨起床後便拄著拐杖到地裡幹活,忍受著身體的各種不適,依舊堅持,不斷練習各種動作,慢慢地適應了幹各種農活,而且一幹就是一整天。選種、施肥、用藥,蔬菜種植的每一個環節,他都把「健康」放在首位,在哪兒購的種籽,如何施肥,如何防蟲害,也都一一詳細記錄。現在對蔬菜的各種病蟲害防治,他基本都已掌握。
田遠紅的汗水沒有白流。2017年正式投產後,黃瓜、青椒、西紅杮、四季豆、茄子等蔬菜還未成熟就被鹹豐、黔江等周邊地區超市提前訂購,且不時有驢友徒步到基地現場採買蔬菜。2018年,為了更好地帶動周邊村民發展,他租賃150畝耕地發展地膜辣椒,帶動12戶貧困戶發展蔬菜50畝,吸納勞動力15人,引導2戶農戶建大棚15個,帶動周邊農戶增收30萬元。今年,他帶著全村貧困戶又發展了300多畝恩施硒土豆、82畝辣椒,吸納35人就近務工。引導農戶自建大棚15個,帶動37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91畝。在他的影響下,村裡兩個多年吃「救濟」的「健康懶人」今年也發展了自己的產業,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
父母和女兒的支持,讓他創業更有勁頭
田遠紅說,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殘疾。他也經常勸老鄉們,「脫貧致富靠雙手,勤趴苦做奔小康」。現在,他每月還需要七八千治療費用,除了8個大棚的綠色無公害蔬菜是最主要的收入外,他還在村裡發展一些短期的種植產業,給別人做農業技術顧問,通過微信銷售一些農特產品,這些收入,基本能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和自己每月的醫療費用。
田遠紅謙虛地說,有今天這點小成績,要感謝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母親幫忙帶著女兒,還要操持家務;父親不論天晴下雨都堅持幫忙管理蔬菜。也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駐村幫扶幹部,感謝社會各界和所有關心他的人。他不能忘記的是,女兒兩歲半時,就學著父母的樣子,拿著毛巾給自己擦背,那次他流下了淚水。去年女兒到城裡上小學了,平時還會打電話回來,像大人一樣叮囑他不要太操勞。
父母和女兒的支持,也讓田遠紅創業的勁頭更足了。他說,要用奮鬥的姿態從容地站起來,回報這個充滿愛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