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和西貝這兩家龍頭餐飲,最近真是話題不斷。繼上次漲價風波漸漸平息之後,最近又因新動作狂刷存在感,近日,西貝又推出中式快餐品牌"弓長張",定位"國民食堂"。
西貝老闆賈國龍認為"要解決隨時隨地吃一頓好飯的社會問題,它應該是一個國民食堂,滿足男女老幼多樣化的用餐需求,而不只是一家麵館。"所以"國民食堂"快餐就是未來的方向。
有趣的是,"西貝莜麵村"品牌的名字由來是老闆賈國龍的姓氏拆分,而"弓長張"的品牌名同樣拆自賈國龍妻子張麗平的姓氏,看來這次的品牌打造不同於之前的西貝燕麥麵、超級肉夾饃等不太成功的試水,這位"西貝賭徒"真的賭上了自家的身家"姓名",不只是玩玩而已。
以目前得到的消息所知,"弓長張"已經確定的策略裡有幾大亮點,一是"無門檻",二是"無菜系"。"無門檻"就是任何身份任何地位的人都可以消費得起,哪怕是保潔員、快遞員或是服務員,都能吃得起,相比於經常因"價高"被顧客討伐的"西貝","弓長張"實實在在主打低消費。而"無菜系"顧名思義就是不分菜系,無論川菜粵菜湘菜等等,只要是好吃的菜,就可以上菜單。以此看來二者都十分貼合"國民食堂"的定位。
此外,"弓長張"採用"現炒快餐"的模式主打"33道下飯菜",這是"弓長張"的優勢同時也是快餐的趨勢。33道菜沒有主次之分,通通都下飯,每道都可能成為消費者口中的爆品,並且順應消費者對於現炒的鐘愛。
相比西貝,海底撈就顯得過於低調了。早在去年10月份,海底撈就在北京默默開設了第一家進軍快餐品類的品牌"十八汆(cuan一聲)",直到最近才被萬能的網友扒出來。門口一左一右分別有兩個窗口,一個是外賣窗,另一個是茶飲窗,門店設計簡約樸實,以木質結構為主,裝飾極少,也沒有任何海底撈相關的標識,看來海底撈從來沒想過把二者綁在一起。
"十八汆"這個名字其實是一種面的吃法,"汆"是各種澆頭的統稱,"十八汆"也就意味著可能有18種澆頭。"十八汆"主要產品為麵食、茶飲、甜品和早餐4大類,追求極致性價比,一份招牌炸醬麵只需9.9元,甜品一份3元,茶飲最低只需5元,小菜免費,人均只需要19元。這個在北京開出的店定價卻在3、4線的操作,不由得讓人恍惚間像是回到了5年前。
餐飲大佬們仿佛都統一了目標,冥冥之中在走同一條路。在海底撈與西北之前,喜茶就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子品牌喜小茶。同樣是主打性價比的路線,最低只需6元便可以享用,其他產品價格從11元到16元不等,價格相比喜茶几乎便宜了一半。
經過疫情的衝擊,各個行業艱難前行,海底撈和西貝等品牌面對壓力想提升菜品價格,卻被網友們硬生生壓了回去。消費者是想消費,但奈何錢包不允許,漲價在目前情況下如同觸了人們的逆鱗。但凡事都有兩面性,一邊倒了不代表另一邊就沒有異軍突起的機會,"性價比"為上的"小店"模式或許就是餐飲翻身的絕佳機會。不管我們對於餐飲業目前的方向是否看好,它們終究都要面臨一場淘汰與變革,這其中,勢必會有力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