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大體、顧大局,你是這樣的武漢人!

2020-12-22 度看湖北

「在這場嚴峻鬥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全國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正是因為有了武漢人民的犧牲和奉獻,有了武漢人民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積極向好態勢。武漢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必將通過打贏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再次被載入史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感動、而讚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

在抗擊疫情這場嚴峻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武漢市民身處疫情「核心區」,但沒有被病毒嚇倒。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識大體、顧大局的武漢人,他們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堅韌不拔的頑強鬥志。他們有的守在家中,主動隔離病毒;有的逆行而上,衝向離病毒最近的地方;有的不怕苦不怕累,甘於服務居民群眾……顧全大局的武漢人匯集起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點亮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

父女志願者:

小區需要我們共同守護

3月13日下午2點,江岸區一元街道農機大院,58歲的劉懷勇背起消毒水,走進樓棟開始消毒噴灑。31歲的女兒則走到另一個樓棟,對樓道進行全面消毒。「雖然呆在家裡更安全,但小區是我們的家,需要我們站出來共同守護。」劉懷勇說。

農機大院是原省農機局單位宿舍,共有180多戶居民,其中老年人數量就佔了70%左右。面對物業和社區人手不夠的問題,小區居民自發組建志願服務隊。劉懷勇是首批報名的志願者之一。

上崗第一天,劉懷勇一個人負責兩棟樓共6個單元。每棟樓共7層,劉懷勇背著16公斤重的消毒水箱,樓上樓下來回跑。次日劉懷勇的腿就腫了。女兒看到後,提出和父親一起做志願者,既能幫父親分擔一點,也在發揮自己的力量守護家園。4歲的孩子則由母親照看。

現在,不論颳風下雨,父女倆每天下午都會準點穿好防護服,到達樓下,分工到不同單元開展消毒工作,兩人成為樓棟裡的最佳搭檔。截至目前,農機大院已連續25天無疫情。在劉懷勇看來,「雖然形勢不斷向好,但前期成果來之不易,還得繼續堅持。」

「習近平總書記對武漢人民的評價很高,讓我們信心百倍。」劉懷勇說。雖然年紀較大,但劉懷勇做起志願者服務工作依然精神十足。除了每天雷打不動的消毒工作,若是小區需要運輸物資的車輛,劉懷勇還會擔當貨運司機,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去拉貨。「疫情不結束,我們就不會結束。我們一定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期望,用自己的力量奮戰到勝利的那一天。」

醫生夫婦:

幫居民帶藥讓他們安心宅家

3月13日下午2時,歷經4個多小時,王逸偉和妻子楊柳終於幫社區居民買齊了第七批重慢病藥物。「居民宅在家中不出門,識大體、顧大局,我因為工作原因可以出門,就要多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也為封控作出貢獻。」

王逸偉和妻子都是醫生,居住在江漢區北湖街德望社區。疫情期間,眼看社區不少患有重慢病的居民購藥困難,王逸偉夫婦從2月21日開始,在工作之餘幫接管了社區的購藥工作。

王逸偉說,社區網格員每三天收集一次居民購藥需求,楊柳匯總整理,他再對接各個醫院和藥房。2月22日,一名腎移植術後康復居民,急需抗排異藥物。「這個藥比較稀缺,很難買。」王逸偉說,他問遍了熟悉的藥房和醫院,找同學朋友四處打聽,最後在江漢區組建的藥品對接群裡聯繫上有此藥的醫院。

買藥之餘,王逸偉還為社區運送物資、募捐防護用品,盡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居民們配合社區防控不出門,我在工作之外為他們服務,既滿足大家需求,也減少人員流動,讓疫情儘早結束。」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構築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這場疫情防控戰還沒有最終勝利,居民群眾積極配合防控,我們要帶著總書記的關懷和鄰裡的信賴,做力所能及的貢獻,打贏這場人民戰爭。」王逸偉說。

逆行回漢女護士:

保護好大家小家才安寧

3月12日,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醫學科護士畢小玲,被醫院強制休息兩周。

此時,她已經在新冠肺炎抗「疫」一線堅守了50多天。堅守的第一天,源於一場「逆行」。

1月22日晚,身在天門婆婆家的畢小玲得知武漢疫情嚴峻,主動向丈夫提出:「我得回武漢。」拗不過她的丈夫,連夜和她收拾行李。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將陪伴女兒在初七那天過周歲生日。

1月23日凌晨5時,畢小玲和老公開車出發,方向武漢,也是那一天,她所在的光谷院區被徵用為武漢市第二批發熱定點醫院。

畢小玲所在的重症病區更是重中之重,而她的責任是重症病區裡的極危重症區域。有時候,她一人負責3臺床邊血透儀,這邊靜脈壓高報警,那邊置換液需要更換,這邊正在為患者配即將用盡的藥,旁邊突然報警心跳驟停……

工作中,她總是不自覺地小跑著衝向一張張病床,穿著隔離防護服,她經常會因為跑動感到缺氧。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重症病區至今共接收患者80餘位,有超過一半已經出院和轉普通病房。

回憶這段逆行經歷,畢小玲說:「自己做了應該做的事,女兒將來會因我自豪的!」

畢小玲說,自己作為醫護人員,面對疫情,絕對不能退縮,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逆行回武漢,保護好武漢這個大家,才能讓每個人的小家安寧、幸福。

心理諮詢師:

到雷神山當保潔讓醫護專心救人

40歲的武漢市民毛妍力是一位教育心理學諮詢師,常年為青少年及家長提供教育心理諮詢。1月26日,她主動報名成為網上心理諮詢師,為新冠肺炎患者和家屬疏導心理,後來,她又提交志願者申請表格,希望再多出些力。

2月8日,毛妍力接到一通來電:「有個志願者崗位,是與確診病患近距離接觸的,你願意去嗎?」她當即同意,2月13日,她進入雷神山醫院病房。

平時工作光鮮的她,在雷神山醫院,當起了感染病區的保潔員。

「每天在患者身邊,給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貼標、分類,各區域的清潔、整理、消毒,還有為患者換床單、換衣服、清洗,都是我的工作。」病區裡有重症患者出現失禁症狀,毛妍力和同來的志願者總是不厭其煩地為他們擦洗、換衣服、消毒。

會不會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了?毛妍力說:「我想得挺簡單,髒活累活我們來做,醫生護士就能更好地治療病人,這也算是術業有專攻吧。」

在雷神山醫院幹了一個月,毛妍力到現在也沒敢將自己當志願者的消息告訴在外地的母親,「等我平安回家了,再當面跟父母說,我這頭髮都剃光了肯定瞞不住,我想他們會理解我的。」

毛妍力說,習近平總書記對武漢人民的評價讓她很受鼓舞,投身到雷神山,做再苦再累的事,也從不覺得後悔。

社區書記:

50天沒見女兒一天5個電話關心別家伢

「孩子情況怎麼樣?牛奶沒有了就說,我們再送過來。」3月13日一大早,礄口區古田街古南社區黨委書記王麗就在給居民李華秀打電話,詢問前些天救助的孩子的情況。王麗心繫著居民孩子的安危,卻50天沒有見到自己的女兒了。

「王書記,我孩子突然抽搐了起來,社區能不能幫我們送醫啊?」2月23日上午9時,王麗剛開完晨會,就接到了居民李華秀(化名)的求助電話。這天一早,李華秀一家剛吃完早飯,8歲的兒子突然抽搐了起來,李華秀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趕緊求助社區。

「孩子抽搐,嚴重的話也會有生命危險。」擔心孩子是因為發燒引起的抽搐,王麗立即上門為孩子測量了體溫。確定不發燒後,王麗便著手安排車輛,將李華秀和孩子送往兒童醫院進行檢查。

擔心孩子的身體狀況,王麗打了5個電話詢問檢查結果,得知是輕微的癲癇症,孩子身體沒有大礙,王麗終於鬆了一口氣。下午4時,王麗又安排社區的保障車輛將一家人接了回來,擔心孩子情況有反覆,王麗不時會打電話回訪,有時間就送些牛奶過去給孩子補充營養。

「我女兒上初一,挺想她的。」王麗說,疫情發生後,她就與3名社區工作人員合租了一個小房子,沒有再回過家,經常深夜還在處理居民的求助。「居民們配合我們封控,我們也要全力保障好居民們的生活,共同打贏這場『戰爭』。」王麗說。

「我們捨棄小家,就是為了讓大家健康平安。」王麗說,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武漢人民是識大體、顧大局的英雄人民,在這場疫情中,不少居民主動配合、理解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自己心裡也非常感動,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和堅持,才有了今天疫情形勢逐漸轉好。「雖然現在還沒有勝利,但是我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王麗說。

90後社區專幹:

24小時在崗,要把居民保障好

白天買藥、送菜、送飯,晚上接聽電話、送急診、應對各種突發狀況……24小時隨時在崗。這是「90後」社區專幹王威的戰「疫」狀態。

28歲的王威,是漢陽區永豐街黃金口岸社區專幹。自戰「疫」打響以來,他便在社區辦公室「安了家」。社區工作繁雜,隨時都會接到居民的求助,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怕錯過求助電話,還考慮到社區其他同事的作息,他乾脆搭了個簡易摺疊床睡在社區辦公室。「社區裡的同事大多是女同志,我是年輕小夥兒,吃點虧沒關係。」

在社區辦公室「安家」的這50多天,讓王威印象最深刻的是社區一位低保戶的求助。2月中旬,一位60多歲的低保戶取不出低保金,家裡也沒有存糧了,無奈只能求助於社區。王威實地了解情況後,便主動承擔起為他送飯的任務。王威將街道下發給工作人員的盒飯多留一份,給這位低保戶送上門,一連送了半個月,直到3月的低保金發放到位,才放了心。

面對24小時隨時「被騷擾」的情況,王威從無怨言,「苦點累點都沒關係,只要能把居民保障好,就很值得!」

「總書記來武漢時特別點讚了武漢人民投身疫情防控鬥爭,識大體、顧大局的精神,我十分驕傲」,王威表示,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又是90後年輕一代,必須主動擔起防控工作。「說實話,社區工作有些瑣碎,有時也會遇到居民的不理解,但必須耐心解釋,把服務工作做細、做好,讓每一位居民都意識到防疫工作『靠大家』,才能早日迎來戰『疫』勝利。」

下沉幹部:

不知道他是誰卻知道他為了誰

已回到洪山家中的周爹爹,還在向東湖高新區關東街湯遜湖社區的工作人員打聽:「錢也不肯收,到現在也不知道這位工作人員叫啥。」

爹爹口中的「社區工作人員」,其實是東湖高新區投促局下沉到該社區的黨員幹部劉海慶。

劉海慶下沉該社區排查時,老人向他求助。原來,86歲的周爹爹和老伴到位於湯遜湖社區的二套房臨時暫住,打算節後返回體院附近的家中,結果發現武漢交通停了。兒子在外地,老兩口既沒帶多少現金也不會網上購物。劉海慶立即自掏腰包為老人們購買雞蛋牛奶和酒精等生活醫療物資,並拎來家裡的臘肉給老人們送上門,前後跑了三趟,解決老人的燃眉之急。老人一直只知道這位救急難的人是「社區的」,劉海慶也不更正,只叫老人放寬心,有事就找他。

「我不知道他是誰,我卻知道他為了誰」,已被送回洪山家中的老人,找社區要來了「小夥子」的照片,發給兒子報平安。

「不用知道我們是誰」,劉海慶介紹,除志願者穿紅馬甲,居民分不清社區工作人員和下沉幹部,但劉海慶清楚自己的使命,「沉下去,敲開門,幫一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

劉海慶說:「總書記評價武漢人識大體,在我看來,武漢人不僅潑辣精明,內裡其實率真大氣夠意思!下沉過程中,社區居民非常配合,經社區及下沉臨時黨支部組織後,志願者群策群力,非常堅韌和富有戰鬥力,作為新武漢人,我和下沉團隊一定不辜負總書記期望,和這座英雄城市一起共迎曙光!」

女民警:

白天巡查小區晚上與家人隔房微信

每天晚上七八點回家,雷亞紅總會與家人回到各自房間,用微信交流。

戰「疫」以來,作為武昌東亭社區民警,雷亞紅每天巡查小區,值守出入口,幫居民跑腿。3月13日上午8時,雷亞紅站在黃鸝路旁的社區出入口上,為外出上班的居民測量體溫。她說,上午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組織生活物資的代購發放。用微信詢問社區的獨居老人有何需求,根據老人要求,跑腿購物。根據小區封閉管理規定,隨時巡查小區的情況。晚上回家,在微信上與居民溝通,梳理工作,經常忙到深夜。

她與家人約定,回家消毒後,回到各自房間,通過微信交流。爸媽已70歲左右,睡得早,有時雷亞紅回家晚了還要在微信上忙工作,都會小點聲音,怕影響父母休息。

東亭社區已連續20天無新增疫情,這讓雷亞紅又鼓舞又感動。每當她在小區巡查時,看到居民樓窗臺裡曬太陽的街坊們,她就感覺心裡暖暖的,「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在堅持和努力。」

「堅持就是勝利」,雷亞紅說,等疫情結束再與家人好好團聚。

相關焦點

  • 「識大體,顧大局」的女人,都是一點一點被無視的
    「女人總要識大體,顧大局,夫妻之間總是難免打打鬧鬧的,過幾年就好了。」 她也總是覺得,看在孩子的情面上,他會慢慢改變的。而且,離婚在她的傳統觀念裡,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是失敗的證明。 她等著,這一等,就是三十年。
  • 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永遠都是:識大體,顧大局!
    人常談論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是什麼,有人說是懂禮貌;有人說是講文明;也有人說是大公無私。但我覺得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是:識大體,顧大局。因為講文明,懂禮貌是人最基本的教養,這個無需多說;而大公無私說起來太虛,沒幾個人是聖人,人人都會有私利之心,難以做到真正的大公無私。
  • 職場文化知多少:識大體,顧大局,一定就很好嗎?
    時間已經邁入21世紀20年代,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我曾經多次聽及公司高層領導、中層領導、科級小領導,要麼誇誇奇談,要麼高談闊論,要麼耳濡目染,要求普通同事,識大體,顧大局,聽指揮,能幹事。不僅僅是我,我的很多朋友,同學都有諸如此類的職場教育。
  • 「武漢人民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
    他說:「武漢人民、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為阻斷疫情蔓延、為全國抗疫爭取了戰略主動,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    ■ 總書記九提武漢,深情點讚武漢人民    9月8日10時整,人民大會堂大禮堂,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
  • 黨員要顧大局,識大體
    顧大局,權衡利弊。全盤思考,把問題放在大局面上考慮得失,權衡利弊,不能遺漏任何影響因素,把所有因素都考慮在其中,避免出現任何形勢的錯誤。面對敏銳問題,一定要小心處理,避免鬧出矛盾,不要把小事變成了大事,搞的難以解決,讓弊端展現。  識大體,為黨和國家的利益奮鬥。黨和國家交待的任務一定要完成,不局限於當地,服從黨和國家的調配,不能有怨言。
  • 人生最大的修養就是懂禮儀、知羞恥、識大體、顧大局!
    德即人之品,人品則為人,包含忠、孝、仁、義、禮、廉、恥等。德是立人之本,「做事先做人」便是說先學會為人才會處事。看是簡單的一句「修身養德」,卻是人生最大的自我修為。修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反映,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識大體,能夠顧全大局的3個生肖女
    愛情中的記憶會伴隨人的一生,當你深深陷入一段感情後,那麼未來的愛情,也會把你牢牢的和對方綁在一起。愛情中的朝朝暮暮豈是一朝一夕,越是深愛過的人,越是在失去後開始念念不忘,當你失去愛情,卻無法停止想念的時候,若是能夠重新再來,相信很多人也不願錯過機會。
  • 識大體的女人和怨婦之間,僅有一步之遙
    世人都在表揚識大體的女子。世人都在嫌棄和指責怨婦。但其實,這兩者之間,僅有一步之遙。 都在教育你、鼓勵你識大體,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看到你溫良識大體的背後,藏有多少不服不願的淚水?積蓄了多少不滿、委屈、心傷和憤怒?
  • 大體造句和解釋_大體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大體(dà tǐ),副詞。近義詞有:概略,大概,梗概。反義詞有:詳細,具體。重要的義理,有關大局的道理。[做事要顧大局,識大體。](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5、 白鵝)大體參考例句:1、做人做事不識大體是要犯錯誤的。2、就老人家來說,我父母的健康狀況大體上都還算良好。3、寫作論文前應先擬訂大體綱要。
  • 父親黃恩棟,識大體顧大局不上訪,捍衛了二級戰鬥英雄最後的尊嚴
    父親黃恩棟,識大體、顧大局不上訪,捍衛了二級戰鬥英雄最後的尊嚴作者:黃紹博我叫黃紹博,河北海興縣人,我父親黃恩棟,是廣州軍區炮一師26團戰士,參加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因在戰場上英勇作戰,不怕犧牲,被廣州軍區授予「鋼鐵戰士」榮譽稱號,榮立一等功,被共青團中央評為「新長徵突擊手」
  • 最後一次不識大體
    很多朋友都在慶賀某傳定檔,包括我很尊重的一些朋友,所以這是最後一次不識大體。其實每個人的所有苦衷我都明白,比如新麗,併購在即,成本數億的項目不可能讓它沉沙折戟。比如平臺,騰訊不可能坐視某劇一騎絕塵拉開競爭的熱度和距離,必須立刻播一個競品對打。比如藝人,我早就清楚的說過,這事跟他們沒絲毫關係。
  • 顧全大局頑強不屈 平凡武漢人點亮戰勝疫情希望之光
    「在這場嚴峻鬥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全國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正是因為有了武漢人民的犧牲和奉獻,有了武漢人民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的積極向好態勢。
  • 周揚青曝光羅志祥私生活:你們這些不識大體的女人
    不就是和幾個兄弟一起多人運動麼?這說明羅講義氣,和他的兄弟們,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有美女同用。這個周揚青背後肯定有高人指點,這篇一千多字的微博,簡直就是一篇殺人誅心的文案吶。周揚青既然和羅志祥分手一段時間了,現在跑出來曝光羅志祥的私生活,肯定不是善茬,肯定不是省油的燈,肯定評不上最佳前女友,分手多大件事啊?和平分手不好嗎?還要出來搞事情,真是不識大體!
  • 劇中識大體、懂規矩的皇后
    丹姝就這樣被選為皇后進了宮,官家聽說大臣們推薦的皇后奇醜,在大婚當夜並沒去皇后那。而是早上去了她那裡,看到她本人發現她不醜很美。官家看了很是欣慰,日後也會找些理由去皇后那。官家想留下沒有說出口,皇后也沒有挽留。明明心裡都有對方卻都不願意說出口,因為他們一個是皇上一位是皇后。就這樣他們婚後五年才牽一次手,在這五年中皇后中規中矩為他管理好後宮,對他也是相敬如賓。
  • 美國科學家醒悟:防止美國陷入歷史性災難,唯一的辦法學習武漢
    美國人沒有戴口罩到現在為止,新冠肺炎如潮水一般襲來引起全球疫情警報,並且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大流行」。美國很多人沒有戴口罩而這些專家焦急的原因也很明顯,直到今天美國總統川普還在呼籲美國群眾保持「放鬆」,並且認為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他在記者會上就疫情向民眾喊話「放鬆,我們做的很棒,這一切都會過去。」
  • 吉林省委書記:舒蘭人民識大體顧大局,僅用17天時間就控制了疫情
    他說,舒蘭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全市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迅速投入戰時狀態,做了大量艱苦細緻工作,僅用17天時間就控制了疫情。特別是社區工作人員以精神、理想、信念為支撐,承擔起大量繁重艱巨任務,在這場前所未有的鬥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作用。當前,疫情反彈的複雜性增加,防控壓力仍然很大。
  • 伊萬卡總那麼識大體,無論何時都是這樣,改新造型搶鏡蒂芙尼
    每次出席隆重場合時,大部分的人只關注她的時髦穿搭。其實,這一點才是她最魅力的地方。無論何時都是這樣,面露笑容,總那麼識大體。在自身能力外,伊萬卡的學術修養,也也別幫。第一千金擔任了形象大使,晉升標杆人物。遇到挑戰,面臨難題。果斷伊萬卡處理得漂亮,從不拖泥帶水。她是一個靠著實力吃飯點白富美,贏得大家的認可,和高度的評價。
  • 這19位「大體老師」 讓人肅然起敬!
    1屍檢醫生穿得和太空服一樣和平時的屍檢比,在武漢的屍檢主要特點在於傳染性,因為這是一個被定為烈性傳染性的疾病。包括解剖環境的防護和自身裝備的防護,都有更高的等級。他說,所有的屍檢醫生都對遺體充滿了尊敬,他們尊稱這些遺體為「大體老師」。張衡說,「大體老師」是最後一個鮮活的教材。他感謝這19位武漢「大體老師」。因為是他們,告訴我們「他們的身體具體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 武漢「疫」線記錄|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李興國:我的睡眠好多了 四片...
    作為最後三家重症、危重症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的同濟醫院,要堅守到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後,而裡面的山大二院隊、青島一隊和二隊隊員們,也將一起守護著武漢人民,直到最後一名患者康復。醫療隊駐地距離武漢天河機場不近,但巧的是飛機總會從頭頂路過,看著這些可能坐滿全國各省市醫療隊隊員的飛機,隊員李興國有感,將這一切寫下在了他的個人日記裡。
  • 識大體顧大局!這些壽寧人帶頭遷墳助力小城鎮建設
    該四座墳墓位於南陽鎮小城鎮建設兩洋片區,均為壽寧縣柳氏祖墳,其中一座葬於明朝崇禎壬申年,距今已有388年歷史,其下有5000多族人,涉及我縣鰲陽、南陽、竹管壠等鄉鎮。「雖然很不捨得,但是為了支持南陽小城鎮發展,為家鄉建設貢獻一份力,再不舍也得捨得。」柳氏族人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