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影視行業發展的這幾十年來,經歷了探索到成熟的階段。多年來,大陸影視行業也成就很多的經典作品。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作品是八十年代《西遊記》,《西遊記》改編自吳承恩的小說。這部電視劇的拍攝歷經六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完成。
當《西遊記》被搬上螢屏的時候,出場便火遍全國,成為傳世的經典之作。在八十年代,大陸影視圈還處於發展階段。與現在影棚拍攝,特效合成的技術相比,當年的拍攝技術只能用「簡陋」來形容。不僅如此,那時候拍攝條件艱苦,需要演員實地取景。
拍攝《西遊記》的時候,整個劇組只有一臺攝影機。九九八十一難,演員與服裝造型都十分緊缺。劇組為了節省成本,經常一個人分飾多角。哪怕是幾位主演,還客串了很多妖怪的角色。好在大家齊心協力,才讓《西遊記》這部經典傳世之作有了面世的可能。
在多個《西遊記》的版本中,86年拍攝的版本是最被大眾認可的。如今距離這部作品已經過去了34年,該劇的播放量早已破百億,這在大陸影視劇中極為罕見。86版《西遊記》雖然是佳作,但是也有可以提升的辦法。比如特效,劇中的特效在當時看非常成功。
但是放在如今,這樣的特效顯得有點外行,在當時的技術與設備的制約下,這已經是當時比較好的特效製作了!不得不佩服楊潔導演,在當年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依舊將《西遊記》完整地拍攝出來。如今重新品鑑《西遊記》,就會發現很多漏洞。如果當年的《西遊記》去掉特效的時候會有多尬?悟空玩滑板不算啥,龍宮卻騙了觀眾34年。
首先孫悟空降世的時候,在空中翻了好多個跟頭,重複的動作還非常多。《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翻跟頭的鏡頭是怎麼拍攝的呢?去掉特效之後才發現,原來是聘請了一名跳水運動員在蹦床上反覆跳躍拍攝出來的,失去特效後的畫面要多尷尬就有多尷尬。
騰空飛行的動作基本依靠威壓與特效的合作來實現。為了後期特效更好地製作,「綠巨人」也經常被拿到當作道具。還記得孫悟空在天宮中「滑行」的飛行姿勢嗎?原來,孫悟空的腳下踩著滑板,加上有乾冰的掩飾,基本很難發現這個破綻。
最讓人驚訝的是,龍宮居然也是特效的產物。在《西遊記》中,龍宮被打造得金碧輝煌,就連小氣泡都被安排上。當年小編還好奇了好久。在很多猜測中,只有一個說法最讓人信服:將攝影機透過水箱拍攝,就能拍到龍宮有氣泡的視覺效果。
當《西遊記》的幕後花絮曝光之後才發現,原來真是利用水箱拍的啊,這一屆的網友真的太聰明了!總算解惑了!看到這裡,小編不得不再次對《西遊記》劇組的機智點個讚。沒有條件便創造條件,或許這就是它成功的秘籍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