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婦「九妹」
巧婦「九妹」原名甘有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的一個普通農婦。她於2017年5月19日開始在「今日頭條」上傳視頻,目前共拍攝了630期視頻,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上的「粉絲」有172萬個,播放量即將突破4億次。另外,她還在其他平臺擁有「粉絲」130萬個。甘有琴相繼被江蘇衛視《味道》欄目及中央電視臺2套《回家吃飯》欄目邀請錄製節目。目前,「巧婦九妹」是「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三農領域的標杆帳號,她拍攝的視頻主要是分享農村原生態生活以及美食。
二、為了家庭回鄉務農
在她成為「西瓜視頻」創作者之前,甘有琴就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由於在家排行老九,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九妹」。九妹初中畢業後就外出至廣東打工補貼家用,由於年齡原因,初到外地的甘有琴每月收入只有200多元,她當過工人、服務員,送過外賣。2002年,甘有琴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家中老人和孩子,回到老家務農。回到老家後的甘有琴就和其他普通農婦一樣,在家幹農活、做家務、照顧老人和孩子。由於甘有琴具有多年做飯的經驗,村裡紅白喜事都會請她前去幫廚。2017年,在丈夫和侄子的建議下,她開始上傳美食短視頻到網絡平臺,取網名為「巧婦九妹」,從此踏上了視頻電商創業之路。
三、視頻電商助力家鄉水果外銷
靈山縣是久負盛名的水果之鄉,其中又以荔枝最為有名,故有荔城之稱。而蘇屋塘村更是家家戶戶都種有幾十畝果樹,農民以賣水果為生。在植被茂盛的丘陵上,種滿了荔枝、桂圓和柑橘等水果,有的果樹已有上百年樹齡。甘有琴的美食視頻中多次出現家鄉的水果樹,引來不少「粉絲」在視頻下方留言詢問如何購買水果。剛開始,甘有琴會通過微信銷售一些水果給「粉絲」,隨著詢問的人越來越多,甘有琴乾脆開了家名為「巧婦九妹」的淘寶店,由家人組成了創業團隊,開始為家鄉的水果尋求一條新的銷路。
2018年7月,甘有琴接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武利鎮安金村村委會的緊急求助,希望她能夠通過電商幫助村民銷售滯銷的7.5萬公斤杧果。她立即與團隊一起前往安金村拍攝專題視頻並在網上發布,視頻上線僅2個小時,平臺就接到了5萬公斤愛心杧果的訂單;不到24小時,安金村積壓的杧果便通過網絡銷售一空。2018年11月,甘有琴和「巧婦九妹」團隊來到國家級貧困縣桂林市龍勝縣,一邊給當地果農培訓,一邊幫助當地貧困農戶拍攝視頻上傳至各視頻平臺,宣傳並銷售羅漢果。只用了1個多月時間,「巧婦九妹」就幫助果農銷售羅漢果7.5萬枚,產值25萬元。隨後,甘有琴又帶領團隊趕到桂林市興安縣,幫助當地果農銷售蜜橘。在甘有琴的帶領下,團隊僅用1周時間就幫助興安農民賣出蜜橘6.5萬公斤,間接帶動蜜橘銷售30多萬公斤,幫助當地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了蜜橘銷售難的問題。
2018年,通過「巧婦九妹」電商銷售的農副產品,普遍比常規銷售方式每公斤高出1元左右,按全年400萬公斤的銷量計算,幫助農戶直接增收400多萬元。甘有琴在幫助1200多戶農戶銷售農副產品、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本地農戶直接提供了60多個就業崗位,間接帶動200多人就業,成了當地新農人的典型代表。
如今的甘有琴,可謂是農業領域的創業巾幗標杆和助力脫貧攻堅的達人,她也先後榮獲「智慧『三農』獎」「2018年度鄉村『網紅』」「2018年度全國『三農』人物」等榮譽稱號。褪去光環,她仍是和丈夫一起創業、生活美滿的普通妻子,也是致力於帶領全村人走上致富路的普通農婦。
甘有琴經常組織當地種養農戶以及貧困戶進行交流,為他們提供技術和銷售途徑。她的電商基地也為貧困戶以及殘疾果農免費提供上門摘果、運果等服務,減輕他們的負擔,後勤的打包工作也為貧困戶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
甘有琴希望利用網絡把本土特色水果和文化推向全國,繼續解決好村民們水果銷售難的問題,切實提高大家的收入。她還希望能以「巧婦九妹」前端的市場銷量,進一步為村民「種什麼、如何種」提供參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