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有網友微博爆料央視主持人肖曉琳因直腸癌已在美國病逝,隨後有央視員工朋友圈發文悼念,證實肖曉琳「兩周前在美國兒子家仙去了」。
肖曉琳生前曾主持過《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半邊天》、《社會經緯》等多檔央視節目,同時她還是《今日說法》欄目的創辦人之一。據悉,今年2月份肖曉琳還參加了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的年會,並發表了退休演講。
不少人在表達惋惜的同時,也感嘆腸癌的兇險。但你們可知,直腸癌早期發現切除後,存活率達90%以上!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遺傳、大腸腺瘤等關係密切。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
2015年中國大腸癌發病率數佔全球24.3%,死亡數佔全球22.9%,相較於2005年,新發病數和死亡數均在十年間翻了一番,分別達到了37.7萬、19.11萬。其中在男性惡性腫瘤中排第五,女性中為第三。而在死亡率中,腸癌穩居TOP5,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疾病,而且腸癌在大城市中的發病率以年均4%-5%的速度遞增。
大腸癌是國際公認可通過人群篩查來早期發現從而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之一。國內外大量實踐證明,糞便隱血試驗(FOBT)結合腸鏡檢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大腸癌早期篩查手段,可以說是可防可治的「第一癌」。
大腸癌從增生、惡變、腫瘤發展的整個過程約5至10年,這給早期篩查帶來較充裕的時間。篩查對於大腸癌來說,是一項非常划算的預防和控制策略。然而,中國的大腸癌篩查率卻不盡如人意。有數據顯示,中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比例僅僅15%。
結直腸癌是美國主要癌症之一,但過去十年,發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這主要得益於篩查,尤其是腸鏡檢查的普及。美國推薦45歲以上人群進行腸鏡篩查,2000年篩查比例只有21%,但2015年已經上升到60%。可對於中國來說,腸道早癌的篩查,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和事實。
不管是食管癌、胃癌還是大腸癌,早期80%都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少數患者即使有症狀也是一些食欲不振、腹脹不適的非典型症狀。即使是醫生也很難將這些常見症狀聯繫到胃癌疾病的可能性。最理性的做法就是定期體檢和內鏡篩查,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早期癌症的發現率,直接在內鏡下進行治療,提高生存率。
所以我們建議:
如果您年齡大於45歲,平時無明顯消化道症狀,既往從未進行胃腸鏡檢查,建議您從現在開始第一次胃腸道全套早癌篩查。
或任何年齡段,有以下任何一項:
來自胃癌、食管癌、結腸癌高發地區
一級親屬有消化道惡性腫瘤史或消化道息肉史
本人有癌症史或既往有消化道息肉史
既往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
具有以下兩項或以上者:1.慢性便秘;2.粘液血便;3.慢性腹瀉;4慢性闌尾炎;5精神刺激史;6.慢性膽道疾病
有長期高鹽、高脂、醃製食物飲食,吸菸,肥胖,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
預防直腸癌,建議在飲食上少吃高熱量高脂食物,多吃粗纖維食物及蔬果,不要在辦公室久坐,要注意改變坐姿,適當增加活動時間。肥胖人群尤其要注意,4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現消化系統異常(如腹瀉、腹痛、大便中有黏液膿血)等情況時,要及早到醫院做直腸指檢或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