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人體排出的大便顏色是黃色或黃褐色的,吃火龍果、甜菜等含有天然色素的食物後,大便顏色可能會發紅,如果發現大便帶血,往往都是比較令人擔心的。
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大便帶血是痔瘡,但大腸癌也有便血的表現,只要有可能性,就不能完全忽視,那麼,大便帶血到底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呢?如何區分?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學會辨別,才能採取針對性的緩解措施。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下這兩個問題的成因,痔瘡大多跟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比如不愛吃蔬菜,只吃肉類;或者缺乏鍛鍊,久坐不動,使得該部位的血液循環和代謝受阻了,血管充血引起的。
大腸癌的誘因比較多,有一定的遺傳因素;患有一些基礎的腸道疾病,拖久了沒得到及時的治療,會增加風險;長期吸菸飲酒、肥胖的人,也比較容易中招。
根據原因,對號入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判斷,不過兩者都有便血的表現,下面我們具體來區分一下。
如果是痔瘡的話,大便帶血的狀態往往是分開的,大便是大便,血是血,血液顏色比較鮮紅,輕度的以點滴狀排出,嚴重一點的可能會以噴射狀排出。如果是後者,大便和血往往是相融合的,甚至便血表面還有一些膿液,血液顏色通常是暗紅色,出血量比較小。
疼痛程度不一樣,痔瘡引起的便血,人在排便時往往只是局部會產生疼痛,是間歇性的,而若是後者,容易產生持續性的腹痛。
排出便血時,伴有的身體表現也不一樣,痔瘡一般只是排便困難,並不會改變排便習慣,沒有其他什麼異常表現。但如果是後者,排便次數會增加,排便時還有種裡急後重的感覺,大便可能會變細,時間久了,人還容易消瘦。
通常來講,得痔瘡的人沒有什麼年齡之分,任何年齡段都可能會得,而大腸癌的高發群體主要是40-60歲的人群。大家可以根據年齡進行判斷,但不能妄下結論,到底是哪個,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提醒大家,沒有痔瘡可能是大腸癌,但有痔瘡不一定是大腸癌,這兩個問題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不必太擔心,覺得痔瘡拖久了就會變成大腸癌。
如果是痔瘡,平時要多吃點高纖維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多喝水,促進排便,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好少吃,不要長時間站著或坐著。若自行調理未果,再尷尬也要及時去看,拖著只會更痛苦。
如果是大腸癌,發現的早,積極治療,治癒率能達到90%以上,是很可觀的,即便已經發展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也比較好,對於延長壽命有很大的好處。
對於大腸癌,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對於40歲以上的人,最好定期去檢查,規避風險,同樣也要養成好的習慣,注意飲食健康、保持排便規律、適度運動等。
通過以上的了解,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痔瘡引起的便血和大腸癌引起的便血之間的區別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大便帶血都需要重視。