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有多少人聽過這句話?你知道這氣壯山河的聲音出自哪個故事嗎?
這正是老一代革命家提起就會落淚的經典電影《英雄兒女》。一部震撼了幾代人的巨作。而今年,正好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再次回味這部經典,筆者的心裡泛起了五味雜陳。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好萊塢大劇那般精彩,但所表達的精神令我們難忘,是身為國人必看的一部電影。
劇中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時期,某軍政委來到前線視察,路上遇到了文工團的骨幹王芳,政委看著她的臉很是熟悉。
而分別之後,王芳找到了他哥王成,拿出了父親寄給他的照片,上面寫著:我兒抗美大英雄,愛女援朝志更高。可想而知,兄妹倆上前線,作為父親,很為他們感到驕傲,也寄託著希望。
兩人把照片放在身上,就像一張護身符一樣,全身充滿了力量。
此時的戰爭已經打響,面對敵軍超過五倍的人數,必須等支援部隊趕來才行,王成要求上戰場,但是因為頭上有傷被拒絕。他心有不甘,發誓一定要保衛國家,並向團長展示了自己父親留給他的信件。
而落款姓名王復標不禁讓他大吃一驚,便詢問王成:你父親是不是修理汽車的工人。王成連忙回答:是啊,首長,您是怎麼知道的?
原來,王復標和團長是老朋友,此時,前方傳來消息,兩人顧不上多說便一同奔赴戰場。
戰爭很是激烈,陣地失去了聯繫,奄奄一息的聯絡員握住他的手對他說:不論如何,要堅守陣地,絕不放鬆。
敵人的炮火兇猛,增援部隊根本衝不上去,多堅持一秒,就多增加一份勝利的希望,王成獨自搭建防禦工事,並在照片後寫下遺言。
隨著敵人的猛攻,王成播報的距離也離敵人越近,最終,他用光了所有的手榴彈,勇敢地衝向了敵人,並在大部隊的幫助下,守住陣地,光榮犧牲了。
文工團舉辦了慶祝演出,王芳對哥哥的死訊一概不知。團長於心不忍,還是把哥哥的死訊告訴了她,她心痛不已,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哥哥的犧牲,比泰山還重。
組織決定,號召所有戰士,向王成同志學習,並安慰王芳,應該把哥哥的英雄事跡寫成一首歌,讓全國人民都知道。
於是,就有了《英雄戰歌》。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
歌詞很快就寫好了,可是政委覺得,後面寫得太悲壯,缺少鼓舞戰士的一腔熱血,革命的勝利不靠的是勇氣和鮮血,不是眼淚。
王芳明白了政委的意思,忍住心中的悲痛,修改了這首歌的歌詞,最後成就了《英雄讚歌》。
王成作為革命烈士,更是頂天立地的英雄。聽到這首歌,戰士們備受鼓舞,
團長的得知政委和王芳的父親是朋友,問為什麼不告訴她,政委掏出妻子的照片給團長看,照片上的女人和王芳極為相似,原來,王芳是政委失散多年的孩子,在王芳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被敵人殺害了,是鄰居王復標收養了王芳。政委之後參加了遊擊隊,從此再也沒有相見。
團長勸他們父女相認,但政委卻說,是王復標養大的女兒,一定要等到戰爭勝利後再說。
王芳奔赴前線,戰友們親如一家,王芳為了救戰士,不幸受傷,要想到達醫院,只能從河面過去,一位朝鮮的大爺架著擔架把王芳送到河對面,敵人的攻勢緊追不捨,老大爺收了槍傷,艱難的把王芳送到了醫院。
戰爭面前,都是英雄,為了人民解放,忠心耿耿,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王芳痊癒後,跟著慰問團再次前線,這次,王復標也跟著一起來了,政委見過這位久違的老朋友,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他被邀請到兒子生前的排裡,沒想到,這個排的名字就叫「王成排」。老父親激動不已,而戰士們向著祖國宣誓:堅決消滅侵略者。而這次,王復標告訴女兒的身世,其實,政委才是他的親生父親。
真是一樁喜事,王芳從此又多了一個愛她的爸爸。
父女相認,戰爭再次打響,英雄們又投入到另一場戰爭中。為祖國的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這部電影,像一道亮光一樣,照耀著每個國人的心。而真實戰爭遠比故事更加慘烈,每一寸山河都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願國人珍惜當下,不忘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