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哈利遇見莎莉》: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2021-02-20 華師之聲VOC

「Men and women can't be friends because the sex part always gets in the way.」

「男女之間不可能有純友誼,因為總有性因素作祟。」

Sounds familiar? This is quoted from Harry Burns in the 1989 romantic comedy When Harry Met Sally… Can men and women ever just be friends? Is Harry right? Let’s find out the answers in the film.

聽起來耳熟嗎?這是1989年的浪漫喜劇《當哈利遇見莎莉》中男主角哈利·伯恩斯的一句臺詞。男人和女人能成為朋友嗎?哈利說得對嗎?讓我們在電影裡找出答案。

When Harry Met Sally… begins rather unpromisingly — not the film, but Harry and Sally’s romance. It’s 1977 and they share a ride from Chicago to New York. She is fresh out of college, hoping to crack the journalism market; he is romantically involved and onward to a political consultancy career. Sally is 「basically a happy person」; Harry is dark-sided. At this moment, neither of them expects this ride is the beginning of their over-a-decade relationship.

哈利和薩利兩人並非一見鍾情——兩人初遇便言語相左、不歡而散。1977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兩人一起從芝加哥駕車前往紐約。薩利想在新聞業大展宏圖,哈利是當時薩利朋友的男友,即將開始他的政治顧問生涯。薩利是個陽光女孩,而哈利是個陰暗的人。兩人誰也想不到,此次旅行會是他們十多年關係的開端,兩人幾次重遇,關係漸漸升溫。

After over 30 years of its release, many consider the iconic 1989 film the gold standard for romantic comedies. When Harry Met Sally… written by Nora Ephron and directed by Rob Reiner, is a masterwork of slow-burn romance and the humor of everyday life. The title informs audiences they will hear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the meeting of Harry and Sally… but the ellipsis (n. 省略號) suggests it is not the meeting itself that is the story. It is all about what happens after, during all the moments seen and unseen as they grow up together and grow closer.

上映30多年後,《當哈利遇見薩利》仍被視作浪漫喜劇的黃金標杆。電影由諾拉·埃弗龍執筆,羅伯·雷納執導,是一部慢熱浪漫和日常幽默的傑作。觀眾從片名得知電影將呈現男女主人公的相遇。但省略號表明,故事並不是相遇本身,而是相遇之後兩人如何變化、其關係如何發展。

When Harry Met Sally… toys with stereotype and genre expectations for the love story by not making the romance feel like an inevitable conclusion. Both men and woman audiences can relate to the film, as Harry and Sally speak out some true feelings and struggles of the two sexes in a relationship. And the revelation can be shocking. When Harry first met Sally on their ride to New York, he asserts men and women cannot be friends and Sally immediately retorts (v. 反駁), claiming she has many men friends(「There is no sex involved!」). Ten years later, Sally says women sometimes fake orgasms, which is completely new to Harry. Then Sally puts on an impromptu (adj. 即興的) show to prove herself right.

《當哈利遇見薩利》巧妙地避開了大眾對愛情片的刻板印象和期待——電影在探討男女是否能只做朋友,浪漫關係不是唯一的結局。無論男女觀眾都能與片中角色產生共鳴,因為哈利和莎莉分別說出了兩性關係中男人和女人的真實想法,一方的坦白常常讓另一方震驚。哈利初遇薩莉時,他斷言男人和女人不能成為朋友,薩莉立即反駁說,她有很多男性朋友(「我們的友誼沒有牽涉上性!」)。十年後,莎莉說女人有時會假裝高潮,哈利對此難以置信。接著薩莉在餐廳裡上演了一場留名影史的即興表演。

This is not a story that ends in a perfect 「happily ever after,」 even if the characters are happy. Instead, it dismantles (v. 拆除、廢除) the whole idea of such an ending. In the final scene of the film, Harry and Sally tell an interviewer the meandering (adj. 迂迴曲折的) story of how they met, became friends, fell in love, and got married. The film ends as they are still in mid-conversation, perhaps the only appropriate ending to their love story. The rest of their story will just be left up to the audiences』 imaginations…

儘管電影未能免俗,哈利和薩利在相遇12年零3個月後結婚了,但這不是一個「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電影顛覆了此類結局:影片最後一幕,哈利和莎莉向採訪者講述了他們相遇、成為朋友、相愛和結婚的曲折故事。電影結束時,他們仍在交談中,這也許是他們愛情故事唯一合適的結局,其餘的故事將留給觀眾的想像。

文案:陳思羽

排版:彭詩琪

錄音:萬佳怡

審校:胡水周

資料來源:豆瓣、爛番茄、filmdaze.net

相關焦點

  • 會長大的愛——當哈利遇上莎莉
    談到愛情片,在閃念過《鐵達尼號》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些經典悲劇之後,有一些中老年(譬如我)會想起另一部不那麼波瀾起伏,卻同樣經典的《當哈利遇上莎莉》。哈利是個D+I,雖然和莎莉並不熟,他卻一邊吐著葡萄皮一邊自來熟的和莎莉套近乎,全無儀態和風度可言。莎莉卻是一個井井有條保守克制的C,她算好了路程公裡數,規劃好了每個人開多少,並且在地圖上標記好了到哪裡換司機。
  • 汙的如此露骨.電影【當哈利遇上莎莉】
    魔方今天安利給你——《當哈利遇上莎莉》如果你有個喜歡的人,然後你們之間的關係又非常奇妙,那就帶她去看《當哈利遇到莎莉》,聽我的,準沒錯。梅格·瑞恩被稱為「美國甜心」,《當哈利遇上莎莉》是她第一部擔綱女一號的作品。
  • 當哈利遇上莎莉:當愛情遇上友情——熊貓媽媽
    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熊貓媽媽不情願的選擇了《當哈利遇見莎莉》——這部我心目中有別於大多數量產俗物的愛情電影。  電影拋出了一個話題,那就是——排除『性』的介入,男人和女人可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麼?  儘管這個話題,以現在的視角來看是那麼的「老生常談」。可在電影問世的1989年,能如此直白的提出這樣的問題實屬罕見。
  • 《當哈利遇上莎莉》7部電影在線!
    01《當哈利遇上莎莉》1989導演: 羅伯·萊納編劇: 諾拉·艾芙隆主演: 比利·克裡斯託 / 梅格·瑞恩 / 凱麗·費雪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89-07-21片長: 96 分鐘 / Turkey: 89 分鐘(TV version)又名: 90男歡女愛 / 當哈利遇到薩莉 / 當哈利碰上莎莉 / 當哈裡遇上莎麗 / 當哈裡遇見薩莉 / Harry, This Is Sally    豆瓣評分8.3
  • 當哈利遇上莎莉影評,當我遇到你
    當哈利遇上莎莉很久很久以前,當支持異性戀成為了社會異端,男男相戀成為了社會主流,男女愛情電影一度被我拒之門外——除非劇中的少男少女顏正到擊中老娘色心。然後重拾這部老電影。一直覺得是是一部像《愛在日落黃昏時》一樣讓人索然無味的電影,或者好點就像《偷心》《和莎莫的五百天》,文藝範兒十足。
  • 第14名:美國影片《當哈利遇見莎莉》
    艾芙隆主演: 梅格·瑞恩 / 比利·克裡斯託 / 凱麗·費雪 / 布魯諾·柯比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1989-07-21片長: 96 分鐘 / Turkey: 89 分鐘(TV version)劇情介紹莎莉
  • |《當哈利遇到莎莉》——天冷,就需要最好的愛情電影
    很多人都有屬於自己秋冬的摯愛電影,我的秋冬摯愛就是《當哈利遇見薩莉》。多年前第一次看過之後,它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看的愛情電影前幾名。1989年的電影,時間上不年輕了,但它拍了一個美好的,完美地銜接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美國大都會,還探討了以這個城市為代表,又問向了所有人,一些雋永的愛情問題:男人與女人之間存在真正的友誼嗎?
  • 《當哈利遇上莎莉》有人與你共度餘生時,你會希望餘生快點開始
    當哈利遇見莎莉時友情是愛情的基礎,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愛情電影《當哈利遇見莎莉時》。這部電影有趣的是把友情,愛情都攪和在了一起,所以看著很溫情,沒有什麼大場景,蠻適合看幾遍,從哈利身上男生可以學習如何表白。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這部電影吧。
  • 三刷《當哈利遇到莎莉》
    (會有劇透哦,但這類電影劇不劇透也無所謂) 這是我第三次看《當哈利遇上莎莉》。這是一部稍微有些老的電影。上映時間是1989年。第一次看這個電影是2006年。那個時候我在美國念高中,我所在的小鎮圖書館裡有好多電影DVD可以免費借。我就每周都去那裡借幾個電影看。這個電影就是某一天我隨機挑出來的。我第一次看完這個電影,覺得它好溫馨。
  • 有「戀人未滿」的朋友,不妨一起去看《當哈利遇上莎莉》這部電影
    你們或許可以去看一下《當哈利遇上莎莉》這部電影,從中去試著尋找答案。01 從「意見向左」到「互相欣賞」影片的開始,哈利通過女友牽線,搭著莎莉的車自駕去紐約,因為出發前哈利與女友「膩膩歪歪」、「拖拖拉拉」,給莎莉造成了很差的印象;因為去紐約要18個小時,為了打發時間,哈利找各種話題搭訕莎莉,從人生觀聊到愛情觀,但是兩個人的意見總是相背,尤其在「男女之間是否存在純潔的友情」這個話題上分歧最大,哈利認為:因為有「性」的介入,兩性之間是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友情
  • 《當哈利碰上莎莉》:異性之間的友誼,愛情與性的激烈碰撞
    《當哈利碰上莎莉》影片於1989年7月12日在美國上映,講述的是異性之間有沒有真正的友誼?世間最美的愛情,大概是來了躲都躲不掉。大學畢業時,莎莉開車載哈利前往紐約,兩人就此相識,哈利與他的女朋友接吻離別。哈利認為異性之間不存在真正的友誼,而莎莉卻認為異性之間有真正的友誼,二人不歡而散。莎莉有很多異性朋友卻總是在嚮往理想的愛情和純潔的友誼,並期待著友誼與愛情在同一個人身上,不經意間產生。
  • 《當哈利遇見莎莉》告訴我的事:愛情的最佳狀態是舒適
    這是一部1989年的老片子,但是即使放到現在裡面的情節依舊每天都有發生,這部電影裡的哈利跟莎莉,原本是互相看不上的兩個人,尤其在一個話題上分歧更大——「男女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誼」。這同時也是一部浪漫愛情喜劇電影,裡面的臺詞作為讓人稱讚,句句都可以堪稱經典,尤其分別用男性角度跟女性角度來看待愛情跟男女相處關係。男主角哈利是一個現實悲觀派,女主角莎莉是浪漫理想派,他們兩個相遇更像是一場奇妙的化學實驗。男女主人公都不是很完美的人,他們的身上都有著很多的缺點,但是這些缺點又都很可愛。
  • 推薦一部愛情喜劇《當哈利遇到莎莉》,網友:戀愛中的你一定要看
    的時候,並不是拿他來和你心目中的「理想情人」對比得出,只是因為我們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愛與恨並非對立,成為陌路人或者戀人或許只是一念之差。如果換一個時間,你還會不會愛上同一個人?就好像哈裡和薩麗,十二年前的他們無法想像自己會在多年後成為夫妻。對於愛情,我們只能祈求上天讓我們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
  • 劇情喜劇愛情類影視劇《當哈利碰上莎莉》
    莎莉吹毛求疵的點餐習慣與編劇諾拉·艾芙隆如出一轍,在本片上映的多年後,面對飛機上食品要求苛刻的艾芙隆,空姐問道:「你看過《當哈利碰上莎莉》嗎?」艾伯特·布魯克斯曾拒絕扮演哈利。劇組之所以決定拍攝這一場景,是因為影片過多的關注於哈利,缺少莎莉談論的話題,艾芙隆提出女性假裝性高潮的話題,瑞恩不但充分認同,而且建議莎莉當場模仿。在餐館取景拍攝出自瑞恩的提議,而鄰座的老婦人(由導演的母親客串)待莎莉佯裝銷魂之後脫口而出的「我要她點的東西」則源於克裡斯託的奇思妙想。2005年,這句經典臺詞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百佳電影臺詞」榜單中名列第33位。
  • 給我也來一份「性高潮」——《當哈利遇到莎莉》上映25周年
    餐廳保留了當年莎莉奮力表演的桌子,並立了個小標牌:「這是哈利遇見莎莉的地方……希望您也能像她那樣『性福』!」電影上映多年以後,有一次諾拉·艾芙隆在飛機上向空姐要這要那,空姐忍不住盯著她看,然後問:「您看過電影《當哈利遇到莎莉》嗎?」2,莎莉在電影中點餐時的挑剔,是導演把編劇諾拉·艾芙隆點餐時的狀態移植過來,後來導演跟諾拉·艾芙隆說起這事,後者回答:「我就是喜歡我喜歡的方式。」這句話也被導演搬到了電影中。3,哈利的性格某種程度上是來源於導演羅伯·雷納。
  • 《當哈利遇到莎莉》——尋尋覓覓還是你
    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經看過《當哈利遇到莎莉》了,我想看這部電影是因為看到男主哈利聖誕夜告白的動圖。他講的話特別戳人:「我今晚來到這裡,是因為當你意識到你想要和某人共度餘生,那麼你就會希望餘生儘早開始。」 (天哪這也太會撩了……影片開頭是一對老夫妻簡單講了相戀到老的故事。對比哈利和莎莉,老夫妻倆的一見鍾情實在太順利了。
  • 錯過愛情——《當哈利遇到莎莉》
    錯過愛情——《當哈利遇到莎莉》2019-07-06這一部是我很喜歡的愛情片!是錯過嗎?我不敢確定,畢竟每一個人的眼中,都有著一個不一樣的過去,那麼所看以及所感也就變得不一樣起來了!這部電影,我看了很多次,最後的最後或許才知道答案,但是答案又是什麼呢?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吧!
  • 當哈利遇到莎莉: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什麼讓你不敢跨出那一步?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於1989年上映的愛情喜劇片《當哈利遇到莎莉》,就講述了一個由友情走向愛情的故事,整個故事圍繞著兩位主角對於男女關係反覆的探討和爭論而展開。男女主角由比利·克裡斯託和梅格·瑞安分別飾演。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哈利是如何遇上了莎莉。
  • 《當哈利遇見莎莉》全劇透,慎點
    儘管彼此是對方在紐約城唯一認識的人,再次見面卻是在五年後了,時過境遷,他獨身一人,她卻和男友一臉甜蜜。又一個五年,他們各自離開了原來的生活,孤獨地在紐約生活。書店裡,又一次碰面,回憶起最開始碰面時,十年了,他們的脾氣秉性都磨平了很多。他們成了朋友,打發著彼此的閒暇時光,一起聊卡薩布蘭卡,一起逛街,漸漸成了必不可缺的。
  • 老式浪漫喜劇:當哈利遇見莎莉時
    事實上,哈利早就說過,「當我買一本新書時,我總是首先閱讀最後一頁。這樣,如果我在完成之前就死了,我知道它是怎麼結束的。那,我的朋友,是一個黑暗的一面「。他基本上是性別歧視和暴躁,而她則以一種頑固,古怪,女權主義的方式反擊。這部電影的唯一奧斯卡獎提名是Nora Ephron的最佳原創劇本 - 直接在屏幕上寫的 - 它輸給了湯姆舒爾曼導演彼得威爾的死亡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