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佳節,我們會在心裡默念蘇東坡的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孤獨失意的時候,會想起蘇東坡的這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的時候,也會用蘇東坡的這句詩來勉勵自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活成了一代文人的精神脊梁。如一抹清輝,隔著山河歲月,映澈古今。
公元1056年,蘇洵帶著二十歲剛剛出頭的蘇軾和十九歲的蘇轍進京考試,在那個「七十少進士」的時代,經過層層選拔,二十一歲的蘇軾,第一次參加由禮部主持的的考試的時候就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都城東京開封府,一個身穿朝服的判卷老師在貢院內倒吸一口涼氣,繼而搖頭苦笑----他被一份考卷擊敗了。
蘇軾是在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十八日,因「烏臺詩案」入獄的,也就是說,八月中秋是一個紀念日,入獄之後,他在大牢裡,受盡了折磨,瘦成了皮包骨,甚至連自殺的藥都準備好了,沒打算可以活著出去。
可是,後來為蘇軾求情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就連已經退隱的王安石都出來給蘇軾求情(可見兩人是君子相爭),同時宋朝皇帝祖先立了一個規矩說:「不能殺士大夫。」
蘇軾這才沒有被殺頭,但是出獄之後,蘇軾就從一個市長,被貶謫到了鳥不拉屎的湖北黃州,還是個被軟禁的犯官叫做「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多麼殘忍。
他脫去了文人雅士的長袍方巾,穿上農人的芒鞋短褂。
他開始著手築水壩,建魚池,他請教老農、飼弄牲口。由於生活來源的原因,他被允許開荒,於是他在城東半坡上開墾了一片荒地,並自建了一座「雪堂」,自稱「東坡居士」,蘇軾變成了蘇東坡。蘇軾從雲端跌落,蘇東坡在泥土裡生成。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蘇東坡以夢喻人生,這不是唯一的一次,但這一次是消極悲觀的一次,如夢人生,他是感嘆人生的虛幻,也嘆息人生的短暫。
這一句裡,凝結了太多的東西,獄中生活的辛酸,少年求學的艱苦,治國之夢的破滅,世態人情的炎涼都讓他感覺人生煩惱無窮,讓他掙扎困惑,也由此產生幻滅感。不曾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黃州初到的這段時期,正是蘇東坡深夜痛哭的階段。
「秋涼」照應了時節,是中秋,是他的紀念日,因為就是在中秋之時,他被捕入獄了。痛思前塵,人生苦短的悲傷再次湧上心頭,他不禁要問,人生又有幾個秋天呢?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秋風吹葉,夜響廊廡,是環境描寫,眉頭鬢上是自我審視。生於1037年的蘇東坡,這一年已經四十有四,人生走到後半程,正當年富力強,正當出成績建功業的用世之年,可是他卻只能帶罪貶謫,進身之途被完全堵塞,遙望前程,一片灰暗,於是他對著自己鬢髮斑白的自己,慨嘆自己是不是也走到了人生的秋天。
這是壯志難酬的不甘心,也是因「涼秋」時令而生的悵惘、無奈、悲涼。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酒賤常愁客少是世態人情,是眼前景卻充斥悽愴悲涼,他是負罪之身,勢利之人避他唯恐不及。
他當然明白,客少並不完全因為酒賤,還因為自己是不合時宜的人,這是他在有酒少客的冷落中流露了對世態炎涼的感嘆與憤慨。
月明多被雲妨是氣象物候,看似寫眼前景色,實際上也象徵他高潔的情操常常被小人妨害,月明常被雲遮,人賢常為人嫉,這是對屑小當道的憤懣,是憤世嫉俗的表達,也是他自我秉性不改堅持下受到傷害時的無奈與痛楚。
華夏文明的源泉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
經過歲月的洗禮,經過歷史的發展,經過人類的進化,才有今天文明古國的深厚底蘊。古人留下來的詩句都是凝練出來的精華,只是有些在流傳過程中偏離了「軌道」,需要我們用正確的態度去欣賞,而不要歪曲。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8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