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逸事

2021-02-23 港劇劇透社

一,香港影視巨子邵逸夫曾打造出「東方好萊塢」和無線電視王國,一手捧出女星無數。身邊美女如雲,邵逸夫的兩段婚姻卻都很「長情」:陪結髮妻子走過半個世紀,與第二任太太走完人生;雖被美女簇擁已成慣例,但邵逸夫曾淡然一笑:「我風流而不下流。」

  結髮婚姻50年:她是全世界最好的太太

  邵逸夫的結髮妻子黃美珍是新加坡人,兩人1937年在新加坡結婚,育有兩子兩女,孫兒輩已有12人。

據知當年邵氏兄弟到新加坡一富豪家做客,黃美珍與邵逸夫一見傾心。雖然黃美珍當時是富豪女友,又比邵逸夫大了5歲,但邵逸夫依舊鼓起勇氣向富豪坦白,最終富豪「成人之美」,邵逸夫與黃美珍終成眷屬。

  婚後50年,黃美珍一路陪伴相夫教子。至1987年,黃在美國病逝,邵氏公司停業一年,以追憶結髮之妻。

  邵逸夫多次以妻子名義在教育與醫療範疇作慈善捐贈,提起黃美珍,他說﹕「她是全世界最好的太太,她完全明白我,我的家,好幸福,好和諧!」

  90歲再娶「紅顏知己」:是妻子也是拍檔

  邵逸夫第二任太太方逸華是1950年代東南亞的當紅歌星,據稱兩人在1952年相識。

  1957年,邵逸夫從新加坡到香港,並請方逸華到邵氏公司工作。退出歌壇的方逸華從邵氏企業採購部做起,經歷各個部門,逐漸成為邵逸夫在事上的助手與「紅顏知己」。

  方逸華曾極力推薦李翰祥擔任導演,推出的《江山美人》創下當時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紀錄;又建議邵逸夫競投無線電視的經營權,從此奠定邵逸夫在香港影視界的「教主」地位;進入21世紀,方逸華又主張建設新的「邵氏影城」,被贊為富有遠見。

  相識45年後,1997年5月6日,90歲的邵逸夫與62歲的方逸華在美國拉斯韋加斯正式注註冊結婚。當天面對記者,方逸華說:「我和老闆結婚,不是為了他的錢,因為我們將所有的錢都捐去基金會了」,而邵逸夫毫不含糊:「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結婚不單帶來了正式的名分,也確定了方小姐日後的幸福。」

  婚後,邵逸夫和方逸華依舊住在各自的家,平日兩人一起上班,周日方逸華到邵家與邵逸夫共進午餐,每次大概逗留3小時。而他們的居所相隔5分鐘車程。

  對於這段婚姻,香港著名評論人查小欣曾這樣評價:「方逸華需要的並不是庇護,而是尊重和認同。她追求的不過是在高大橡樹旁邊長成挺立的木棉。她對他傾慕、感激、欽佩,而不是依賴、乞寵。一個真正高尚的男人,最終會給她名分。」

  2010年元月,103歲的邵逸夫決定卸任香港無線電視行政主席職務,將這個市值164億港元的電視王國交給了76歲的方逸華。

  風流不下流:女星雲集 「臺慶牽美女」成經典

  香港知名美食作家蔡瀾曾回憶邵逸夫:「他70歲時還有40歲的容貌,80幾歲還能擔任上市公司主席,快100歲了,還愛拉著港姐的小手說『你好白淨』,真正的異人。」

  20世紀60年代開始,從電影、電視劇到備受矚目的「香港小姐」,邵逸夫一手捧紅了各個時代的女星。邵逸夫曾承認自己愛和女明星出街吃飯跳舞,但強調「我可以說,我風流而不下流」!

  美女簇擁出席活動、牽港姐為臺慶儀式亮燈,漸漸成為邵逸夫的一個經典標記。人們會從陪伴邵逸夫的位置,解讀出該女星的「前途」,而所有女星都以能與「六叔」合照為榮。

  1月7日清晨,邵逸夫在寓所安詳離世。方逸華守護病榻,黯然陪伴邵逸夫走過了人生最後一程。

  7日晚,記者拍到方逸華離開無線辦公室大樓,這位TVB非執行董事身著黑衣,面容平靜,向在場記者揮了揮手。

二,

香港影視界泰鬥邵逸夫離世的消息傳到臺灣,島內各種媒體紛紛播發消息、製作專題、專欄紀念這位「巨星推手」「華文電影、電視功臣第一人」,緬懷著邵逸夫與臺灣的不解之緣。

曾與邵逸夫合作的臺灣年代集團創辦人邱復生回憶說,邵逸夫是華文電影、電視的「功臣第一人」。邱復生用「了不起,真的了不起」來形容邵逸夫一生對華人影視的貢獻。他是華文影視精神指標,影響力更遍及東南亞。邱復生說現在要做到邵逸夫的厚度和胸襟很難,邵逸夫很認真,100多歲仍親自出席會議旁聽。

1993年邵逸夫與邱復生的年代(ERA)集團合資成立TVBS,開播時,邵逸夫更親自來臺出席。邵逸夫與臺灣電視產業淵源極深,20年前TVBS獲得當局許可,成立臺灣第一家衛星電視臺,打破島內無線三臺長期壟斷的局面,邵逸夫正是當時最關鍵的推手。TVBS發言人說,「對邵逸夫辭世,深感哀悼。邵逸夫對臺灣電視產業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TVBS前總經理李濤回憶說,「他大開大闔的氣魄與胸襟,讓我刻骨銘心。如果沒有他的授權、信任和尊重,就沒有現在的TVBS,臺灣媒體生態也將大不同。」

邵逸夫對華語影視圈貢獻良多,他一手創立的邵氏電影更引領亞洲影壇半世紀創華語片盛世。《聯合報》用「《梁山伯與祝英臺》你看過吧?邵氏的!《獨臂刀》《刺馬》你聽過吧?也是邵氏的!」為題,回顧邵逸夫的一生,以及「邵氏」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何莉莉、胡燕妮、井莉等邵氏當家花旦,都是從臺灣走出。「玉女」王祖賢也是邵氏上世紀80年代從臺灣帶到香港的著名女星。

邵逸夫更多次率團來臺參與「金馬」盛會及亞太影展,也曾在第18屆金馬獎擔任最佳劇情片頒獎人。

兩年前還有機會和邵逸夫見面的臺灣著名影星甄珍一早看到邵逸夫辭世的新聞,表示心中很遺憾,在她心裡「邵老闆」是帶領著華語電影走向全世界的推手,除了是電影界的大亨,邵逸夫樂於行善,善行遍布全世界,「他不一定是最有錢的,卻是個最大的慈善家。」甄珍說,邵逸夫高壽離世,是「上天給的禮物」。

在著名電影導演李行眼裡,邵逸夫是個敬業投入、值得尊敬的電影前輩。他了解的邵逸夫「是真的熱愛電影」。每天中午都吃蛋炒飯,約導演、編劇一起看電影。他工作時在拍電影,休息時也在看電影。有報導說,邵逸夫一年看700多部影片。

為緬懷邵逸夫樹立的典範,TVBS新聞臺7日播出了《邵逸夫爵士逝世特輯》,回顧邵逸夫一生中在影視、教育及慈善事業上對華人社會的貢獻。

邵逸夫的捐贈,遍及海峽兩岸。2009年臺灣遭逢「88颱風水災」,邵逸夫慨然捐款1億新臺幣予災區。

三,

在天一公司,邵家老二負責編劇、製片,老三和邵逸夫負責發行,此外邵逸夫還擔任過攝影。

1967年11月19日,TVB啟播,六叔(左一)參與剪彩。

邵氏鼎盛時期,邵逸夫和邵氏演員合影。

邵逸夫接棒TVB後,挖來汪明荃。

邵逸夫的一生歷經了107個年頭,而其中有88年都在影視行業裡沉浮。他把優秀的華語電影帶到了整個東南亞地區,是中國有聲電影的直接推動者,建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更曾是一度被譽為「東方的好萊塢」。邵逸夫曾明確地表示過,他認為觀眾的需要和願望是第一位的,正是基於這樣的核心理念在他掌控下的邵氏電影和TVB,才創造出了眾多深受觀眾喜歡的影視作品。儘管,他也被人非議過不重視電影的藝術性,但留下的許多影片足以成為華語影史上的經典。他善於挖掘和培養新人,雖然被質疑對旗下藝人的合約苛刻,但看看那些從邵氏或TVB走出的明星名單,就不得不佩服其識人眼光。作為華語電影、電視的見證和締造者,邵逸夫就是那個真正做到讓自己製造的「產品」走進所有華人視線的傳奇。

父親邵玉軒

浙江寧波人,1901年在上海創立錦泰昌顏料行

邵醉翁(仁傑)

1925年邵醉翁牽頭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並於當年推出了他自己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

邵逸夫(仁楞)

邵邨人(仁棣)

邵山客(仁枚)

天一影片在創業頭兩年發展迅速,其他幾家電影公司組成「六合影業公司」,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大戲院,不再播放天一的電影,史稱「六合圍剿」。為了開拓市場,1926年,18歲的邵逸夫隨三哥邵仁枚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開拓南洋市場,正式開始了自己從事一生的事業。

另一方面,在上海的邵醉翁自1926年起用著名影星胡蝶,拍攝《梁祝痛史》《珍珠塔》《孟姜女》等系列古裝片,影響頗大。

【起步期 1927年-1957年】

下南洋打天下,遊美國學技術

1927年

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在南洋推出流動放映車,為星馬鄉村送片上門,是中國影業史上的首創。

1930年,邵逸夫和三哥在新加坡站穩腳跟,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先後買下了美芝路的新娛樂劇院和曼舞羅戲院,專門上映天一公司的新電影。到1941年,邵氏兄弟在星馬、印尼、泰國、安南,已經擁有了139家戲院。

1931年

邵逸夫赴美購買有聲電影設備,途中遭遇海難,奇蹟生還,在美國他學習了當地的技術。同年利用邵逸夫引進的技術和器材,天一拍攝了中國最早的兩部片上發聲影片之一的《歌場春色》。

1932年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因上海的局勢不穩,「天一影業」決定到香港發展,並建立了「天一港廠」。1934年,推出了第一部有聲粵語電影《白金龍》,在香港、南洋等地頗受歡迎。

1937年

1937年,邵逸夫和在新加坡認識的黃美珍結婚。當年,天一影片公司結束了在上海的製片活動,轉移至香港,改名成立了南洋影片公司。此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東南亞各地,公司在香港的業務受影響,1942年2月,日軍佔領新加坡,邵氏所有戲院充公,但他們仍在新加坡堅持拍電影,並於1946年創辦了邵氏出版印務館,出版刊物《南國電影》專門為公司的影片做宣傳。

【草創期 1957年-1960年】

建邵氏帝國,挖名角助力

1960年

1959年,邵氏再推出由李翰祥執導,林黛主演的《江山美人》,影片上映一周,票房突破40萬,刷新了邵氏自己的紀錄。在1959年的第六屆亞洲影展上,這部影片史無前例地囊括了全部的12項大獎。到1960年,香港10大賣座影片,邵氏已獨佔6部,邵氏最大的競爭對手、陸運濤的電懋公司卻只有3部。

1959年

邵逸夫極其看重明星的影響力,也著力培養新人,1959年他開始參與舉辦「香港小姐」選拔,並為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提供試鏡機會。邵氏對旗下導演和藝人的合約掌控嚴密,李翰祥當時就和邵氏籤了8年合約,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如今的TVB。

1958年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後,他便將電臺主持人鄒文懷招致麾下,擔任宣傳經理。「明星牌」是天一影片時期就制定的方針之一,鄒文懷入職後,便和邵逸夫制定了一份挖角名單,並將第一個對象鎖定為電懋的頭牌女星林黛。當時電懋影業老闆陸運濤模仿好萊塢藝人的經紀理念,限制藝人跟其他影業公司接觸。最終,經過幾番努力邵逸夫最終接觸到了林黛,開出兩倍於電懋的價格籤下了她。1958,邵逸夫大膽起用邵氏導演李泰祥為林黛量身打造黃梅調影片《貂蟬》,影片票房不俗,李翰祥導演也一舉成名。其後拍攝的黃梅調電影,都創下票房紀錄,例如《江山美人》等等。

1957年

二戰結束後,邵逸夫二哥邵邨人回到香港重振公司業務,將南洋電影公司改名為邵氏父子公司。但邵邨人經營保守,業務發展不佳,1957年邵逸夫離開打拼31年的新加坡回到香港接管家族事業,他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開始興建邵氏影城。1958年將公司改名「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自立發展他的電影事業。

【兩段婚姻】

黃美珍——50年的浪漫情緣

邵逸夫闖蕩新加坡時,與前輩餘東璇的女友黃美珍(圖左)一見鍾情,邵逸夫跟餘東璇說明了情況,餘東璇成全了兩人。1937年邵逸夫與黃美珍結婚,後育有兩子兩女。黃美珍1987年在洛杉磯病逝。

方逸華——90歲給一個名分

1952年,邵逸夫在夜總會觀看演出時認識了當時南洋的當紅女歌星方逸華(圖右)。她從邵氏採購部小職員做起,很快成了邵逸夫事業上的得力助手。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結婚。

【騰飛期 1961年-1965年】

戰「勁敵」電懋,掘「潛龍」張徹

1961年

1961年12月6日,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正式啟用。邵氏兄弟影業開始迎來騰飛時期。

邵逸夫和李翰祥為「電影到底是要票房還是要藝術」產生分歧,李翰祥因此遭到雪藏。但因電懋陸運濤支持嚴俊導演黃梅調歌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邵逸夫為了「鬥氣」,重新起用李翰祥和他人搭檔用半個月拍出了同題材作品,邵氏和電懋的競爭達到白熱化。1963年,李翰祥版本的「梁祝」在臺灣引起巨大轟動,並獲金馬獎多項大獎,演員凌波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人瞬間變成了大明星。

1964年

凌波走紅,讓邵逸夫意識到培養新人是至關重要的事情,1964年,他開辦南國電影訓練班,培養了黃霑、羅文、王羽、羅烈、鄭佩佩、陳鴻烈等一批新人。這些人在之後都成為了大名鼎鼎的電影人。

同年,清水灣影城的14間攝影棚全部落成,邵氏電影王國初具規模。還是這一年,競爭對手陸運濤因空難去世,邵逸夫在香港已幾乎沒有競爭對手,黃梅調影片勢頭不如當年,他開始尋找新的拍攝方向。

1964年

大約1964年,邵逸夫在自己每天都閱讀的《新生晚報》上看到一篇文章,署名為「何觀」的影評人批評邵氏電影「太過陰柔,缺陽剛之氣,是女星的天下,長此以往,發展不均」。這位「何觀」就是之後大名鼎鼎的新武俠導演張徹。經過這篇文章,邵逸夫發現了張徹的才能,並提拔張徹為邵氏的製片主任,邵氏武俠片時代即將開啟。

1965年

1965年,邵逸夫和利孝和、餘經緯及英美資金,投得香港的免費電視牌照,並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啟播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並由最大股東利孝和為主席,邵逸夫則任常務董事。1971年邵氏和TVB合作創辦無線藝人培訓班,眾多如今的大牌明星都是從這裡出發。

【電視期1980年-2002年】

重心移至電視,TVB出名劇

1970年代末

上世紀70年代後期,受嘉禾電影的衝擊,邵氏的電影產業受到影響,邵逸夫將重心轉投新興的電視行業,邵氏電影開始減產,租出或賣出院線。

1977年

事業不斷壯大,但親人也在不斷離去,1973年和1975年,邵逸夫的大哥、二哥分別去世。受此影響,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開始慈善事業。為表彰邵逸夫熱心公益,1977年,他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勳銜,成為香港娛樂圈獲得爵士頭銜的第一人。

1973年

1971年,邵氏上市,製片量亦進入頂峰期。1973年推出《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紀錄,重振了粵語電影的地位。1974年拍片達到50部,單一公司有如此年產量,是香港影業史上罕見的。這一時期邵氏的全球戰略穩健推進。在新加坡建成總統戲院後第五年,邵氏再添三條院線。包括新加坡在內,邵氏機構的全球連鎖戲院已達230家。

【鼎盛期 1965年-1977年】

立新武俠電影,失巨星李小龍

1970年

1970年,李小龍回到香港尋求發展,並找到邵氏尋求合作,因為要求每部影片1萬美元的片酬,最終未能合作成功。同年,鄒文懷因和邵逸夫、方逸華(1969年進入邵氏,邵逸夫前妻去世後,兩人於1997年結婚)經營理念不合,離開邵氏成立了嘉禾公司,並籤下李小龍拍攝了《唐山大兄》,影片獲得成功,嘉禾也藉此成名,和邵氏形成競爭關係。

1967年

張徹認為要改變邵氏影片「陰柔」風格,就要從劇本開始著手,1965年支持胡金銓拍出由嶽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正式開創香港新派武打片的熱潮。但影片票房不佳,導致邵逸夫不高興,並不再支持他拍攝《龍門客棧》。1966年張徹執導了《獨臂刀》,1967年該片上映,首周就獲得了百萬票房,刷新香港電影票房紀錄。這部影片成為新派武打片中影響最深的一部,也成為邵氏武俠片的代表作。之後,則陸續拍出了無數武俠電影,張徹更是成為一代名導。

雖然《獨臂刀》大獲成功,邵逸夫卻被指責「看走眼」,放走了之後胡金銓在臺灣獲票房紀錄的《龍門客棧》。

1980年

1980年6月26日,TVB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去世,邵逸夫成為新任董事局主席,自此又開始自己的電視大業。接棒TVB後的邵逸夫,把之前在邵氏電影公司貫徹的「明星」理念帶到TVB,不僅挖來了汪明荃,也更重視無線藝人培訓班。在這之後,藝人培訓班中湧現了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劉嘉玲等數不盡的耀眼明星。邵逸夫接棒的1980年,TVB推出的劇集《上海灘》紅遍亞洲。

1987年

1987年,邵氏電影公司正式停產,邵逸夫加大力度發展TVB。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後期,TVB迎來鼎盛發展,成為首個以及唯一一個能夠覆蓋兩岸三地的華語電視媒體(大陸的廣東地區可以收看)。所播劇集更是創下一個個高收視,其中的金庸武俠劇、《大時代》等商戰題材劇至今仍為經典。競爭對手亞視收視不敵TVB,也因經營問題屢次易主,TVB卻一直是邵逸夫的電視帝國。

【謝幕期 2002年-2012年】

百歲老人卸任

2010年

2003年,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宣布斥1.8億美元,重新在將軍阝奧興建邵氏影城,在2006年局部落成,當時有消息稱該影城全面啟用之後邵氏會再拍攝電影。

2010年1月1日,邵逸夫卸任TVB行政主席職務,由其妻方逸華接任,但仍出任董事局非執行主席。2012年1月1日卸任TVB非執行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職務,由副行政主席梁乃鵬接任行政主席。邵逸夫在105歲之際,才真正放手自己執掌一生的邵氏娛樂帝國。

相關焦點

  • 方逸華離世,一代影壇大亨邵逸夫的風月情史也徹底落幕
    要說清楚他們的愛情故事,必須從邵逸夫的電影江山講起,張翰主演的《傳奇大亨》便是以邵逸夫的經歷為藍本改編而來。邵逸夫原名邵仁楞,是富家子弟。兄弟姐妹一共八人,他排行老六。邵家的男孩子們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邵逸夫中學時期就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 邵逸夫的傳奇人生
    (一)人生從「夥計」開始此人就是中國電影界的第一傳奇人物邵逸夫。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10月4日生於浙江寧波鎮海。邵逸夫的父親邵玉軒是舊上海有名大商人,他曾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也是大上海工商界的一位名流。邵逸夫還小的時候,其父便收購了上海著名的劇院「笑舞臺」。但邵玉軒於1920年病逝之後,邵家就漸趨沒落。
  • 李小龍與邵逸夫
    邵氏電影公司主席邵逸夫邀請李小龍和約翰.薩克遜到邵氏影城探班《天網》片場,並且專門為他倆設宴。邵逸夫曾在臺灣的某個記者招待會上明確說出:&34;並稱已經有幾個專門為李小龍寫的劇本供他挑選。自從李小龍之前三部驚世之作《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掀起巨濤駭浪後,邵逸夫越來越嗅到李小龍的龐大商業價值,並對以前將李小龍拒之門外一直悔疚不已,於是頻頻向猛龍招手。後來李小龍本人更在1973年6月左右寫信給邵逸夫,聲稱將把9一11月的檔期空出,待與邵逸夫合作。但李小龍此舉更多的是藉此向嘉禾公司討價還價,爭取更高片酬或更多的主動權優惠待遇。
  • 邵逸夫老婆是誰 兩任妻子起底邵逸夫為什麼這麼有錢
    邵逸夫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不過現在已經離開了人世,那麼邵逸夫老婆是誰呢?他一共有兩任妻子是真的嗎?邵逸夫個人資料邵逸夫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個人能力十分強,而且情商也很高,可以說,他身邊一直都是美女如雲的,邵逸夫雖然是一個商人,但是他並不是一個風流的人,邵逸夫一生中一共有過兩任妻子。邵逸夫的第一任妻子是黃美珍。
  • 他是邵逸夫的恩人,卻被邵逸夫搶走女友,不僅不生氣還主動退出?
    因為他們都是來自於同一位企業家邵逸夫的捐獻,用這樣的善舉來為教育事業做出一點貢獻,因此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對這位影視大亨有著非常強烈的好感。邵逸夫確實是一位非常有博大胸襟的慈善家,但其實他的本職工作是經商,他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影視大亨,並且也是出了名的愛國的,曾經在抗戰期間,因為他的公司拍攝抗日題材的影片,還被日本人給抓捕起來,鋃鐺入獄。
  • 他是邵逸夫的恩人,被邵逸夫搶走妻子,不僅不生氣還送50萬賀禮
    邵逸夫能夠有後來的那一番成就,除了他自身的才剛以及堅持努力之外,餘璇東對他的幫助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因為碰上了餘璇東,邵逸夫才能成為了後來的香港影視大亨。當年邵逸夫一開始是前往新加坡闖蕩的,原本在影視圈中只是一個默默無聞之輩,但是卻意外地碰上了他的大恩人餘璇東,餘璇東對於邵逸夫在影視方面的才華非常的看好,因此大力地資助了邵逸夫,正是因為有了這麼一個伯樂,邵逸夫之後的發展才能夠順利,還能夠造就他後來的成功。
  • 中國有聲電影鼻祖—邵逸夫
    1990年,中國政府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舊金山市(舊金山)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這個邵逸夫是何方神聖? 居然怎麼牛!同時邵逸夫也意識到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有聲電影相比,自己的無聲狀態定將被淘汰,於是提出了拍攝有聲電影的建議。邵逸夫從美國回到新加坡後,在他的電影院瑞安上了有聲設備並將公司改名為邵氏兄弟還拍攝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讓邵氏公司一舉成名1957年邵逸夫花重金在清水灣賣了地皮建造「邵氏影城」。
  • 被邵逸夫踢出邵氏,胡金銓與邵逸夫恩怨,要從一部武俠片拍攝說起
    且期間與邵逸夫,常有不合。之所以能名列其中,更得益於他執導的一部電影,開啟了邵氏電影的一個新時代。這部電影就是《大醉俠》1964年,胡金銓執導的《大地兒女》預算超支,老闆邵逸夫十分惱火,他的下一部抗戰片《丁一山》剛開拍兩周就被邵逸夫叫停,改用鮑學禮執導。
  • 人物 邵逸夫,最後的舊式生意人
    作為電視臺的創始人,他氣定神閒地享受著眾人的矚目、歡呼、掌聲,這也成為臺慶夜永不變化的一景。人們像嗔怪調皮的孩子一樣誇他「精靈古怪」,他也笑容滿面地收下,誰也不知道他究竟還聽不聽得懂——畢竟,2007年時邵逸夫就已經100歲了。  邵逸夫幾乎經歷過所有的娛樂世代,也幾乎影響了所有的時代:從默片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由時裝到古裝,由黃梅調到武俠,由電影到電視。
  • 揭秘影視大亨邵逸夫的人生傳奇
    邵逸夫的影視王國冠絕亞洲,歷年來培育出華人演藝界無數巨星及多位幕後精英,是享譽世界的香港影視大亨。  漫步中國高校,「逸夫樓」是一道別致的人文景觀。慈善為懷,多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億港元的邵逸夫,傾囊相助香港、內地的教育科技事業,是眾人交口稱讚的著名慈善家。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7日哀悼邵逸夫爵士逝世。
  • 邵逸夫:他的背後站著兩個偉大的女人
    愛是有條件的,愛是有土壤的,沒有土壤的愛,無處依附;沒有條件的愛,不會生根發芽!就像種子一樣,它一定要有土壤,要有水的澆灌,才能夠生根發芽,才能夠長大。  用一知名網絡小說家這句話獻給邵逸夫背後的女人。
  • 邵逸夫的傳奇婚姻:與富豪朋友的女友一見鍾情
    邵逸夫第一次體會到了戀愛的滋味。  相戀:二人情投意合 感情與日俱增  後來在餘東璇的鼎力相助下,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掛牌成立了邵氏機構。不久,邵山客見弟弟的才幹已經能獨當一面,便把新加坡的事業完全交給了邵逸夫,自己到馬來西亞去開闢新市場了。  其實自從第一次見面之後,黃美珍也被才華橫溢的邵逸夫深深地吸引了。
  • 邵逸夫與金庸的「世紀之誼」:曾秉燭夜談(圖)
    金庸稱邵逸夫為 「半個世紀的老朋友」,邵逸夫稱金庸「我的小朋友小查」。兩人的友誼足足延續了半個世紀。  金庸為邵逸夫寫了 「影人小傳」,署名「你的朋友」  1946年,22歲的金庸從杭州到上海,先在東吳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後被錄取為上海《大公報》國際電訊翻譯。
  • 邵逸夫今晨在家中離世 享年107歲
    你不得不參與其中,觀察觀眾的反應,然後進行推測。我喜歡坐在觀眾中間,尤其是在香港,人們不停地評論著,娛樂是一種服務行業。在香港,人們拼命賺錢,沒有什麼地方可去,所以讓他們保持開心就成為一種挑戰。」邵逸夫在1958年於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過逾千部華語電影,另外他旗下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慣稱無線電視)亦主導著香港的電視行業,多年來佔據本地的收視領先地位。1977年,邵獲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成為香港娛樂業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    邵逸夫慈善為懷,歷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元。
  • 2018年度邵逸夫獎名單公布
    2018年度邵逸夫獎基金會5月14日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第15屆「邵逸夫獎」得獎的三位科學家,頒獎典禮將於今年9月26日在香港舉行
  • 【李錫】為邵逸夫先生祈壽記
    邵逸夫,我們不能忘記!邵逸夫也是麗江的大恩人,他為麗江捐建了近百所教學樓,麗江二·三地震時,邵逸夫先生一次捐款1370萬港幣。邵逸夫先生蒞臨過兩次麗江,兩次都舉行了東巴祈壽儀式。而時任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館館長的李錫老師,是邵逸夫先生兩次東巴祈壽儀式的策劃者、組織者和見證者。這篇舊文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情景,讀之讓人感動。逝者如斯,惟有感恩與祈福。
  • 香港演藝界名人憶述心目中的邵逸夫
    香港演藝界名人憶述心目中的邵逸夫  【正文】1月17日,香港影視大亨、慈善家邵逸夫的追思會在香港將軍澳邵氏影城舉行,香港演藝界名人紛紛前來表達敬意。雖然出道的年代不同,每個人都對這位傳奇式的老人有著深刻的印象。
  • 2018年度「邵逸夫獎」得獎者名單公布
    邵逸夫獎基金會於14日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今年共有三位科學家獲頒獎項。
  • 揭秘邵逸夫的四大紅顏 自詡「風流但不下流」
    而邵逸夫生前也大方承認自己風流,形容自己:「我like to風流but never下流」。賭王何鴻燊還曾向邵逸夫請教為何年老仍能如此有魄力,邵逸夫笑言:「平時多被美女包圍,人就會有魄力得多。」以「風流」來形容邵逸夫絕對不失為過,由邵氏至TVB的不同年代,直至邵逸夫踏入晚年,他出入不乏美女攙扶。壯年時又不避嫌在街上與曹眾十指緊扣。病重出院後第一件事是相約張玉珊見面。
  • 邵逸夫的大亨之路,離不開背後的兩個傳奇女人
    飯後,餘東璇請邵山客在書房談業務合作意向,就讓黃美珍陪邵逸夫到花園中遊玩。兩個年輕人在花園中邊走邊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他們聊得最多的是電影。一席忘情的暢敘,彼此相見恨晚。離開餘府之後,邵逸夫飽嘗了相思之苦,第一次體會到了戀愛的滋味。其實,黃美珍也被才華橫溢的邵逸夫深深地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