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便血,人們勢必會想到痔瘡,然而也有可能是直腸癌。單單從症狀上來看,直腸癌和痔瘡的相似度可達到80%。但若把直腸癌當做痔瘡來治療,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進而威脅生命。
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
1、血便
內痔病人排出血便後會出現便後滴血或噴血,出血幾天後就能自行停止。直腸癌患者排血便時會伴有粘液且大便次數增多。
2、大便習慣改變
痔瘡會使得人們排便困難或大便乾結,排便習慣並不會有很大改變。然而直腸癌患者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變扁變細的情況,癌腫瘤可直接刺激直腸,排大便前易出現肛門下墜感和裡急後重,有時也會出現排便不盡感;另外癌腫瘤可引起腸管狹窄,導致大便變細。
3、直腸指診檢查
若想要了解引起便血的原因,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直腸指診。內痔柔軟且不易被捫到,若內痔中生成血栓,會觸摸到黏膜下有硬結,不過表面較光滑。直腸癌一般是黏膜下單個腫塊,質地堅硬且邊界清楚,腫塊直徑超過1.5釐米,指套上幾乎沒有沾血。此檢查方法能檢出80%的直腸癌,然後再結合腸鏡檢查明確鑑別導致便血的原因。
如何預防腸癌?
1、合理安排飲食
應多吃新鮮蔬果和含膳食纖維食物,少吃或不吃高脂肪和高蛋白質食物,尤其是控制動物性脂肪攝入。因為高蛋白質和高脂肪飲食可刺激導致分泌,增加腸道中膽汁含量,但膽汁中含有膽固醇和膽酸,進而增加糞便中膽固醇和膽酸含量。另外此類飲食結構也會刺激厭氧桿菌生長,此細菌直接作用於膽固醇和膽酸,進而生成致癌物質。若攝入的膳食纖維少,會減少糞便量,不能更好的刺激大腸,減慢腸道蠕動,延長致癌物質在大腸中停留時間,進而誘發腸癌。
2、及早治療腸道疾病
不管是患有慢性痢疾還是潰瘍性結腸炎,又或是血吸蟲病都要積極治療。特別是腺瘤性息肉是腸癌癌前病變,一旦發現有腺瘤,需及時通過手術方式摘除,以絕後患。同時要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避免糞便長時間在大腸內停留,增加對致癌物質吸收,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纖維食物來促進胃腸道蠕動,維持大便暢通。
3、多留意自身症狀
有大腸癌家族危險因素的人需定期做腸癌篩查,同時要多留意自身症狀,如大便習慣突然發生改變、便秘和腹瀉交替進行和大便中帶血和大便形狀變扁變細需立馬就醫,看看到底是不是腸癌。
溫馨提示
對於50歲以上的人,每年需做一次糞便隱血檢查,也可以做多靶點糞便檢測。尤其是有結直腸癌家族遺傳史、結腸息肉病史的人更應該定期做腸鏡檢查。另外要減少久坐時間,保持適度運動,腹型肥胖是引起腸癌的高危獨立因素,因此多運動來甩掉體內多餘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