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就是痔瘡?別大意,不能忽視大腸癌,教你3個方法區分

2020-12-23 騰訊網

一提到便血,人們勢必會想到痔瘡,然而也有可能是直腸癌。單單從症狀上來看,直腸癌和痔瘡的相似度可達到80%。但若把直腸癌當做痔瘡來治療,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進而威脅生命。

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

1、血便

內痔病人排出血便後會出現便後滴血或噴血,出血幾天後就能自行停止。直腸癌患者排血便時會伴有粘液且大便次數增多。

2、大便習慣改變

痔瘡會使得人們排便困難或大便乾結,排便習慣並不會有很大改變。然而直腸癌患者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變扁變細的情況,癌腫瘤可直接刺激直腸,排大便前易出現肛門下墜感和裡急後重,有時也會出現排便不盡感;另外癌腫瘤可引起腸管狹窄,導致大便變細。

3、直腸指診檢查

若想要了解引起便血的原因,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直腸指診。內痔柔軟且不易被捫到,若內痔中生成血栓,會觸摸到黏膜下有硬結,不過表面較光滑。直腸癌一般是黏膜下單個腫塊,質地堅硬且邊界清楚,腫塊直徑超過1.5釐米,指套上幾乎沒有沾血。此檢查方法能檢出80%的直腸癌,然後再結合腸鏡檢查明確鑑別導致便血的原因。

如何預防腸癌?

1、合理安排飲食

應多吃新鮮蔬果和含膳食纖維食物,少吃或不吃高脂肪和高蛋白質食物,尤其是控制動物性脂肪攝入。因為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飲食可刺激導致分泌,增加腸道中膽汁含量,但膽汁中含有膽固醇和膽酸,進而增加糞便中膽固醇和膽酸含量。另外此類飲食結構也會刺激厭氧桿菌生長,此細菌直接作用於膽固醇和膽酸,進而生成致癌物質。若攝入的膳食纖維少,會減少糞便量,不能更好的刺激大腸,減慢腸道蠕動,延長致癌物質在大腸中停留時間,進而誘發腸癌。

2、及早治療腸道疾病

不管是患有慢性痢疾還是潰瘍性結腸炎,又或是血吸蟲病都要積極治療。特別是腺瘤性息肉是腸癌癌前病變,一旦發現有腺瘤,需及時通過手術方式摘除,以絕後患。同時要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避免糞便長時間在大腸內停留,增加對致癌物質吸收,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纖維食物來促進胃腸道蠕動,維持大便暢通。

3、多留意自身症狀

有大腸癌家族危險因素的人需定期做腸癌篩查,同時要多留意自身症狀,如大便習慣突然發生改變、便秘和腹瀉交替進行和大便中帶血和大便形狀變扁變細需立馬就醫,看看到底是不是腸癌。

溫馨提示

對於50歲以上的人,每年需做一次糞便隱血檢查,也可以做多靶點糞便檢測。尤其是有結直腸癌家族遺傳史、結腸息肉病史的人更應該定期做腸鏡檢查。另外要減少久坐時間,保持適度運動,腹型肥胖是引起腸癌的高危獨立因素,因此多運動來甩掉體內多餘脂肪。

相關焦點

  • 便血就是痔瘡?也有可能是大腸癌
    俗話說「十人九痔」,上廁所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便血情況時,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自己得了痔瘡,甚至會按照痔瘡的治療方法自行用藥。實際上,便血除了痔瘡外,還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的前兆。專家提醒便血時最好做檢查明確疾病,否則可能耽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 便血就是大腸癌?大便帶血主要原因有五個,出現5個徵兆,別忽視
    ,並不是一有便血就是直腸癌。除了痔瘡也能導致便血意外,還有其他的原因也是可能出現便血的,不過這些情況有大有小,有時候看上去便血嚴重,但其實對人體影響並不大,但有時候便血不明顯,甚至很難分辨,卻有可能是惡性疾病的前兆,所以我們應該了解便血的原因,並根據情況對某些問題及時診斷治療:痔瘡其實,相對於大腸癌來說,痔瘡的便血更加普遍,也更容易發現。
  • 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告訴你簡單的辨別方法
    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大便帶血是痔瘡,但大腸癌也有便血的表現,只要有可能性,就不能完全忽視,那麼,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呢?如何區分?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學會辨別,才能採取針對性的緩解措施。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下這兩個問題的成因,痔瘡大多跟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比如不愛吃蔬菜,只吃肉類;或者缺乏鍛鍊,久坐不動,使得該部位的血液循環和代謝受阻了,血管充血引起的。
  • 痔瘡和大腸癌容易搞混了?大腸癌的症狀有特殊性,早了解早預防
    腸道也是如此,腸道的症狀相似性也頗多,痔瘡和大腸癌的症狀就有很多共性。一般人很有可能就把大腸癌當成了痔瘡,以至於錯過了早期治療。從大便帶血說起,痔瘡和大腸癌其實都有帶血的症狀。有些患者對痔瘡和大腸癌的便血,就傻傻分不清。痔瘡和大腸癌的出血機制不同,便血的症狀其實也有區別,仔細區分還是能看出來的。
  • 別把腸癌當痔瘡!
    你是否經歷過大便出血? 腸癌和痔瘡如何區分? 大便出血顏色和狀態不同 多數大腸癌患者便血的顏色較暗,混在大便裡面,
  • 被痔瘡耽誤的腸癌!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
    被痔瘡耽誤的腸癌女性患者,65歲,長期便血,一直認為是痔瘡,半年前加重,一個月前開始出現腹痛。一直自用痔瘡栓治療,及時便血加重半年也未重視,腹痛一個月,實在難以忍受才來就醫!病理結果未出,如圖,看到腸腔裡那菜花一樣的照片,99%是癌了。臨床上,腸癌被誤認為是痔瘡的病例很常見。
  • 出現便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專家教你如何區分,趕緊學習了
    痔瘡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疾病種類,有「十人九痔」的說法,雖然說隨著社會的發展,痔瘡的發病率不像原先那麼高了,但是也是時常發生的。痔瘡有一個典型的症狀就是便血,而直腸癌有一個典型症狀也是便血,這樣就會導致兩個疾病經常被人們弄混。如果明明是直腸癌,卻按痔瘡去治的,就會導致癌症被拖延,造成嚴重後果。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便血區別要搞清楚
    小王今年28歲,是辦公室白領,每天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上個月開始,小王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由於以前患有痔瘡,小王以為是痔瘡復發,只是塗抹痔瘡膏,並未過多在意。然而痔瘡膏效果並不好,便血情況還是經常出現,淅淅瀝瀝的,總不見好。
  • 男星林立洋罹患結直腸癌二期,便血半年誤以為是痔瘡
    據宏雅榮邦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症狀極易與痔瘡混淆,所以早期篩查十分重要。  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如果在早期能夠被發現,患者的治癒率非常高。但是由於篩檢癌症的結腸鏡檢查或基於糞便的檢測方式對患者來說並不方便,讓他們不能按時接受篩檢。如果發現有便血,而且出血的情況跟以前不一樣,就需要提高警惕。一旦便血不管是怎樣,最好是做肛門指檢,這樣會更加安全,要注重直腸癌的早期篩查。
  • 排便總是很困難,痔瘡便血疼痛該怎樣緩解?4個妙招助你擺脫疼痛
    痔瘡是臨床上一種最常見的肛門疾病,俗話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簡單來說,痔瘡是指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臨床上痔瘡可以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其中內痔排便時輕者便血,重者脫出肛外。以出血和脫出為主要症狀,多為無痛軟性腫塊,長期反覆便血,可引起嚴重貧血。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仔細觀察 直腸癌和痔瘡這樣區分
    據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直腸癌患者在第一次出現便血時都會當做痔瘡,很少與大腸癌聯繫到一起,最終加重了病情,耽擱了最佳治療時間。市人民醫院肛腸外科專家表示,雖說直腸癌和痔瘡存在相似的地方,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區分的。  據介紹,痔瘡和大腸癌都會有便血的症狀。
  •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癌,教你一個最簡單的鑑別方法
    ,腫瘤很大把腸道堵死了,人就會覺得腹脹、腹痛;如果腫瘤是潰瘍性,它往腸壁潰爛,會有大量的便血。 除此之外,其實腸癌早期就會有一些少量的便血,跟痔瘡、肛裂、腸息肉的症狀,是比較難區分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如果出現消化道,特別是腸道的任何的不適,一定要及早去醫院檢查,排除腸道腫瘤的可能。 據統計,85%的直腸癌都可以通過醫生簡單的指診發現, 至於遠處的癌症,因為大腸很長,最準確最有效的辦法是做腸鏡。
  • 大便有血還便秘,不是痔瘡犯了,可能是直腸癌!這項檢查一定要做
    很多人一看到大便帶血就認為是患有痔瘡了,或者痔瘡犯了,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然而大便帶血並不是痔瘡獨有的表現,直腸癌的表現之一就有大便帶血。直腸癌早期的患者會出現無痛間歇性少量便血,還會出現便秘、排便困難、腹瀉等症狀。而內痔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也是無痛間歇性便血,也會引起上述的排便習慣。
  • 出現便血,還認為是痔瘡?不要忽視,定期體檢,不然你或有大麻煩
    現在久坐的人越來越多,辦公的職員,為了能在下班前按時完成任務,上班時間分秒必爭,於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已經成為了不少公司的常態,於是很多人都患有痔瘡,或多或少會存在便血的問題。便血都是痔瘡導致的嗎?其實不然,直腸癌同樣會有便血的表現。
  • 出現這個症狀,千萬別大意!|大腸癌...
    「這估計是痔瘡搞的鬼,只要堅持不懈地擦痔瘡膏,就可以順便治治那點陰魂不散的便便。」吳先生是這樣想的。直到一次普通的體檢,吳先生才查明病因。因為有糖尿病,吳先生時不時都要拿藥。就在幾天前,醫生告訴他,他的年齡,可以參加大腸癌篩查。
  • 出現便血,是腸癌還是痔瘡?3方面能判斷,其實很簡單
    便血,顧名思義是指糞便中帶有血液,在臨床上導致便血的最常見疾病是腸癌和痔瘡。由於這兩種疾病在發生時,便血難以分辨,容易導致疾病忽略,在出現時會讓患者焦慮萬分。其實腸癌和痔瘡除了出現便血,還有一些其他不同症狀,正確辨別就能判斷。
  • 警惕:放屁若出現3種現象,別大意,也許大腸癌在「亮燈」
    導語:大部分人應該對大腸癌沒有什麼概念,顧名思義大腸癌一定和腸道有關,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惡性腫瘤,這種病症好發於男性,主要表現為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患者在早期也沒有很明顯的症狀,往往發現的時候已經進入中晚期了,大腸癌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的話,治癒機率也是很高的。
  • 杭州模特便血2個月,上網搜索以為是痔瘡,一檢查竟然是癌症!
    因工作的原因,她生活沒有規律,經常會加班熬夜,不能按時吃飯。最近兩個月來,小欣經常肚子隱隱作痛,然後就急著要往廁所跑,大便次數比以前也有增加。更讓她擔心的是,有時大便還混有暗紅色的血液。通過網上搜索,她為自己做了一個「診斷」——痔瘡。於是,她在附近藥店買了痔瘡膏外用。可半個月過去了,症狀並沒有減輕,這讓她開始緊張起來。
  • 便血是腸道「預警燈」,常見四個病因,要懂得辨別
    核心提示:小王今年28歲,是辦公室白領,每天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上個月開始,小王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由於以前患有痔瘡,小王以為是痔瘡復發,只是塗抹痔瘡膏,並未過多在意。然而痔瘡膏效果並不好,便血情況還是經常出 小王今年28歲,是辦公室白領,每天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上個月開始,小王有大便帶血的情況,由於以前患有痔瘡,小王以為是痔瘡復發,只是塗抹痔瘡膏,並未過多在意。然而痔瘡膏效果並不好,便血情況還是經常出現,淅淅瀝瀝的,總不見好。
  • 39歲白領,便血一年當痔瘡,拖成晚期結腸癌
    常言道,十人九痔,可見痔瘡在人群中很常見,痔瘡約佔所有肛腸疾病的87%。 便血、排便困難、排便疼痛等是痔瘡的典型症狀。 很多人發現便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痔瘡,尤其是年輕的小夥,他們總以為癌症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年輕人怎麼會得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