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到底是什麼貨色?

2021-01-22 張遲有度

龍應臺,曾經的臺灣省「文化部長」、以心靈雞湯起家的女作家。今天,我就是想給大家展示展示,這個龍大媽,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都看到了網上的視頻,龍應臺前幾天在香港的那場演講中,聽到有人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義勇軍進行曲》、《我的祖國》時,龍大媽那一臉驚慌和尷尬。演講後,龍應臺針對演講過程中半數人合唱《我的祖國》寫下的那篇《大河就是大河》,想必大家和我的感受一樣,怎麼就是覺得這樣的文字讀起來就是那麼不是味兒,怎麼就是能夠感覺到龍應臺文字裡的那股子酸不拉幾的味道,尤其是那句「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罷了」,「罷了」,這個「罷了」就是這個所謂的文化名人對我們心目中的經典明目張胆的不屑,就是對陪伴我們幾十年的經典文化達的嗤之以鼻的情緒。還好,大合唱把龍應臺的臉打得啪啪響!

正如瘋狂大象所言,「真正的悲哀在於龍應臺內心裡'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罷了',有點兒像新時期的阿Q,骨子裡沒有魂,一個準『行屍走肉』而已」!

很多人認為龍大媽是在做了所謂「文化部長」之後,才有這種傾向的,其實不然,在他沒有做這個鳥部長之前,她的文章中就顯示出了很明顯的對大陸文化體系的輕蔑以及對我們生活幸福感的杞人憂天式的憂慮,在那篇《寫給大陸人民》中,龍大媽和在香港的演講一樣,用比較隱晦的方式提醒我們生活得並不幸福。我就表示呵呵了,你龍大媽除了把你的文化臺獨思想包裹在心靈雞湯式的文字裡拿到大陸賺錢,你在大陸真正的生活過嗎?讀過龍大媽文章的人可以認真回味一下她的文章,從她的文章中,能夠體會出這個人的價值觀的局限性和複雜性,其價值觀交織著臺灣本土價值觀、西方普世價值觀以及典型的狹義自由主義,這些價值觀,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文章中交替或者夾雜著出現。而其形成龍大媽這樣的雜交式的價值觀的主要原因,竊以為,是其生活經歷和成長環境所造成的,龍大媽的父親,是個跟隨老蔣落荒而逃的國民黨憲兵,她生於臺灣,這決定了她的價值觀的根基就是臺灣本土價值觀,在美國上大學,接受美式的教育,跟老外結婚,在普世價值和自由主義泛濫的國家學習、任教、生活,又將普世價值和自由主義的思想注入她的大腦,毫無疑問,他對大陸是無感的,我們怎麼能苛求這樣的一個思想怪胎去理解《義勇軍進行曲》和《我的祖國》在我們這些成長在崛起中的中國的人們心中不可撼動的地位?口口聲聲將文化和政治毫無關係的龍大媽,用心靈雞湯式的演講給聽眾們洗腦,怎麼會不遭大合唱打臉?

來,我們一起看看龍大媽在一些場合的言論。這些言論,無一例外都是包裹在龍大媽心靈雞湯式的文字中被表述出來的,對於我這樣的人,讀到她的文字後悔有清醒的認識並且能夠看到文字後面的不可告人的用心和龍大媽的價值觀,可一些懵懂的讀者呢?

2014年,龍大媽接受《亞洲周刊》採訪,直接把臺灣表述為一個「國家」,針對蔡武部長善意的邀請,卻暗示大陸方面是「討厭的人、不信任的人」,難道這就是龍大媽口口聲聲總在強調的文化要超越政治?快別逗了大媽!

2014年,TVBS《少康戰情室》,龍大媽說「不跟中國爭所謂的中國正統,我們就是臺灣」。

與李安對話,龍大媽曾臺灣是一個「國家」。

在任所謂的臺灣鳥部長期間,多次表示訪問中國大陸的機會非常小,必須「受到尊重」並且以「適當的身份」訪問大陸。

難道這就是龍大媽一直強調的「不要以政治立場來評價作家」,你的政治立場如此鮮明,你拿那些傻X演講騙誰呢?你如此煞費苦心地用隱晦、含沙射影、虛與委蛇的語言和套路傳達你的普世價值觀,你到底想鬧哪樣呢?

很顯然,成長在臺灣省的龍大媽聽不得《義勇軍進行曲》和《我的祖國》,因為龍大媽這樣生長在臺灣、學習在老美、生活並任教在歐洲的人不僅僅不懂得家國情懷,是不懂得什麼什麼民族統一的,她所擁有的,僅僅是一個眼界狹隘的小知識分子騙傻子的拙劣伎倆而已,而包裹在她拙劣伎倆下的她的臺獨思想,早就隨著她聽到《我的祖國》的旋律時的尷尬表情而盡顯無疑!

龍大媽,您省省吧,難道您忘記了李敖和陳文茜是怎麼在電視節目裡罵你的了?

沒有家國情懷的人,還談什麼文化?沒有國,在牛X也只是一隻讀過書的流浪狗而已。對不起,無論您的心靈雞湯式的文章再有詩意,也改變不了你鍋裡是一隻病死雞的事實,臺獨只有在你那跟著老蔣逃到臺灣的憲兵老爹哪兒有市場!大陸人民只會送你一個字:滾!因為我們都知道,龍應臺到底是什麼貨色!

↓  ↓  ↓  ↓  ↓  ↓

敬請關注有脾氣、有深度、有態度的警營公眾號「非洲夢」、「POLICE警魂」、「天中捕快」。

相關焦點

  • 龍應臺:《目送》目送了什麼?
    聞訊趕來的的觀眾,不僅僅是中山大學的師生,也不僅僅是廣州的觀眾,還有不少是珠三角地區,廣西桂林、上海、北京特意趕來的觀眾。許多人駐足門外,一票難求。書恆早早為我弄到一張票,使我得以冒雨前往。 龍應臺先生,我以前經常讀她的作品,也只在照片上看到過她,公布出來的照片滿臉堅毅,充滿鏗鏘之氣。但是,今天看到的龍應臺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 【今日看點】龍應臺的政治遺產是什麼?
    但誰都無法預測未來,在之後的歲月裡,不僅有人請她出來做官,而且不止一次,官也越做越大。相隔13年的兩度為官,同樣都是主管文化事務,也同樣是呼應馬英九的召喚,官銜也從「局長」變成「部長」。終於在昨天,龍應臺選擇了放下這一切,回鄉陪伴年近九旬的母親,也回到文人安靜的書桌。如果說,作為文人和知識分子的龍應臺憑藉一本《野火集》影響了歷史,作為官員的她,又留下了什麼樣的政治遺產?
  • 龍應臺的官場
    龍應臺「敏感於人權」,與「交通部長」商議後,特別在議事會上強調邀請外勞參與「釋放」。但不知什麼緣故,頭一場只見舞者,不見弱者。第二天,即使溫和派報紙也表達了「一個車站,兩種標準」的婉轉批評,暗暗指向車站管理部門,這不是龍應臺希望看到的。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本部門的上令下達,各個細密的齒輪在龐大的官僚機器裡如何艱難咬合、負重運作,13年前她就有領教。
  • 龍應臺:天長地久
    龍應臺:如果時間是一條流動的河,人是水中沉浮的一隻浮標,那麼這本書最核心的大概是想說:浮標要盡其所能地覺悟到自己是個浮標,生命是滾滾逝水;覺悟自己存在的處境,就比較知道怎麼去對待時間,怎麼去對待身旁的人,判斷什麼是生命各個階段裡真正重要的人、真正重要的事。
  • 龍應臺《野火集》經典語錄
    《野火集》經典語錄有指責,有要求,就算是「對立」,那麼對立有什麼不好?權利是爭取來的。《野火集》經典語錄 --龍應臺很長時間後的我才完全明白,常常不是善與惡之間的力量在戰鬥,而僅僅是兩個不同的惡,在為了控制世界而相互爭鬥。《野火集》經典語錄——龍應臺在寫作上,我知道我不能直接攻擊體制,如此起彼落的黨外刊物所為。
  • 你什麼貨色,我就什麼臉色。
    1.你什麼貨色,我就什麼臉色。 5.我不知道什麼叫年少輕狂,我只知道什麼叫勝者為王。
  • 請辭臺「文化部部長」,龍應臺這1000天做了什麼?
    2014年1月15日,臺灣當局「文化部」將搬至新莊合署辦公大樓,龍應臺(右)在辦公室整理文件行李準備搬遷事宜。「臺灣文化光點計劃」將以推介「臺灣當代藝文」為核心任務,在歷史、哲學、大眾文化、藝術、文學、電影等方面,以演講、座談、研討會、工作坊、藝文展演、臺灣電影節或藝術節等形式,與全世界分享臺灣文化。該計劃邀請全球40所重點大學或相關機構共同合作。2013年2月17日,龍應臺展開為期10天的歐洲文化訪問,並出席相關頒獎典禮。
  • 龍應臺:生活筆記4則
    最好是爸媽和少年一人一本各自讀,晚餐桌上慢慢聊,聊孤獨,聊責任,聊什麼是愛,聊什麼是價值。如果你家有個少年,提醒你:一轉眼,他就走出了你的世界,不回頭。若能讓晚餐時刻成為食物和思想的迴蕩盛宴,將來不管他走得多遠,那時刻會永遠在他心裡。
  • 龍應臺 | 我們的父母,到底是在哪一刻突然老了呢?
    ,支撐家庭,奉獻自己的同時並不以為這是奉獻,一聲不響地走過一輩子,成為站在我們背後的那個人。1949年,24歲的美君,跟著自己的湖南丈夫,在隆隆戰火中,背井離鄉,一路顛沛流離,最後落腳到了臺灣。三年以後,龍應臺出生在高雄。
  • 龍應臺:《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1975年到美國之後,龍應臺嘗試著向父親的老家湖南寄了一封信,沒想到收到了親哥哥的回信,從那之後,龍應臺每次寄信給哥哥的時候都會在信封內夾十美元。龍應臺說,「我們很早就打聽過父親老家的消息,但是四個兄弟姐妹從來沒有問過母親的家人在哪裡。所以我反思原先是不是太父系中心了,第二年我跟哥哥飛到南昌找母親的家人。」
  • 龍應臺:文化是什麼?
    文 | 龍應臺插畫 | Sergei Temerev風光水彩畫圖片欣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龍應臺,臺灣作家,曾任臺北市文化局首任局長文章來自龍應臺的《野火集》。這篇洋洋灑灑將近兩萬字的長文將文化是什麼闡述的淋漓盡致。愛默生說文化開啟對美的感知,龍應臺說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積累的總和。文化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歌舞表演,更不是藝術文學音樂廳美術館才與文化有關,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文化形態下的具體表現。這麼說來,文化關乎人類未來。
  • 龍應臺:有些愛,不必追
    作家龍應臺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後,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這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然而,多年前被喻為「龍捲風」的龍應臺,跟目前的龍應臺似乎有著巨大的區別。自1985年《野火集》出版,龍應臺都是一個跨戰馬、提長槍的戰士形象。
  • 龍應臺人生三書
    > 龍應臺,1952年生於臺灣。除此之外,龍應臺還有一個頭銜,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34歲第一次做母親,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且至今未畢業。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 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龍應臺,有著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
  • 霸氣的句子:你是什麼貨色,我就是什麼臉色
    貓爪子的誘惑~關注我呀~1、退讓帶來的基本都是得寸進尺,別妄想能換來什麼尊重和心疼。2、我不會扔掉驕傲向誰低頭。就算與全世界為敵,我也絕不委屈自己。3、願好壞你能拎得清,是人是狗你能分清,可以敏感,但別矯情,沒有任何事兒值得你困頓一生。4、驕傲長在骨子裡,燒了還有一把灰。
  • 大寒書事:龍應臺《天長地久》
    從《野火集》到《天長地久》,龍應臺經歷了「大江大海」般的精彩人生,也在「目送」兒子與父親遠去背影時感慨萬千。而這一次,已是移居屏東,第一次享受臺灣老人乘車免票的65歲。在花影搖曳的木棉道上行禪時,龍應臺眼眉低垂,就在她一呼吸一落步之間,突然就醒悟了:「不要騙自己了。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當下,因為,人走,茶涼,緣滅,生命從不等候。」
  • 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我願意放緩腳步陪你長大,感受你為我的生活帶來的每一份細微的感動與美好。 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 龍應臺:自由不自由都是我的選擇
    她不熱衷於砸大錢,而相信細水長流;她不太會蓋新房,而是悉心保護了很多老房子;她重視臺北的城市特質,為臺北開創很多文化「村落」,包括第一個國際藝術村、第一個華人世界的國際詩歌節、第一個古蹟專業演藝廳(中山堂)、第一個專業藝術電影院(臺北之家)、提倡修復並開放許多名人故居(包括錢穆、林語堂等人的故居)、第一個公私合營模式的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制定第一個「樹木保護自治條例」。
  • 《目送》:龍應臺,你為什麼不生氣了?
    編者按:龍應臺,這個臺灣女子,既彪悍、又溫柔,有大抱負。客居他鄉13年,她覺得作為母親自己收穫頗豐,可作為知識分子,自己卻在下沉。想要有所作為卻不能,對社會的進言就像放空炮彈,講得激烈,但畢竟山高路遠。著名文化人蔣勳說她,「你是一匹狼在那邊叫,沒有人和你去對叫,那才是荒涼。」
  • 網友:只怪尾田亂畫醬油貨色
    海賊王的劇情看似很精彩,但實際上從漫畫的銷量來看,這部漫畫已經處於低谷狀態了,目前日漫的銷量最好的是《鬼滅》,完全是佔據了風頭,海賊王都跌落到第五、六名了,這是什麼緣故所導致的呢?01無緣無故增加醬油貨色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在和之國這裡,有太多的雜魚貨色了,先不說主線的內容,單單要是讓你記住這些人物
  • 戇杜港論——也談談龍應臺和港大
    【觀察者網綜合】近日,香港媒體放出了一段龍應臺在港大的演講,令觀者振奮。倒不是因為演講內容,而是演講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龍應臺問臺下聽眾,你人生最早的啟蒙歌曲是什麼?一位中年聽眾,操著廣普答道:是大學師兄們教的《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