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 作者|於樹懿 誦讀|王曉音

2021-01-08 齊魯壹點

我的父親母親/於樹懿

我今年七十八歲,父母親離開我們已有二十多年了,但他們的音容笑貌始終浮現在我的腦際,他們風風雨雨相濡以沫五十多年的點點滴滴滴,也一直銘記在我的心間。

父親是老北京,滿族人,高中畢業後曾在北海公園內的仿膳飯店當過帳房先生,寫得一手漂亮小楷。那時有錢人去吃飯只要記個帳就行,每半年或一年由父親上門去結帳,這為他以後在鐵路部門當會計打下了基礎,疏通了人脈。

母親是濟南人,漢族,曾經是大家閨秀,後來因家中有人吸毒而家族敗落,不到二十歲便去了天津,在日本人開辦的岸和紗廠當了一名女工,直到和父親結婚後才辭職回家,當起了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

父母不是青梅竹馬,也不是一見鍾情,他們的結合是由別人介紹的。母親說紡織女工太苦,實在不想再待下去了,況且父親一表人才,所以認識幾個月他們就結婚了,並在濟南安了家。婚後不久生下我的哥哥,但哥哥因病夭折,實在不幸。等到我再出生的時侯,全家人自然百般呵護,加之我小時候長得白白胖胖特別水靈,家人更是當成寶貝寵愛有加。由於我是在蜜罐裡長大的,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艱難,什麼是憂愁。

在我之後母親又接連生了四個女兒,父親從未流露出一絲的不高興。記得生小妹的時候,父親連夜趕往醫院去撫慰有點失落的母親,說太好了,咱們家「格格」成群,別人得羨慕成什麼樣啊?

生了老三以後,在中國京劇院擔任領導職務的叔叔曾寫信讓我們舉家遷回北京,並準備把父親安排到劇院當會計,可父親拒絕了,說哪裡的黃土不埋人?我就踏踏實實地做個濟南人吧。

父親比母親大六歲,母親說犯衝,倆人整天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吵了又好,好了再吵,「衝」了差不多一輩子。不過他們的爭吵更像是調味品,非但不傷感情,反而使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其實吵架這事哪有犯「衝」一說呀?主要是性格差異使然。

父親幽默詼諧喜歡開玩笑,一口京腔京調說起俏皮話來就像在說相聲(父親還是京劇票友,反串青衣)。而母親則特愛較真兒,拿根棒槌當成針,玩笑話也當成真的,特不經逗。不過母親心底純潔仁愛善良,爺爺說她是「刀子嘴豆腐心」,非常認可這個兒媳婦。

在家裡,爸爸是甩手掌柜的,家務活基本不幹,每月把工資一交就什麼都不管了。不過也有倒外,遇到節假日偶爾也會下廚露一手。他喜歡做咖喱胡蘿蔔,再有就是把青菜往鍋裡一倒,扒拉幾下就趕緊起鍋,母親說他這是在餵兔子,可爸爸說這樣不破壞維生素,有營養。

在孝敬老人方面,父母都是楷模,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特別是母親,從不惹老人生氣,有好吃的總是先端給爺爺。爺爺患白內障的時候眼睛看不見,全家人都成了他的拐棍,小心翼翼地沒讓爺爺有一點閃失。後來叔叔在北京聯繫好醫院,是母親陪著八十多歲的爺爺去做的手術。那時醫療條件和醫術都不行,術後爺爺血壓升高昏迷不醒,母親三天三夜不敢合眼,端屎端尿,餵水餵飯,侍候得那叫一個周到。爺爺活到九十一歲才無疾而終,臨走前特別感謝我的母親。

文革期間,公檢法受到衝擊,當時在鐵路局公安處工作的父親被下放到路局材料廠去刷汽油桶,爸爸身高不足一米六,又從未乾過體力活,對他來說真是嚴峻的考驗。他怕家人擔心,從沒把這些告訴過我們,只是一個人默默地承受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文革結束後落實政策,父親已經五十九歲,到了該退休的年齡,也沒得到什麼補償。

母親喜歡助人為樂,有一副特別熱的心腸,街坊鄰居不管誰家有什麼事情,她都會主動上門幫忙。做點好吃的也要送給四鄰嘗嘗,特別是鄰居家有老人的,可沒少吃了她送的東西。母親有句口頭禪,叫做「別人吃了揚名,自己吃了填坑」,在那個物資匿乏家家缺吃少穿的年代,忠厚待人接濟四鄰,可不是為「揚名」這麼簡單,而是母親仁者愛人、心底善良的充分體現。

我的父母雖然一輩子爭爭吵吵平平淡淡,沒有甜言蜜語的溫馨,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但我看得出他們很知足,活得很幸福。他們撫育了六個子女(最後到底又生了一個帥哥),不光給了我們生命,更教會了我們如何走路,如何做人,使五朵金花盡情綻放,沒有一朵凋謝枯萎;我們的小弟也積極上進事業有成,沒有一個給父母丟臉。

父親母親,您在天國過得好嗎?好想您啊!我愛你們,永遠,永遠……

作者:於樹懿,退休老教師,一生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為人熱情,性格開朗,喜歡運動、歌舞、朗誦、寫作,退休後與夥伴們成立千佛山百靈藝術團,二十年如一日堅持表演,成為景區內頗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團體。(朗誦者風雨同行的母親)

王曉音(風雨同行):就職於省級國有金融企業,高級經濟師、高級核賠師、高級培訓師;熱愛生活、興趣廣泛、真誠善良、樂於助人;人生態度:用知足常樂的心態,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責編:荊傑

壹點號皖北文藝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讀給你聽】《我的母親》作者:阿紫 朗讀者:徐嵐
    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母親有兩條長長的粗黑辮子,有時候盤在頭上,有時垂在腰下,我經常擺在自己的胸前編結。那時的我長著一頭軟軟的黃頭髮,母親總是輕撫我的小腦袋瓜兒說:我的黃毛丫頭呀!母親的手特別的巧,過年時,父親從街上買了一張年畫,母親看了就照著年畫上小女孩兒的衣服,連夜給我做了一件,還在月牙兒一樣的兜蓋上繡了兩隻唱歌的小鳥。當年那件衣服曾經讓多少小朋友羨慕啊!
  • 【母親節特刊】《我的母親》作者/阿紫 朗誦/徐嵐(一首感動無數人淚目的原創作品)
    母親是位美麗的女人。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母親有兩條長長的粗黑辮子,有時候盤在頭上,有時垂在腰下,我經常擺在自己的胸前編結。那時的我長著一頭軟軟的黃頭髮,母親總是輕撫我的小腦袋瓜兒說:我的黃毛丫頭呀!母親的手特別的巧,過年時,父親從街上買了一張年畫,母親看了就照著年畫上小女孩兒的衣服,連夜給我做了一件,還在月牙兒一樣的兜蓋上繡了兩隻唱歌的小鳥。當年那件衣服曾經讓多少小朋友羨慕啊!
  • 知見詩社|《一隻鳥》——作者:朱沛潔,誦讀:尹繼紅
    畫家簡介:白金堯 一隻鳥 作者:朱沛潔 誦讀:尹繼紅 滿樹黃葉 一隻鳥抓住最後一根枝節 迎著寒風瑟瑟 不肯離去 站在樹下聆聽 我以仰望的姿勢致敬
  • 知見詩社 |《秋夜》——作者:韓坤,誦讀:羅海英
    攝影作者:李海鷹▾  點擊收聽  ▾
  • 知見詩社 |《生日絮語》——作者:李銑,誦讀:李傑 陳莉
    配圖畫家:萬小寧 生日絮語 作者:李銑好在我並非石頭 細雨中,你朝我跑來 在膚體接觸的瞬間 雨落成暴雨 樹化為枝蔓 花開成陽光 這一幕綿延太長 讓我難以舒解
  • 【回家過小年】作者:中子/誦讀:陳麗娟
    《回家過小年》作者:中子誦讀:陳麗娟小年是大年的承轉歸鄉的心豐盈沉澱
  • 賞美文丨過年母親為我翻新舊棉襖 作者:陳久平 誦讀:王卉
    作者: 陳久平 誦讀:王卉1960年,國家處在三年困難時期,棉布是憑布票(證)供應的,每個人是六米布證。我們家是三個成年的大人,就這樣一點布證,只夠夏季一季用,到了冬天穿衣就是沒有布證了,沒有了布證到過年的時候是沒有辦法能買上布的,買不上新布,過年就換不上新衣服。
  • 誦讀時光(第106期)《感念父親》
    編者按:「我的父親母親」全球徵文活動已經於2020年10月1日評出了一二三等和佳作獎項。隨後,加華筆會徵文大賽組委會於2020年10月10日,又召開了線上「作者、評委和讀者」見面會,很多評論和感言非常精彩。自上期做了第一次感言誦讀後,反響熱烈,下面會陸續發表各位評審者的評論誦讀和獲獎作者的感言誦讀。 本期誦讀展示索尼婭的獲獎感言,其作品《感念父親》榮獲佳作獎
  • 【母親節專刊】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悅老師深情演繹《趁父母還在》作者/阿紫
    趁父母還在 作者/阿紫 當我們來到人世在母親的懷裡咿咿呀呀的學語當我們學會了畫小鳥和雲朵天空就鋪在父親的胸膛裡 當我們長成了一棵挺拔的樹或一朵盛開的花你能否看到父親的脊背已彎成了門前的老樹母親的黑髮也落滿了銀白的雪花 我們長大了他們卻變老了 我們長大經受了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失敗我們一次次的咬緊牙關
  • 悅讀時光丨《待我從春風十裡歸來》作者:燕子,誦讀:林妍希/雲中飛燕【1200期】
    誦讀:林妍希誦讀:雲中飛燕精美的牛角梳划過烏黑的髮髻繽紛的油紙傘撐起婀娜的倩影
  • 知見詩社 |《母親》——作者:何誼,誦讀:鍾宇
    外面寒風凜冽,道路溼滑,又下著小雨;一定要帶著雨傘;不要感冒了,要保護好自己……媽媽,我饞了,您給我烹飪好吃的菜;冷了,您給我穿上保暖的衣。困了,您給我鋪好了床;受委屈了,您給我鞭策和鼓勵。媽媽,您握著我手,一再叮囑:你工作太忙了,一定要注意休息;看你又瘦了,下班後你就到我這裡、我給你燉一個雞湯,為你補補身體………媽媽,這一切好似還在眼前;我好像還在夢裡。真的不想讓這摯熱的母愛,就這樣離我而去!
  • 聽【海的女兒誦讀】我的三姐 作者/王志紅
    我的三姐作者/王志紅誦讀/海的女兒每逢冬天,尤其是雪花飄落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有一股傷感。因為這個季節,這樣的雪天,是我的三姐離開我的時候。有人說,情到極致的東西,不要輕易碰,碰碎了,拾不起來。我對三姐的情份,便是世界無它的極致。三姐離開我三十一年了,對她的思念,在我的心頭,在我的筆尖。今天,我打開封塵在我心中對三姐的姐妹情懷,重溫我心上的傷痛,靜靜寫下這篇—我的三姐。三姐大我五歲,身材羸弱,從小她的身體就不好,本該被人呵護,可她卻充滿巨大能量和熱情,用她瘦小的身軀為我和父親遮擋生活的風雨,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和父親的生活。
  • 美國總統川普 誦讀歌詞拉票 作者女兒要求停止使用父親的作品
    在密西根的集會上,伊萬卡在介紹自己的父親時,將他比作溫斯頓·邱吉爾,還引用了邱吉爾的名句,「這個國家擁有獅子的心,而我有幸讓他怒吼」,在集會上,伊萬卡稱自己的父親川普就是讓美國怒吼的人
  • 「我的父親母親」主題作文點評
    一是「我」彎腰給母親開車門,二是看到母親的腰變彎了。那一刻,母親的白髮刺眼,母親的彎腰令人心疼。文中,作者採用對比的手法,將「兒時的母親」和「眼前的母親」進行比較,並通過「彎腰」來突出母親形象;結尾又寫「我」願成為一把拐杖陪母親走路,流露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佳作二】復原那時候,父親已經病得很重了,咳嗽起來臉憋得通紅,好一陣才能止住。
  • 塞外文苑|《難捨你我的母親》作者:若靜 主播:龍龍
    《難捨你我的母親》作者:若靜主播:龍龍[一]如果不是生命的給予我怎會如此勇猛竟然忘了自己原本嬌柔膽怯在生與死的邊緣我力挽狂瀾只是我無回天之術那隻緊握著你的手在慢慢鬆動看著日漸消瘦的你我仰望藍天把滿腔淚水撒向宇宙霎時滿天的白雪鋪天蓋地是否也在憐憫你悲苦的一生我竟然不敢看你,無法接受你現在的樣子只記得你挺拔的身姿
  • 聽濤 作者:石子 誦讀:喬喬
    聽濤作者:石子誦讀:喬喬配樂:光輝你用 被你潤溼的海風撫摸我,已被年輪耗幹的心扉你用 有你體溫的欄杆支撐我,遠道趕來聽你吟唱的勇氣點亮滿天的星星我想看清你的笑靨喊一聲——>我來看你了你,卻用吝嗇的聲音冷冷的回答我你是屬於這片海的我不該企圖獨自擁有你你有過柔聲細語那是你
  • 當時光已逝 作者:泰戈爾 誦讀:王卉
    當時光已逝 作者:泰戈爾 誦讀:王卉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音頻格式 作者:泰戈爾 誦讀:王卉 假如時光已逝, 鳥兒不再歌唱, 風兒也吹倦了, 那就用黑暗的厚幕把我蓋上, 如同黃昏時節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
  • 知見詩社|《我在尋找你》——作者:王玉生,誦讀:林霖
    攝影作者:宋志輝 我在尋找你 作者:王玉生誦讀:林 霖 配樂:周卓聞 我不是一隻孤雁, 不要那麼多的憐惜。
  • 《寬巷子,窄巷子》——作者:呂正榮,誦讀:舒昭玉
    插圖畫家:貝尼·伽森鮑爾(Beni Gassenbauer) 寬巷子,窄巷子 作者 蘊含的是從容 古樸的民居、民風 堅守著驚詫的眼神 迤邐的酒吧 張著迷離的醉眼 打量一段行為藝術 聽散落的詩詞 我不由得
  • 《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作者:智君 誦讀:木易楊
    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作者:智君製作:寧靜致遠誦讀:木易楊憧憬著實現未來的夢想新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身處在可愛的中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蹟在這個煥然一新的祖國為慈祥可愛的母親頌歌...祖國母親華誕中秋相逢皓月當空致遠歌房歡騰「長徵組歌」氣貫長虹開創未來「我愛你中國」七十一載我們「跟你走」因為「我愛紅色的中國」我們牢記「永恆的初心」「祖國永遠在我們心中」我們是祖國的幸福之花「祖國永遠是我家」「中秋佳節我告訴月亮」我把「最美的歌唱給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