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得已,是生活的最大特質。
書中總是寫滿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有100個滅頂的打擊,就有101個絕處逢生的轉機。
以至於我們樂此不疲地相信著,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而後在一例又一例的現實中發現,傻孩子,那是主角才有的光環,與你無關。
之前因為工作原因加的同行大哥,前兩天忽然看見他發朋友圈說:「從現在開始,我失業了,我們公司於今早解散,這個月的社保也交不上了。」
我點進他的對話框,問了一句:是因為疫情嗎?
大哥回答:是的。
聽起來很魔幻,但這場突如其來的肺炎,成了他們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哥公司是做短視頻外拍的,因為平臺分流嚴重,去年的運營成本極高,但2020年有了很多行業變動,團隊也做了策略調整,打算開年後大幹一番,他們2019年的最後一場會議主題,是「未來的可能性」。
他們考慮了一切行業風險,卻獨獨沒想到,來了一場能讓公司被迫停工的肺炎。
遺憾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意外』總不請自來。
02
不是每一個「明天」都能如約而至。
瑪雅曆法的計算方式,曾讓人預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那年的12月21日將發生重大災難或是天降異象。
但是沒有。
那不過是普通的一天,無數上班族依然準時準點地趕地鐵,期待周末的到來;我還是面對書桌上厚厚的複習資料,在憂慮來年的高考。
甚囂塵上的末日言論、救世的諾亞方舟,像是一個短暫出現的娛樂新聞,轟動卻並不綿長...
其實長大後便明白了,充滿幻世感的末日情節只會出現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
我們普通人的末日,其實就是無解的貧窮、難愈的疾病、突然而至的別離。
沒那麼浩大,卻充斥在生活的每個角落,讓人窒息。
03
這段時間,每每有外賣小哥和滴滴司機被確診的新聞,大家就陷入恐慌,因為他們一天下來能接觸到的人太多了。
但他們不知道嗎?他們不知道疫情嚴峻,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職業危險?
錢重要還是命重要?
只要不傻,都知道命重要,可若錢包上系的不只是自己的生計呢?
微博上有個話題,「疫情對普通人的影響」。
ps:截圖來源於微博
這才是最真實的人間,不是隨意調侃一句「我今天又去客廳旅了個遊」就能過去的日子啊。
有些人背著指責,冒著生命危險,只是為了活著。
04
疫情早晚都會過去,但這期間的遺憾與悲傷永遠都過不去。
我看到那個95年護士哭著與男友隔著玻璃親吻,為他們無限期延遲的婚禮惋惜...
我看著因資源不夠只能在微博求救的患者,為他們難過...
看著不斷有一線工作者離世...
看著有些本就悲慘的家庭雪上加霜...
我為最近的很多條新聞流過眼淚,可什麼都做不了。
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真讓人厭煩。
我剛畢業時待的那家廣告公司,有次做了個公益片子,是甲方資助湖南山區孩子的宣傳片。
審拍攝素材時,我基本邊看邊哭。
甲方是真的資助沒有錯,但根本目的是做宣傳。
這種片子,永遠少不了領導和孩子們關於人生的談話片段,因為企業要藉此來宣傳自己的品牌文化。
其中有個12歲的小姑娘讓我印象深刻,她爸爸癱瘓,媽媽是精神病患者,還有個心智不全的弟弟。
我從未想過的苦難組合,在同一個家庭實實在在發生著。
我看著她用瘦小的身軀,熟練地安撫不停尖叫掙扎的媽媽,看著她溫柔耐心地給弟弟解釋一件正常人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事情...
而最讓我心酸的是,她像個大人一樣,配合甲方領導的拍攝,甚至同一個訪談片段,NG了好幾次...
她在鏡頭前表現得聰明、勇敢、堅強,滿臉堅毅地說:「我的夢想是做一名醫生,這樣就可以治好爸爸媽媽...」
這個片段效果很感人,可我更想知道的是,這個12歲的小姑娘,在鏡頭之外的樣子。
沒有人願意如此早熟,但她的人生,從開始便擔下了承受不起的重量。
05
那天晚上給我媽打電話時提起這件事,說我看素材看得難受。
我媽說,難受也沒辦法,你什麼都做不了,不如努力賺錢,最起碼下次再碰到這種情況,想怎麼幫就怎麼幫。
沒錯,我能做的太少了,甚至因為拍攝條件艱難,而我身體素質不夠好,都沒能去現場跟拍。
我後來盯著那些素材無數次想過,如果我當初堅持去了現場會怎麼樣?
其實並不會改變什麼。
但或許,我能看到她鏡頭之外不那麼成熟的表情,一份她這個年紀該有的喜怒哀樂。
我至少,可以給她一個擁抱,說一聲:「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然而我也清楚地知道,一千個擁抱,也抵不上甲方的一次現金資助。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一無所有時的任何感情,都最是無用。
所以啊,要加倍努力。
為了在這種時候,能夠做出口頭之外的援助;
為了在遭遇不公時,能夠瀟灑離開;
為了把一個個「如果當時...」變成「還好我當初...」
為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一生中,說一句確定的『此生無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